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解读】5陈培永教授解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出自《哲学的宣言》,04:24)

2017-01-15 陈培永 读读马原著



==个人读书公号,大家解读平台==




马克思(1818.5.5 - 1883.3.14)

恩格斯(1820.11.28-1895.8.5)

今天起,本栏目经典解读每周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陈培永教授人公众号“非菩提者”一起,同步推送他的解读马原著系列图书有声朗读,本次推送5期关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一文的有声解读,解读文本出自陈培永教授哲学的宣言——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如是读》一书。在此,特别感谢陈培永教授的授权、支持与合作。

下面是第5期:





宗教的祛魅

第一章



第四节


哲学从批判宗教出发,就是要在摧毁天国的幻想现实性之后,引导人们回到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有通过宗教批判,才能恢复人的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人不抱幻想,作为理智的人来思考,去行动,认清真实的处境,追求现实的幸福,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路径。

应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依靠幻想,依靠想象,建构一种环境,来想象自己的命运,来救赎自己。从马克思这里,我们可能会更容易明白《国际歌》中那句词的意义: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宗教批判只是前提,哲学还要进行其他的批判。宗教只是附属的现象,依赖于社会经济环境,不值得进行独立批判。宗教只是表现,不是根源。马克思深刻地明白,并不是宗教给人带来苦难,消除了宗教就能够消除苦难。苦难是现实的国家,现实的制度,现实的社会产生的,宗教只是苦难的表现,不找到根,只去剪掉树叶,不管用,因为树叶还会再次长出,还会重新枝繁叶茂。

对宗教的废除或抛弃,光靠喊一声,谁都不要信了,或者光靠呼吁擦亮你的眼睛,看个真真切切,或者从制度上主张不得建教堂寺庙,任何人都不得信教,是不够的,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宗教的批判和废除的。可以很容易地消除僧侣的圣殿、仪式,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僧侣产生的社会根源,消除扎根于心的僧侣本性。

归根结底不在于反对宗教,而在于反对产生宗教的世界,去批判产生宗教的现实的国家和社会。宗教只是“颠倒的世界”产生的“颠倒的世界意识”,只去批判“颠倒的世界意识”,不去批判“颠倒的世界”本身,哲学就不是完整的。

在宗教批判结束的时候,哲学要增加新的功能,走向世俗领域,走向现实的国家、社会。下一阶段的哲学必须出场:

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宗教批判已经结束了,现在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了。哲学的宗教批判关乎彼岸世界的真理,承担的使命是使人摆脱外在神圣力量束缚,新的哲学批判则要关乎此岸世界的真理,承担着使人在世俗领域寻求自由的使命。

哲学不能只在神圣王国里打转,必须回到现实世界,进行现实社会的批判,马克思要告别宗教批判,开始新的政治经济批判。对宗教的批判根本不是目的,不是他的哲学的历史任务。马克思的哲学只有在“对尘世的”“对法的”“对政治的”批判中,在新的任务、新的领域中才能实现本身的突破。




【陈培永教授个人公众号“非菩提者”】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



热诚邀请各位学者专家


莅临“经典解读”栏目,参与有声解读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