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美国的“有效课堂”原来是这样玩的

2017-09-23 郑钢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在美国,老师是如何让学生积极课堂的?笔者在一次外教培训中得到了答案。学生自身需求的满足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美国课堂上,许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Score”模式的实践。


文 | 郑钢


如今很多学校提出“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其实,有效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教学目标有效生成,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美国的课堂同样追求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高课堂效率。20日外教培训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Student Engagement),看看他们眼中的学生课堂参与是如何回事?

                     

在头脑风暴中建立概念


学生课堂参与是教学设计中重要话题,如果课堂离开了学生参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变成无意义。在学习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的主题前,学员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什么是课堂积极参与和课堂积极参与的方法有哪些这两个问题,只要是大家想到的,都可以提出来,没有什么要求和限制。


教师还要求大家将关键词写在事先下发的不同颜色的好事帖上,一张纸上写一条,完成讨论和分享之后,学员们将自己的答案贴在双圆图上,内圆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题词,大圆是学员们写满答案的好事帖,而且不用署上自己的姓名。


很快,整张大纸上满是色彩缤纷的好事帖,好像大家一起创作色彩浓郁的后现代油画。学员们还到“作品”前,浏览彼此写了什么?当我们依然带着期待的目光等待答案时,老师微笑着说大家的回答都是答案,有想法就好,不需要判断是对还是错。


在完成活动后,Charlene启发我们思考这种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与常见的教学有什么不同,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开放式、动手的、合作的、讨论的、倾听的、低威胁的、高挑战的等等。


之后,Charlene总结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特征:活动是由吸引力的尽管有挑战,学生一直坚持在参与中学生的情感是愉悦的,还补充到:其实大家刚才的讨论和想法就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样的教学形式本身就是一种让学生共同参与的策略。


此时我们慢慢明白了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在头脑风暴中,大家集思广益,通过交流和分享,亲身实践和体验,探索和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特点及类型。

                     


需求理论下的“Score”模式


还是围绕这个主题,Charlene向我们介绍了“Score”模式


这个模式早在1995年由美国课程专家理查德·斯特朗、 艾米·鲁宾逊和哈维·西尔弗一起研究提出,不过当今在教学界仍然流行,课堂中许多教学方法就是“Score”模式的实践。


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来自自身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外界的动力或压力,来自内心的需求更能激发学生持续而深入的学习。


他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学生自身需求主要体现为:


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成功(Success)

激发和满足满足好奇(Curiosity)

保障学生展示自我原始的想法(Originality)

与人交往(Relationship)


这四个英文单词和参与的英语单词Engagement的首字母变成了“Score”的单词,组成了学生课堂参与的“Score”教学模式。


美国人具有强烈的首字母情节,喜欢将教学策略或程序的单词首字母组合成一个单词,记忆起来比较形象方便;或者将一个单词的拆开,将每个字母变成首字母,然后编写一句话或一个单词,创作诗歌、故事或者程序等等。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超越,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也有存之内心的需要,只有当教学活动融入这些需求,使得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和尊重,学生就会激发内在潜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不过,这些需求常常是个性化的,在每个学生身上强烈程度不同,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动机、策略等都不相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平衡、运用和渗透,满足不同需求。

                  

“Score”模式的教学活动  


成功(Success)的课堂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成就感,他们能够获得进步和收获,并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成功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还要设计必要的评估来回应、检验成功的大小,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举例和示范告诉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哪些技能以及步骤。


而且教师培养学生课堂中追求成功和卓越的品质,将追求卓越认为是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过程。如阅读中确定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供一首你并不熟悉的诗歌,然后大家使用“中心思想”的策略一起分析,教他们如何寻找主题词(常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中心句(解释或说明主题词的句子)、支撑中心思想的论据或证据。这样的程序或策略的教学是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提高他们成功的机会。


好奇(Curiosity)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好奇,激发他们积极投入的课堂。


教师如何去激发动力?他们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或提供信息时,应是碎片式,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类似“信息差”设计,也可假设不同的、甚至自行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还有个原则是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当然是与课程相关的,而不是独立的,表面的。


在支持原创(Originality)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去表达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个人想法,使他们有机会去发现他们是谁?他们想要成为谁?


专家建议,可以有四种途径和方法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学习:


首先是设计与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关系的活动,如在美术课学习陶瓷艺术时,让学生去研究家里的陶瓷艺术品,然而设计表达他们自己思想的作品。


其次是拓展学生学习和倾听的边界,可以组织学生采访社会中年长者,为他们创作个人的自传。


第三是提供给学生多种的选择,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或可能,如在音乐课中讨论如果早期的音乐家被迫只学习传统的欧洲音乐,那美国的蓝色摇滚乐队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后是使用“抽象”策略来帮助学生完全理解任务的属性、程序和框架。举个文学作品学习的例子,一般来说,相比文学作品,学生更喜欢观看视频上的文艺节目。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结构或流派,这些概念、类型、结构或流派定义为“抽象”,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这些策略创作作品,既深刻理解作品的风格和类型又能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原创和表达的机会。


交往(Relationship)的教学活动则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这种交流和合作是互惠和互补,而不是单向和独立


拼图游戏教学法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如动物海报制作活动中,一个学生是研究和学习乌龟,另一个学生的任务是了解和调查蛇,第三个学生是观察和分析蛇蜥,在他们完成任务后,比较和分析三种动物,然后制成海报,在这个教学活动,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他人,只有他人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设计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让滑板车动起来的的科学实验课


在学习了“Score”模式后,Charlene播放了一个8年级科学课的教学视频,教师在课前提供给每各小组一辆小的卡丁车,卡丁车没有电池或转链等动力,教师要求大家想办法。安装一个装置,用自己的方法让卡丁车动起来,附加的条件和要求是卡丁车至少跑8英尺,而且在一米的宽度里面行驶,还不能使用电或推力。


这是一节在操场上演示和展示课,每个小组先展示他们事先制作一张海报,海报上写着装置设计的思路和想法,有图画或照片,也有文字或标题,图文并茂,小组成员分工口头交流他们的设想和想法。


然后每个小组在操场上不同地方展示和操作他们的设计,一个小组用气球爆裂的方式,用爆裂的力量推动卡丁车前进;另一个小组安装了化学药品,点燃后爆炸,将卡丁车反冲前进,还有一组则利用橡皮筋的弹力,通过弹力驱动车子向前。每个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意和作品。


教师还邀请了低年级学生现场观摩,在演示后,低年级学生向小组成员提问,询问设计的思路,材料的选择,实际的效果等等。


教师这样做及时将学生的作品转化为教学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不但激发了参与学生的成就感和存在感,而且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蒙他们科学教育。


几个小组采用的方法全不相同,实验的结果也不相同,有点跑的很远,有点偏离了轨道和范围,还有的甚至往后跑。老师要求每组再次总结实验的结果,汇报数据,交流经验以及可以改进的空间,但是教师总是鼓励和肯定每个组的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收获和成就。


在视频观看后,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属于哪一种?学生是如何参与活动,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教师运用了怎么样的教学策略? 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这些问题既是今天培训内容的主题,也是前一天培训的主题,Charlene将许多内容整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复杂性,有时,教学活动很难从单一维度或目标去思考和设计,而是考量多种因素,这样教学活动才具有充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种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参与操作,而且从装置的制作和实验的结果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活动和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Score”模式,满足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需求。让车子动起来的教学任务本身非常有意义;展示和介绍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赋予了原创性和自主权;小组合作和低年级高年级联动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创建积极的师生关系。


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然而教师并没有长篇累牍的讲物理的概念或定理,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去制作装置,并在引导中探索原理和方法。


他们在实验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去收集资料,提出创意,渐渐学习和了解这些物理知识和规律,然后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提出假设,实验应证,探索物理知识,理解会更深刻。


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发展了除了学科知识本身之外的很多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获取和能力、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未来公民适应个人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