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革命精神,坚定信仰信念|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青年行专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社会实践①
7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青年行专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政工教研室副主任李晓东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毛泽东旧居进行参观学习,在实践中寻踪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人,照亮中国革命万里程”。⼀曲深情激昂的《八角楼的灯光》,唱出了人们对伟人毛泽东的敬仰,也唱出了人们对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的无限向往。
八角楼位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因其楼顶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故名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就是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封锁之下,物资匮乏,按照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总会挑去两根灯芯,只点一根。毛泽东正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分析和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打消了上至中央下至军民的疑虑,照亮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程。
八角楼的灯光为什么能够照亮四⽅?因为在这里,红⾊政权具备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诞生了,更加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选择了伟人,而伟人成就了历史。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正是因为他有⼀颗济世为怀之心,拥有崇高远大理想,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缅怀光辉历史,砥砺奋进前行。实践团成员在八角楼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更是要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心得感悟
八角楼学习之旅顺利结束,实践团成员获益良多。让我们看看实践团成员说了些什么?
通过浏览和参访八角楼,学习了解毛泽东当年写作经典的故事,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扎根人民、扎根中国大地进行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陈铁峰
八角楼的一根灯芯,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那个时期,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却极度饱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坚定对共产主义始终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拼搏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程敏儇
新闻中心
文字:李曼玉
图片:黄先露
编辑:郭子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