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 智 · 跃 」全国中学生人工智能大赛AICC开启,邀你来战!

2018-04-08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主办单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协办单位

顶思 TopSchools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 


支持单位

REMIX 学生活动平台


大赛主题



大赛主题为【智 · 跃】,英文为 “Intelligence Beyond”,寓意用智能飞跃现实的边界,借以激励学生用人工智能思维方法探索突破自己当下遇到的瓶颈。此外大赛还会设置若干个自选话题,围绕一带一路、稀土矿业、民航交通、区块链、新能源等最新热点展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紧抓时代脉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赛制概览


大赛分为两个组别: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高中组)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初中组)。两个组别都会经过线上初赛的选拔,分别晋级 10 支参赛队赴清华大学参加决赛。




嘉宾、评委及顾问



为保证本次大赛的学术水平和评审环节的严谨性,主办方特邀请以下专家学者全程参与赛事评比:(说明:以下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李建 博士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班)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项目项目主任; 

  •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博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 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21”人才计划入选者。 


唐平中 博士 

  • 国家“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专家; 

  •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班)博士生导师、计算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 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 “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国际合作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工智能协会-多智能体学组创始人; 


Jiayu Zhou, Ph.D.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三星美国研究院资深科学家,主持智能电视推荐系统和广告排序算法的研发工作; 

  • 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期刊 Neurocomputing 副主编、欧洲信号处理学会(EURASIP)旗下期刊 Journal o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客座编辑、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期刊的独立撰稿人; 

  • 曾多次在 Nature、Neuroimage 等 SCI 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累计论文引用次数超过 1200 次;


报名方式



本次大赛开放报名后,有报名意愿的参赛者,可点击“阅读原文”,登陆大赛官网填写相应信息,完成队伍的组建和报名的工作。


报名流程



  • 本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因此,参赛选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注册报名; 

  • 组队报名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创建新的队伍、加入已有的队伍; 

  • 本次比赛不设报名费。


创建新的队伍



  • 有报名意愿的参赛者,需要自行组队,并委托其中一名成员,担任该队伍的创建者; 

  • 队伍创建者需通过以下链接,进入到本次大赛官网中的“创建新的队伍”页面,并根据网页中的指引,填写队伍信息、个人信息及学校信息,完成报名表:www.ai-competition.com/new-team 

  • 队伍创建者将自动成为该队的队长,负责成员的管理、与组委会的沟通等赛事相关适宜; 

  • 在提交报名表后,队伍创建者将获得一串由 12 位数字组成的队伍识别码。该识别码与所代表的参赛队伍唯一对应,并应当由该队伍的所有队员共享。


加入已有的队伍



  • 除所在队伍的队伍创建者外的其他参赛者,可通过以下链接进入 “加入已有的队伍”页面:www.ai-competition.com/new-member 

  • 参赛者需要根据网页中的指引,填写个人信息及学校信息,并在“个人信息”页面,输入队伍识别码,以加入队伍、完成报名表、成功报名。


背景


全国中学生人工智能大赛(AICC)为国内首家专门面向中学生的高规格人工智能赛事。本次大赛不设参赛门槛,致力于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有十二年级及以下的在读精英中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了解、感受、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


在人工智能业已成为当前科研主流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名校对有人工智能研究背景的学生的青睐更为明确: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正向全球广泛地招募人工智能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跨学科整合了校内相关资源,推出了全新的人工智能项目来吸引更多研究人工智能的学生;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已将机器学习课程纳入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纲之中。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还尤为重视学生的跨学科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希望学生有一定的科研实践成果。


本次大赛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赛程设计上重视 锻炼参赛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并帮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掌握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让即便是之前对此并无深度钻研的中学生,也能在日后将这些能力灵活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并做出能够得到国际学界认可的科研成果。 因此,无论学生是对人工智能这一尖端技术本身有着浓厚兴趣还是有志于出国深造,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活动都是他们提升个人背景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最佳选择。


近几年科研赛事的结果很能彰显学习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 2017 年丘成桐科学奖计算机组铜奖得主和 20 届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HiMCM)的特等奖参赛队都将他们之前学习到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科研方法运用到了比赛中,帮助他们突破了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大赛官网了解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