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画
技
艺
体
验
您知道“方寸之地见于千里之势”,被称为“鬼斧神工”的非遗技艺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带您来看看华强北博物馆在深圳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举办系列展览之 “内画”技艺活动,一起领略传统文化之美,体验神奇非遗之旅!
本次非遗系列活动的首展是深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帆内画”,并邀请到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王蒙良在现场带领观众们欣赏内画花瓶、内画古熏、内画水晶球等不同类型的非遗作品,其中最让观众们惊讶的是内画手表,以工笔技法将浓淡墨线自玻璃背面反向绘制,或细笔游龙,或泼墨如云,匠心独具,尽显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随后王蒙良展演和讲解了“内画”技艺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现场参加体验的观众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绘制内画,在王蒙良专业细致的悉心指导下,用特制的钩状细笔,蘸上颜料,伸进透明瓶子内勾勒、上色,逐渐学会了握笔、蘸墨、皴染等技巧。大家有的画竹子,有的画牡丹,还有小朋友画了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都圆满地完成了作品。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们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更通过实践体验了匠心独具的传统文化魅力。
精彩的非遗系列活动将会陆续开展,敬请持续关注哟~
内画介绍
内画艺术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皇宫帝王留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内画鼻烟壶,后经改良,可以画于各种透明、半透明空心器物的内表面。
在玻璃背板上作画,从正面上透光观看的绘画方式最早兴起于欧洲。这种画法传入我国后,王致诚和郎世宁等曾受清宫的委托,创作过大量的玻璃“背画”。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玻璃器物内画艺术兴起的一个因素。
最早的的内画艺术诞生于我国清朝,用来装饰粉末烟草的容器。由于这种烟草被商人冠为“药”,因此直接用小巧的玻璃药瓶盛放,也方便携带。清代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开始生产这种容器,最先在造型上确定了鼻烟壶的形制。到了乾隆年间,内画玻璃器皿成为社会上斗富、显示身份的物品,各种工艺美术手法逐渐聚集在小小的玻璃瓶上。
在内画法中,由于玻璃器皿本身稳定、透光、耐磨的物理性质,因此从内表面画上的图案在光线的照射下,晶莹剔透,色彩鲜艳,具有一般纸上书画所不具备的视觉品质。画家在瓶内壁用皱、擦、染、点、勾、丝等技法,画上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诗词文章、工笔写意、人物肖像,透过瓶壁观看,各种画面栩栩如生。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加入
华强北博物馆小助手微信
并加入华强北博物馆活动群
获取最新的展览和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