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遍全球的STEAM教育,理论再多,不如看这些践行者如何将它带进中国课堂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STEAM教育作为搭载传统学科的列车,如何在中国课堂打开新的学习场景,理论听得再多,不如看前沿探索者是如何做到的。
4月22日,来自美国硅谷、哈佛,英国萨里大学,联袂国内多位知名创客教育者,和沪上一线名校老师一起,首次围绕国际化学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展开一场关于STEAM和创客教育的分享与讨论。
——集体合影
文| 王永倩
STEAM教育“全球概览”
18世纪,Steam Engine(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21世纪,STEAM再次成为信息化时代变革的关键词,但这次“蒸汽”不是飘扬在铁轨上,而是弥漫在校园中:
STEAM代表着以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等五个学科的英语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这也意味着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全新教育理念。
STEAM的前身是STEM教育计划,最早要追溯到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建议美国调动各类资源投入到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也就是SME领域。
20世纪90年代,技术(Technology)被纳入其中,国家科学委员会将这四类科目统称为SMET。2001年,美国官方开始使用“STEM”这一缩写。美国对STEM学科的重视首先是从对未来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角度判断的。
随着STEM教育相关政策的推进,美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认为过度强调STEM教育,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社会的长远发展。
2011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学者Georgetta Yakman提出在STEM的基础上增加Arts,并将STEAM的教育理念概括为:以数学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来解读科学和技术。这一新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小布什和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STEM教育,奥巴马甚至把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e请进了白宫。但很多人对特朗普上台后的保守主义倾向非常担心。
不过资深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者和研究者岳路平老师提醒大家,特朗普现在的技术顾问就是投资PayPal和Facebook的硅谷大咖彼得·蒂尔(Peter Thiel),后者被誉为投资界的思想家,他的书《从0到1》,记录了他对技术创新的信仰和对教育变革的思想。
其他许多国家也意识到技术进步、时代变化对教育带来的冲击。英国萨里大学物理学博士李珏蓉女士介绍,英国政府早在2003年就邀请物理学家Gareth Roberts爵士开展相关调查,在名为“SET for success”的报告中,他指出英国很缺乏在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提出了多达37条的建议去改变这个现状。
最终英国政府全盘接受了这37条建议,并制定了2004-2914年的“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 (Science and Innovation Investment Framework)”。在2014年又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十年规划,强调要把文化创意融入到STEM之中。可以说,STEAM教育正在全球高歌猛进。
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其中谈到:“2016-2020年对于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提出学校应拓展师生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工作中的日常应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上海新和中学校长 刘芳校长
上海新和中学校长刘芳表示,探索STEMA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这对于STEAM教育在中国的扎根与发展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契机。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STEA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阶段。部分核心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有时过于强调技术的炫酷,制作高科技称作、基础性学科知识融合注入不足等,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育图谱等等。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国学生在STEAM大学科里面实现综合性发展。
我们如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更好的开展多学科整合,更好的提升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质量是关键。
推动STEAM发展的引擎
对未来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的判断,一直是推动STEAM教育的重要依据。
——科界(TechTrek)的课程研发主任 李驿老师
科界(TechTrek)的课程研发主任李驿老师介绍,美国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65%正在读小学的小学生,他们长大以后从事的会是一份全新的、现在并不存在的工作。十年之后大约有80%的工作会跟技术与科技相关。而且他们预测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对于普通工作的整体需求大概会上涨10.4%,而STEAM相关的需求则达到了21.4%。
——创客运动实践者、当代艺术家 岳路平老师
岳路平老师甚至认为他的工作也朝不保夕,因为谷歌的人工智能艺术家已经举办艺术展览了,所以他预言未来也将出现人工智能级别的毕加索、人工智能的达芬奇,人工智能的齐白石未。
《奇葩说》里李开复提到:“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类的许多工作干掉,但是有一个干不掉,就是艺术、艺术家。”
但李开复说的也错了,岳老师说艺术家同样面临挑战: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介入绘画、建筑、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并且深度学习的能力远超人类。艺术真的是“干不掉”的吗?很难说。
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工厂、企业都会需要新技能,可我们的学校真的准备好了吗?
——优达学城Udacity的国际本地化负责人 Adam Century
优达学城Udacity的国际本地化负责人Adam Century指出,企业也很诚惶诚恐,因为如果跟不上社会的一些趋势、新技术,他们就不存在了。
如果明年有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算法要比谷歌很多方面要好很多,谷歌可能也会完蛋。所以公司想要生存发展,就很需要很多懂前沿、交叉技术的人才。
教育“进托邦“时代的到来
所谓的“认知危机”就是可能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错的。我们怎么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岳路平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体系可能正在面临着一种系统性的崩溃。所谓的“系统崩溃”,按凯文•凯利的说法不是“革命”。
凯文•凯利发明了一个词——“进托邦”,取代了原来的“乌托邦”。什么意思?就是今天上午比昨天晚上迭代一点点,润物细无声的就把你老的系统给替代了。老的教育系统正在被新的一种颠覆式的模式溶解,像胶囊一样,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能比之前革命的力量要更大。
—— 世外小学“三剑客” 陈铀老师、龚豪老师和蒋士玮老师
世外小学的陈铀老师则指出,作为一个从业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果说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崩溃的话,有可能老师会更崩溃。
在她看来,学校是在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世外小学从六七年前就一直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计的架构不是为了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而是更远的是看到了未来社会的需求。看到了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的公民素养,包括:未来的工作技能等等。世外更多的是从这个方面去考虑课程的架构。
——圆桌论坛
上海远播教育研究院的首席研发专家王春明教授指出,时代发展,教育必须要改革。怎么改革呢?
STEAM跟传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跨越、颠覆、打破。跨越什么?跨越学科,学科之间要融合。所以STEAM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都融合进去。同时STEAM是开放型的,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的理念,把好的、国际上先进的东西跟我们国内的情况融合在一起。把美国、加拿大一些成熟的课程引进来。然后根据我国的一些要求和特点,再本土化、开发起来。
STEAM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 STEAM课程设计中,科学、技术、工程、 艺术及数学素养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有机结合的,因而跨学科学习是课程的核心内容。
但是,STEAM课程并非一定要均衡地承载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这五门学科领域的内容,不同的课程各有侧重,最终促进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以及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一,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主要包括三大领域:生命与卫生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技术科学。
第二,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技术是对自然环境的革新与改造,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
第三,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第四,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是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第五,艺术素养(Arts literacy)。“Arts” 包含较广泛的人文艺术科目,涵盖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语言language 、形体 physical 、音乐musical 、美学fine arts 和表演performing等。
——圆桌论坛
翁梅倩博士结束了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和教职工作回国后,已经在包玉刚学校做了两年的驻校科学家。据她介绍,STEAM的精神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贯穿在包玉刚学校的学习中。
在她看来STEAM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评价方式是完全跟传统考试的方式不同的。所以他们之间是有矛盾的。怎么样平衡好,是一个难点。另外,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特别是能提出科学的、反映关键矛盾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在STEAM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BL通过为学生提供特定结构整合学术、技术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保持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也在STEAM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协作学习(Peer-Led Team Learning, PLTL)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在组织中与同伴协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对STEAM教育中的学习、沟通和兴趣培养十分重要。
来自世外小学的STEAM核心团队龚豪、蒋士玮和陈铀老师认为,要让STEAM教育融入到我们原有课程当中去,不仅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结构性的改变,包括:目标、策略、内容、评价方式,而且还有课堂组织形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教育学的方式。
世外以科学课为核心的STEAM教育,从科学技术、数学建模、艺术素养等多种维度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并且提出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切忌:
1.切忌教师预设结果。
2.切忌采购相同材料“加工厂方式”的批量组装。
3.切忌主次不分,牵强连接所有学科。
——华东师大二附中全球优秀创客教师 陈向东老师
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陈向东老师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创客教师,陈老师指出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还有科创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跟STEAM和创客结合的一个很好的点。
他在进到华东二三年以来,就陆续开过或者参与过很多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拓展性课程的平台,比如:信息素养、电路基础、机器人课程。
陈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学生参加青少年大赛的一个创新作品:可拆卸订书机——大家在用订书机的时候,假设本子中间那个钉子掉了,要去加一个是很麻烦的。因为现在的订书机很小,订的时候有一定距离的限制。所以学生做了一个项目——可拆卸的订书机:用3D打印打印一个外壳,加入自己的设计、形成自己的课题(中间结构可能还是市场上可以买得到的小型模块)。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Fablab O创始人 丁峻峰老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Fablab O的创始人丁峻峰老师介绍,Fablab O也孵化出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创客教育系统——FABO PLAYGROUND。
这个内容就是从MIT的Fab Academy中剥离出来、简化出来、下放出来。最上端的就是大学生在玩的东西。小朋友则可以通过乐高的方式搭建物体。但是其实都是让学生学习这个电路,包括编程。
不同的模块贯穿起来,通过一个Playground的方式把课程系统建立起来,在动手操作和实践的基础上,将关键的知识习得从由下而上的方式变成由左至右贯穿式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逻辑。
比方说,人工智能、VR、AI、机器人、未来城市、未来交通,都会把结构系统里不同的模式通过一个实验室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个系统。
STEAM教育不仅要关注新技术和各学科知识的高度整合和创新应用,更要关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当面向结果的评价难以开展时,就需要借助于面向过程的测评来保障和衡量STEAM教育的质量。
——神奇科学堂创始人兼CEO 黄丹娇女士
在神奇科学堂Mad Science的创始人兼CEO黄丹娇女士看来,科学是STEM教育的基础,特别是低龄的一些小朋友、一些小学或者幼儿园想做STEM的话,一定要从科学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除了科学知识以外,还需要有方法。
而Mad Science也围绕这些内容建立了自己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1.作品。这是非常好的评价方面。
2.过程性观察评价。逻辑性是要从小到大培养的,需要不断的射门、不断的练的。
3.实验的呈现。就是小朋友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实验的理解度。
4.科学笔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写笔记,而且是回去读了大量的书以后写的,而不是抄课堂上老师的笔记。
超越STEAM教育
STEAM不仅强调跨学科融合,更重要的是颠覆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和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协作、沟通能力,加深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英国萨里大学物理学博士 李珏蓉博士
李珏蓉博士介绍,英国做了很多措施提高学生对于STEAM的兴趣,但是真正最后在大学里面做STEAM相关的学习,或者是最后真正从事到跟STEAM相关的人还是很少。
怎样让学生保持对STEAM课程的兴趣一直持续到成年?这还确实是个挑战。
小孩子很喜欢玩,我们可以增加娱乐部分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可能他会慢慢失去兴趣。所以这是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让学生的兴趣能够不断的被激发。
STEAM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挑战。丁峻峰老师认为其实挑战最多的是对老师本身——我们能不能放下自己的框架,勇敢的承认“我们不如学生”。丁峻峰老师:”确实很多地方不如学生的,他们经常告诉我有什么新的APP等等。”
翁梅倩博士指出,斯坦福大学2045年的教育目标是“全人教育”,所以他现在开始设计的课程已经是为全年龄段设计的。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要给孩子的是什么?一个是教会他做人,一个是教会他学习的能力,这个我认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按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说法,“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类未来强大而又无法精确预知的潜能的判断,我们越来越无法满足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当STEAM这列火车搭载着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这些传统科目,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的高速轨道后,这些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与轨道融为一体,从工程到艺术,从美国到全球,从创意到生产,从课堂到课外,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学习场景。
关于顶思
顶思专注于K12国际教育领域,致力于为国际教育行业搭建资源聚合平台,为国际学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连接K12国际学校、国际学校集团及教育主管部门等与以国际学校为核心的周边机构的资源中枢,助力基础教育国际化。
社群交流|资源对接|行业咨询|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