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看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师们怎么说

2017-12-01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2017年11月25日,“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文教学探究”分享会在上海顺利举行,以IB中文教学为例,IB一线教学名师、国内语文教学专家、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与各位一线教学名师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IB中文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从内容上来讲,全部是以文学经典作为学习对象。


它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文学欣赏,促使学生从文学阅读中获得愉悦,并对文学产生终身兴趣,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强调激发学生独立的、原创的、批判性和清晰的思考方式。


这种不以教材、而是直接以文学原著作为学习文本的教学,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2017年11月25日,由顶思和逐本书院共同举办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文教学探究”分享会在上海顺利举行。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袁坚以“在阅读中看见大世界”为主题向我们分享了有关阅读的那些事。袁博士说,阅读不外乎三件事:阅读习惯、阅读面、阅读方法


(嘉宾:袁坚 )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已经到了一定年纪,如果才开始阅读会不会太晚?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意识到阅读是一门人生必修课,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IB中文学生阅读的作品篇目是由教师来选择而不是由官方指定,这就提供给老师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在给学生选择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找对“入手点”,哪些书值得孩子读?哪些书孩子喜欢读?孩子们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成长过程,首当其冲要有阅读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养成阅读习惯,获得阅读技能的提高,再逐步增加阅读难度。


其次,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从兴趣出发,给学生“多一点”,引入多种类型,阅读作品的类型不仅仅只有文学、历史、科普,还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多种学科。再从同类型里面寻找最好的,进行多角度延伸。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永远不要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


最后是阅读方法,袁博士给我们分享了两种方法:“第二遍阅读”和“拆解式阅读法”。所谓的“第二遍阅读”,即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坚持到底,进行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尝试提出问题,理清结构与层次。“拆解式阅读”,一是要“拆”出内容点,分清“事实”与“观点”,二是看清结构与层次,可以辅助使用一些类似思维导图、表格、坐标系等工具。



鉴赏能力的培养


关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来自七宝中学的特级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的姚成平老师,以他多年带新疆班的经历为例,向我们分享了丰富且宝贵的教学实战经验。国际班与新疆班,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着某种相似性,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交流差异悬殊。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姚老师总结了三点:


一、扩展阅读,心理同构。有些学生从小读过的书比较少,这就需要加大他们的阅读量,安排适合他们的阅读篇目,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难免会有文化冲突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相互接纳包容理解的心理。


二、创设情境,换位思考。放飞学生的思维空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真正感受文学作品,体会情感。姚老师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这是一首著名的思乡怀远的诗。比如新疆班的学生,他们大多远离家乡,这首诗就比较切合实际,能够让学生们在真实感受中去体验诗人的那份情感。


三、注重语感,领悟内涵。尤其是对那些语言不通的学生们,一定要注重语感。所谓的语感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对抒情类以及优美的诗篇,往往有更灵敏的感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学生的语感训练。我们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语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学生课外阅读名著,需要让学生去体会作品在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的一些惊艳语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领悟内涵的过程,往往会起到多管齐下的作用。


(嘉宾:姚成平 )


此外,姚老师还就不同的学段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01

小学阶段:培养兴趣

现在科技发达,人们捧着手机的时间远超过书本,孩子的身上总是缺少那份书卷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帮助他们选择阅读篇目的时候还需注意四点:


1、浅显易懂

2、故事性强

3、分享交流:学会复述故事,既能锻炼语言能力又能锻炼专注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4、适当记诵


02

初中阶段:调动情感

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反应主要来自,鉴赏者与作家之间心灵的交融与碰撞。调动情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发阶段。鉴赏主题情感反应的始发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欲望阶段,主要是鉴赏兴趣、鉴赏动机的激发力在起作用。每个人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初中生介于小学生和高中生之间,他们的思维往往进入到一种既有理性思维又有感性思维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冲动阶段。鉴赏主体情感反应的冲动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愉悦阶段,主要是知觉情感在起作用。学生遇到画面感比较强的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冲动的情感反应。


第三个阶段:感悟阶段。鉴赏主体情感反应的悟解期,即通常所说的鉴赏判断阶段,自觉情感在起作用。学生在读完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它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德。


03

高中阶段:独上高楼

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第一要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文学作品是社会情感在作家头脑中反应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艺术的再创作。读者与作家的方向不同,作家是从生活到作品,读者是从作品到生活,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一定要区分审美情感与社会情感。比如,著名作家曹禺的《雷雨》,作品中的主人公周朴园,作者在对他的塑造上倾入了个人的审美情感,用不同的笔墨多角度地描写了周朴园那丑恶肮脏的灵魂,他是丑恶的,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他又是一个具有审美情感的美的人物。


文学作品描绘丑的事物并不会产生人们在生活观察中所引起的那种痛恶感。在天下的艺术家手中,正如俄罗斯作家的一句话:一切都可以成为追求美的工具。丑的事物经过作家审美理想的反射,在同美的对比中,作为美的对立面被评价时,它也就变成了具有美的事物。


第二读懂言外之意,理解深层含义。比如中国的诗歌常用意象表达意境,用意境来营造情感,学生在鉴赏作品时就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第三调整期待视野,提高阅读质量。老师在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时,既不能过高过深也不能过低过浅。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要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阅读好这个世界,阅读好我们这个社会,阅读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会当天,上中国际部IB中文资深教师刘潇和McGrill-Hill的经理Alison也为我们带来了精彩内容。刘潇老师以“戏剧教育在IB文中的运用”为主题谈了几种关系: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的关系,以及戏剧中的各种关系,并做了案例分享。


(嘉宾:刘潇)


由顶思和逐本书院主办的“戏剧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分享会将在本周六举行(点击此处可查看详情),欢迎各学校从事戏剧教育或者对戏剧教育感兴趣的老师参加。


(嘉宾:Alison)


McGrill-Hill的经理Alison则向我们介绍了基于美国CCSS的wonders教材的相关信息,这份教材主题连贯、编撰精美、贴近孩子生活,不单单只是让孩子学会英语的读写,更是对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相关链接:

活动 | “戏剧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工作坊,12月2日上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