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课程如何深度变革?18种实施方式为你支招!

2017-12-10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从主体角度看,它涉及课程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从实践角度看,它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过程;从结果角度看,课程变革充满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根据中小学课程实践及相关文献,把学校课程实施的18种方式集辑于此,供您的学校参考。


NO.01场馆学习:

让孩子们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责任。它不仅包括科技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等室内封闭场所,也包括动物园、植物园等室外半封闭场所。场馆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课程的有效载体。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特别指出:“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是与人、场馆、展品和文化相关的具体的学习机制、学习方案与学习过程。场馆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推动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深度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合作形式。


第一,“先校后馆”,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知识后进入场馆,以实物为载体进行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在运用与实践中深化拓展所学原理。


第二,“先馆后校”,教师先组织学生进入场馆,在学生得到丰富的体验与经历后,带着自己的疑问与独特的感受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知识和原理。


第三,共同建设场馆课程,即场馆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形成课程开发共同体,共同设计一门集学校和场馆优势为一体的特色课程,供学校学生长期学习。


第四,场馆活动进校园,即场馆研究人员与教育人员挖掘场馆自身的教育资源开发各类课程项目,由学校学生选择并参与到场馆活动中。


当然,借助信息技术构筑虚拟场馆将成为未来场馆学习的新趋势。虚拟场馆的建立将切实解决场馆中一些资源难以陈列、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温馨提示】推动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深度整合。


NO.02赛事学习:

一股促进学习的强大力量


赛事学习即在特定的规则之中,让参赛者的在智力、体能、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单项的或综合的较量,最终依照规则评定出胜负或者排名的一种学习形式。比赛是促进学习的一股力量,想推动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的兴起,促使各地人民爱上跑步;比如诗词大赛的收视率,促进孩子们吟诵古诗词;比如风靡全国的好声音,让男女老少都哼上几句;比如机器人比赛的热度,唤起孩子对编程的兴趣……不可否认,比赛对学习是一种促进,更是一种动力。


根据比赛进行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在互联网上的比赛、在现实世界中的比赛以及在互联网和现实世界同时进行的比赛。例如,“网络营销能力秀”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个比赛;“世界杯”就是在我们生活现实中的比赛;“超级女声”就是即基于互联网同时基于现实生活空间的一个比赛。比赛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体育比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写作比赛等。“世界杯”就是体育比赛,“超级女声”就是歌唱大赛,“星海杯舞蹈比赛”就是舞蹈比赛,“中小学英语写作比赛”就是作文大赛。


总之,让孩子参加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的机会。比赛有输赢,孩子们知道了努力的结果;比赛有团队,孩子们懂得了友谊和付出;比赛有困难,孩子们获得解决问题的勇气;比赛有情绪,孩子们释放了最真实的自己;比赛有运气,孩子们还能了解生活的真相……


【温馨提示】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促用。


NO.03行走学习:

让孩子们与世界站在一起


课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中,不期而遇的人、事、景都将化作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让学生接触更为广阔而真实的世界,他们的心胸会更加宽阔,目光会更加深远,内心会更加强大,思想会更加奔放。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义,才能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全国各中小学要开展研学旅行,参加学生范围包含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要求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研学旅行有益于学生增长知识、了解民俗、体验人文,被人们称为“会行走的教室”。


中小学应积极建构行走类课程,推进行走学习,让学生领略自然山水,感悟历史古迹,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具体课程设计可从学生视角出发,采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块设计,让学生不论行到哪里,“行”前都要先做查阅资料、了解景点、调查路线等准备工作;“行”中做好观看、欣赏、拍照、记录、解说的工作,找准景点的风光特点或历史典故;“行”后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家长、和同伴一起分享。


【温馨提示】守护好安全这根生命线。


NO.04实践学习:

用有意义的实践活化学习成果


社会实践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家来说,不但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更有助于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实践带给学生的是一次能力的提升。从实践主题的提出,围绕主题的扩展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地协作下从头到尾地解决一个问题,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互相配合。社会实践是一座桥梁,它引导学生去地认识和接触社会,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由书桌走向舞台的转换,真正地把教育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形成知识类学习和实践类学习的融合、静态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的兼容。让课程引领学生经历学术训练式学习,也经历实践体验式学习,达到课程内容“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学习方式“文中学”与“做中学”的结合,让实践和体验成为一份丰富的课程资源。


【温馨提示】将实践性课程系统化。


NO.05留白学习: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


“留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设计。一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二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学时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学。三是给学生留下快乐玩耍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四是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上做新的尝试,可以采取“我的作业我设计”留白纸(只提简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让孩子自己去设计想做的作业。实践证明,孩子们对作业时间、内容、形式的文字式、图表式、漫画式表达方式,对书本作业、家庭生活、娱乐游戏、体育运动、外出旅游的时间比例划分都让身为老师的我们深受震动,孩子们有这样的创造力,有这样的对自己作业的丰富的设想。我们看到了色彩的运用、图式的表达、文字的点睛说明,看到了孩子们设计自己的潜力。


心灵成长需要留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孩子们留一点闲暇时光,静对一朵花,一棵树,一片云,一江山水,释放心灵,观空世界,让内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温馨提示】心灵成长需要留白。


NO.06搜索学习:

探寻问题、聚焦问题的过程


学习是认知冲突的解决过程。人们常常通过搜索来获取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有时候,学习即搜索,搜索即学习,不会搜索就不会学习。


知识是无止境、海量的,借助搜索,我们可以解决问题,丰富知识,扩展见识。搜索贯穿学习始终,大大简化学习过程,便捷地得到我们需要的有关数据。搜索是学习者必备的技术,它可以使你迅速的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学习。搜索很方便,也很有效率的学习途径,但是我们得思考,把网络的变成自己的,取其精华。网上搜索让我们迅速解决困惑,很方便,网上对每个问题都有许多解答,这也是考验我们的搜索和筛选能力的时候。


搜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搜索学习是探寻问题的过程,是围绕问题解决的行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内网,即对大脑中存储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尝试问题的解决,在内网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搜索不是万能的,没有搜索是万万不能的搜索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还需要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学会选择,选择要依赖个人洞察力,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在大量信息或知识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选择那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信息与知识。


【温馨提示】克服过度依赖搜索,防止丧失积极思考品质。


NO.07社团学习:

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的主要阵地,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展示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内化能力的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社团是一个熔炉,锻炼着自己的能力;社团是一个舞台,能够展现自我的风采。


社团建设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丰富多彩的,决定了社团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必须广泛。第一类:文学艺术类,活动重在人文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如文学社、诗社、学生报社、励志宣讲团、文艺社、书画社等。第二类:实践感悟类,活动重在认知、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同伴社、爱心社、广播社、环保社等。第三类:科学技术类,活动重在科学实验、科技制作,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如实验超市、航模、天文社、数码时代等。第四类:兴趣活动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开拓视野,如集邮社、摄影社、手语社、吉他社等。第五类:运动竞技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竞技水平,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愿报名。


社团活动应做到“三稳定”,即人员稳定,社员中途不得随意退出;时间稳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停止活动;地点稳定,充分利用校内各功能室、操场。


【温馨提示】了解需求,关注联系,重在引导。


NO.08问题学习:

探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问题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可以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


Walton 和Matthews 认为,问题学习之主要特征为:以问题为中心之课程组织;整合课程,强调认知技巧与知识并重的课程;促进问题导向学习之活动;问题导向学习之成果。在问题学习过程中,教师是问题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


问题学习的模式有很多,视课程目标与内容而变化。根据各家观点,可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遭遇与定义问题。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置于真实问题之情境中,面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他们可能会询问一些问题,例如我已经了解这个问题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什么概念? 决定假设或方向后,需要得到什么资源以支持所做之假设与决定? 在接连地自我发掘问题后,学习者便可以开始去学习新的概念与知识。


(2)搜集信息。在此阶段中,学习者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便开始大量搜集相关的信息。


(3)评估信息阶段。透过小组讨论,确认数据来源之适切性、可用性及应该如何运用、整合这些资源,以发展出解决策略。


(4)总结阶段。此时,学习者必须谋求问题之解决方案与呈现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来呈现研究之结果。


(5)省思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者必须进行学习过程之自我省思及评鉴。总之,问题学习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整个学习历程紧扣着问题而生。


【温馨提示】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实施课程。


NO.09项目学习:

把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项目学习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项目学习所有项目都是真实的。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学生参与到延展性的、复杂的、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接受挑战,主动探究,创造出某件作品并完成重要知识的学习。


项目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方法,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


(1)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它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仅只能作为指导者的角色。


(2)有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计划。时间安排是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的时间作一个总体规划,做出一个详细的时间流程安排。活动设计是指对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所涉及的活动预先进行计划,如采访哪些专家,人员的具体分工,从什么地方获取资料等。


(3)活动探究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


(4)作品制作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作品的制作。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


(5)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


(6)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来完成。它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温馨提示】让学生参与到复杂的、真实的项目中。


NO.10整合学习:

让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


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入到整体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整合学习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设计和实施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


整合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学科与生活的整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整合,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实践世界。


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学习分为六种不同的设计策略:


(1)学校本位的设计,即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2)平行设计,即将两门相关的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而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的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


(3)多学科设计,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或学程里;


(4)跨学科设计,即将学校课程巾的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形成常规的大单元或学程;


(5)“统整日”设计,即完全从学生生活世界或好奇心出发而开展活动;


(6)现场教学,这是跨学科设计的一种极端方式,以学生所在的学校环境及日常的生活为内容展开学习,是一种完全的整合设计。这六种设计策略构成了一个由完全保持学科的界限的设计,到没有任何学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设计的连续体。雅克布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环境特征、社区的价值取向以及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


【温馨提示】整合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实践世界。


NO.11影视学习:

让学习听得到、看得见


影视是通过画面和声音,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塑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其主要特点是直观性、逼真性、通俗性。这种声、色、光、影的完美融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用影视推进课程实施,学生不仅“听得到”,而且可以“看得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理解。影视中有丰富的表情、手势和其他的视觉线索,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这些超语言特征能够帮助学生看见他们不能听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学习非常重要。


如何推进影视学习?


(1)影视的选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更要考虑到影片本身的内容是否适宜。


(2)观影前的准备活动。利用影视推进课程实施要做好观影前的准备活动。要让学生明确观影过程中的任务,即带着目的去观影,否则影视教学可能就会仅仅起到娱乐的作用。


(3)播放方式的选择。影视学习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将一部影片拿来直接播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播放方法。比如可以选择片段播放或全片播放。影视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要避免长篇大论,力求短而精、小而美,每期3至44分钟,将自然美、人文美、时空美融为一体。


【温馨提示】避免长篇大论,力求短而精、小而美。


NO.12玩耍学习:

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学习过程


玩耍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玩耍可以成为学习的一个过程和经历,或者说,玩耍的过程是学习必须经历的一个宝贵的,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学习过程。


玩耍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进行肢体语言的沟通的行为,需要很强的大脑神经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意识行为,他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学习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种要点需要在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下,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要保证其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玩耍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课程实施方式广泛传播。


玩耍分为随意性玩耍和有积极意义的玩耍。随意性玩耍最多见,最普通,最平常。有积极意义的玩耍收获更大,学得更多,如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既是学,也是玩。在郊游时给孩子传授一些知识,人文地理,所见事物的认知。看感兴趣的书籍,刊物。鼓励孩子观察、认识,了解动物、植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权力。在完成学习的情况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玩,或陪着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去玩自己想玩、愿意玩的事。玩耍能够让孩子表现活泼,积极,向上的一面,可以增长智力,变得更聪明。在玩耍中,有时你会发现奇特、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学习与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玩什么,怎样玩,其收获和结果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孩子自主玩耍,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材料。


【温馨提示】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权力。


NO.13仪式学习:

让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仪式,每一种仪式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它或许标志着人生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因此,仪式学习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仪式往往让一些抽象的品质、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如成人礼,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他们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一种承诺。仪式学习就是要借助美的形式,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仪式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何让仪式学习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形成持久的教育力量?


仪式学习需要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注重每个细节,从会场布置到人员着装,从每个程序到内容都要体现庄重感。例如,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各有侧重,设计了具有连续性的系列仪式学习活动:一年级入学礼、二年级宣誓礼、三年级生日礼、四年级幸福礼、五年级军营礼、六年级毕业礼。学生每年一个礼,六年六个礼,构成了学生成长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在属于他们特有的时间点上,留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愿望。


【温馨提示】仪式学习需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NO.14围坐学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自夸美纽斯以来,我们就一直沿用班建制。班建制有着浓厚的工业文明色彩:讲规模、讲效率。班建制的基本标准是,统一时间,统一年龄,统一内容,统一地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围坐学习给课程实施带来许多变化,比如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利于激发交流愿望;学生及时将成果在组内反馈,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方便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平时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实现互动,学生预习和听课没有弄懂的,可以借围坐学习与周围同学进一步探讨。


但是,围坐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生相对而坐,难免出现一些无效的交流;教师只顾自个儿讲课,一些学生难免趁机开小差。这样课堂效率必将受到影响。为了克服围坐方式的缺陷,我们应转变教学方式,科学驾驭课堂,主动接触学生,口授而眼观,耳听八面风,脚勤四处走,时刻关注学生。


围坐学习可以分为“有形围坐”和“无形围坐”。围坐是学习小组的一种有形存在形式,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又不需要围坐,那我们就可以让学习小组有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即无形存在形式。所谓无形围坐,就是在不需要合作学习时采用传统的坐法,不围坐;在需要合作学习时,随时以小组形式围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教材,随堂、随机组织合作学习;我们把学生分成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等;合作时,可以同位交流、互教互学,也可以前后位转身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围坐不应该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温馨提示】围坐学习可以分为“有形围坐”和“无形围坐”。


NO.15服务学习:

在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服务学习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把学校课程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活动,满足社区需要,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服务学习有两大要素:一是服务学习的主体部分是社区服务,即教师与其他组织者针对社区实际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某种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与修正的过程。二是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有其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展实际服务之前学生应有关于问题的背景、历史与相关政策的预先了解。在服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以充分实现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


服务学习的特征:一是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服务学习必须是与课程相结合,配合课程的安排。学生将在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服务实践中;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活动。反思是服务学习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服务前、服务中及服务后安排反思活动,帮助学生整合其课程学习与服务经验,达到学习效果。三是促使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服务学习有两大基本形式: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与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两者是大同小异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直接融入学生的整个课程之中,可以促使学生直接应用课堂上学到的概念与理论;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首先着眼于社区团体本身的旨趣,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某一领域的活动,如资源回收、老人看护等。


【温馨提示】以课程为纽带,实现服务与学习的有机统一。


NO.16创客学习: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创客学习是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是学生围绕来自真实情境的创客项目,充分学习、选择和利用创客空间的学习资源,基于创客项目“自主选题、调查研究、创意构思、知识建构、设计优化、原型制作、测试迭代、评价分享”的全生命周期,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与创客素养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


创客学习是一种融探究、设计、创造、合作于一体的项目学习范式。


(1)创客学习是一种跨学科学习,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知识去改造世界,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跨学科知识是创客创造的基石。


(2)创客学习是一种基于设计的学习。设计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在复杂的产品设计与创造过程中,个体反思、知识建构、学以致用、创新实践和教学互动等子过程相互交织、并行发生和循环迭代。


(3)创客学习是一种注重学思结合的学习。创客学习倡导知、行、思、创的统一,将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结合与学思并重。


(4)创客学习是一种基于创造的学习。支持产品创造的新兴科技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工具化的技术支撑,大大降低了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的门槛。基于创造的学习通过建立创造性学习环境、营造创造性文化氛围、实施创造性教学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温馨提示】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NO.17沉浸学习:

探索边界是根据好奇心来定义的


沉浸学习是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深度参与、高度互动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陶冶情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虚拟学习环境而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把其它现实环境编制到计算机中去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习引人入胜。试想一下:Vrygrond小镇的某个男孩Mzukisi热爱自然,有了虚拟现实技术,他现在能够跟随着一个水分子,看着它被太阳蒸腾,变成水蒸汽从地面升到空中;然后水蒸汽分子进入云层,乘风飘到森林上空,聚集在一起凝成水滴,再变成雨水降落到地面,流淌成小溪河流,最终被地面吸收。在土壤中,水会与其他分子结合,经由树木的维管组织输送到顶部的叶子。最后通过蒸发,重新进入到另一朵云中。


在这样的体验中,Mzuki可能会对整个循环的某个过程产生好奇心。说不定他会好奇太阳的光线是如何将液体变成气体的,他可以将这个阶段放大显示,观察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是如何在受热之后,断开彼此间的连接,然后变成水蒸汽的。Mzuki甚至能够在迷你游戏中,自行扮演热力充沛的太阳,手动激活水分子,然后将其在加热转变成气体。也许Mzuki对蒸发过程中的物理学不感兴趣,却对在树木中经历的生物学部分更有兴趣。那么他可以探索树木是如何将水分子从根部抽取出来,并了解水分子是如何借助凝聚和粘合性能,通过树木狭窄的管道,无视重力慢慢向上挪动,最后在叶片中蒸发成气体,离开这个环节。他可以再次扮演太阳,也许是通过轻触叶片促进蒸发,从而推动树木环节的整个系统蒸发。


你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想一下其他一些我描述的过程和对象。就像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过程,我们从书本收到一系列信号和概念,并通过想象力将这些内容在头脑中变成画面。然后跟随好奇心强化学习:操纵概念、向边缘拓展、再观察事情如何展开。在虚拟现实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以反映并引发这种具有决定性的想象过程,在理想状况下,学习者的探索边界只会根据他的好奇心来定义。


【温馨提示】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习引人入胜。


NO.18节庆学习:

用主题节日把学习生活点亮


众所周知,孩子们几乎没有不喜欢过节的。中小学根据一定主题设计的校园节日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活跃学习氛围的基本做法。节庆学习即是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节日进行学习一种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节日”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每个学期开始前,学校可以集体研究、策划不同主题的校园节日,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学生,给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美好回忆。如绚烂多彩的“涂鸦节”、热火朝天的“劳动节”、趣味无穷的“游戏节”、传递温情的“爱心节”、生机盎然的“花卉节”、开阔眼界的“旅游节”……这些主题校园节日融时尚、艺术、娱乐等元素为一体,有利于活跃学习氛围,丰富学习生活。


在具体操作方面,中小学要设计体现学生学习需求、具时尚元素的校园节日活动方案。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策划、自己实施、自己评价。从选定主题到活动环节、到活动呈现等都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如何让校园主题节日活动常态化、有持续的新鲜感?中小学要致力于机制建设和评价方式探索,如设置“最佳节日评选活动”,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时尚奖”、“最佳娱乐奖”等奖项,让学生设计评价方案,参与评选;定期开展“校园节日大比拼”展示活动,通过“节日名片”、“节日卡通形象”、“节日故事”、“节日之花”,呈现丰富的节日文化。当然,学校还可以编制《校园节日活动手册》,举办“年度品牌节日”论坛,集中展示回顾全年进行的活动。


【温馨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策划、自己实施、自己评价校园节日。


文章来源:品质课程(ID:pinzhikeche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