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MANA平台会就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艺术、设计等领域跨界创新之作与大家分享,所选作品来自MANA APP月度榜单及其网络。希望通过该盘点可以让大家及时了解全球先锋作品与优秀创作团队,为相关行业提供新鲜思路,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by:surreal soul brother&Paco Gramaje
本月盘点涵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波兰、比利时、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计21件作品:
它们是▽
teamLab从天而降的焰粒子世界
沉浸式光影艺术咖啡店
清华大学校庆110周年光影秀
……
创作者:Karolina Halatek
最近,利雅得王国塔上出现一个大型“恒星”,它是由比利时艺术家Koert Vermeulen创作的灯光装置作品《Star In Motion(运动中的星星)》。这是一个5吨重,6米宽的照明装置,包括520米长的LED带和16个移动头装置,总共120万流明,辐射整个城市。装置揭开了运动中的恒星的神秘面纱,通过编程每小时模拟一颗恒星的诞生和灭绝。
创作者:Quiet Ensemble
来自意大利的音乐人组合Quiet Ensemble和大自然在野外晚上完成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树叶随风而动或蚂蚁的移动都会被高清摄像头捕捉被呈现在现场的屏幕上,向观众展示了人类感知中看不见和听不见的微观奇观。
创作团队:迪士尼
这个看似某个科幻电影镜头或CG影像,其实是迪士尼耗时3年打造的真实机器人,走路平稳、动作流畅,还能向人眨眼,就像从电影世界走出来的一般。
机器人身高76厘米,1:1还原了《银河护卫队》中对小格鲁特的设定。迪士尼希望开放的这款机器人可以出现在迪士尼乐园与游客互动。
创作者:Maria2
Kykeon是一次在洞窟内的VR影像体验,旨在通过萨满教,舞蹈和数据来扩大观众的感知度。跨文化的萨满巫师和传统治疗师戴着口罩遮挡视力,以便在室内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我们可以使用虚拟现实面具不是让我们蒙蔽双眼,而是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意识更强的社会吗?该作品反映出失去社区意识和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的担忧。它以古代文化和礼节习俗为灵感,重新审视它们,并将其视为我们前进的一种方式。
总导演:王之纲
时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4月23日,一场特殊的主题光影秀《大先生》在大礼堂上演,讲述了一代大师的教书育人故事。借助多媒体技术,鱼果向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
为了再现一代大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系主任、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王之纲副教授带领团队,借助3D扫描技术,数字化虚拟场景,打造了一出似假如真、如梦如幻的多媒体艺术秀。
创作团队:teamLab
火焰是由于燃烧而产生的一种光和热的现象,并非是一种物质,而是我们看到燃烧这种化学反应时的感官体验。这种感官上的体验,使得火焰能够被我们认知为是一种物体,且有时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气体燃烧所产生的分子的运动轨迹在空间中描画出线条,这些线的集合便构成了火焰。该作品是根据teamLab的 "超主体空间 "概念,将线条的集合体进行平面化地表达而创作的火焰。当人们站在作品上的时候,就会产生绝对的黑色,火焰的形状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作品由于受人们的行为影响,将会是是永远变化的。
创作者:Karolina Halatek
这个充满诗意的大型灯光雕塑仿佛是连接了天地之间的一根光柱。当观众走进其中既能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沉浸式体验,又能唤起对天地或大自然的敬意。
创作者:Peter Burr
该作品曾在纽约时代广场展出,是《午夜时光》艺术计划的一部分,视觉内容基于数学家约翰·康威(John Conway)于1970年开发的经典“生命游戏”基础上的创作,模糊不清,无性别的灰色阴影人物在无穷无尽的灯光和直角生成水平中穿行,而其他人则在屏幕上充满了绽放或枯萎的点。观众沉浸在无尽的迷宫中,这既反映了时代广场的LED广告牌的内容质量,也反映了我们自己在纽约市巨型结构环境中观看到的图案。
创作者:Joon Y Moon
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交互装置作品,其中影子投射在10 x 10m地板和6m高墙的舞台上。观众可以进入,在舞台上,有门,窗,墙和椅子等结构,并且这些结构的阴影显示出与现实不同的虚拟空间。阴影在观众周围移动,并根据距灯光的距离填充6m墙进行投影,观众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阴影,可以俯瞰自己。它们在叠加的虚拟和现实之间来回移动。观众会见并与他们互动,他们出现在现实空间中。当观众从舞台中央的房间透过窗户向外看时,他们可以看到色彩的世界及其真实感。观众似乎在看虚拟现实,但他们也在看现实中的观众。而另一位观众则是从舞台之外观看这个舞台的。这样,观众就知道他们是故事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处理了重叠现实的多个层次之间凝视的乐趣。此外,它还处理了观众在增强现实环境中通过视觉感知将接受虚拟存在的程度。通过使用影子媒介,将现实提高到了一个极端的水平。
创作者:Luna Ikuta
来自洛杉矶的美裔日本艺术家Luna Ikuta创作了一系列的水生物装置,她将植物和花朵的颜色去除然后将其放在一个透明空间内,注入水和活金鱼,打造了一个唯美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观装置。
创作团队:Wonderlabs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SS21 Coach Forever理念,艺术装置“镜面森林”结合了自然、沉浸式体验和现代城市,意在传递积极、乐观和环保的品牌精神。设计中还加入了很多的动态元素:始终处于转动中的“镜面森林”引导观众深入其中,屏幕内容中蝶舞萤飞让装置有了生命感,森林中光影流转与现实交织成趣。
创作:胡邱晨、马玉芳、张维
指导:胡晓琛、陈天翼
自古以来,永生一直是人类亘古不变、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NBIC新技术的发展, 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与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 人),这些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革命让人类永生不再是无稽之谈,医学不仅仅局限 于传统的“修复”,而转变为超人类主义者口中的“增强”,甚至计划复制上传人类的 思想到机器终端,以获永生。
创作团队:The Night Lab
我们要站在哪里,我们想去往哪里?来自德国的创作团队The Night Lab通过八个场景展现了我们所处的星球,宫殿和宫殿广场被数字化重建,展览被映射到虚拟立面上。在这种虚拟现实中,观众可以在几个观察位置之间进行选择,就像他们在真实宫殿外墙前移动一样。创作团队:CT.LAB&ARTLEAD
由各大权威机构官方支持,数字艺术创新团队CT.LAB数字体验设计与ARTLEAD艺立文化联合出品的国画主题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地新生》,已于4月7日在广州十香园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展出。岭南花鸟沉浸式科技艺术展《在地新生》将首次通过科技手段,立体展示岭南画派静态的美术作品,虚实之间呈现「经典」与「创新」的和谐共生。静态装置、互动影像、沉浸式空间……各式各样的创新体验尽收眼底。展览《在地新生》将岭南人「求变创新」的概念再度激活,将中国美术与流行于国际的数字艺术相结合,将古典美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属于这个时代的「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展示岭南国画花鸟永不过时的强大生命力。
灯光艺术顾问:与光共舞
近年来,越来越多拥有综合功能的新商业空间不断涌现,体验和消费在同一空间并行,备受大家追捧和喜爱。位于得丘园内的“之间咖啡C CAFE”是首个将沉浸式光影艺术体验和咖啡店完美结合的项目。进入这里,会发现这个空间拥有相当多样的功能,它不单单是咖啡店或餐厅,也不只是艺术品展览馆。原本,这里只是一个单一空旷的阶梯课室,经营者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兼具多重功能的艺术感咖啡空间,于是与光共舞担任了此处的艺术顾问,并进行灯光设计。
地点:得丘礼享谷文创园;空间:之间咖啡;室内设计:李斌;灯光艺术顾问:与光共舞;灯光设计:王嘉、刘洋、梁贺LEGO
创作者:陶艳璐、李楚楚、罗钰源
艺术指导:馬超
技术支持:晓物科技
协助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未来媒体影像实验室
海洋是人类进化与生长的摇篮,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加剧扩张,城市化、工业化正在干扰生态,以至海洋生态系统早已不堪重荷。「Hertz 听觉频率」使用交互艺术的语言来探讨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传达出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作品采集了海洋生态环境中的频率,创作出以磁流体为介质、电磁场带来的引力而产生的波形视觉,以观看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变化带来的波形变化为交互形式,在观看者近距离接触生态的同时,属于自然生态的波形频率消弭,表达人类对自然的侵略造成的扰乱,引发观看者的思考。
创作团队:surreal soul brother&Paco Gramaje
这是一个艺术融合项目,是一次梦幻般的体验,艺术与想象力相遇,在一个独特的虚拟宇宙中提供多感官之旅。是由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舞者莎拉·哈蒂布恩(Sara Khatiboun)和著名编舞大师埃斯特·卡拉斯科(Ester Carrasco)合作打造的虚构新世界舞蹈体验。
艺术家:黄莺;技术支持:Y&Z团队
艺术家:黄莺;出品方:E-ART;展览总监:刘树慧;技术支持:Y&Z团队;塑研微美术馆,北京“無镜之梦”从“十三场梦境”衍生,延展到公共空间,碰撞、融合、丰满。无镜不是无明,镜在心中,通过梦境跨越边界,找到真我。本次展览分为《仙境》和《嬗》两个主题,艺术家黄莺在非物质世界中创造一种似曾相识的存在感,它是内心深处本我的状态,在这里你可以照见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对话,发现另一个自我。
创作团队:DING DONG STUDIO
DING DONG STUDIO团队最近在 WFC北京环球金融中心造了一台「时间邮局」,它是由七十多台显示器组合而成多媒体互动装置,采用了裸眼3D成像技术,同时可实现线上-线下可视化交互——观众通过手机互动游戏可远程自定义“时间塔”内容呈现,即使不在现场也可通过线上直播体验到视觉互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观看模式,实现了更多跨越空间维度的交互可能性。
创作团队:SeeekLab
来自厦门的创作团队SeeekLab对此给出了一种新的可能,他们在铁观音的故乡——福建安溪的一座茶山上设计了一间「七茶研究所」,通过数字影像和互动装置,打造了一个关于茶文化的多媒体“游乐场”,让观众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维度体验中,近距离感受制茶的过程和茶文化的魅力,探索传统茶文化的更多玩法。
创作者:Tundra;技术支持:DSee.Lab
为了庆祝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60周年,Tundra 创作了一件特别的作品,使用工业机器人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记录了视听装置ROW,并与实时生成的内容同步,以强调10个单独控制的旋转Led全息屏的视差效果。
MANA APP月度榜单作品详情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
▽
近期文章推荐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