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教育中最重视的写作能力,澳大利亚学校是这样做的!

2017-05-06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读写能力在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中起着核心作用,也正因为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成为基础教育的题中之义。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学术写作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因而也更需要针对性的训练。上海市高东中学郑钢老师,介绍了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值得借鉴。



文 | 郑钢(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


21世纪以来,学生读写能力越来越受到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之所以得到重视,是源于“读写能力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终身学习中起到核心作用”。


澳大利亚是较早开展学生读写能力教育改革试验的国家。2012年,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Australia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颁布了新课程纲要和实施方法,并重新整合和修订了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关键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标准。


融入学科课程标准的写作不仅仅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阶段学科写作的方法和特点加以分析,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培养学生个体未来有效地参与工作与成人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一、学术论文的主要形式


学科写作目标和能力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它们既不是一般化的写作能力目标,更不是单一英语学科中写作能力的复制和移植,而是具有学科特征的专门化的写作能力要求,因此各学科领域的写作形式和体裁要求各不相同。


在长期的积累和研究中,澳大利亚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写作范式,在此介绍最为常见的八种写作形式和体裁。

 

1. 叙事(Recount)


叙事是对发生在过去事件的描述,是回顾过去一系列事件,并按照发生的顺序写作的体裁形式,目的在于向读者描述发生了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具体形式体现为英语、历史和科学学科里的新闻报道、电视采访、目击证词、演讲、信件和人物传记等。


叙事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故事要素和事件经过两部分。故事要素一般在叙事的起始部分,告诉读者谁、什么、哪儿和何时等基本要素。事件经过是叙事的主体,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


在叙事中,过去式是常用的时态,能将已经发生的事件以流水的形式呈现出来。绝大多数词汇是陈述性词汇,客观和真实地陈述所发生的过程,而且这些过程多用如“一次”、“之后”、“第二天”等时间词汇。


教师还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避免使用常见或单一词汇。如想要表达说(say)的意思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确切的表达,如回答(answer)、解释(explain)、咕哝(moan)、尖叫(scream)等近二十种。


丰富的词语积累有助于学生写出生动、活泼和有文采的材料,真实地反映事件的过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2. 说明(Explanation)


说明文主要是解释事情如何和为何发生,常常是步骤的描述而不是事件的陈述,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每一个步骤并知道理由。


它们广泛应用在各种学科之中,如地理和科学中的自然世界、历史和体育中的人类和个人世界、英语中的情节和角色分析、视觉艺术中技术效果如何实现、工艺课中设施设备如何运用等。


文章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事件如何发生?事件为什么发生?事物为什么相似或不同?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等等?


说明文一般从现象描述开始,锁定所要说明的对象,之后解释现象是怎么发生的,说明现象的起因、发展和变化,这是说明文整个篇幅的主干。


句子之间常使用“因为”、“作为一种结果”、“起因”、“被...导致”、“归因于”等词汇,将原因和结果架构起来。有时也会有“之后”、“然后”、“最初”等时间副词。


说明文的词汇基本上以专用名词、术语和抽象词为主,抽象词一般是主要概念词,在写作时应将动作过程联系起来,如“and so the seed germinates. this germination......”( 因此种子生长,这样的生长是)。


第一,在这儿描述植物生长时使用“germinate”代替“grow”,原因在于“germinate”是个生物学的专用名词,而“grow”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词汇。第二,学生在描述过程时,将生长的动作过程(germinate)和生长的概念(germination)联系起来,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和因果关系。


与此同时,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是泛化的、普遍的,而不是具体的、个人的。所用的时态常是一般现在时,能给予读者不受时间限制和永不改变的感觉。


3. 辩论(Discussion)


决定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在决定前会分析利弊和对错。分析和决定的过程就是辩论的过程。因此,辩论文就是展示给读者不同的观点,如赞成或反对、积极或消极、好处或坏处等正反两面,然后权衡、分析和综合,并展现个人观点。常见的形式是辩论稿、给编辑的信、新闻报道、论文和时事访谈。


写作辩论文一般会有三步,首先是说明将要讨论的主题,包含了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或者定义、背景及概述;其次是辩论文的关键和核心,主要是赞成的观点和理由,以及反对的观点和理由;最后就是总结辩题并给予个人观点。


辩论文的语言特征非常明显,具有结构和意义双重功能,如人们常常认为、而今、一直引起争议的是、另一方面、另一种观点是、证据表明、我的观点是、而且等等,将个人的观点和立场清晰地表达出来。


而且这些词汇也是文章的结构和框架词汇,表明是开头、正文、总结和观点等功能词汇,对于学生完成辨论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理性论文强调作者一定要顾及不同的观点,然后理性、逻辑地一一分析观点背后的理由,从而证明观点,架构逻辑。在日常训练中教师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随即给出理由和说明,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辨别能力。


4. 故事(Narrative)


在语言特征上,故事和叙事有点相似。然而,两者区别在于叙事侧重于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故事是基于事件矛盾、焦点和问题解决的层进展现,并需要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


而且,故事的内在结构比叙事更复杂,包括背景渲染、情节起伏变化、角色的反应和感受、矛盾的激发和解决。此种体裁在英语和历史学科里最常见,以虚幻小说、睡前故事和历史小说等形式体现。


学生在描写人物时聚焦某一个特定的人物,而不是一个群体,采用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表达手法。学生在情节描述中尽量使用行动性动词词汇,从而生动、细腻和逼真地向读者展现故事情节。在背景和人物的描写时,常常用词块、词群或并列组合,鼓励学生写复合句,而不是简单句。


不仅如此,故事里的词汇常带有倾向性和色彩性,与故事的主题和格调一致。如故事的类型和主题不同,如浪漫类、梦幻类、探险类、科幻类和侦探类等等,所用的词汇也不同,因此教师常会选择故事里的词汇,让学生猜测属于哪类文章。


5. 评论(Responses)


作品评论是英语和视觉艺术课程里学生经常要完成的作业,评论书籍、故事、电影、歌曲、戏剧和画作。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欣赏艺术作品后做出分析和评判作品,这样分析和评判常基于读者个人对于作品的认知、理解和呼应,具有主观意识和个人经验。


评论的文章结构主要是作品介绍、作品的描述和评议三部分。


作品介绍主要关于作品的文化背景,包括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的时间以及扼要的介绍。描述是指作品的主要特点、角色和事件;而评议是写作者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推荐适合于青少年的类似作品。


作品评论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会有所不同,作品介绍时学生多使用和动作有关的动词,强调描述性,起承转合,形象地将作品表现出来;而评议部分以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为主,语言以抽象和专业居多,思想性和评议性较强。


6. 程序性写作(Procedures)


程序性写作类似指示和说明,解释如何做好某一件事,步骤性较强。程序性写作在设计与科技、体育、视觉表演艺术和科学的学科领域里至关重要。程序性写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目标和步骤的描述,有些还会涉及对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的说明。


专业性和行业性是程序化写作的语言特点,写作以指令性的动作要求开始,并加入强调如何做和哪儿做的词汇,使读者清晰地知道怎么做。


在组织程序性写作时,序号或数字很重要,可以直接将步骤标注起来,信息输入非常直观形象,简明扼要。


程序性写作是非连续文本,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产品用法说明、使用手册、食谱、处方和行程表等等。会读和会写程序性材料既是重要的读写能力,也是生活技能的内容。


7. 报告(Reports)


报告是学科论文中最常见和重要的体裁形式,建立在实验、设计、研究、分析和实践基础上。在澳大利亚的科学、视觉文学、历史、地理和工具辅助操作技术等课上,教师常会布置报告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整理、归类和分析,形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梳理。


报告的形式一般有实验报告、研究调查、讲座文章和工具书调查说明等。


一般来说,总论和正文分析两大部分构成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总论会包括提出总的观点、确定任务的时间和空间,还有预先概述正文内容。正文分析是具体阐述观点和论据,会将作者的观点细化成几个部分,从不同的维度客观地阐述和说明某一现象或观点,从而解释或印证自己的观点。


每段文章的开始常常是中心句,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要思想,具有统领全段的功能。

   

在报告里,作者会使用学科领域里的常见术语和专用术语,体现专业性和研究性。如在地理学科中气象研究报告中,读者看到的应该是“平均雨量”和“寒面”的专业术语,而不是“下了多少雨”和“变冷的地方”。


专业术语是普遍性和通用性,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而不是评价和修饰。而且,报告的学术规范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体裁,比如使用注释、参考文献、概要等要素,还有行文之间的逻辑性、观点的新颖和条理性、知识的学科性等反应了报告的好坏和质量。


报告还广泛用于英语小说中特定的人物和背景分析,创意艺术中的特定艺术作品和音乐创作简析等等,当然,此类学科报告中多要求写出作者个人的评论和分析,渗透个人观点、理解和认识。

 

8. 论述(Expositions)

论文是对于某一个议题或观点的阐释,常见于新闻评论、议论文、广告、法律抗辩或诉词,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论据,类似于说理性文章或议论文。与辩论文相反的是,论文只是阐述一个观点,而不是辨析正反或是非。


论文的内容主要是论题和论证组成,一般来说,论题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开门见山。论题也是“文眼”,点明作者对于某一个现象或观点的立场。论证则是具体的论点和论述。


和报告类似,论文中常常会有中心句或关键句,归纳、总结、概述随后一段或几段的论述,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起到强化的作用。


由于论文是作者基于生活观和价值观对现象的理解及认识,语言常是评价性的,带有个人色彩和倾向。情感性和限定性的词汇使用频率会非常高,如担心、惊讶等词汇表示情感倾向、可能、有时等词汇表示限定和修饰。


二、 建立“支架”方法


在澳大利亚,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师共同的任务。不同的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及逻辑结构不一样,从一开始,选择合适的体裁形式作为作业或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学科教师在写作教学或作业布置时,不会直接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搭建足够的教学支架,培养学生文本和体裁意识,激活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在实践中他们常采用“SKE”三步帮助学生构思写作的框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文本质量。


1、“S”即提供写作框架图(Scaffold)


与文学作品不同,学科写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有特定的格式和程序。因此,教师会为学生提供相应体裁的写作框架图,让学生在图表上按照前后不同的阶段写上主要内容,类似提纲。


学生在一开始写作学科文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框架图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写作思路,久而久之,成为他们写作的习惯。当然,框架图的提供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创新力,而是培养写作的技巧、培养符合学科本质的推理和研究思维及习惯。


2、“K”指的是关键词(Keyword)


关键词,顾名思义是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在它能够承载最主要、最核心、最重要的信息,能够激活更大范围的信息储备,是获得更多信息资源的入口,是掌握重要信息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在学科写作中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巩固和深化学科知识,加强知识的联系和交融。


学生在写作前完成一张关键词汇表,写出他们认为完成写作任务时所想到的关键词,而许多关键词在学科语境下常常是专业名词或抽象词,教师要求学生在旁边写出关键词的日常意思,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和应用。


 3、“E”就是给学生例子(Example)


教师还会在写作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和范文,让学生学习和揣摩如何构思、说理和用词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会和学生共同建构,师生根据框架和关键词共同撰写同一体裁的文章,使得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