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艺术+工业,北京5月的这个大事件,不可错过!
本次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
一次探索技术美学边界的科幻视听盛宴
一个面向公众未来体验的科幻主题乐园
一场基于沉浸式媒体叙事的科幻系列展览
将于2021年5月22日—5月28日
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三高炉开启
参展作品《编织星球》
by:黄蔚欣、吴承霖、胡竞元
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系列活动分为:“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科幻产业高峰论坛、科幻大咖直播等,展览将运用最新的VR、AR、MR、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首钢工业遗产的空间特色,向你呈现从近现实端科学到远未来端宇宙的展览空间叙事构建。
参展作品:《“墨甲”机器人乐队》
by:北京墨甲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米海鹏团队)
并邀请科幻文学、科幻研究、科幻图书、科幻影视、科普机构、科学企业等领域的大咖通过展览、论坛、直播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科幻、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中国科幻产业如何走向世界”等相关议题,引导观众了解科学的过去、理解科学的当下,展望科学的未来。
Part 1
“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依托三条主线“人类·幻相”、“城市·幻乡”、“宇宙·幻想”,将重新思考现实与想象,探索科学与幻想的美学边界,展现科学技术近景与科幻社会远景对人类生活场景的再现。
部分展出作品介绍
▼
“相”是人类的众生之相,包含了新兴技术对人类身体的感官延伸,对人类社会存在本质的集体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形态的本质探寻。人类板块围绕着人工智能、赛博空间、后人类主义等理念,以人类自身作为桥梁,搭建了探索科技美学边界的幻想旅程。
《“墨甲”机器人乐队》
“墨甲”是由清华团队打造的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乐队,由排鼓机器人“开阳”、竹笛机器人“玉衡”和箜篌机器人“瑶光”等组成,它们分别采用吹奏、拨弦、打击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其中,箜篌机器人“瑶光”悠扬美妙的乐声令人神往,竹笛机器人“玉衡”以清雅的笛声传递着如诗的中国山水和悠悠的古韵情怀,排鼓机器人“开阳”展现了中国人的豪迈气魄和大国风范。
《心术》
芯片人只不过开场方式不同,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经验一样,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条编码让你相信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都是被构造出来的样子。”——摘于《挖心术》,吟光
当观者触摸心率传感器,人类心跳如同被机械心脏感知,并以抽搐和跳动回应。芯片与情感的界线愈渐模糊,编码机器和有灵肉身本质上可能并无矛盾,也无所差别。
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原点》
“原点”,是对世界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的抽象化的艺术表达。人类通过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科技不断构建新的空间、符号及意义,并延伸到未来。人站在任何时空维度的任何一个点都应该对人的主体性保持追问和思考。
《人工智能之诗》
尤瓦尔在《人类简史》中描述了独属于人类社会中,一切精神制度的虚无性。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来源于身为创物主的尊严。而人类自认为重要的精神制度,人工智能也必然在意吗?人类狂妄自大,只看到人工智能的非人性,却看不到与人类共同的地方。当我们将 AI 著作的诗集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回溯,并以一种人类可见的视觉化载体重新呈现。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原来都有着对于“美”的感触。
《身份镜像》
穿作者:肖岚茜,吴琼,陈苏鸿,杨维铠,向首兴,王维昊
《试金》
创作者:回环HUIHUAN
“乡”是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梦想之乡,也是乡村作为人类原始空间的眷恋之乡,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关系。人类从农村步入城市之后,科学技术不停地改变城市表皮,使得城市空间不断交相更替,但是只有对于乡土的眷恋是永恒的。城市板块围绕着增强现实、城市大脑、智能交通等技术,展现了科学技术近景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渗入。
《人工智能城市》
《无名之城》
《无名之城》是根据科幻短片小说《九城万未》故事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描绘的是人类如何为了将城市占地交还给大自然,把地球重新变成一个自然的星体的探索过程。在经历了多个迷人但却烦恼的季节之后,人们不但找到了这种回归的方式。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但内容却不啻为人与建筑和城市关系的百科全书,无数种无法描述的城市形态和未知生物在小说中轮替出现。
根据小说创作的《无名之城》,受此故事激发,展现了四组完全属于未来的城市的超级形态,这些形态完全不符合物理学的基本规则,能自由潜入地下、或者急驰到无垠的天空,甚至还能依附其他的生物体内。在故事中所说的“水晶季”,地球奔向永恒之前的最后一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大地上人工制造的万物都开始真正的收缩,褪色,趋于透明……城市中的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人类,也将伴随这种过程永远地逝去。但逝去并不意味着死亡。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诞生。新的自然-人之关系,新的城市-建筑之形式,将在宇宙的其他地方被自然地创造出来。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邀请观众通过社会化建造游戏“睿·建”来参与“有趣的世界”的建造,游戏的互动机制使得这个不断由用户参与建造或改造而生成的“世界”持续进化,不仅创造了一件具有生长性的交互艺术作品,还构建了一个具有隐喻性的田野调研工具,它帮助我们测试、观察并理解大众在当代语境中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观,并试图呈现对于这个世界的“有趣”的多样化解读。
《增强室内——机器学习与未来居住》
创作者:梁雯;Patrick Macklin;Lois Weinthal;周芸;马骞;于梦淼;李思雨;王峥杰 ;李叁陆;王勇;杨文浩;伍汶奇;魏建雪;谢俊青
《巴塞罗那之桌》
本装置分别将巴塞罗那旧城区、扩展区和新区的概念化版图置于木质托盘,形成三张动态推敲都市空间的方形桌案,故名“巴塞罗那之桌”。装置的操作以城市空间要素间潜存的互动关联为依据,强调城市是某种统筹或生长语境下的关系容器,并以对象化、角色化和实体化方式为容器中的关系塑形,使原本抽象的城市思考与入眼的、上手的、基于有形实体操作的动作效应相结合。
“想”是对宇宙万物的想象,既包括了对“上下四方”之宇的空间想象,亦包括了对“古往今来”之宙的时间想象。从伽利略、哥白尼再到今天的嫦娥五号探月返回,再到火星探索,人类历史的科学探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点亮微光。宇宙板块围绕数字孪生、物种演化、数字生命等概念,探索现实与想象、科学与幻想的边界,展示宇宙太空的科幻之境。
《编织星球》
创作者:黄蔚欣、吴承霖、胡竞元
我们用数字算法对东方传统编织工艺进行拓展,以连续曲线重构空间流形,表现边界与虚空的关系,展现数字与几何之美。这个单纯的发光球形作品,代表着原初的几何,也以“星球”意向对展场的高大环形空间做出呼应。作品由陈亚琦、金敏枝、张垣、姚童哥等参与制作。
《浑天城》
“浑天城”是以“浑天仪”为原型发展出的一个多维变幻的太空城市构想。展出的实体装置以多重同心圆建构了一个相互嵌套的多维太空城市形态,如浑天仪一样可转动,形成不同角度的多维太空城市模拟。这个简化的太空城市装置,犹如一件远古文明的科幻文物,亦或一台预言式的哲学机器,呈现了未来人类在外太空生存的一种巨构空间城市的构想。与科幻艺术装置“浑天城”同时展出的还有科幻短片“星际折叠”。
《宇宙八音盒》
一个实现人与宇宙在声音层面上实时互动的“新乐器”,体验者能够在空间中听见宇宙八方的音乐与地球音乐进行共奏,实现天地共鸣。
《太空种子》
创作者:李玙
《无限》
《无限》是艺术家自2017年以来长期探索的分形系列作品之一。宇宙的存在是人类终极和永恒的话题,作为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生命体,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都会与宇宙的能量相结合,涌现浮动,无限变化,并得以生存和延续。通过分形影像不断地变化与观者连结,呈现宇宙演变的规律,解读自然进化之美,带领观者进入一个神秘莫测的艺术世界。
《天文馆系列展品》
《人工智能动画制作软件“赛博演猿”》
聚力维度定位于人工智能影视制作方向,研发出的人工智能2D转3D平台“峥嵘”参与多部院线电影制作,用于3D直播,VRAR等。而人工智能动画系统“赛博演猿”则包括了人工智能动作捕捉、面部捕捉、声音捕捉、生成等技术,可用于动画制作等领域,加速数字时代进程。
《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
作品“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火星探测过程中装备及人员的触感、指令操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相结合,沉浸式体验与再现火星探测过程,自主操作火星探测车运动,完成火星任务等,从而带来全新的即生式、智能化、全生态体验。
《随身影院-WatchAR小灵镜》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增强现实(AR)及虚拟现实(V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支持。公司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高科技公司相关产品,跻身国际一流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供应商领域,已为国内外多家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公司提供光学模组。
《索尼探梦实验室》
“索尼探梦”已开发了200余个以力、热、声、光、电等科学原理为基础的趣味实验。《探梦实验室》系列短片将以此为基础不断开发新实验,通过寓教于乐的视频传播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索尼公司最新技术为基础,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让观众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领略4K超高清技术带来的超凡魅力。
关于策展人
▼
王之纲
艺术家、设计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知名多媒体视觉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楸帆
科幻作家、编剧
展览信息
▼
时间
5月22日-5月26日
9:00-11:30,13:30-17:00
5月27日
9:00—11:30
地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三高炉
观展方式
即日起可线上预约
Part 2
科幻世:科幻产业高峰论坛
上半场
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
14:40-15:00|韩松|《中国科幻再出发》
15:00-15:20|费俊|《基于科幻情景的混合场域叙事》
15:20-15:40|苏萌|《小行星挖矿:从科幻到现实》
学术沙龙/Academic Salon
15:40-16:20
|徐迎庆、吴琼、覃京燕、张文武、野城
|“多学科视野下的科幻与技术创新”
下半场
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
16:30-16:50|张凡|《中国科幻出海?这句话有问题!》
16:50-17:10|姚利芬|《中国科幻产业IP转化:问题、出路与展望》
17:10-17:30|郑军|《如何从科学中提炼科幻叙事元素》
17:30-17:50|金韶|《科幻1.0-3.0:科幻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
学术沙龙/Academic Salon
17:50-18:30
|詹凯、黄石、房嘉元、刘玉宾
|“中国科幻产业如何走向世界”
以上为计划时间及内容,最终以实际举办时间及内容为准。
王之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
陈楸帆 科幻作家,深港城市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 |
师丹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科幻世(Sci-Ficene)正是借鉴学界对于“人类世”的概念界定,面向人类所进入的科技爆炸加速时代,面对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疾病肆虐等种种挑战,我们需要借助科幻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去打通不同学科的边界,以问题为导向,以充满“共感”的文学艺术形式去沟通公众、弥合割裂、创造共识,去形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嘉宾介绍
韩松 韩松,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被称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 | |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某集体ART+TECH创始人、创意总监。 |
苏萌 著名科学家,香港大学空间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物理系副教授,起源太空CEO。 |
张凡 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院长。在重庆、山西、山东三地组建有总人数超百名专家的科幻团队,世界首个大学科幻学院群落。 | |
姚利芬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常务副秘书长。 |
郑军 科幻作家、评论家、影评家和图书策划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长期担任各种科幻评选的评委。 | |
金韶 北京联合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影视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
1.“多学科视野下的科幻与科技创新”
科幻与科学、科普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在19世纪就曾幻想过电视、直升机、潜水艇等事物,它们在20世纪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现实。从某种程度来说,科幻不仅仅是文学、影视或其他艺术范畴的产物,同样需要关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科技等科学细分领域的新变化。因此,科幻与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在多学科交叉视野下,对当下的深层思考,对未来的想象建构,及对过去的记忆回溯。
徐迎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 |
吴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
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张文武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研院所先进制造所副所长、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特种加工工艺专家,科幻作家 |
野城 旅法建筑师、未来学家,野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
2.“中国科幻产业如何走向世界”
任何有远见的文明都是有想象力的。中国人向来不缺乏想象力,古代有女娲补 天、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现代有“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蛟龙号”的入 海下潜等大国重器。面向未来,科幻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挖掘。如何 创作更加具备中国文化意识与科学共同体形态的科幻作品?如何建立具备中国 特色的科幻产业体系,培养科幻产业链的专门人才?这些都是中国科幻产业如 何走向世界亟待思考的问题。
詹凯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
黄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房嘉元 腾讯互动娱乐NExT Studios北京分部负责人、卓越工坊总裁 | |
刘玉宾 北京天文馆经营开发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
论坛参与方式
▼
线下预约
扫描下方二维码
线上直播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Part 3
科幻大咖直播
带你“讲述科幻趣事,共享科幻世界”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协办单位:首钢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直播活动流程
▼
5月24日 20:00—21:00
“趁登陆火星说说如何欣赏行星”
“天问一号”的行动,把无数人的目光引向了火星。许多人在等待或欣赏“祝融”发回的图像的同时,也忍不住用自己的双眼和业余设备来欣赏火星,还有其他各大行星,这样的活动不但完全可能,而且妙趣横生:行星的飘忽走位、行星表面的显著特征,以及行星的相位、行星卫星的运转,乃至由行星参与的美妙绝伦的天象,都带给我们新奇而深邃的科学文化享受。
魏晓凡
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师,学术期刊《艺术传播研究》责任编辑
“科技对于文学写作的影响与改变——《玩转量子世界》新书分享”
从阿西莫夫科幻作品进小学课本谈起,到诺奖的风向改变。对比传统文学创作观念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变化的冲突及变化。分享把握未来写作的工具与方法。
仟俚
科普作者、漫画人,薛定鹅科学漫画总编辑
崔洁
著名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图拉古
导演,虚拟制作体系引领者;跨电影、光学、计算机语言与图形学等复合型专家;“超级电影工业”发起者和开拓者
“UFO与外星人”
北京天文馆推出《UFO与外星人》影片,探讨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外星人是否到达过我们这颗星球,时常见诸报道的各类神秘“UFO”是否是外星人们的交通工具,与您一起揭开外星人的神秘面纱。
刘玉宾
北京天文馆经营开发部主任,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洪荒战纪》新书分享”
以提问的方式,讲述新书创作的动机、创作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创作成稿,与读者分享新书,聊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苏学军
科幻作家苏学军.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凌晨
科普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心灵探测师 徐彦利少儿科幻获奖作品精选集》新书分享”
分享《心灵探测师》新书,讲述创作契机、新书内容、作者的科幻观,作者徐彦利的自我介绍,创伤的历史以及未来写作的计划。
徐彦利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首套大规模科幻系列丛书,42册图书成系,近400篇优秀科幻作品云集于此,汇集老、中、青,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及他们的佳作。这是一场独属于“科幻”的盛宴!《科幻文学群星榜》系列丛书 向科幻致敬!
刘英杰
责编《科幻文学群星榜》中《蛹唱》《故乡明》《动物观察者》《讲故事的机器人》《单孔衍射》《白令桥横》《生死平衡》
马国梁
资深图书编辑,现就职于北京书香文雅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对社科、科普和文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刘维佳
科幻作家,著名科幻文学编辑。2007年获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奖,2014年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
李雷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曾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
以上为计划时间及内容,最终以实际播出时间及内容为准
线上直播
▼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
(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码了解
本次活动更多信息
近期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