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点击进入后台👉 教研缘 2022-03-29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秋季,全国中小学继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平凡老师」整理了“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课文电子版












微课视频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更多视频点击“阅读原文










课文知识点

诗词五首


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赏析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环境描写。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❶生难字

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东篱(lí)烽火(fēnɡ)  搔更短(sāo)  簪(zān)角声(jiǎo)  燕脂(zhī) 

提携(xié)折戟(jǐ)  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结庐在人境(建造,构筑;简陋的房屋)

②悠然见南山(闲适淡泊的样子,这里形容不经意的样子)

③烽火连三月(指战事)

④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⑤浑欲不胜簪(简直)

⑥提携玉龙为君死(指宝剑)

⑦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⑧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⑨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⑩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❸通假字

学诗谩有惊人句(“谩”同“漫”,空,徒然)

❹一词多义

❺古今异义

❻重点句子默写

①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杜甫《春望》一诗,通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④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❼作家作品

①《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鼻祖。这首诗主要写诗人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②《春望》的作者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这首诗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③《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本诗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表现了边塞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借以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④《赤壁》的作者是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从反面落笔,用二位美女的命运来说明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⑤《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漱玉词》辑本。《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 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苏轼认为“悠然望南山”是俗本的作为,用“见”可改变此篇神气索然的美学风貌。“望”是有意为之,“见”是无意得之,趣闲景远,悠然忘情。有意无意之间,心境截然不同。“见”更能表现出陶潜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  《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深红色、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三、细读《赤壁》 《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 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从《赤壁》最后两句诗,我们可以品味出,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诗人是那么失落、无奈和无助。面对当时朝廷的动荡,诗人如果保持沉默,自己会感到耻辱;可是奔走呼喊,又无人响应支持。诗人就处于这样一个无奈、无助的彷徨的境地。 

《渔家傲》中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 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参考答案:相同点:《春望》与《月夜》都以国家动荡为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两首诗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不同点:《月夜》更侧重抒发个人情感,运用了“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诗人在下笔时未从自己的角度写作,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描述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

《春望》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抒发情感。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五、背诵这五首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于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处在灭亡边缘,山河依旧却满目凄凉;春天又来到了,长安以往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宫殿和长得很高的野草,一片萧条景象。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饱含诗人的感叹。

示例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拂晓海上乘船,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气,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描绘了一幅磅礴豪迈、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








课文图片详解

 








同步练习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饮酒(其五) 春望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 结:建造、构筑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2)问君何能尔  尔:如此这样

(3)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4)山气日夕佳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5)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思吴江歌

张 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赤壁》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脂(yān)   提携(xié)   折戟(jǐ)

殷勤(yīn)  谩(màn) 嗟日暮(jiē)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坍塌

(2)折戟沉沙铁未销  销:销蚀

(3)殷勤问我归何处  殷勤:情意恳切

(4)我报路长嗟日暮  报:回答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文学常识填空。

(1)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3)《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李清照宋代(朝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一)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7.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

(二)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8.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9.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0.(常德中考)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三)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1.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


(吉林中考)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3.“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过夜

14.“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学法点津:

                 体会诗人的情感

【典型例题】《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自己高洁品质的思想感情。

【技法点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杜甫在《春望》中就把情感寄托在“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上。(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等就是如此。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描写……,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内容,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初中语文资料免费领取方式】




关注“中小学教学公众号
发送关键词:“初中语文即可免费领取初中语文资料

↑↑↑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课已学完!继续加油哦!💪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八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点这里观看【全册语文在线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