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鼓励低龄出国学习?媒体:关键要分析留学需求如何产生
选择低龄出国的学生群体当中,“尖子生”大有人在。除此之外,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因随迁而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以及中考就要进行普职分流的现实原因。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艾萍娇
文 | 艾萍娇
编 | Mina
近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成绩斐然。其中尤以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多为显著标志。不过,在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小留学生群体备受关注。
据报道,仅在英国就有约1.5万名10至17岁的中国小留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是否可以出国留学?低龄出国留学的这个群体“根”在哪里?舆论争议颇多。此次会议提出建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留学的制度政策,正是对相关社会关切的回应。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等于2019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目前,中国高中及以下低龄留学的学生,已占出国留学生总数的35%。对于低龄留学,可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留学与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阶段低龄留学。相对来说,高中阶段的低龄留学占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留学只是少数。
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留学,并不等于禁止。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出国留学,也很难一刀切禁止。按照国家规定,所有适龄学生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但如果适龄孩子的父母要出国工作、学习,这些孩子申请到父母工作、学习所在国去学习,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出国留学,更是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为此,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关键要分析出国留学的需求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我国学生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多次获得全球第一,令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刮目相看,我国中小学生的科学、数学、阅读等科目的成绩,也确实处在领先地位。但需要客观承认,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唯分数”、崇尚知识教育的问题,学生学业负担难减,父母教育焦虑难解。相较之下,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想象力、好奇心培养,这对部分学生及家长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近年来,有一些人认为,选择低龄出国留学的大多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事实上,“尖子生”也大有人在。某智库对北京5所中学的学生出国留学情况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2/3以上是班里的“尖子生”,近9成9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里排名前50%。这反映出学生对个性化、多元教育的现实需求。
还有一部分低龄出国留学,是结合现实环境作出的现实选择。比如,虽然我国从2012年开始开放异地高考,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城市升学问题。然而,现实中,在一些大城市,随迁子女要想获得同等的中考、高考资格仍十分困难,有学生即便在一个城市出生、完成义务教育,仍不能在这所城市参加中高考。对于这群人来说,要么留在城市上中职,要么成为“回流儿童”参加中高考。
面对这种求学与升学的现实处境,让孩子直接出国留学就成为一部分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的选择。除此之外,我国中考的普职分流,一直被家长和社会视为社会分层,一些只能上中职但又不愿意就读的学生,按规定也不能进普高学习,这也是这部分学生选择低龄留学的原因。
我国高中阶段的国际学校、国际班招生火爆,也与此有关。不选择直接出国留学的学生,就先进国际学校、国际班学习,不过之后的升学选择仍多是申请国外大学。当前,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阶段的国际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为潜在的低龄留学学生群体提供替代性选择。
概而言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倡导个性教育和多元化教育。同时,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升学环境,而这本身也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要求。
往期精选
剑桥放榜,中国大陆地区斩获123枚Offer,上海成为牛剑录取双冠王!
2045年半数岗位将被AI替代,我们还在生产“流水线式人才”?
北京、成都、昆明多地建新校,美国大学理事会计划取消SAT学科考试和作文考试
中纪委发文观察: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
东方卫视主播:媒介素养应尽快成为“网络原住民”的必修课!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2020 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