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改在线】从“以药补医”到“以技兴院” 于都县健全补偿机制促医院转型发展


从“以药补医”到“以技兴院”

于都县健全补偿机制促医院转型发展



“以往这样的手术必须到市里或县人民医院才行,现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做了。少跑了路,还多报了钱,省去了不少开支。”


4月26日,坐落在于都县银坑镇的该县第二人民医院首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摘除术成功开展,一名患者家属如此感慨,满满的收获感溢于言表。同年2月,作为为全市县级医院首例的于都县人民医院首例三维标测(CARTO3)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成功实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全脑血管造影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直肠脱垂悬吊术等一批“高、尖、精”手术相继在于都落地,直接造福当地百姓。众多大病患者选择家门口治疗康复,不再舍近求远,标志着该县坚持以服务为本、以技术兴院、推动县级公立医院转型发展迈出关键性步伐。广大群众的医改与健康获得感也随之水涨船高、日渐强烈。


4月26日,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摘除术,腔镜微创技术日臻成熟。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减少发展受阻怎么办?

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于都县坚持发展主题、问题导向,针对医改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线路图,在剥除不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健全医院补偿机制,加速从“以药补医”到“以技兴医”的转型蝶变,通过“扶一把、送一程”,帮助各医院及早度过医改“阵痛期”,步入科学发展良性轨道。


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于都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入“制度重构、利益重整、体系重建”的攻坚阶段。该县在全面深化医改中,突出政府办医,发挥财政稳定器作用和保障功能,加大对医改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杜绝医院转嫁医改风险,减少减轻改革震荡。坚持“小财政”办“大医疗”,建立健全一整套针对“参改”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制度,每年安排5000万元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基金,用于大型设备采购(百万以上设备政府补助70%)、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投入近15亿元用于三家县级医院新区建设,投入近3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每年投入医疗卫生资金达到全县民生支出资金总额半壁江山。强化财政补偿,县财政按县级医院岗位数给予1.2万元/人/年定额补助,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300元/人/月生活补贴。


长期以来,“拿手术刀的不如拿 剃头刀的”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

针对这一弊端现状,于都县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尊重技术劳务价值,合理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在取消药品加成和实施药品联合限价采购的基础上,着力理顺县、乡两级医疗服务价格体系,2014年以来先后两轮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共计1059项,对调增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一举解决了“价贱伤医”的困境,同时确保患者负担不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而增加;坚持“两个允许”分配导向,对医院收支结余的50%部分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发放,医务人员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4.76万增长至2017年的8.6万。推行院长和总会计师年薪制,切实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对院长年薪依据目标管理考核情况、院长履职情况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等综合考核结果确定,由县财政全额负担。


5月3日,笔者在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去年5月开始,大、中、小型抢救费用分别从100元、70元、30元提升到125元、93元、40元,提高幅度分别达到25%、33%、33%。该科主任、主治医师任小明告诉笔者,得益于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每月绩效收入在药占比一路下降的同时还能相应提高500元左右。该科护士长刘梅介绍说,一级、二级、三级护理费从原来白菜价的3元、2元、1元每日提高到27元、26日、25日,真正体现了对医务人员技术和服务的敬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这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尊严。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家干活的干劲明显更强、信心明显更足。

于都县医管办主任潘毅表示,建立补偿机制的初衷,主要是帮助各医院适应取消药品加成的“断奶期”,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顺利完成从以药补医“过去时”到靠技术、凭服务吃饭新常态的平稳过渡,拨乱反正,切实维护公立医院保障居民基本医疗的公益属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于都县坚持“造血式”帮扶,全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学科建设,蓄后劲,提能力。允许县级公立医院直接签约入编二本及以上医学类毕业生和45周岁以下中级职称以上于都籍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选派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参加西部卫生人才培训班,三年来累计达到52名;安排478名卫技人员分批次前往北大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轮训。完善职称评聘办法,对部分副高岗位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实行“即评即聘”。截至2017年底全县直接签约二本以上毕业生221人,引进45周岁以下中级以上职称的于都籍医技人才4名,副高七级岗位聘任32人。


与此同时,于都县根据县域疾病谱,分病种、分年度、分阶段重点突破的原则,与北大人民医院、北京肛肠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南昌一附院等知名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加速学科建设步伐;通过建设远程判图诊疗系统、设立专家工作室等途径,落实“引智入院”工程,关节骨科、心血管内科、肛肠科等一批群众受益大、辐射能力强的重点学科得到重点打造。譬如在县人民医院设立林剑浩工作室,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签订帮扶协议,累计为全县64268名5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眼病普查;与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合作,累计为1196名贫困群众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或新生儿耳聋筛查。2017年全县已成功开展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全脑血管造影术等27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心血管介入281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7例,人工关节置换 16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20例,直肠脱垂悬吊术2例,微创手术率达41.34%,尤其是于都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率高达90%,其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达省内县级医院领先水平。


于都县医管办数据显示,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至2018年2月,县级公立医院收入支出主要指标呈现“两升五降”发展趋势,即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由14%提高至20%,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由34.5%提高至37.6%;医院药占比由41.9%降至24%,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由25.3元降至19.5元,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由262元、6286元降至181元、4525元,患者自付比例由48.5%降至29.6%,重大疾病外转率由25.2%降至10%以内。现如今在于都,医改红利开始释放,县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和居民就医习惯悄然变化,医改平稳推进实现软着陆。


通讯员:郭洪福 刘鉴湖


编辑/排版:许媛媛

审核:范利锋

主编:李小才

往期精彩


【重磅】全省唯一!我市于都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奖励!

【卫计要闻】赣州市卫计委赴广州调研推进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活动

【综合资讯】卫计工作新闻集锦

【健康扶贫】健康扶贫简讯两则

【媒体聚焦】《奋进新时代∙点赞劳动者》流动采血车上的白衣天使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018年第4期)




赣州卫生健康

一个关注健康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