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因何成为国际学校的阿喀琉斯之踵?
连接改变教育
优秀外教招聘难,是中国国际学校的普遍问题。除了薪资待遇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所好的国际学校必须要有优秀外教,犹如盖世英雄阿喀琉斯再英勇,出战前也必须备好精制的铠甲。而一旦谈到外教,中国的国际学校校长没有一个不感到头痛。
难招到优秀的外教;外教流失率高,基本上三年换一拨人;外教教学方式难被中国学生接受;外教资质难辨别,是中国国际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甚至出现过有犯罪前科的外教混入中国的先例。
为了找到优秀外教,中国的国际学校想方设法找各种途径。现在招聘外教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自己直接或者间接委托合作教育集团招聘外教,有的在国外设立招聘办公室或者在国外投招聘广告。江苏一所学校的国际部虽然仅有百来名学生,却需要专门在美国波士顿设立招聘外教的办公室,代价挺高的。而狄邦这类公司专门和国际学校进行合作,提供外教资源是其重要服务内容。
二是英美合作学校外派过来的外教,中国有些国际学校是和英美的学校进行合作,英美学校会派自己的教师在中国合作学校工作。
如果分析优秀的外教为何这么难找,原因很多。比如说,想来中国工作的英国人、美国人本身就少,想做老师的则更少;待遇低;招聘渠道少;优秀老师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在本国就有好的发展空间,没有必要来中国,等等。
我接触了中国100多所最为优秀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发现缺乏优秀外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便让我深思,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前面提到的这些原因不可能是外教难找的核心理由。做出这个判断缘由很简单,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国际学校,总会有一些国际学校能够提供丰厚的薪酬,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而缺乏优秀外教仍然是普遍现象,这说明背后还有比薪资待遇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么,这个左右优秀外教不愿意来中国工作的无形之手在哪里呢?
要了解和分析现在,不妨先看看历史。
中国外教最多的时期是在哪个年代?年代不远,民国时期。
民国期间,中国光教会大学就有20多所,不乏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这些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会 46 33153 46 15231 0 0 2684 0 0:00:12 0:00:05 0:00:07 2880名校。根据调查,五四前夕基督教教会学校有7382所,学生总数达到了214254人。
这些教会大学、教会学校很多主力老师便是外籍,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所提到的“外教”。美国人司徒雷登甚至长期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现在出国留学表现很突出的南京,跟具有这些教会学校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无论是社会安定程度,还是薪酬待遇,民国时期的外教似乎没法跟现在相比。但为何还是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过来教书?从这点来看,之前提到的优秀外教难招聘的理由似乎不能成立。
所以,要分析外教这么难找,得先看外教为何要来中国工作这个基础问题,也是根本问题。
民国时期教会学校的外教,他们来中国很多是本着传教目的,在这种宗教信仰的激励之下,困难越多,条件越差反而会让他们更有留在中国的动力。就像《简•爱》一书当中讲到的表哥圣约翰,即便从简•爱这边意外得到一笔巨额的遗产后,仍然义无反顾到条件恶劣的印度传教,并最终死在这边。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真实例子,不过这个例子并非是教会学校的外教,而是一所技工学校的外籍校长。
前几年有部电影《黄石的孩子》,其故事原型便是英国人何克。不过电影将故事发生地弄错了,不是湖北的黄石而是陕西的凤县。2010年夏天,我去过凤县,和何克的学生专门做过交流,也看过何克住过的窑洞。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何克在上海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并采访过南京大屠杀。因愤于日军的残暴,也受自身基督徒的普世价值观影响,何克将中国的孤儿转移到西北,和新西兰人艾黎一起,在偏远的甘肃省山丹县建立培黎学校,教育这些孩子。在日本战败投降前夕,何克不幸得破伤风而殁。
何克在甘肃省山丹县办校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做出点教学成绩,不能不尽心尽力,这反倒容易做出成绩来。培黎学校后来成为专门的石油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现在的中国对宗教是采取独立政策,外教现在来中国不可能依托宗教组织,也没有现实的传教需求。
那么现在的外教来中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观察下来,来自英美的外教如果是自己应聘过来中国工作的,多半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来中国边工作边旅游,增加阅历。有个别这样的外教喜欢中国,便留在中国娶妻生子,但这些外教数量极少。
如果是英美学校外派,到中国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工作,这些外教倒是真正严格意义上具有教师资格的外教,但他们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往往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来自非洲、南美、东欧这些地方的外教多比较愿意留在中国工作,也是现在中国国际学校外教当中的主力人员。
外教来中国教书,属于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如果没有超越物质的信仰基础,外教来中国工作必然会考虑到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等世俗性的东西。
而这些和外教本国相比,中国的条件并没有特别占优的地方。这点和在中国的外资公司外籍管理人员还不大一样,外籍高管的薪酬是参照英美本国管理人员的收入标准,甚至再加上外派津贴。
但外教不一样,外教是参照中国本土的教师收入标准。为此,光从薪酬这个层面来看,优秀外教缺乏来中国工作的动力,毕竟这个时候,他们是经济人,而不是一个不顾回报的虔诚信徒。
现在很多国际学校的主力外教并不是来自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而是来自于印度、东欧、非洲、南美等国家。当然,中国学生因此也有意外收获,因为不少学生跟我提到,高中阶段接触不同口音的英语,到大学后反倒很适应,因为英美大学很多教授也是来自印度、东欧、非洲、南美这些地方。
优秀的外教缺乏来中国工作的动力,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来中国做外教的英美学生特别多,甚至还有仅仅是高中毕业的。他们做外教的本钱是语言优势,但即便如此,中国很多国际学校发现,外教教托福、雅思也不行,因为应试技巧教育上,不如中国的老师。
所以外教生存的空间也在压缩,集中在类似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美国历史之类的课程上。但如果要教好中国学生,还得了解中国人,即得学贯西中,这太难了。
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招了一个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专门负责图书馆管理。当然招这个名校的毕业生不是来负责整理整理图书,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做阅读。这对老师的要求极高,因为学生向我反映,这名老师把图书馆的上千本英文原版书基本上都看过了,知道每本书的内容,可以和学生就书的内容进行直接交流。
这个非典型的案例充分说明,要想招到优秀外教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要求很高,代价也大。
中国的国际学校校长都知道引进优秀的外教至关重要,但又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出现了一个变通方法,即招聘归国留学人员任教越来越普遍,国际学校内部把这些海归称为“双语老师”。
优秀外教招聘难,小处看是工作环境的冲突,大处则是文化的冲突。我的判断是,中国国际学校招聘优秀外教难的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面对这种困局,学校当然也不能听天由命。我认为至少还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学校尽力招聘到最好的外教;二是重点招聘和培养海归人才,起到替代外教的作用;三是用交换生、网络授课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方面接触到优秀外教教学。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图片源自网络)
为助力国际学校突围国际化教育人才的缺口,实现更多优质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引进和提升,顶思将于12月2日在北京举办“2017国际学校人力资源发展研讨会”,邀请国际学校的校长,国际学校HR、双语教师、教育学专家及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齐聚一堂,畅谈如何促进国际教育行业健康发展,帮助国际学校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发展基础。
拟定会议日程:
嘉宾演讲+圆桌论坛 | |
09:00- 12:20 | 主题演讲1: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 主题演讲2:全人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题演讲3:如何建设高效的教师发展社群? 颁奖典礼:神奇教师现场颁奖+获奖者致辞 圆桌论坛:如何突围国际化教学人才缺口 |
12:20- 13:30 | 午餐 |
嘉宾演讲+工作坊 | |
13:30- 17:00 | 主题演讲4:外教招聘与管理 ——招聘途径 ——管理方式 主题演讲5: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新师培养的方式和过程 ——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工作坊 ——教师工作绩效管理 |
参会对象:
国际学校校长
国际学校HR
校外教育专家
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商
会议规模:
60人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预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