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催收“登堂入室”,海量APP上架

消费金融频道 消费金融频道 2023-05-24

作者 里奥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一直以来,社交软件、论坛等平台成为“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组织主要的获客来源。“停息挂账”“逾期修复”“反催收教程”的广告铺天盖地。

在各方监管联合打击下,这些非法黑产有所收敛,但总有漏网之鱼,打倒一批又起来一批,如今它们又有了新战场。

转战应用商店,APP获客

近日,「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一些“搞定逾期”、“解决债务”的APP出现在了各大应用商店。像是“曹操搞定逾期”、“牛牛解决债务”、“闪电债务优化”等APP。


这些APP都由专门公司运营,打着律所、法务咨询、援助中心的旗号提供“信用卡网贷逾期上岸方案咨询”、“1对1法务逾期难题”等服务。

「消费金融频道」发现,这些APP只是获客渠道,点击进入后会跳转进入微信,通过添加对方企业微信进行咨询,或者留下手机号,由对方专门人员进行联系。

有的APP还提供信用卡、网贷的协商分期教程视频,用户需要购买课程进行观看,一般99元左右。还提供VIP充值服务,可以进行多个视频观看。

如果协商不成功,还有反催收公司会以代理人的身份帮助债务人上法庭解决问题。


这些公司把自己包装的很专业,「消费金融频道」试图联系,对方会主动提供此前的协商案例,还能提供法律级别证书。

他们利用逾期者不堪被催收、担心被起诉的心理巧以诱导。在具体操作方面,基本都是让欠款人提供个人、贷款信息,全程由他们操作,只需等待就可。

费用方面不同欠款平台收费也有差异,一般会按照逾期金额的5%-10%收取,也就是欠款1万元,最少要收500元。

相比于此前隐匿于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利用应用商店APP获客,显得更加专业、正规,更容易取得负债人信任,但这种行为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不仅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还会让债务人遭受二次收割。

助你上岸?实则饮鸩止渴

针对常见的反催收套路,「消费金融频道」总结了3点此类黑产的危害。

一是收取负债人高额的费用,这是帮你债务优化,还是增加压力?而且这种机构诈骗行为居多,交了钱不一定能办成事,导致最后雪上加霜。

二是反催收的套路通常是钻法律的空子,滥用金融监管政策的合理规则,伪造虚假材料,对金融机构恶意投诉。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个人信用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可能造成犯罪。

三是个人信息的泄露、转卖。下图是「消费金融频道」联系的一家反催收机构,试问敢提供这些信息给一个陌生人远程操作吗?


多方联合围剿反催收

从去年开始,重庆市、湖南、深圳、海南、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西、黑龙江、山东等多地银保监局联合当地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发布联合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活动。



去年8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的通知》,要求压紧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严厉打击非法代理黑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肃查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严重扰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不法分子。


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通过更是为“反催收”戴上了法律的枷锁。

不只是执法部门,反催收也是金融机构重点打击对象,马上消费金融还牵头成立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通过同步对金融黑产的打法套路、“问题客户”的预警防范信息,组织研讨金融领域黑产现状和应对策略,形成打击合力。

事实上,诉求合理的客户,根本无需通过这些“反催收”“代理维权”组织,自己直接与金融机构沟通即可实现目的;而恶意逃废债、诉求无理的客户,即便是通过金融代理维权的方式处理,也不会轻易达到目的,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然,此类黑产的存在,也印证了有的金融机构在处理客户逾期等问题上还是存在不足,他们无法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以选择非法途径铤而走险。

合作/客服微信:baike2555

进群加微信:baike2666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