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书馆ㅣ为何家会伤人
/ 杂书馆 /
July.25.2021
为何家会伤人
2018百万畅销纪念版
作者: 武志红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铁·大鱼读品
出版年: 2018-11
MY BOOKLIST
////
“家”一直是温暖、爱和天堂的代名词,因为它承载了世界上两种最重要的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但为什么说“家会伤人呢”?
事实上,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处理不当,家就会从幸福天堂变成人间地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在新闻中没少看到种种人伦悲剧。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就是从这点出发,详细描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记录了一些不幸家庭中的灾难,分析了其背后的成因,并且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作者武志红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曾在南方某报纸主持一个心理专栏,这本书便是专栏文章的精选汇编。它已经出版十几年了,读者的反响热烈,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
这本书写透了中国家庭的伤人之处,并且帮助我们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
本期杂书馆,我挑了三点自己感受比较深的部分,与你分享,他们分别是:
1、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2、婆媳关系中,儿子是关键
3、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
///
//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夫妻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敢说自己能照顾好孩子呢?
武志红说啊:“不幸福的家庭大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有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常见的夫妻关系有两类,一类有爱、一类没有爱。
我先说说没有爱的: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有了孩子以后,夫妻(尤其是妻子)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爱都放在孩子身上,整个家庭的重心是以孩子为中心,却忽略了夫妻感情的培养。还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去爱,而选择了躲在孩子背后,这其实是夫妻自身对于亲密关系的一种逃避。
另一类,夫妻之间有爱,但是爱的方式却不太正确。我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爱对方,最后发现对方根本不理解自己的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没有反应,有的甚至反应错误。
武志红说,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会构成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生命体验,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对方,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着一个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这是很多家会伤人的一个原因。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家庭和谐的核心,是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如果你想理解对方,那么你就应该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书中有一个词,叫“如其所是”,什么叫“如其所是”呢?就是对方怎么感受的,那才是真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对方的感受去理解他,去相信对方的感受。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关系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所以,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该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感情,才是一个家庭的基石和核心,而孩子不应该是你的最爱。
////
///
//
婆媳关系中,儿子是关键
婆媳关系在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也是家庭矛盾的一个焦点。看似是婆媳两人之间,实际上是婆媳和儿子的三人关系。
婆媳关系的核心是争夺家庭的主导控制,问题的关键则在儿子身上。
刚刚在第一点中,我说道“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所以在婆媳关系中,要努力达成共识,维护妻子作为女主人的地位,儿子不能和母亲站在一边,也不能逃避,这样会让妻子感到孤立和心寒。
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是她最亲密的人,而不是丈夫,儿子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甚至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这是很多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
///
//
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在很多家庭中,如何养育好孩子,怎么去处理好和下一代的关系彷佛是家庭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武志红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和自由。没有父母不爱孩子,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爱孩子,而是在于我们向孩子表达和传递爱的方式。过分的宠爱,就是溺爱。
有一个案例说到关于溺爱的问题,我印象深刻。溺爱孩子的父母,爱的其实是童年那个严重缺乏爱的自己。他们把爱投射在孩子身上,以补偿自己可怜巴巴的童年。
比如祖父母从小缺爱,待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就会无限溺爱自己的孩子来弥补自小的缺失,而被爱得过剩的孩子,他们成长在丰富的爱中,不缺爱,长大后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些长大后的爸爸妈妈往往学不会如何对孩子付出爱,他们的孩子便重复了祖父母的命运,收获一个没有爱的童年。于是溺爱和冷漠在家庭中隔代遗传。
这本书始终贯彻着一个核心观点: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
如果他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便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
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人生便会出现种种问题,并且这些不幸将会通过他的新家传递下去。
在处理亲子关系问题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给予自由。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宰杀孩子的生命。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非常强,他们生怕孩子遇到任何挫折,于是,他们尽可能完美的帮孩子安排一切,以防止他们遇到麻烦。控制型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也过高,他们认为孩子最好的优点就是听话,而这会让一个孩子感到窒息。
要改善这一点,父母最好的方式是,适当的放手。
孙瑞雪在她的《爱和自由》一书当中写道: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和自由,缺一不可。
我们常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教我们同“内心的父母”和“内心的小孩”和解。
跟传统的家庭教育书不同,这本书不只是给父母看的。除了亲子教育、青春期叛逆等话题外,它还讨论了很多婚恋领域的成人话题,如激情式恋爱的本质、缘分的心理学解释、一见钟情的几种方式等,身边的故事加上新锐的分析,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如果你曾被“家”所伤,或者正处于家庭剑拔弩张的关系中, 你可以找来细细品读一番。
end.
杂书馆ㅣ一期一会
每周一本无用杂书
记录我的阅读生活
文字丨Chris
排版丨Chris
▽
更多好书,请点击「杂书馆」话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