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访谈|缪昌文院士:紧抓机遇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编者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碳减排已经成为人类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生存问题,在建筑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际绿色建筑联盟邀请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位院士、大师等专家学者,围绕“碳减排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发展”主题,从不同角度开展访谈,以期为建筑业工作者提供更多思路与对策,助力碳减排目标的达成。



缪昌文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主席兼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主席兼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席,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兼任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中国分会董事会主席、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研究联合会(RILEM)管理与决策委员等。

缪昌文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通过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检验,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缪昌文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82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或ISTP收录150多篇,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缪昌文院士团队参与的部分项目展示苏通大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是国家高速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跨越长江的重要枢纽 ,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中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斜拉桥。缪院士团队帮助解决了306米高的超高索塔一次性泵送混凝土施工等高端技术难题。

锦屏水电站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木里县交界处,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305m,为世界同类坝型中第一高坝。电站以发电为主,兼具蓄能、蓄洪和拦沙作用,是川电外送的主要电源点之一。该项目同样采用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成果,其良好的性能受到了业主及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可。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台风16级,创造世界桥梁建设的多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缪院士团队研究开发的混凝土化学减缩技术及水泥水化热调控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减水剂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之间的适应性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初始流动性差、粘度高、搅拌生产时间长等问题,且相较于一般的聚羧酸外加剂干燥收缩率小,同时具有调控水泥水化放热速率的作用,配合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全断面浇筑等施工工艺措施,有效保障了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稳健性。





钢材和水泥是土木领域最重要的建筑材料,2020年我国钢材生产量约13.25亿吨,建筑行业大概消耗量占50%,也就是6亿多左右,按照吨钢碳排量1765公斤来折算,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到11.7亿吨。2020年我国生产的水泥有24.76亿吨,排放二氧化碳的量约为14.8亿吨。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00亿吨,钢铁和水泥碳排放占总量的26%左右。建筑耗能与工业、交通并列为我国三个耗能大户,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过程中也会有大量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战略背景下,土木工程领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技术创新”,应紧抓这个机遇,加快发展绿色建造技术,加强绿色建筑建设。早在2011年,我任全国人大代表时就提出要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是包括了清洁生产、循环再生、节能降耗、无害健康等特性的建筑材料,开展“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创新,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条件。




我们团队承担了“973”项目“严酷环境混凝土材料与结构长寿命基础理论研究”,保障了国家“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

我们团队研究的“混凝土抗裂技术”解决了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成果应用在三峡、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计建设中,保障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行和耐久性。

为了延长土木工程结构的服役寿命和稳定性,我们团队形成了“隔、阻、缓、延”的成套耐久性提升技术和相关理论,发明了透气不透水的仿生混凝土涂层,开发了侵蚀抑制材料和有机分子阻锈材料,还研发了钢筋脱钝靶向修复材料,从而实现了混凝土结构的长寿命。

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和发明,把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如今的“可能”,我们还要应用更多先进的土木工程新材料,注重与绿色节能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点基础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推进“十四五”规划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要求。





作为一个国际性交流合作创新平台,联盟深入广泛吸纳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相关组织和个人代表,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联合和创新,深度融合城市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领域。

联盟要努力打造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工程应用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实现绿色建筑理念相通、人才流通、标准联通、产业畅通。

联盟将在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预制装配技术、BIM技术、超低能耗、智慧建筑、健康建筑等技术措施的融合,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将持续开展联盟专家访谈活动,敬请关注哦~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简介

国际绿色建筑联盟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与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17年共同发起成立。作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性交流合作创新平台,联盟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原则,致力于实现绿色建筑理念融通、技术联通、标准相通、人才互通,为建设清洁美丽宜居的绿色地球贡献江苏智慧与力量。

联盟秘书处设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拟稿 | 缪佳林

策划 | 缪佳林

校对 | 赵慧媛

审核 | 张   赟

发布 | 缪佳林





国际绿建联盟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色低碳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