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视频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南京大学"青马工程"出品】

2017-09-16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

读读马原著·Marx


微视频 · 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出品方南京大学“青马工程”【神会马克思——献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微视频】

主持人:张义修(南京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

主讲人:孙乐强(南京大学哲学系、马院副教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48hs2z1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微视频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附1:华北电力大学孙芳副教授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附2:原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99-502页)


卡·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年春)

1.关于费尔巴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且在实践中使之发生革命。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相关链接:

神会马克思 | 这一次,他决心“改变世界”!

特别推荐:

张义修老师公众号“读Marx资本论”


组织策划、技术操作、文字编辑、图文校对:胡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