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齐聚17位艺术大咖,通过数字艺术打造奇妙「异境」空间,等你来体验

www.manamana.net MANA新媒体艺术站 2023-04-15


2021.03.13—2021.06.06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17位参展艺术家

邓碧文、邓筱、胡滔、刘舒頔、李言增、雷子艺

许锦龙、徐子薇、王长存、吴元安+杨思韬

王萌+于淼、袁泽强、张驰、张钊瀛、张增增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图片来源:ShenzhenLOOK微信公众号)


本次展览由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主办,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展览云集了17位国内艺术大咖及青年艺术家的50件创作,涵盖了交互装置灯光装置机械装置激光艺术声音艺术等多种媒介形式。

以新媒体艺术为基础,共分三个部分:「时空叙事」、「梦幻漫游」、「视听艺术演出」,通过时间、空间、声音,奇点、隧道、视线,在虚拟与真实之间,让观者于方寸之间感知无界,从多维度理解空间及时间的内涵。以“异境之间”为主题,意在引导人们用更大胆的视角去发现“异境”的奇妙空间。以艺术为契机,试图引起观者对美、对世界、对日常更多的观察和思考。


*本展览(除视听艺术演出)免费对外开放*


01

时空叙事


《时空叙事》探索肉身体验与世界经验,基于具体时空的叙事,糅合多种媒体手段,让观众进入一个情景之中。作品着眼于日常之中存在却被忽视的力量,具有强烈科技感与未来感,以陌生又熟悉的场景表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奇点》
创作者:邓筱


《奇点》邓筱 2020

奇点是大爆炸宇宙论所说到的一个“点”,即“大爆炸”的起始点。该理论认为宇宙(时间-空间)是从这一“点”的“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的均匀膨胀就是这种黑洞坍缩的镜像反转,意味着宇宙诞生在一个奇点中。



邓筱

四川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四川省雕塑学会理事,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当代青年艺术家,“觅空间”联合创始人,“觅居艺术公寓”联合创始人。




《平行圈》
创作者:吴元安+杨思韬

《平行圈》吴元安+杨思韬 2020

在封闭暗空间中尝试光和声音的视听游戏。试图突破日常的知觉刺激,运用光线在空间中的变幻在空间中塑造不同的视听体验,试图用声音将激光光线的力量释放出来。概念上讲述平行对称的两个宇宙空间,在同一时间线上,围绕着两个平行的镜面发生的事。它们既对称类似,时而相同,时有不同。光在其中穿梭反射,似乎像意识在空间中变幻莫测的流动。两个宇宙在这之里外,迸发出鬼魅莫测的激变。



吴元安

2015年开放媒体实验室至今。喜爱科学,日常喜欢做些小实验,小装置。参与过历届跨媒体艺术节,以及国内外一些媒体艺术展览。创作主题主要关注人类生命活动,宇宙太空图像,空间与光线等方向。创作方式以空间装置为主,也涉猎声音影像等媒介。


杨思韬

现居杭州,实验音乐人,从事媒体艺术工作和研究,个人创作以声音为主要媒介与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媒体考古、网络社交、听觉政治等议题。曾参与“中国声音小组”录音行动。除了频繁与各领域艺术家、音乐人合作外,他还痴迷于研究和开发乐器。 




《时间尘埃》
创作者:许锦龙

《时间尘埃》许锦龙 2020 

每一层分别对应一个星期中的一天,每日对应的层级将每隔1分钟发出一次催促式战鼓声。每次随着鼓声的震荡将产生一次“尘落”。七层塔的下方,呼吸声的喇叭伴随着一天天一次次的“尘落”层层覆盖,最后声音越来越小。



许锦龙


201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与工作于深圳。曾参与多个重要展览包括:2013年广州青年艺术家联展“态”、2015年《我们》广州雕塑学会展、2015年“不动声色”从东宁里到外环西、2016年“场域的毛细管”----2016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2016年“镜像毕业之星的选择2016”、2016年“曾竹邵艺术奖学金”、 2016年“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大展”、2016年“罗中立奖学金”、2016年“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2017年“迹象——2017第二届广东当代雕塑邀请展”2017年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2019年个展《助产室》(深圳33空间)等。




《重逢岛》 
创作者:胡滔

《重逢岛》 胡滔 2020

2020年新冠疫情隔绝了艺术家胡滔的家人及朋友,有的朋友再也见不到了。因而造一座重逢岛,希望能在此重逢。



胡滔


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17年韩国仁川艺术平台驻留。2018年“艺术与科技”国家艺术基⾦讲师。现就职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科技研究院研究员。他的创作专注于纪录⽚、图⽚摄影、⾏为艺术、现代舞表演、装置艺术、沉浸式交互影像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城市化、实验艺术。




《环》
创作者:徐子薇

《环》徐子薇 2017


当我们探索外部世界时最依赖的感知方式便是视觉,而视觉的成立则依赖于“光”。光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塑造空间的同时又不可触摸,有着无法证实的奥妙体验。《环》通过材料之间的互相映射,影响,呈现出一种虚实之间的循环往复,仿佛一个具有无限延伸可能的世界,没有准确的起点与终点,没有边界。



徐子薇
1993年出生于长沙,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现居住于北京或深圳。一直以来通过创作探索着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寻找矛盾的、非常规认知的“异类”。光和镜是她常用的创作媒介。




02

梦幻漫游


《梦幻漫游》单元往复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通过或传统朴素或新兴前卫的媒介语言,构建人类在平行世界的所思所想。


不远的未来人类肉身可能将会完全被机器所取代,灵魂将被数据化。开放场域下的规则、动态却又在微妙律动。对于熟知的经验之物通过艺术化的再创作或许已被重构或仪式化,看上去似是而非,它的存在荒诞又合理,奇异又质朴。贯穿现实和想象的叙述,游走在虚拟现实。


《机械纪元巴别塔》

创作者:邓碧文


《机械纪元巴别塔》邓碧文 2019

这是一件科幻思维模式下反思造物主的生命溯源作品:人类在文明的发展史上不断地在追寻着生命的本质,追问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一永恒的溯源哲学问题。现今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肉身逐渐被机器和数据所改变,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类肉身将会完全被机器所取代,灵魂将被数据化。那时的“人类”将如何思考溯源这一哲学问题呢?本作品借鉴巴别塔的形式,使用150多块电子电路板、300多个机械风扇、3套互动自我监控系统、一套机械特斯拉线圈不断激活的电子大脑(顶层)共同构建出了一座7色新巴别塔,虚拟了在未来机械时代人类再次叩问“造物主”这一哲学问题的场景。


邓碧文
1982年11月生于湖南。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现跨媒体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科技艺术与实验艺术。


《生产大赢家NO·2》

创作者:张钊瀛


《生产大赢家NO·2 》张钊瀛 2017

艺术家在做作品时常使用的是“场”与作品形成关系的方式,使观众迅速进入一个陌生的非常规的环境中,这种对场域的自我设定能让观众被内设为一种对我作品的最原始反应,而这种反应有利于作品传达的深刻性或对我作品的持久后发的思考。



张钊瀛

1988出生于广州,2013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5毕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白兔美术馆,今日美术馆,JAN VAN DER TOGT MUSEUM,重庆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常青藤计划,L-Art画廊,艺元空间,Mao Space,王广义先生,汪海涛先生,里柯先生(胶囊画廊),Mr.James,禹丹女士,程守太先生,曾梵志与曾梵刚先生等重要当代机构及个人收藏。




《不能承受之重 二》

创作者:刘舒頔


《不能承受之重 二》30cmx40cm 布面油画 刘舒頔 2020年

用卡通的形象描绘属于成人的童话,压抑的情绪的表达,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冲突,语言暴力等无形的压力或许会成为压垮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舒頔


1990年5月生于福建福州。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综合艺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福州。




《声之形》

创作者:张增增


《声之形》尺寸可变 装置 张增增 2021

现场音乐响起,与音乐节奏共振的泡泡和灯光从墙体里喷洒而出,无形的音乐激起现场观众情绪的同时也转化为有形的泡泡随空气的流动占据整个空间。


张增增


1987年生于安徽省亳州市。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重庆雕塑学会会员。


03

视听艺术演出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还将在4月、5月举办以声音和视觉及装置艺术相结合的跨界艺术体认活动,邀请4组来自各地的视听艺术家,带来不同的视听作品,建构一个巨大的声音场域,以“声音”作为媒介本身探讨声音和当代艺术、影像、音乐、表演的关系。使艺术之间相互体验、相互感染,在时间和空间的缝隙之中,打破彼此间固有的界限,亦最大化的增加观众对艺术全感官的感受。



 王萌+于淼演出作品《# Both 》

王萌+于淼过往演出现场

“王萌+于淼”他们通过对原声乐器的独特演奏与电子乐的对话展开人性与数字间关系的思考与讨论。看过「王萌+于淼」演出的人都说,在他们的现场你会心甘情愿沉浸于他们创造的结界。把古筝通上电,将音乐视觉化,突如其来又符合逻辑的颜文字,这些是他们的专长也是他们的创新,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对于传统和现代,人性和数字的探索和挑战。


王萌+于淼


王萌:新媒体艺术家,放射能视觉工作室创始人,“王萌+于淼”音乐组合成员。其艺术创作广涵盖新媒体艺术;音乐;视觉短片;绘画等领域。


于淼:古筝演奏家,音乐组合“王萌+于淼”成员。生于音乐世家,自幼习古筝,其独特的现代演奏方式和东西方乐器的混搭,给予古筝音乐全新的演绎。曾多次出演于威尼斯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法文化年开幕音乐会等音乐节、音乐会。




 王长存演出作品《合成握手》


2018年起开始不断演变的一件audio-visual作品,旨在探索声音合成(audio synthesis)与影像合成(video synthesis)的可能性与组合边界。



王长存
电子音乐人、艺术家、软件作者,现居上海/杭州。国内实验电子音乐及电脑编程作曲领域的最早探索者之一,以ayrtbh为名创作跨越多个艺术领域的大量作品。曾在Sub Rosa、Post-Concrete等重要国际厂牌发表专辑,作品入选《中国声音前线》、《二十世纪电子音乐历史回顾》等选辑。近年着眼于网络艺术与电脑音乐,创作iOS软件及声音影像电脑软件装置。



 张驰演出作品《Connect》

张驰过往演出现场

《connect》是张驰在Audio-Viusal上的一次尝试:通过代码将声音的律动和光影的变换连接起来。



张驰

毕业于UC San Diego音乐系与计算机系。擅长使用Max/MSP, TouchDesigner等软件合成声音与图像。




 李言增演出作品《Serenade A04》 



《Serenade A04 》是一个18分钟的影像加现场声音控制的多媒体作品,声音以环境氛围音乐为基调,影像是基于此的延展。作品在暗色调的情景下铺陈,运用重复循环的极简表现手法,抛掉横生枝叶,纵深游离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有叙事,抑或纯物理性的;隐喻有否,未知。


李言增


声音艺术家,电子音乐人,制作人。创作以电子设备及电脑编程为主,作品涉及音乐,影像,装置,行为等。




界,界限。有了界限,才有“彼”与“此”。来自不同层面的界限,将空间、时间乃至人们的感官认知划分得层序分明,却也将人们的思维和观念局限在各种界限交错下的一米之地。此次展览,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策展团队便从作品与空间、作品与时间、作品与作品这三段关系中,打破彼此间固有的界限,重新定义装置、声音、绘画等艺术形式,对光、空间、作品、声音、环境等进行重构,建立一种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共融关系。



展览时间
2021.03.13—2021.06.06
周一至周日 10:00——18:00
*本展览(除视听艺术演出)免费对外开放*

参展艺术家

邓碧文、邓筱、胡滔、刘舒頔、李言增、雷子艺

许锦龙、徐子薇、王长存、吴元安+杨思韬

王萌+于淼、袁泽强、张驰、张钊瀛、张增增


展览地址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展厅A

策展人

徐艺菲 周钰贤


展览统筹

徐艺菲


展览总监

朱倩


主办单位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承办单位
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

深圳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华侨城文化集团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深圳市光明中心区,将以“在光明、看世界”的文化担当打开光明区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新视野。以文化人,新生光明。由光明区政府出资,华侨城集团建设,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总占地面积近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包含演艺中心、美术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文化综合五大功能分区,是深圳北部片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文化艺术综合体。



近期文章推荐

上海3月 | 15个不可错过的新媒体艺术展

北京3月 | 7个不可错过的新媒体艺术展

千亿市场规模,如何通过科技艺术升级香氛体验馆?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关于未来人类的12种猜想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