被毛泽东叩写“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原来是他
——报刊转载率高、语文教材试卷选用率超高
——中高考学生最佳阅读材料之一
——大学生和各界人士阅读快餐
中高考作文热点作家、上海著名作家崔鹤同执笔授权,“亚波评论”特别推出文化快餐——
“民国名人阅读与写作”系列精品阅读
全网首发,敬请持续关注!
1920 年1 月17 日,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正在北京领导驱张运动的毛泽东与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1920 年1 月22 日,毛泽东在蔡元培等组织下,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为恩师葬礼筹款,并撰写挽联:“忆夫子易帻三呼,努力努力齐努力;恨吴天不遗一老,无情无情太无情。”
1940 年3 月5 日,北京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在香港病逝。3 月7 日,毛泽东在延安给蔡元培家属发出唁电:“ 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毛泽东叩。”
蔡元培的温厚与坚执
有人盛赞蔡元培是古风犹存的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他不仅有温良、仁义、墩厚,与人为善的一面,也有坚守、刚正、执着,宁折不弯的一面。
1912年1月,蔡任教育总长。他在报纸上读到胡玉缙的文章,对其颇为欣赏,便让教育部承政厅写信邀请胡到教育部任职。当时民国刚成立,写信之人沿袭清朝官场用语,开头便写“奉总长谕”。胡收到信后大加不满,写信向蔡抗议,认为“谕”是承袭了清朝的陋习。蔡接到信后,马上复函向胡道歉。胡见蔡的复函言辞恳切,这才同意到教育部任职。
1916年12月,蔡任北大校长。北大规定,新生入校,必须有一名京官担保。1919年,一位马姓湖南学生考入北大,但他在京举目无亲,更谈不上认识京官了。他便写信向蔡元培抗议,要求北大取消这一规定。蔡马上回信说,国外大学确无此制度,但北大是教授治校,取消这一规定必须教授会议通过。在取消这一规定前,他愿为马担保。于是马顺利入北大求学。
1915年夏,许德珩只身来到北京,考入北大英文门。许已25岁,家中贫穷,无力供他上学。一年后,蔡出掌北大。此时,许生活实在没有着落,只好去找校长,向蔡陈述了自己的困境。蔡得知他会英文翻译,又写得一笔好字,当即介绍许到国史编纂处做课余翻译,月薪十块银元。从此,许不仅吃穿无忧,而且每月还能寄点钱给乡下的寡母。多年后,许还时常对子女孙辈说:“正是我山穷水尽的时候,我师蔡先生援人以手,给了我课余翻译的机会,对我真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23岁的刘海粟,应蔡元培的邀请到北大画法研究会授课。之后,蔡无培为刘办了一次隆重的画展,并亲自撰写了《介绍画家刘海粟》,刋登在《新社会报》上。蔡又将刘的画作荐售给德国大夫克里依博士,解决了刘的生活来源,蔡还帮助刘海粟到欧洲考察艺术和促成了柏林中国画展。
蔡元培心地善良,平生不知如何拒绝别人的求助。晚年,他为人写推荐信,每日总有几封,多则十余封,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蔡元培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除了爱惜人才,也因为他有一个定见:“希望在中年人青年人身上。为这些人挺身请命,披荆斩棘,是老年人的义务!”
蔡元培晚年避居香港时,廖平子一家也在香港。廖为人恬淡,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炊,仅靠妻女织屦维持生计。廖经常手写诗稿,送给蔡元培,蔡虽亦拮据,但每次必赠其法币十元,每月皆如此。令廖感动不已。
“唯仁者能爱人”,蔡先生虚怀若谷,善解人意,乐善好施,其赤子之心,广为流传。
蔡任教育总长时,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蔡亦向袁世凯递交辞呈:“敬乞大总统速任教育总长,俾元培得早一日去职,即尸位之咎早一日解免。”他到总统府向袁当面辞职时,袁对他说:“我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蔡答道:“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五四”风潮,北大学生是先锋和主力,被捕的也占多数。蔡元培毫不迟疑,联合学界进步人士,极力营救被捕学生,使他们很快就脱身囹圄,重获自由。
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北京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递交辞呈,并于9日悄然离京南下。此后,北京各大学校长于5月13日集体向政府递交辞呈,支持蔡元培。
“五四”前后,北洋军阀及旧派文人指责新士风为“洪水猛兽”。蔡元培在《新青年》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道:“今日之士风,可以算是洪水;而今日之军阀,正是猛兽,非用洪水淹此猛兽不可。”胡适在此文的“附记”中说:“很重要的文字,很可以代表许多人要说而不能说的意思。”罗家伦将此称为“光芒万丈的短文。”
北大因提倡“新文化”“兼收并蓄”,常招致北洋政府的横加干涉。蔡元培对此异常气愤:“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吗?”1919年6月15日,蔡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称:“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读完乃挂冠而去。
北大有两名英国教授品行不端,带领学生逛八大胡同。蔡元培对此极为不满,聘约期满时,蔡坚决不再续聘。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找蔡求情,遭到拒绝后,怒而扬言道:“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但蔡依旧坚持原则。英国教授将北大告上法庭,蔡请王宠惠任代理人,最终北大胜诉。
1921年,蔡元培到美国考察教育,刚到纽约州五指湖区的伊萨卡镇,便有一位美国驻华公使准备设宴款待,让他帮忙介绍北京的权贵。蔡断然拒绝,刚下车就离开此地。
当年,北大学生不肯交纳讲义费,为此包围红楼,学生中有人恶语相向。面对气势汹汹的数百学生,蔡挺身而出,毫无惧色,挥着拳头说:“我是从明枪暗箭中历练出来的,你们若有手枪炸弹,只管拿来对付我。在维持校规的大前提下,我跟你们决斗!”50岁的老校长摇身一变成了拼命三郎,学生自觉理亏,讲义费照缴不误
这就是蔡元培,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守正不阿、敢作敢为,义薄云天。
蔡元培之所以在近代享有崇高的威望,除了他的历史功绩外,还在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长眠于香港。弟子蒋梦麟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而毛泽东唁电中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挂于北大教育学院的大厅。
作者简介:崔鹤同,笔名春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发表作品,已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读者》《意林》《语文报》签约作家,有文章分别入选小学和大学语文课本,全国20位中高考作文热点作家之一。曾致力于哲理散文随笔的创作,为青少年报刊所青睐,文章被《读者》《人民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知音》《剪报》等众多知名报刊转载,并为百余种丛书选录,也为多种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及作文辅材收编,并多次作为中学语文考试试题选用。近几年又热衷于民国名人的阅读与写作。
已出版发行哲理随笔集《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究竟在为什么而活》。
欢迎转发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需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