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项城“和事老”柔性解纠纷

2016-10-17 和事老

点击「上方蓝字」可快速关注


  “俺村里的‘社会法官’就是好,没喝俺一口水,没吸俺一根烟,就把俺跟老李责任田的恩怨解决了。”河南省项城市新桥镇南李楼村村民李俊民是个大嗓门,说话乐呵呵的。

  

  事情是这样的:李国成的二层小楼跟李俊民的责任田紧挨着,小楼形成了一处阴凉,刚好遮住了李俊民的地。李俊民觉得这影响了庄稼长势,冲动之下就把李国成院墙推了。从此两家结下了梁子,经常吵架。村里的“社会法官”知道了老李哥俩的矛盾后,开始了半个月的“登门拜访”。给两家摆道理、讲法律、说人情,事情最终以李俊民道歉赔偿,俩人握手言和结束。

  

  李俊民口中的“社会法官”就是村里有名的和事老张全志。这称呼来自于2009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出了一项新的纠纷解决方式——“社会法庭”,是借助社会力量,努力将纠纷化解在法庭之外、诉讼之前。

  

  有“法庭”之名,却无“公堂”色彩。“社会法庭”在项城就是以民调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通过村里德高望重的和事老,依据传统习俗和约定俗成的乡俗民规来解决纠纷。

  

  据了解,在基层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一半以上都是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民间借贷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家务事”,一旦进入司法程序,甚至能打十几年的官司,从而导致“一场官司十年仇”的局面,而利用乡规民俗来解决这些“家务事”,正是这些乡村和事老的“拿手菜”。

  

  今年65岁的郭德功是北村退休的老支书,他的“杀手锏”是“情”。“一年经我手调解的纠纷不下三十个,跟乡亲们要讲情,讲人情、讲乡情、讲亲情,你跟他们讲情,他们就会讲道理。”而南李楼村和事老张全志的“拿手菜”是“勤”。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多跑腿、多说话。“很多时候就是心里的疙瘩解不开,跑勤点,多捋捋心结。”62岁的张勋备是杨木庄村的协调员,他总结自己以“快”取胜。“不管大小事你都得快,稍微慢一点,没事变有事了,小事变大事了,大事变得不可收拾了。”潘营和事老董国政的特点是“忍”。“做协调员关键得忍,很多时候双方把气都撒在你身上,能忍才能办好事!”

  

  “民调小组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好帮手,这些和事老用一些土办法来给乡亲们讲道理、讲乡情、讲法律,效果比我们来得快。他们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建设和谐乡村的重要力量。”新桥镇党委书记孟峰说。



           长按下面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he-shi-l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