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荐读|《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成龙 著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今 日 荐 读





专栏寄语

弦歌不绝,薪火相传。2017年3月以来,在全国重点马院建设的征程中,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涌现了一批名师大家的学术精品和众多中青年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领略成果风采,感受思想魅力,特开设“今日荐读”专栏。今日,我们荐读的书目为成龙教授《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

成龙  著





 出版信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ISBN:9787010195018

字数:40万字

定价:7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采取“三步走”的研究步骤和“五个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评析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为主线,对中国模式的逻辑合法性、历史进程、成功因由、性质特点、哲学基础、世界意义、未来发展、独特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回应了国内外的挑战和问题,澄清了对“中国模式”的种种误读、误解和歪曲,进一步从更为广阔的范围总结了发展经验和发展规律,明晰中国发展历史方位,为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品牌,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思想借鉴和启迪参考。



 目  录 




导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历史追溯

  (一)早期探索研究阶段

  (二)正式开始研究阶段

  (三)回顾反思研究阶段

  (四)走向高潮研究阶段

  (五)深化共识研究阶段

  (六)高度肯定研究阶段

二、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特点

  (一)文本研究与现实考察相结合

  (二)结构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

  (三)中国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四)多视域多层面比较研究的方法

三、国内关于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分析和评价

  (一)对国外著作的翻译和介绍

  (二)对国外研究的理论梳理和回应

(三)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

  (三)可能创新


第一章 国外中国模式成功因由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三个定理说”

  (二)“两个层面说”

  (三)“四件事情说”

  (四)“八大支柱说”

(五)“六个因素说”(六)“混合模式说”

  (七)“市场社会主义说”

  (八)“并不独特说”

(九)“时髦术语说”

  (十)“七大假设说”

二、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理解中国模式

  (一)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厚滋养

(二)模仿欧美模式的历史经验

  (三)照搬苏联模式的沉痛教训

  (四)步入腾飞之路的不懈探索

三、对世界发展模式的综合创新

  (一)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二)对“英美模式”的扬弃

  (三)对“北欧模式”的借鉴

(四)对“东亚模式”的学习

  (五)对“拉美模式”的警戒


第二章 国外中国模式性质特点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新自由主义论”

  (二)“新权威主义论”

  (三)“中国式联邦主义论”

  (四)“中国式社会主义论”

  (五)“后社会主义论”

  (六)“第三条道路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哲学精髓的新概括

  (二)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新论述

  (三)唯物辩证法原理的新运用

  (四)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开拓

三、澄清国外研究中的认识误区

(一)中国模式不等于“新自由主义”(二)中国模式不等于“新权威主义”(三)中国模式不等于“中国式联邦主义”


第三章 国外中国模式与“毛主义模式”关系研究

一、国外研究的基本经过

(一)初步开始阶段

  (二)走向正常化阶段

  (三)反思研究阶段

  (四)全面提升阶段

二、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背离否定论”

  (二)“继承发展论”

三、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一以贯之的论述

  (一)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后的思想奠基

  (二)十二大以后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三)十七大以来的新概括、新表述

四、中国模式对“毛主义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境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新水平

  (三)共同富裕价值观的新体系

  (四)和平发展时代观的新判断


第四章 国外中国模式哲学基础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实用主义论”

(二)“儒家社会主义论”

(三)“三种传统论”

(四)“务实主义论”

二、“实用”但并不等于“实用主义”

  (一)两种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二)两种民族精神的现代传承

  (三)两种近代哲学结出的不同花果

  (四)两种强调实践的世界观

  (五)两种注重效用的真理观

  (六)两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七)两种强调主体能动作用的历史观

三、强调传统文化不等于搞“儒家社会主义”

(一)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二)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解读(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的时代精华


第五章 国外中国模式世界意义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中国威胁论”

(二)“中国责任论”

  (三)“民族主义论”

  (四)“中国机遇论”

  (五)“中国复兴论”

  (六)“中国示范论”

二、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一)释放了占世界1/5人口的潜力

  (二)开辟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崭新之路

  (三)极大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四)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三、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世界理念

  (一)世界“和平共处”的理念

  (二)世界“和平发展”的理念

  (三)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理念

  (四)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五)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四、“中国威胁论”的认识论根源

  (一)西方斗争思维传统的惯性

  (二)对中华文明特质的无知

  (三)极少数别有用心者的蓄意炒作


第六章 国外中国模式未来发展研究

一、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中国崩溃论”

  (二)“中国失败论”

  (三)“未来不确定论”

  (四)“可持续发展论”

  (五)“中国统治论”

  (六)“多极发展论”

二、中国模式的独特性

  (一)独特的价值指向

  (二)独特的经济特征

  (三)独特的政治保障

  (四)独特的文化品格

  (五)独特的世界构想

  (六)独特的动力机制

  (七)独特的方法论基础

  (八)独特的历史环境

三、“中国崩溃论”缺乏逻辑根据

  (一)中国经济平稳转型

  (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三)推出严格周密的生态保护举措

  (四)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

  (五)管控国际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后 记



 导  论 




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指出:即将成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既和“旧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相区别,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原因是这两种模式都不适合中国的国情。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多次使用了“中国模式”概念。邓小平之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沿用了“中国模式”这一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回应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模式”的必要性,又明确提出“中国方案”的新概念,为世界提供中国发展经验参考。与国内研究相一致,国外学者、人士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沿用了 “中国模式”概念。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发表《北京共识》一文后,“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更为普遍的概念,其研究骤然升温。国际社会一方面高度评价“中国模式”,探索中国成功的“秘诀”,另一方面又提出诸多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深入研究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对于我们扩展学术视野,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品牌,进一步总结发展经验,明确中国发展在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后  记 




……

本书的目的在于借助国外研究提出的问题,对“中国模式” 进行深入思考。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首先碰到的是“中国模式”的合法性问题。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模式?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模式”意味着凝固化、输出和复制。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中国道路”,没有“中国模式”。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模式”是外国企图颠覆中国、打压中国的另一个阴谋。持这种观点的人虽是少数,但影响却不可谓不大。受这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上自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学者,对“中国模式”可谓慎之又慎,以至有关“中国模式”的研究起伏颠簸,时热时冷。报刊大多望之却步,不愿刊载有“中国模式”字眼的文章。基于以上的原因,本书“导论”部分专注于“中国模式”发展进程及其合法性考察。在理清了基本逻辑关系后,便放心前进。各章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



 作者简介 





成龙,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26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大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素材整理:何舫

本文编辑:新闻中心  尹超超


//推荐阅读//

1.“疫情之下的思政课”|大学生优秀作品线上展示比赛圆满落幕

2.支部风采|“概论”教研中心党支部集体学习“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

3.返校vlog|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内附校园防疫tips)

4.教学动态|“概论”教研中心举行本学期第六次教学研讨会

5.支部风采|学生第二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守|传承|创新|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