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世界的孩子》:从择校到入读到住宿,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美国私立高中?

玉关虎竹 顶思 2021-11-12

美国私立高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择校、申请、住宿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究竟该如何解决?常青藤究竟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如果对美国留学感兴趣,那么《世界的孩子》这部纪录片一定不能错过,它可能是目前讲述美国私立高中和留美生活的最佳纪实类节目。


《世界的孩子》由中国内地著名的书评人樊登策划并主持——他以一名“大龄高中生”的身份,带着众多中国家长关心的种种疑问,深入体验了美国多所知名私立高中。跟随着樊登的脚步,即便是对留美完全不了解的观众,也能生动、鲜活地感受到美国私立高中的面貌。


文 、编 |  玉关虎竹



中国父母择校的“三大法宝”


作为一个外国人,如何在万里之遥的美国土地上挑选出理想的学校,确实令人有点不知所措。


通过走访留美家庭,樊登发现,中国父母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般有“三大法宝”:留学中介学校排名以及朋友推荐。不过,这些法宝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中介和排名


留学中介和学校排名应该是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会参考的方式,而前者所提供的信息很大程度也是依赖于后者,中国人一项对各种排名十分热衷。


和公立学校我们一般参考USNEWS榜单不同,私立学校的排名有很多,樊登经过调查,给我们推荐了以下四种:


1.BoardingschoolReview排名。此项排名在选择美国私立寄宿中学时经常被引用,对300余所寄宿制高中进行统计分析。该榜单不设学校综合排名榜,而是按照在校生人数、学费水平、平均课堂人数,持有最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占比、录取难度、各项成绩以及学校历史等10余项指标分别发布榜单。


2.PrepReview排名。PrepReview每年会按照学校类别公布前30名寄宿制高中榜单、前30名走读高中榜单以及前50名私立高中综合榜单。其数据源于各个学校所提供的大学升学数据,所以该排名和传统排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看的不是成绩指标,而是就读常春藤盟校的人数比例。


3.Niche排名。该排名于2002年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生创办,比起别的指标,更注重学生自己的反馈,主要是由30多万名学生的1亿2000万份反馈意见决定。


4.BusinessInsider排名。BusinessInsider是一家美国知名的科技博客,它的消息随时更新,速度更快。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参考的统计机构,然而正如哈佛前招生官萨拉所说:“排名绝不应该是判断你该去哪里读高中、读大学或读研究生时所要考虑的最终决定因素。排名是很商业的东西,排名机构有着自己的动机,所以你要清楚这里面是存在着偏见的。


说到商业化,留学中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留学机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拿到一笔价格不菲的佣金,至于所选择的学校是不是甲方真正适合的,则并非是它们关心的事。


看来,中介和排名都不能完全地信赖,那么朋友推荐又如何呢?


朋友推荐


樊登决定听从朋友妮妮的建议,去她的母校泰伯中学看看。妮妮是她那一届的Co-head(联合主席)加学业第一名,因为对泰伯的校园文化更有亲近感,所以放弃了其它排名更高的学校。


美国的私立高中大多坐落在创始人所在的乡村,可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泰伯正是这样一所临近海边的私立中学,风光旖旎、远离城市,岁数也不小——建校于1876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



一早,樊登“同学”便背着书包去了学堂,迎接着他的是劈头盖脸的一波元素周期表——老师二话不说,“刷刷”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随堂测验。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很喜欢搞随堂测验,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听课。



化学课弄得樊登头昏脑涨,接下来的历史课也并不轻松。美国历史老师喜欢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沉浸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站在“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充分的课堂讨论后,学生还要就老师的问题提交一篇论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上午两节75分钟的大课让樊登感到了明显的“脑力不支”,是时候补充一些养分了。美国人的饮食结构素以高卡路里、高热量著称,在中学的食堂里也不例外,不过花样倒是非常丰富,在泰伯高中的食堂里,甚至可以吃到各类中餐。



美国高中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上午进行历史、数学等常规课的学习,下午则是体育运动和各类选修课。午休后,樊登到了海边,体验了一把泰伯最具特色的课程——帆船。



在海边长大的泰伯中学创始人认为,只有经历了大海的熏陶,才能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成年人。


帆船课也不仅仅关乎运动,学生还得采集海水样本、测量水温,划船队同时也是一支科考队。



看来朋友妮妮的现身说法还是非常靠谱的,比冷冰冰的排行榜有说服力的多。樊登也对泰伯很有好感,可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泰伯似乎并非他理想中的学校。



寻找理想的学校


樊登通过一系类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父母择校的“三大法宝”确实都有用,但也非常的局限。可见,任何“法宝”都只能参考,而不得依赖,想要找到理想中的学校,最根本的还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


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有常青藤情结——如果非哈佛、斯坦福之类的名校不去,那么泰伯中学这样治学严谨的私立高中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到底,美国大学其实也讲“背景”,如果能从常青藤升学率高的中学毕业,就读名校的几率自然也会提升。


不过,如果更加关照入学体验,就不能无脑选“常青藤孵化器”式的学校了。樊登综合各类因素,接着又探访了走读高中——班克罗夫特。他立刻觉得,这所中学似乎更符合他的脾气。相比泰伯,班克罗夫特有着更多的自由时间,主张自我管理和“以玩儿带学”。



不论需求如何,像樊登那样来学校实际体验一番都是很有必要的。美国私立高中一般都会给新生匹配所谓的“影子同学”——即安排一位在校生,带领新生进行全方位的校园体验。



“影子同学”能够帮助前来参观的同学快速地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从而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学校。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个学校,不如先申请一只“影子”吧!


单一性别学校


在美国,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学校,那就是单一性别学校。根据美国寄宿学校协会统计,美国寄宿学校中有30所女校,24所男校,单一性别学校到底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


樊登体验了美国著名的南肯特男子高中波特女子高中,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单一性别学校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神秘传统


提起女校,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哈利波特之火焰杯》中的布斯巴顿学院。



而《世界的孩子》中的波特高中似乎正要坐实我这种印象——樊登一进校园就发现,在波特女子中学,有着一系列神秘的传统。



“作为new girl(新女孩),我发现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不能穿一身黑、不能踩正门前某片草坪、不能踩校徽……看来这里有很多秘密等待我发觉。”



如《魔戒》般的情节在波特女中也能看到,学姐们拥有刻有自己名字缩写的戒指;等到新生入学的时候,她们必须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物件“传”给学妹;她们还有保留着一些暂时不能对学妹们讲的秘密……


这些带着神秘主义的仪式与传统在旁人看来可能很滑稽,但波特校方对此却高度重视并引以为傲。


首先,这些看似“没什么用”的元素构成了波特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结。


其次,在校长凯瑟琳看来,“传统是一种传递仪式,它创造了系统的成长仪式,为女孩儿们引入了一个社交系统”。


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来讲,这种传统是社会变革和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传递”与“交接”原本只存在在男性社会中,可如今,这种壁障被打破了。




除了重视传统之外,“神秘”的波特女子高中还非常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女性。比如,九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叫作“科技创新、创业”的课程,女孩儿们将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领域。波特女中想要借此告诉女孩儿们:未来的科技不再只是“男人的事”。


为了让学生能够“心怀天下”,波特还特别开设了国际学习项目,资助11年纪的所有孩子到国外展开为期3周的学习。


校长凯瑟琳说,波特的宣言是要培养“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建造者”,她坚信,只有先看过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南肯特“农场”中学


美国的男校也非常有特色。樊登的下一站是南肯特男子高中,依据地理优势,该校甚至特别地为男孩子们开设了“农场课”



在谈论“男子气概”偶尔会招来风险的当今,南肯特男子高中毫不掩饰地要激发男孩子们的冒险精神。



哲学和神经学双料博士亲自带着些男孩子做木工活,老师和学生聚在棚屋内,拿锯的拿锯、握锤的握锤,教室里"乒乒乓乓"、"咔哧咔哧"地响成一片。


南肯特男中认为,此类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脑结构的重建”,还能帮助男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校方把这种学习过程称作“英雄之旅”(Heroes Journey)。



单一性别学校的优势


单一性别学校的存在,或许正印证着养育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著有《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的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30年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否定男子气概,认为男孩和女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当父母和老师反复告诉我他们的困惑时,就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是不一样的。”



美国教育部的关于单一性别学校和混校对比的报告显示,美国高中女校学生的课业平均分高于混校女生的课业平均分,美国高中男校学生的数学课业平均分高于混校男生的课业平均分。


美国单性别公立教育协会研究表明,单性别学校对女生的好处是:第一,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第二,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第三更尊重自我的发展,尤其使女生在两性关系中更独立。


剑桥大学耗时4年调研50所学校研究发现:单一性别教育让男生更容易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术成绩。而且,与我们的印象相反的是,男校的暴力行为也会明显较少。


尽管单一性别学校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优势,樊登在节目中指出:“随着时代变化,学校教育环境是否性别单一,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住宿这个大难题


人生地不熟,不管在哪个国家留学,住宿都是一个大难题。在美国留学,主要有三种住宿方式。


家长陪读


开门见山地说:高中阶段,家长陪读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片子里崔妈妈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她放弃了在国内的一切,过来美国做全职陪读,虽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克服了很多困难,但“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太大帮助”


不仅如此,她和儿子的隔阂也在不断加深。后来,为了缓解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她终于决定把孩子送到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所谓寄宿家庭,即跟美国当地的人家签订一份长期合同,让孩子加入其中,成为一名新的家庭成员。寄宿家庭将会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外出通勤等各个方面。


毫无疑问,这是了解正宗美国文化的最佳方式。可是现实的骨感之处在于:找到一处真正称心如意的住宿家庭非常困难,很多时候都是看运气。


影片中,有两个小女孩为了找到合适的住家辗转调换了数次,每一次换住家都是一次“折腾”,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而怕麻烦的同学,则最好是磨砺出一颗强大的包容心。事实证明,不管是口碑再好的住家,都会有让人“糟心”的时刻,例如忘记做饭、忘记接送、饭菜难吃……这些事情可大可小,就像邻里之间难免发生的小摩擦。选择寄宿家庭,彼此包容的品质将是门必修课。



寄宿学校


片中呈现的寄宿学校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以泰伯中学为例,学生每晚都要上晚自习,而且期间必须保证房门大开,手机上交老师会拿着手电筒到处“巡逻”,不仅要保证每位学生老老实实地待在宿舍,还要监督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电子游戏、娱乐视频则是被严格禁止。



寄宿学校像一座城池,只有校方允许,学生才能出入。而且学生需要随时向学校汇报行踪。很多学校甚至运用了特别的监控软件利用GPS实时掌握学生的所在。一旦违反学校的管理规定,轻则禁足(在自习室学习几个钟头),重则直接退学。


这表面上和美国的自由主义文化相悖,实则暗合美国社会的另一重要原则——契约精神。美国学校相信,只有学生遵守规则,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及学业的正常进行。


此外,寄宿学校的种种严格限制也是基于曾经的惨痛经历,类似章莹颖的案件如今看来,仍令人心惊胆战。


总的来说,寄宿学校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安全,好处也是安全。不过,这类学校的费用一般较高,过多的监管和限制恐怕也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美国高中很轻松?


美国高中很轻松?很多人都会有的疑惑,但同时也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抱着这种心态出国留学的孩子,恐怕路也走到头了。


“Relax” 或 “Enjoy”?


美国的课程设计确实比国内要简单一些,但这是否意味着“轻松”呢?


首先,中国的学生在抵达美国后,面临的不止是课业压力,还有语言学习与文化融入的问题。有些在美国留学多年的同学,依旧说着一口“塑料英语”,与其说是“轻松”,倒不如说自我放弃


其次,没有任何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是轻而易举的。美国私立高中确实留给学生很多的自由时间,但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养成强大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美国的教育讲求自驱力看到猎物的豹子,能在几秒内加速到80公里的时速,而没有目标的骡子,再怎么挨鞭子也只能是磨洋工。有了自驱力的孩子,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学习只会更繁重,而不会轻松。


纪录片中,班克罗夫特中学为数学优异的孩子们特别开设了高阶课程。该项目已经策划多年,遗憾的是一直没遇到能匹配该课难度的学生。后来,包括一名中国孩子在内的五位学生让老师欣喜不已——进阶班终于可以开课了,她带领着孩子们提前进入了多元微积分的大门,并指导他们实际解决一些应用类问题。



这些孩子面对复杂的数学难题一脸欣喜,好奇心驱动着他们已经开始挑战大学的课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轻松(relax)和享受(enjoy)弄混了:一件事情可能并不轻松,但是依然可以很享受。


还记得泰伯中学的历史课么,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活在1788年,你期待什么样的政府”——挺有脑洞的问题对吧?但这玩意儿能叫课堂作业?!突然想到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写的不过是1587年一个小小节点,但已然是厚厚一本。


如今的恢恢巨著,在很多年前,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问而已。谁又知以后不会出现本《美利坚1788》呢?


常青藤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前哈佛招生官萨拉分享了她的一个学生的故事:10岁自学编程,13岁学习苹果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17岁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是苹果应用商店多款付费软件的开发者了——而他做这些,纯粹是因为好奇,或者说为了“好玩儿”。



想受到常青藤的青睐,可不容易。成绩单得好看不说,还得有“气质”——听起来像是玄学,但萨拉所说的,其实不外乎“好奇心→创造力→行动力”这一整个链条。


就哈佛而言,招生官非常注重学生“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反馈”。也就是说,光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备切实改变社会的好奇心及行动力。


玩儿体育,我们是认真的



“以成为体校为荣”


美国人玩儿体育,真是从娃娃抓起,到了高中,就已经专业到不行了。可以说,不论是过程(整个教学体系)还是结果(大学的招生偏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都不逊色于其它任何学科。


观看一场美国高中生的比赛,会让人有些恍惚——“整齐划一的装备,训练有素的拉拉队员,现场助兴的乐队,还有一旁指挥的教练……”让人很难将其与职业赛场中的厮杀区别开来。



一些美国私立高中甚至以成为“体校”为荣,比如南肯特男子高中。它也确实应该自豪,光是南肯特的篮球场,就走出了9位NBA运动员,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丝毫不输诺奖的成就。如此,美国的“大球”能玩儿得不转么?



融入美国社会的必经之路


在美国全民体育的文化背景下,如果说自己对任何运动都不感兴趣,基本上是宣告自己不打算融入美国社会。


相反,擅长一项体育运动则是打入美国学校交际圈的捷径。泰伯中学的中国留学生白力安是12年级长跑队的队长,他也因此成为了年级的“风云人物”。


在美国学校,最牛的可不是什么班干部、学习委员,恰恰是在白力安这样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健将。



可以说,美国的文化、社会氛围、教育方针和大学招生偏好是多位一体的,从哪个角度说,体育都是重头戏。


结语


篇幅原因,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未能详尽展开。建议感兴趣的读者从头观看,这会是一部不错的美国私立高中指南。


最后,用樊登在影片最后说的一段话做结尾吧:


“有时候跋山涉水、远渡重洋,

并不是为了抵达远方,

而是为了回到最初的地方,

面对未来和成长,不忘初心。”



往期精选

中国校长和家长关切的教育难题,美国最有影响力中学校长有答案


4000所本科大学,80%的学校录取率在五成以上,为什么留学美国依然像过独木桥?


我们的孩子!未来20年,下一代将面临怎样的阶层分化?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爱孩子,就得明确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2020国际学校薪酬和人才趋势报告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


专业发展

● 升学指导高阶证书培训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 2020第五届国际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峰会暨培训(ISHR)

人才招聘

●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顶思国际教育行业联合校招


会员服务

SMILE学校会员计划


思选服务商会员计划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