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赛博格美学创作,崔昱作品“豌豆花”
探索,
未来融合态社会的生命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崔昱
创作了一件令人着迷的
赛博格美学作品《豌豆花》
崔昱希望在作品《豌豆花》中
制造出一个植物与人混质性的新物种,
展现对于未来融合态社会的构建设想。
它们是机械,也是有机体,
一种介于生物、植物、人之间的有机体。
崔昱与她的作品《豌豆花》
赛博格(Cyborg)是指一种融合了生物和技术元素的存在,是人类与机器、数字系统等相互融合的实体。这个词汇由"cybernetic"(控制论)和"organism"(有机体)两个词组合而成。旨在探索科技与生物之间的交叉点,以及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和可能性。
生态、女性、赛博格是崔昱在本科和研究生创作中一直关注的主题。对于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个领域的不断革新,人类应不断审视人类与生态的关系。如何通过现代技术解放女性、保护自然,唤醒人类觉知,捍卫一个更加具有人性和良性的人类未来,是她持续的艺术研究。
01 《豌豆花》的创作
崔昱《豌豆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3
《豌豆花》简介
《豌豆花》是对于植物碗豆花“雌蕊”和“雄蕊”的拟态装置,是未来融合态社会的生命形式。它们在废墟中,在污水中,在被工业侵蚀的场域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再无等级之分,现代技术使得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共生关系被重新定义。
作品《豌豆花》机械“孕育”结构
《豌豆花》研究过程
崔昱在论文中提出生态女性艺术实践应该抛开主客二元对立的观念,这一观念也成为她创作的指导理念。在创作初期试图找寻自然生命“雌雄同体”的形式,以展开对于植物的调研和学习,豌豆花便进入了她的视野。经调研分析,同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叫两性花,豌豆花就是典型的例子。且“豌豆花”是典型的闭花受精、自花传粉植物,这种植物与她创作概念中所提到的“未来融合态社会”中的“雌雄同体、雌雄莫辨”等观念相互吻合,于是她学习了“豌豆花”的孕育方式,并将此作为作品创作的基础。作品是植物和人类的嵌合体——其装置主体的外形是对于碗豆花“雌蕊”和“雄蕊”形态的拟态设计。
作品《豌豆花》形态参考“雌蕊”和“雄蕊”
她所制造的这个“碗豆花”,它因有卵巢而感到如此的美丽和自豪。试图创造的这一未来生物与植物的混合体,是一种机械,也是一种有机体,是介于生物与植物与人之间的有机体,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融合式的情感,以及生命的行为:茁壮、繁殖、绽放。
作品《豌豆花》机械“孕育”结构
其余“活物”并不需要对主体物进行身体的交流,而是被主体物的行为所吸引和崇拜,作鞠躬的状态。
在崔昱构想的未来融合态社会中,它们在下水管道中,在废墟中,也可能会在任何被工业侵蚀的场景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再无等级之分,在技术的帮助下,它们以多元方式重新协商与定义生命,以及生命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今天,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促使我们不得不对之抱有批判的态度,并为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设想。未来“融合态社会”的构想就此产生。
《豌豆花》装置机械及形态设定
装置主体物豌豆花设定高2.2米,其上方拥有生物形态的“獠牙”,装置开启时“獠牙”会缓慢张开,其行为是对自我进行保护,由此开启自身的孕育行为。
我对于主体物“豌豆花”的具体设定:“獠牙”张开的时长为1分钟,“子宫”开始缓缓地孕育生命,球体开始掉落,掉落分为3个通道,每过1分钟掉落一个球体,整个过程近3分钟,球体掉落结束后,“獠牙”闭合,闭合时间为1分钟,自此开启循环。
作品《豌豆花》主体物装置图解 笔者绘制
在机械方向上,在北京大学刘志波同学的辅助下,使用轴承套、传感器、中轴等零件精密链接,通过PLC控制主板的程序,完成创作了机械结构的设定。其动态部分为两个结构。一个是伞形开合,一个是回转。伞形开合的原理就是伞结构的简化,驱动力是电机的回转力转化为直线力的应用(利用滚珠丝杠做力的转化),伞形开合位置的控制用接近传感器精准控制电机的启停。回转体的应用是围绕着固定轴的旋转,采用电机配齿轮的驱动方式,使其做回转运动。其机械结构采用标准的两端深沟球轴承配齿轮的转动结构。
作品《豌豆花》 主体物散状设计
周围三个副主体物装置每个高1.1米左右。设定在主体物动作完成后,进行弯腰行为(鞠躬致敬)。其形象是对于豌豆花“花柱”进行的拟态设计。它缓慢且奋力地鞠躬摇摆,仿佛是对于生命奇迹的崇拜和敬畏。动作会持续3分钟左右。
其机械部分主要使用了丝杆与丝杆螺母,并且使用铝合金作为支撑框架。丝杆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丝杆螺母的直线涌动,从而拖动绳子拉动弹簧,使其发生鞠躬的状态。
作品《豌豆花》 次主体物图解 笔者绘制
作品将创作出的有机体放置在用管道组合而成的“山丘”中,通过角磨机塑造细节和形状,豌豆花与刚萌生的“花柱”生长在这片工业化的“土地”上,创造出一种未来社会的融合态景象。
《豌豆花》具体形态制作及尝试
在开始制作阶段,对于材料进行了多方向的尝试。因考虑到“人类世”、“生态”、“女性”的主题,同时需兼顾机械动态、生命感等需求。于是尝试选择与工业时代相关的材料,例如光敏树脂、PVC、扎带、弹簧等。
主体物根据工程设计CAD图进行激光切割和装配,并且调试以确保机械的运转。同时对于3D打印模型进行拆件打印和成品拼装,并喷漆处理表面杂质。
作品《豌豆花》 主体物机械调试 笔者拍摄记录
在副主体物的制作上,根据机械原理进行拼装,并且调整弹簧与机械的适配度:分为单个弯曲、双个对撞、双头弯曲。在副主体物制作方式上使用扎带和UV胶在弹簧上进行外形的捆绑,以形成“花蕊”形态。
作品《豌豆花》 弹簧机械测试和外观尝试 笔者记录
在“山丘”的制作过程中,首先用切刀工具将水管切成10cm\20cm\30cm\40cm\50cm若干根,使用PVC胶粘剂将其粘合形成蜂窝桶状结构,再使用电锯和角膜机将其据成山丘形态,并喷漆处理表面。最终,将其进行现成的拼装和创作。
作品《豌豆花》 影棚组装完成
在展览氛围布置中,以“淡粉色”作为艺术作品的基调,好似存在于一个人造“子宫”中,未来生物与电子媒体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新融合态社会的样本。
作品《豌豆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向左滑动 作品《豌豆花》局部图
02 崔昱的论文
题目:
人类世视域下生态女性主义艺术实践探究——以首届艺术与科技双年展艺术作品为例
摘要:
人类史在艺术层面上基本上是一部男性的视觉经验史,女性自身独有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却一度被遮蔽。
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视角,以“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合成生态”为例,深入剖析了女性艺术家如何运用“女性特质”的材料语言和细腻思维,表达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以及如何将现代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创建新的艺术语言,以参与到人类社会的生态变革之中。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探究以及女性生态艺术为本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引导。
笔者明确提出未来将会将是“融合态社会”的理念。这一概念既是对“人类世”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深层批判,又是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技术超越,以及对“赛博格”技术的思想超越。在未来“融合态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再无等级之分,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以多元的方式重新协商与定义人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
人类世;生态女性主义;女性生态艺术;赛博格;生物艺术;装置艺术;融合态社会;双重超越
目录:
章节详细分析:
03 崔昱的过往创作
个人
|墙|
影像艺术 15'40"
影片试图以我的一位亲人的真实生活境遇折射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面临的生态困境。在老家的这片土地上,棉纺业、铝业和钢铁业等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与经济发展,但是伴随着工业对于农业用地的征用,工厂挨着村庄拔地而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产生巨大冲突。这个“墙”是工厂的外围墙,它阻断了村民看向工厂的一切可能性,造成村民依然可以生活在“乌托邦”中的错觉。影片最后,几代村民都在用力推倒挡在他们面前的这堵“虚围之墙”,希望社会与民众都可以直面工业发展给生态造成的严重迫害。
|痕迹|
综合材料
人在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时会留下各种图案痕迹,痕迹极其细微且易被忽视,但其却与通话时人的心理情感有关。作品此痕迹拓印下来(正面、背面、侧面),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呈现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变化,反观人类的情绪与行为与理性支配的关系,从而为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某种可观的视觉资料。
| 但愿一个地方为靠近他的人而生 |
交互艺术:Touchdesigner、Kinect、投影仪、3d建模
“但愿一个地方为靠近的人而生,但愿有人重新对他说治愈的词语。只是寂静的这颗心必须做什么,否则是符号和祈祷的词语。”作品通过艺术与科技的交互手段还原澳洲大火森林的情景,“观众”以“火 焰”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之中,作品主旨在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不要温和地踏入这良夜 |
避孕套、氢气、钢丝绳、机械臂(Arduino编程、舵机等)
这是一张有形的“网”,也是一张无形的“网”。蜘蛛网隐喻管控、弥补、汲取的世界。避孕套所隐喻的是一个个生命的个体,它们被抛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之中而身不由己。它们与网所构成的冲突姿态与张力,恰恰是现代人存在的境域的写照。
团队
| FIRE - FLY |
影像艺术 4'30"
在大自然的生物库中,萤火虫是暗夜中诗一般的存在,却濒临灭绝。为了将浪漫延续,在中科院的实验室协助下,我们尝试将萤火虫与苍蝇这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物种相结合,试图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移植到苍蝇尾部。最后,基于生物实验的成果,我们发挥想象,以“科幻电影”的表现手法,畅想后人类语境下生命的合成—“赛博萤火虫”的诞生。
| 微纺织 |
黏菌、琼脂、PU等综合材料
通过培养黏菌认识到它的生长特性,黏菌由一个点出发,为了寻找食物向四周延展。黏菌作为一种自然生物,与人造纺织物有着类似的或线或面的结构。与一般服装剪裁由线成面的成衣方式不同,尝试沿着生物纺织的方向,试想未来的材料能否以一点为起点,生长出整个服装。
脊椎、子宫、乳房是基因能延续下去所必须的三个部位,我们选择这三个部位,用同样有延续生存意义的黏菌为生物面料制作三件服装,提出未来服装生物方面的可能性。我们如何与自然生物系统共存并利用微生物潜力来延展生物材料的可能性。
| 黄逗菌&联名艺术家 |
版画、潮玩
这一组作品《The future has arrived》是我所构想的人生的三个状态:躺平、站立、飞翔。希望观者看到逗菌可以折射出的当前的自己并引起反思。
04 崔昱简介
崔昱(PinkCY)
1997年出生
201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2020保送至本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研究生
师从陈小文、费俊
2023年考入同济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博士研究生
师从徐江
获奖|参展经历
获奖经历
2018年12月,获2017-2018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2018年12月,获2017-2018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工作优秀奖
2018年12月,获2017-2018学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2019年1月,作品《诊流》、《墙》、《映》获中央美术学院在校优秀作品展一等奖
2019年1月,获2018-2019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2019年1月,作品《12月15的2015》荣获2018年度中央美术学院在校优秀作品展三等奖(团队)
2019 年 5 月,作品《码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iStep-摄影大赛”二等奖
2019 年 8 月,作品《墙》获得“日本鸣凤堂国际青年影像节”优秀奖”
2020年3月,获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度优秀获奖作品三等奖
2020年11月,获2020年设计学院硕士学业奖学金半奖
2022年3月,作品《晶体的泪痕》荣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招商银行联办的“青春的故事”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奖
2022年11月,获2022年设计学院硕士学业奖学金全奖
参展经历
2018 年 8 月,作品《墙》入围“镜头以远”美国世界摄影展并在纽约进行展出,美国
2018 年 12 月,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年度优秀作品展,北京
2019 年 5 月,作品《墙》入围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公益映像节并放映,北京
2019 年 6 月,作品《平平淡淡》荣获第七届“最美中国”摄影大赛“最具感染力” 奖并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北京
2020年10月,作品《许愿》被杂志VOGUE收录,意大利
2021年4月,作品《晶状体》参与《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阿里巴巴首个NFT公益拍卖活动,北京
2021年6月,作品《一亿种生存方式》参与Topbidder赤金展览,798,北京
2021年7月,作品《许愿》参与人民嗨拍活动并展览售出,北京
2021年9月,作品《但愿一个地方为靠近的人而生》参展“梅尔,卡与巴”艺术疗愈展览,凹凸空间,北京
2021年9月,作品《微纺织》参展751国际设计节“跨域实验”开源展,751,北京
2021年9月,作品《COSMOS》参展青年躺平计划,青岛
2021年10月,作品《伞嗅出了我》参展“不管三七二十一”青年艺术家联展,大沪联合空间,上海
2021年12月,作品《元子宫-1》参与Topbidder Artbyss 数字艺术新展“我非我”,北京
2022年7月,作品《第一万种生成方式》参展HAZ潮流艺术首展,青岛
2022年10月,作品《FIRE-FLY》作为AOBM实验室作品之一参展北京艺术与科技双联展,北京
2022年10月,与黄渤IP黄逗菌联名系列作品《The future has arrived》参加北京潮流艺术双联展,松美术馆,北京
2022年11月,与黄渤IP黄逗菌联名系列作品《The future has arrived》参加乌镇戏剧节潮流艺术板块,乌镇
2022年12月,作品《可持续生长》参加武汉双年展“EAT ART·邂逅—美食剧场”,武汉
2023年5月,与黄渤IP黄逗菌联名系列作品《The future has arrived》北京当代艺博会,农业展览馆,北京
05 ChatGPT与崔昱论文主题
你怎么看“人类世视域下生态女性主义艺术实践探究”?
ChatGPT:
"人类世视域下生态女性主义艺术实践探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值得探讨的主题。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性别平等的挑战。这个主题探索了如何通过艺术实践来回应和探讨这些问题。
生态女性主义艺术实践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并呼吁关注环境破坏对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影响。
通过艺术实践,可以通过视觉、声音、表演等形式传达环境意识和性别平等的信息,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行动。这种实践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成为社会变革和意识觉醒的催化剂。
在人类世视域下,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这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对女性在环境议题中的角色和权力的认识。通过生态女性主义艺术实践的探究,可以促进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性别平等的推进,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社会提供有力的倡议和启示。
近期文章推荐
项目推广及商务合作
添加微信:artmana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