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关于未来人类的12种猜想,每个都值得一看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第二生物钟”by 陈诗莹&王怡丹△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万物皆媒介。手机、电脑等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似乎成为了我们新的感知器官,我们通过电子媒介获取信息,同时行为及思想又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在电子媒介随处可见的未来,我们的生存形态会不会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还会有哪些新的可能?
后工业时代,地球资源枯竭,氧气含量已不适应人类生存。人工智能系统Nuwa受命在诺亚星球育养人类后代。为帮助原始的后人类适应新的恶劣环境,Nuwa开发了新的感知拓展系统。数据化视觉系统、方位立体声感知系统、生物跟踪触觉感知系统。先进科技与原始意识共存的新疆界由此拓展,新的联觉系统亦在她们体内逐渐形成。
与人们想象中的不同,2080年的世界既不是一个黑色幽默TRPG,也没有在讲述在一个典型奥威尔式反乌托邦的未来,以及一个由精神病电脑控制的封闭城市的生活。相反,阿尔法联合国是一个乌托邦。这里没有共产主义者、异能者、叛徒或秘密社团。技术比文明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先进,而研究和发展处也没有例行公事地涉及分发原型武器,并且如果它掉在地上,永远也不会发出核爆炸。阿尔法联合国中的所有居民都非常幸福的住在里面,永远不会离开。幸福是强制性的,不幸福是反叛。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2080年,人比起作为一个有情绪的生物体更像流水线上被安排好的机械装置。为了控制社会性心理问题的扩大,保障人们的幸福指数,出现了一类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公司。本公司在此背景下建成,不同于私人诊所,是由阿尔法联合国政府赞助的合法公司。服务的主打亮点是高速快捷有效的情绪治愈服务,以及高度的个人隐私保护。
本公司的核心宗旨是:让每一个顾客重新获得幸福。
2380年的世界早已被喀迈拉统治(一种由大象飞蛾蜘蛛结合的超能生物)使得我们不得不失去了这些属于我们的一切。由于后人类感官缺失,这个装置拟在飞蛾、蜘蛛、大象的基础上构建感官。主要是将外来障碍转化为震动强弱,从而可知道障碍物与我们的距离为我们这些没有感知器官的后人类搭建了一个感知系统,与外界相隔开,让这些后人类感受着像自然人一样相互独立的感知。
而大脑模型装置,是我们考古到的2080年的冷冻人大脑装置,头套与大脑之间是一个联动感知作用,当靠近头套某一方向时,大脑的对应方向也会有亮灯反应。旨在搭建后人类感知体系,寻找缺失的感知文明,感知与人类共生。
2080 年,全球变暖劣态达到顶峰,人类迎来最艰难的时代,人们在艰难中发现一种新型元素,这种元素通过加工整合能够转变为一种新型能源,在能源使用过程中能够吸收和消化温室气体我们将这种元素称之为 lss(life saving straw——救命稻草)。随后人类大量加工生产普及这一元素,虽然温室效应正有好转的迹象,但殊不知这种行为破坏了原有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平衡,与曾经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量现象雷同,lss达到一定高浓度后便会出现辐射的特性,浓度越高辐射越强,并且他们聚集在一起高速进化已经衍生出自我意识,成为一种有思维的能够移动的辐射生物,他们散发出的辐射对人体产生害处,长久接触会使人免疫系统受到伤害,严重者皮肤病变、肢体麻木,致癌而死。
通过红外探测仪和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出具有生命体征的不可见生物,生物科学界最先发现该生物的存在并将其称之“R生物”,“R生物”存在于人类周遭的生存环境中,并且人类肉眼并不可见,且人类的感官并不能察觉出该生物的存在。在人类不可见的地方破坏人们的生活、扰乱社会的秩序。为了不引起社会恐慌,生物科学界并没有公开此消息,而是借以世界最大的CQJ家政公司成立秘密研究组织进行消灭“R生物”计划。
LCD屏幕统治下的世界,簇拥者失明,逃离者失明。因长期生活在缺乏可见光的星球内部,物种本身的可见光视觉逐渐退化,被红外视觉取代,世界中的一切都构建在红外视觉的基础上。随着向外挖掘工作推进,先行挖掘队伍开采到了可见光,全新的视觉系统彻底摧毁了原来的红外视觉系统,原本习以为常的一切都被改变了,迫使人沉浸其中。可见光以毒品的形式在黑市流通,地底世界暗流涌动。可见光因为其全新的成瘾性感官,迎来了一大批簇拥者,而沉浸于可见光带来的全新视觉里的光瘾者,被宣称都患上了失明症。
失明症是秩序为浇灭混乱的火苗慌忙中端起的一盆污水,对失明症患者的丑化彷佛是对自己长远统治的加冕。失明症的侵蚀已经渗透入重力区的每一个角落,射电屏幕上反复宣讲着禁止可见光的条例,老少妇孺奔走相告失明症有害论,每一个失明症患者都在为自己生命展现的真正意义而欢呼雀跃……
指导老师:俞同舟
“第二生物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钟,而是基于时间生物学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调节松果体的分泌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生物钟目的的一种生物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人通过几个星期的调节就可以让身体完全适应新的生物钟(即用户设定的时间),并且可以设置将每天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个规定时间段。这项新技术将社会的产能推向了新的高峰,“可操控的生物钟”也成为资本用于牟取更高利益的有力武器。
该装置为第二生物钟的原型机,以矫正生物钟为目的,原型机根据时间用三种媒介模拟三种日常必不可少的感官(即清醒感、饥饿感和困倦感),尝试以强硬的手段再次唤醒人们失灵的生物钟。
注:将精力高度集中在工作时段的后遗症是睡眠时间延长,故地下人的睡眠时间为12小时。
https://48time.cargo.site/
郭美玲 /周柯含
指导老师:俞同舟
我们的世界“卡帕多多利亚”是基于东非大裂谷和卡帕多西亚地区相关的地理、气候、人文等信息进行构建的。当动物具有和人类平等的社会身份后,在此世界观下对于人与动物共利共生的场景想象。
创作者使用Arduino硬件制作了一个可触摸声控的毛茸装置,意在模拟卡帕多多人依靠先天多模态获取和传递信息实现了人和动物的双向共情。同时也对装置进行了身份定义。它是一个暂时被雇佣的打工小动物,通过中介所接收客单,按小时收费提供陪伴服务。
我撕掉的每一个标签,我窥到的每一个标签,都带着一部分自己。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日趋加快。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匆忙化,大圈淡泊化社交模式的盛行,使得人们很少愿意花费漫长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往往都是从另一些和这个人相处时间更长的人的口中去了解这个人,这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互相给对方打上了许多的“TAG"
为什么我们总是给他人或被他人贴上标签?贴标签能对个体的个性意识与自我认同进行塑造,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有时候过分着迷于自己的标签,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让你找不到未知的自己。
指导老师:程鹏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信息流的时代。人们每天生活在驳杂的信息流中,从中挑选有用的信息。耗费的精力足以让我们的关注点变得狭窄,驳杂的信息流让人疲于分辨,弱化了社交需求。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但同时也产生了距离感。所以很多人就开始选择让自己完全沉溺于虚拟交流中,却丧失了与人面对面正常交流的能力。
电话亭是一个智能时代之前人与人交流之间的枢纽,如今它是一个被时代所淘汰的产物,但是它仍旧存在人类沟通交流的意义。假设在未来的世界出现一个几百年前的“遗物”——电话亭,那会发生碰撞出什么故事呢?
当前人已经对于大都的社会性人文事件、新闻事件、历史事件、战争事件等,已失去内心的真情实感的体验。有的人对其视之不理,有的人不予以了解,有的人故意回避,以至于大部分人已经对于这类事件麻木,同情或知觉减弱。
以此为原因创作者打算制作一个装置来唤醒人们心中的社会感知,并予以一定的评定。最终通过不断的试验与调试完成该媒介交互装置,并将其命名为——「醒」,意在通过对观众交互后的结果,而得出的社会感知力报告来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社会的感知。装置外表也酷似一个刑具,让其更加富有审判的寓意在其中,通过这一种变相且轻微的“行刑”方式来唤醒现如今人们逐渐淡化的社会感知力。
扫码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媒介与交互研究所
更多作品案例
感官,是我们了解世界的「输入」端,是作为外在信息采集的「感应器」,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人类发明着技术,技术塑造着人类。我们无法忽视,电子媒介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的新感官,并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媒介感知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二年级(上)的专业必修课程。在科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课程从电子媒介的角度出发,了解媒介作为人的感官延伸是如何影响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体察,并在多模态的语境下,形成「感知与感应」、 「联觉与映射」的人机关系,试图重新建构人对于事物的感知途径与交互方式。课程融合神经科学,生物学,哲学,计算机等学科,通过不同学科的观点和视角,使学生以多元的思维重新审视周遭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