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n media lab 玩转科技艺术的七年追梦之路

www.manamana.net MANA新媒体艺术站 2023-04-15



fn media lab 团队专注于科技艺术的创作、展览制作,常以交互影像,沉浸空间,数据生成,机械装置等的方式呈现。从概念到执行,创作伴随着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实践与创新尝试,团队同时关心数字创作工具本身的流变。


 fn media lab 过往作品《时光秘境》


△ 《华塔法投影灯光秀》3Dmapping

2021年,是fn media lab(前身为 What’s media lab) 成立以来的第七个年头,他们仍在科技艺术的领域种探索着,只是走得更加笃定了。经历过四次工作室的搬迁,从最初M50创意园狭窄的小房间到现在坐落在徐汇乐业天地创意园的宽敞工作室,这七年光景和经历使他们的初心更加坚定。


华理-MANA科技艺术实验室有幸采访到fn media lab的主创成员,听他们讲述了七年来在科技艺术这条道路上的的追梦之旅。


「 初来乍到    
有一万个放弃的理由    
但我们谁也没提 」
 


走廊的尽头,推门而入,一个logo映入眼帘——fn media lab
 
“随便坐,不要嫌我们工作室乱哦,马上我们又要搬新的办公室了,比这大很多!” 团队的成员们看着我们笑了笑。简单、腼腆是我们对fn media lab 最初的印象。

工作室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个个项目的推进,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而七年前,新媒体艺术仍是一个较新的行业,Fn的创始人们创立一个媒体实验室的想法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2014年的夏天,三位创始人从大学毕业仅仅两年,作为艺术家助理的他们萌生了成立一个工作室的想法但是,在当时大环境中,成熟的新媒体艺术团队并不多见,也几乎没有可以参照的发展模式。一切都是未知。

而谈到新媒体艺术该是什么样子时,对当时不够完善的艺术商业化市场和不曾涉足过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市场前景如何?实验室的定位是什么?实验室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带着这些不确定性What’s media lab诞生了。
 
幸运的是,团队在成立时期恰逢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很快就接到了他们成团之后的第一个任务——为活动周定制影像装置作为序馆的开篇展项,团队在经过不断地策划和构思之后希望他们的第一个展出的作品能够成为整个设计周里的中枢神经区域,不光能吸引人的驻步,而且能让人为之思索。
 
“刚开始,我们做这个作品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以现在的眼光看已经不太满意了。”当周伟峰回忆起当时沉思了片刻,“毕竟团队是在成长的!”
 
△ 2014年上海展览中心《上海设计周序厅Mapping装置 》,fn media lab 团队成立后的首次创作尝试
 
在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虽然可能展出的作品的过程中有不满意和遗憾的地方,但是团队渐渐的建立了一些信心,在探索什么是新媒体的道路上渐渐展露身手。

2015年,他们受到了半度音乐的邀请,合作创造了后来伴随团队成长的第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作品《阮觉咸音》。
 
△ 2015年CAC 《阮觉咸音》新媒体艺术展演 “阮觉”中阮机械装置区

“这个作品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其实蛮困难的。我们要在1个月里面去创作10套民乐的声音可视化方案,但是视觉内容一般都是艺术家基于对现实世界和对作品的理解而重新想象和建构出来的,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声音也好 ,数据也好,其中的可视化难度挺高的。”他们回忆道。

对他们来说,这次面临的是一次传统乐器和机械装置融合的挑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两者完美融合,怎样通过光与影来将阮乐器轻柔细腻的弦乐可视化,并让观众接受和欣赏。
 
△ 2015年CAC 《阮觉咸音》部分民乐可视化方案

当时工作量特别大,展览当天,现场不少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声音可视化所带来的感官冲击和新媒体艺术作品带来的惊喜。观众的反馈慰藉了过去一个多月他们为件作品上付出的所有。也正是这些无形的反馈激励着他们迎接一次次的挑战。

当再回忆团队初创的窘境时,团队的创始人之一周伟锋风趣的说道:“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真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些客户谈着谈着就黄了,因为在那个时候客户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观望的状态。”

或许更像他说的,有些事情先去尝试,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从 What's     
到 Function 」

 
随着新媒体行业巨浪的流淌和成型,也给置身其中的人群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Fn开始尝试更多新媒体装置作品及多媒体戏剧的展演合作等。

△ 2016年what’s media lab  参与的Walk up to dream当代多媒体戏剧秀

从最先的些许茫然到慢慢探索出团队的发展方向,2017年,也是What’s media lab成立的第四年,技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新媒体艺术也迎来了成熟的商业市场。

在这样的契机下,团队萌生出了一个念头:“我们想构建出一个光与影想象的空间,想让作品给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开始考虑是否向与商业结合的方向转型。这时,他们接到了考虑转型的过程中第一个的商业互动项目——《扇影》。

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设计整个视觉和交互的效果。“我们当时希望通过以和扇为载体,以当代的创作手法将各种日系元素内容很好的在扇面上表现出来,进而融合到大的扇阵中去以动态形式展现给观众。想通过视觉效果吸引观众走进来,进而置身参与形成大开大合的壮观场景。”
 
通过这个作品,他们意识到了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和商业结合的转型并做更多的作品的想法愈发强烈。《扇影》斩获了第三届琵鹭杯共公共艺术优秀作品,这代表着自他们努力的成果被认可,与此同时,他们意识到市场的逐渐成熟成为他们前进的巨大推力。   

△ 2017年 《扇影》第三届琵鹭杯共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团队成员在自己的作品留念

经过慎重的考虑,团队在2019年将自己的品牌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从原先的带有着探索意味的“What’s ”升级为了“Function”,这暗含着团队成员在这几年陪伴中的互相成就和成长,也代表了对“What’s ”的探索就此告一段落,团队更加成熟了。

而“Function”的开始,也象征着团队找到了自己所擅长方向。“function”作为电脑上的功能键,很少单独使用,但是一旦触动“fn+”就有巨大的作用。我们也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倾向于为一些品牌做一个赋能,用我们的能力重塑品牌的活力。

提及对团队的理解,他们认为:“团队相比于个人不同的是,团队可以把这些个人有限的能力聚集起来,形成专业上和性格上的互补。”

几年的合作使团队成员之间默契和信任一点点提升,团队的韧性就越来越强。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坚守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七年之久,他们最初创立之时的热情并没有消减,在完成转型之后的一两年里,Fn media lab 用一件件特别的新媒体艺术装置参与了众多品牌的开幕活动、主题活动和展览活动。
 
△ 2019年 为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所创作的 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通过真人实拍融合全息影像技术还原一个栩栩如生的爱因斯坦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

△ 2020年 为品牌 1664 在上海tx淮海所创作的跨年Mapping



「 未知    
就是故事最好的结局 」
 


从青涩到成熟的这几年中,Fn media lab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寻求新的理解,《阮觉咸音》这个作品便在七年之间迭代了三版。

“虽然每次的改变都从声音和视觉作为出发点,但是每次迭代其实都是理解的迭代。毕竟所有的设计首先是意义,其次再是技术。”
  
  △ 《阮觉咸音》2.0版本,结合成都非遗数字展览投射在石子上的光影则是艺术家演绎的情感诉说的可视化表现

 △ 《阮觉咸音》3.0版本,结合苏州的当地特色转变的风格。根据苏州传统文化非遗项目昆曲进行了阮觉咸音3.0的迭代。

七年不短不长,但这七年正是新媒体行业从不完善到逐步成熟的阶段。团队主创的几位大男孩看似不善言辞,实则藏匿着巨大的能量,不论是他们的作品还是他们本身,可能都需要我们慢慢的去体会,才能感受其中的惊喜。

未来还很远,Fn media lab 并不是在一个阶段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一段新征程。他们不只是在追梦,更是在造梦。关于这个团队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谁也不能清楚预测,正如创始人们所说,“未知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
 
 

 △ fn media lab 采访视频

摄影:Lisa 王大头 Echo
剪辑:王大头
编辑:王大头
排版:Echo
审核:文雅
内容支持:华理-MANA科技艺术实验室
 

艺术家专访推荐

他在法国教堂用机械艺术演奏中国古筝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