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科普】立春养身当养肝——保护好我们的“小心肝儿”

凛冬散尽,春日将至,万物复苏,阳气始生。此时正是开始养阳气的季节,《黄帝内经》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意指人们要顺应天时,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木遇春而旺,而人体五脏之中,肝脏属木,故春季易使肝旺。若肝气过于旺盛,则可能出现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等不适,同时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也易在春季症状加重,因此在春季重视疏肝、养肝,在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方面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季,阳气升发,天气转暖。其中医古籍记载:“春夏蚤起,与鸡俱兴”、“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也”。

因此此时宜晚睡早起。故应在子时之前即晚上11点之前入睡,早上鸡鸣时间即6点左右起床为宜。其次为了顺应春天升发、发散的特点,要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

运动养生


《黄帝内经》曰“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是肝脏的主要生理特点,人体在躺卧时血液较多地流向肝脏,可以更好地发挥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春季宜衣着宽松、舒适,放松形体,早睡早起,晨起时可在庭院缓慢散步。因此,中医学认为养肝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饮食养生


春应肝,“酸入肝”、“甘入脾”,春季易肝气旺盛,肝气旺盛伤及脾胃,可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宜减酸增甘,以疏肝为主。应少吃酸味的食物,如山楂、话梅、李子、醋等,可食用大枣、枸杞、莲子等甘味食物以补脾胃,防止肝旺乘脾,可减少以上病症的发生。

此外,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性,也可以适当吃些微辛温的食物,中医认为“辛甘合化为阳”,如韭菜、香菜、荠菜、葱、蒜等,以生少阳之气。

此外,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性,也可以适当吃些微辛温的食物,中医认为“辛甘合化为阳”,如韭菜、香菜、荠菜、葱、蒜等,以生少阳之气。

多按摩七大养生肝穴


春季养肝按摩哪里?养肝的方法不只有食疗,其实按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养护我们的肝脏。那究竟该怎么按摩呢?

01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此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02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即四横指),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03

行间穴


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就要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疱等症,多揉行间穴能缓解上述症状。

04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有人把它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泻出去。取穴方法是,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处向脚腕方向推,推到两骨连接的尽头即是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

05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06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是肝的背俞穴。该穴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07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酒泉市人民医院

医院院训:精医重德 团结奉献
医院理念:患者利益至上,职工利益至上,医院发展至上医院宗旨:同心同德兴院全心全意为民功能定位:医院承担临床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工作任务。

监审:杨晓成审核:刘秦勤供稿:王静编辑:窦晨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