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吴晓波先生抄袭的那些事

2017-01-31 柳红 学术那些事儿

编者按

本文来自网易柳红的博客,仅供参考。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对于如此赤裸裸的抄袭,抄袭者否认;传主辩护;法官顾左右而言他;有人不解、和事、讥诮、中伤;以及媒体书商对发表和出版的顾虑......。这,是它深渊的所在。 


文|柳红






一、《吴敬琏》抄袭展


又一年世界知识产权日。

对于去年那篇“再谈吴晓波抄袭案”,有朋友说写得进入“技术环节”了,对一般读者来说不大好懂或者不那么关心,比如“有限表达”、“第三方来源”等与法官裁量有关的曲折评论。更多朋友则是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再说他(吴晓波)了,他的抄袭已人所共知。与此同时,我也常常接到人们向我提出的问题,大体是三问:一问:吴晓波为什么否认抄袭,白纸黑字,他有什么可否认的?!二问:吴敬琏为什么替抄袭者吴晓波背书,有失水准,难道真是人老了......?三问: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官司法官不能秉公?他究竟怕什么?

 

这三个问题实在是浅显,直接。答案则更是简单、明了。而简单的背后是什么?我想到了两个字:“深渊”,好像可以借用法国人波德里亚《论诱惑》里所讲:“表面的深渊”。他是指,看起来表层的嬉戏,实质上是无底的奴役的深渊。凸起的表象背后是阴凹地被遮蔽。这三个问题既覆盖了吴晓波抄袭事件的表层,也触及实质;是表面问题,也是深刻问题。


今天,我想还是回到文本,做一个吴晓波抄袭展。

 

下面陈列的抄袭段落,在他书中有多少处呢?数十处上百处不止。对于如此赤裸裸的抄袭,抄袭者否认;传主辩护;法官顾左右而言他;有人不解、和事、讥诮、中伤;以及媒体书商对发表和出版的顾虑......。这,是它深渊的所在。

 

不知是不是有一天,参与此案的当事人、律师、法官能把他们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我知道,这是一种没有期望的期望,但是,在所有当事人的内心,不会忘记有良知的存在。这个过程,损害的不仅是我的权利,也是对社会的腐蚀。我会把吴晓波抄袭这件事一直写下去,与其说是针对抄袭者和为抄袭者”作证“的传主,不如说是这一过程中显现的吴晓波和吴敬琏合成的“二吴现象”。这是特殊事期的产物。想以这个小小的坚持,将所受的损害和付出转化成一点点可能对社会有益的贡献。                            

                                      


背景


2002年1月,柳红著《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吴晓波著《吴敬琏》,中信出版社。


                               

吴晓波抄袭举例


1.

柳红

40-42页-4段

 

吴晓波

11页-3

 

1941年小学毕业,敬琏考进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位于沙坪坝。它是南开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入川考察后建立的。抗战军兴以后,天津的南开中学就重建于此了。其办学水平之高在当时已闻名于世,是重庆陪都的模范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精英,如今,仅在内地的校友中两院院士就达数十名之多。吴敬琏不能忘怀校长张伯苓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演:“我为什么要办南开”。

……

 

张伯苓强调“三育并进而不偏废”,“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南开中学实行淘汰制,吴敬琏在校时,初中一年级有五个班,到了初二只有四个班,初三时只剩三个班了。张伯苓十分看重体育,他认为“强国必先强神,强神必先强身。”他聘来优秀的体育老师,规范训练。敬琏体质从小不好,第一学年就因体育成绩不好而险些被刷掉。好在他数学成绩好,初中部主任是数学老师,对他很有好感,加上敬琏保证每天晚上练习跑800米,才得以继续留在南开。考上南开中学没多久,敬琏就得了肋膜炎,不得不休学一年,第二年重念初一。因此成了47级学生。在46级学生中有茅于轼,47级有周光召、郑必坚等同学。

 

虽然在南开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南开对吴敬琏的影响是深刻的。他总是说“怀念南开”。在纪念张伯苓校长逝世50周年的文章中,吴敬琏写道:我虽然只在南开念过两年书,但南开给予我的基本训练方面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除语文、数学等功课外,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公民”课上关于如何开会、如何选举、如何表决的训练,直到每座楼进门处“镜箴”上的“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仪态要求,都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总之,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南开教育之所谓的“高贵”,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移和安逸,也不是目中无人和颐指气使,而是对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高素质要求。

 

1943年,母亲都成都办《新民报》,家又跟着搬了过去。敬琏插班进了位于华西坝的高琦初中20班。华西坝本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抗战时期,这里汇聚了华西大学系列的华西大学、华西联合高中、高琦初中、弟维(杜威)小学,还有从外省迁川的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和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高琦初中是一年基督教会学校,小洋楼的一层是礼堂、教室;二层是学生们的宿舍。

 

1941年,小学毕业后,吴敬琏考进重庆南开中学,这又是大后方的一所模范学校,创办人张伯苓是民国时期与蔡元培齐名的大教育家。张伯苓教学强调"三育并进而不偏废",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晚年吴敬琏仍清晰地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张伯苓所作的《我为什么要办南开》的演讲。吴敬琏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我虽然只在南开念过两年书,但南开给予我的基本训练方面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除语文、数学等功课外,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公民课上关于如何开会、如何选举、如何表决的训练,直到每座楼进门处镜箴上的'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仪态要求,都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总之,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南开教育之所谓'高贵',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侈和安逸,也不是目中无人和颐指气使,而是对于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高素质要求。"

 

吴敬琏体弱,总是在养病,缺少锻炼,因此第一学年就因体育成绩不好差点被南开中学除名,他向学校保证每天晚上跑步800米,加上优秀的数学成绩,学校才勉强同意他留下。可是没多久,他就得了肋膜炎,不得不休学一年,第二年重念初一。在他的两年级同学中,有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1943年,邓季惺到成都开办《新民报》成都版,吴敬琏又随母转学,插班进了一家名叫高琦初中的基督教教会学校。

 



2.

柳红 43-45页

吴晓波 12页

 

少年时代,敬琏最喜欢理工科。在中学里,他的数理化生物的功课都非常好从外公到母亲,都是认定只有科学和实业才能救中国。母亲也寄望儿子实现这个理想。而敬琏,也真的表现出了日后成为一个优秀工程师的秉赋。他心灵手巧,好钻研,特别喜欢拆拆装装。家里的钟表他总是要拆开来,探究一番,鼓捣鼓捣,再装起来。在西北工学院学纺织的六舅,……他在大姐家住的时间很多,敬琏亲眼看到他对于科学的着迷。比如,六舅曾经一度研究滚珠,反复试验而没有成功,以至于人们在他面前不敢再提滚珠二字,……敬琏总是爱拿个工具修修搞搞,家里什么坏了都是他修,这个爱好保持了一生。甚至于在许多艰苦的时期,成了他赖以生存和聊以自慰的手段。在干校,他充分显示了自己是能工巧匠,当过瓦工、电工,还当过业务木匠,都干得十分出色,人们的自行车都是他修;从干校回到北京的一段萧条日子里,装收音机,……

吴敬琏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写道:

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怎样才能振兴中国”这个好几代追求真理的中国人魂牵梦萦的问题。那时,我的理想是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以为依靠声、光、电、化,就可以发展起现代工业,抵御洋人的坚船利炮和货物倾销,建设富强的中国。至于要依靠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来实现这种理想,我却几乎完全没有思考过。……

转变发生在1946年春天。……

几个月前,……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31日闭幕的政协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和平建国纲领问题、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等五项协议,政治民主化、实施宪政等问题被重新提起人们以为“和平民主新阶段”真的来到了。

 

少年时期的吴敬琏最喜欢理工科,他的数理化、生物等功课都非常好,当实业家的外公以及律师母亲,都认定唯有科学和实业才能救国,希望这个聪慧的男孩能够走上科学家或工程师的道路。吴敬琏心灵手巧,喜好钻研,平日在家时,总是把各种钟表、机械都拆开来看看,倒腾一番后再装起来,这让他很有成就感。更让他开心的事情是,他还有一个"科学迷"舅舅。……他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的纺织机械系,……平时就常常住在大姐家里,……有一段时间,他疯狂地迷上了发明制作滚珠的最新办法,反复试验却始终无法成功,以至于全家人绝对不能在他面前提"滚珠"两字。……

他对科学和机械的爱好保持了一生,甚至在日后的困顿时刻,这成了他聊以自慰的手段。在"五七干校"时期,他当过瓦工和电工,自学过木工,还业余为人修理自行车和收音机,……

 

直到读中学的时候,吴敬琏仍然不改"科学救国"的梦想,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那时,我的理想是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以为依靠声、光、电、化,就可以发展起现代工业,抵御洋人的坚船利炮和货物倾销,建设富强的中国。至于要依靠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来实现这种理想,我却几乎完全没有思考过。"

    他对国民党政权的失望是从1946年的一系列政治冲突事件开始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在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到31日,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政治民主化、实施宪政等话题被重新提起"……

 



3.

柳红 57页~59页

吴晓波 18-19页

 

1951年2月7日……金陵大学会同金陵女大的同学也举办了展览会、讲演会、控讨会,揭露美国利用文化教育机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和生活方式。……。

吴敬琏作为展览会的负责人之一……很快,英文从课程设置中取消了,西方的经济学论著理论也被彻底消除。各高校经济类课程只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采用的是苏联专家编写的教材。……。

1951年12月和l952年1月,“三反”和“五反”运动展开。吴敬琏担任校增产节约办公室秘书,俨然处于一个整人的地位。……。“打老虎”是南京创造的,很多活动在南京中央大学举办,大礼堂里不用扩音器,全凭着年轻人高音喇叭似的嗓音,学生们集中“打”加分散“打”,有大会场,小会场,一“打”就是几天几夜,不到指标不算完。……。

    接下来的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俗称“洗澡”运动。……青年学生并不是这次运动的对象,而是在“洗澡”运动中充当革命的“思想教授”。吴敬琏便是一名“思想教授”。吴敬琏和他的同学们挺威风的,也很警觉,有时上着课,就会发现老师的毛病,走上台去,批评起老师来。……吴敬琏回忆当年积极参与批判活动时说:“那真是强词夺理啊!”

 

……举办了题为"揭露美国利用文化教育机构进行侵略活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罪行"的展览会,吴敬琏是筹备展览会的负责人之一,……

    很快英文从课程设置中取消了,西方的经济学论著被彻底废除。……各高校经济类课程只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采用的全部是苏联专家编写的教材。

…………

    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共中央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吴敬琏作为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学校内清查贪污浪费的活动。例如,参加在中央大学大礼堂召开的全市高校系统"打老虎"("老虎",指的是重点斗争对象)大会。这种会议是大小会结合的,……这种活动不用扩音器,全凭着年轻人高音喇叭似的嗓子,往往一"打"就是几天几夜,不达指标誓不罢休。

……

"。……而改造者就是像吴敬琏这样的"革命青年"。……有时上着课,发现老师的讲授有悖《资本论》的理论,就会走上台去,开展大批判。他后来回忆说:"那真是无知狂妄、强词夺理啊!" 

 



4.

柳红 57页~59页

吴晓波 18-19页

 

1951年2月7日……金陵大学会同金陵女大的同学也举办了展览会、讲演会、控讨会,揭露美国利用文化教育机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和生活方式。……。

吴敬琏作为展览会的负责人之一……很快,英文从课程设置中取消了,西方的经济学论著理论也被彻底消除。各高校经济类课程只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采用的是苏联专家编写的教材。……。

1951年12月和l952年1月,“三反”和“五反”运动展开。吴敬琏担任校增产节约办公室秘书,俨然处于一个整人的地位。……。“打老虎”是南京创造的,很多活动在南京中央大学举办,大礼堂里不用扩音器,全凭着年轻人高音喇叭似的嗓音,学生们集中“打”加分散“打”,有大会场,小会场,一“打”就是几天几夜,不到指标不算完。……。

    接下来的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俗称“洗澡”运动。……青年学生并不是这次运动的对象,而是在“洗澡”运动中充当革命的“思想教授”。吴敬琏便是一名“思想教授”。吴敬琏和他的同学们挺威风的,也很警觉,有时上着课,就会发现老师的毛病,走上台去,批评起老师来。……吴敬琏回忆当年积极参与批判活动时说:“那真是强词夺理啊!”

 

……举办了题为"揭露美国利用文化教育机构进行侵略活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罪行"的展览会,吴敬琏是筹备展览会的负责人之一,……

    很快英文从课程设置中取消了,西方的经济学论著被彻底废除。……各高校经济类课程只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采用的全部是苏联专家编写的教材。

…………

    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共中央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吴敬琏作为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学校内清查贪污浪费的活动。例如,参加在中央大学大礼堂召开的全市高校系统"打老虎"("老虎",指的是重点斗争对象)大会。这种会议是大小会结合的,……这种活动不用扩音器,全凭着年轻人高音喇叭似的嗓子,往往一"打"就是几天几夜,不达指标誓不罢休。

……

"。……而改造者就是像吴敬琏这样的"革命青年"。……有时上着课,发现老师的讲授有悖《资本论》的理论,就会走上台去,开展大批判。他后来回忆说:"那真是无知狂妄、强词夺理啊!" 

 



5.

柳红 86-87

 

吴晓波 34-35

他打算按《资本论》的程式编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l9601040吴敬琏也参加了这一时期的工作。不过,没过多久,吴敬琏和陈吉元就被于光远抽调去写另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了。

 

于光远领导的这个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编写小组,……(…在中国,这本教科书曾经被长期而广泛地使用。而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却始终没有写出来。写作组的人……也只写出了一些阶段性的篇章。 吴敬琏总感到编写组的气氛有些特别:一方面,于光远骨子里倾向自由主义,在编写组里培育自由讨论的气氛,几乎任何问题都能讨论;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宣部“阎王殿”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 方面的总管,需要贯彻党中央的政治意图。……。

同样,孙冶方这边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写作组进展得也不顺利,……对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也达到了融会贯通……然而或多或少地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些解不开的结,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从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致使它最终流产。

编写教科书使吴敬琏……他独立或与人合作写出了一批教科书的“部件”。例如,他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他还与林子力、张辅枢、陈吉元合写了《全民所有制经济论》……。

 

40吴敬琏参加了这一会议。几乎与此同时,于光远也组织了一个班子写作《政治经济学》,吴敬琏被同时征调。1961年,1,之后被长期而广泛地使用

有意思的是,两个写作班子在社会主义部分的创作都陷入了困境。于光远的写作组从1961年写到1964年,只写出一种“部件”,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体系。孙冶方的写作组苦战经年,反复研读了马恩列斯毛的所有著作,可是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些解不开的结,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从现论上无法自圆其说,致使它最终流产,……日后,吴敬琏回忆说:“我总感到编写组的气氛有些特别。一方面,于光远骨子里倾向自由主义,在编写组里培育自由讨论的气氛,几乎任何问题都能讨论;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宣部‘阎王殿’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总管,需要贯彻党中央的政治意见”。最终,于光远这个班子只写出来若干篇章,其中包括吴敬琏独立写作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以及他与陈吉元等人合作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

 



6.

柳红 93页-4

 

吴晓波 38页-5

 

 1964年夏天,中宣部政治经济学编写组的人们去东北参观时,于光远把来自经济所的吴敬琏和陈吉元留了下来,为工作组即将进驻经济所而向他们俩人摸底。所以,当工作组一进经济所,吴敬琏和陈吉元等人就被当作骨干使用。

 

 1964年春季,编写组去东北考察调研,吴敬琏和陈吉元原本是应当随队前往的,然而,于光远却把他们留了下来,为工作组即将进驻而向他们摸底。所以,当工作组进所“批孙”的时候,吴、陈以及周叔莲就成了被利用来“批孙”的骨干

 



7.

柳红的书 138-139页

 

吴晓波的书 64页

 

   吴敬琏在三里河的街上碰见了经济所的胡瑞樑先生,胡瑞樑一把抓住吴敬琏,对着他的耳朵说:“中国最坏的那些人已经垮台了!”虽然这早已是意料中事,吴敬琏还是出望外,两个人情不自禁地在大街上拥抱起来。

 

荏苒冬春,十年浩劫。这一年吴敬琏46岁。

 

吴敬琏是在北京三里河的街上得悉“四人帮”被抓的消息的。他当时正在骑自行车,迎面撞上经济所的胡瑞梁,老胡一把将他抓住对着他的耳朵,用抑制不住的嗓音颤抖地说:“中国最坏的那些人已经垮台了!”两个喜不自禁,当街相拥。

此时的吴敬琏,已年近47岁。

 



8.

柳红的书

吴晓波的书

236页2自然段

314至15日,《改革》杂志社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研讨会,这是南巡讲话之后国内最先作出反应的大型学术活动。

3自然段  力主改革的经济学家把积压了两年的郁闷一吐为快。

4自然段 童大林说了四个字:“梦寐以求”。

206页2自然段

199216至l8日,北京的一些经济学家在香山饭店召开了一个加快上海改革开放的座谈会,……时任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刘吉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瑜觉得吴敬琏讲得不错,建议他能够写出来,送给中央领导。

207页3自然段

6在1992年6月15日新华社播发的有关江泽民总书记党校讲话的新闻稿中,略去了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提法的内容。

208页1行

    回国后,刘国光告诉他起草组工作进展并不像原来设想的那样顺利,本来应该把市场经济的问题放在总论里讲的,后来却把“市场经济”放到了次一级标题,当成方法,降到操作层面,还注入了市场调节的含义。吴敬琏意识到如果这一次中国的改革方向再不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上取得突破的话,中国的改革进程不知道又要延误多久。

 

157页1自然段起

314,……《改革》杂志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这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国内最先作出反应的大型学术活动。会上,众多学者均一吐为快,……童大林一言以蔽之日,“梦寐以求”。

 

416……时任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刘吉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瑜觉得他讲得十分清晰,便建议写出来,送给中央决策层。

……

69……。

 

158页3自然段

归国,参加“十四大”编写组的刘国光告诉他,“十四大”报告的起草工作不太顺利,本来应该把“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放在总论理讲的,后来却放到了次一级标题,当成方法,降到了操作层面,此外,还注入了“市场调节”的含义。吴敬琏当即意识到,如果这一次不能把体制争论从目标和纲领上进行澄清,那么,改革的进程仍然可能延误。

 



9.

柳红的书

吴晓波的书

吴晓波采访吴敬琏

(吴晓波提交法庭的证据16)

吴晓莲《我和爸爸吴敬琏》

(2007年6月出版)

(吴晓波提交法庭的证据16)

只有三岁的女儿晓莲因为是“狗崽子”,被红卫兵用墨涂脸,画成了一只猫。

3

包括我女儿画成个猫啊

那个红卫兵用墨水在我脸上画了个猫脸,还指着我叫“资本家的狗崽子”。


2010年5月12日,吴晓波在他的博客上写:“柳红与我,面对的是同一个创作对象,势必有很多情节类似,吴老对她说过的话,对我又说了一遍,甚至说得更加详尽,如果因此而涉及‘剽窃’,我估计日后法院将门庭若市。”此言自欺欺人,混淆视听。

著作权法究竟保护什么?芮松艳法官表述最清楚:“传主本人的证明在著作权法意义上只能证明一个事实,他跟不同的人都说过同样的事情,但是著作权法是不保护事实的,不保护这种思想的,它保护的是一个表达,同样一件事情你写出来跟我写出来是不一样的,巧合的可能性很小。他(传主)只是能够证明说这两个不同作者写的传记事实来源于他,但是表达的来源是来自各自的作者。 ” (2011年2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播出芮松艳审判长接受记者采访)


仅例9一句简单陈述,就是吴晓波抄袭的明证。也揭示了吴敬琏跟俩人都讲过所以相似的不可能。而“有限表达”,即只能有一种表达;有“第三方来源”,还有其他人的著作可以参考(我的书在先)是根本不成立的。




二、吴敬琏帮吴晓波掩盖抄袭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自2012年4月26日,每年这一天,我都围绕诉吴晓波抄袭案发表文字,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在此,向关心案情进展的朋友通报情况,表达我的看法。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诉讼过程:


(1)2010年1月吴晓波著《吴敬琏传》面世,其中大量抄袭我于2002年1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系列丛书之《吴敬琏》一书。


(2)我于2010年5月向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间,经历了曲折的法庭内外故事。2011年12月一审判决以含糊和错误的理由驳回我的诉求。


(3)我向北京市二中院上诉,2012年11月28日二审判决驳回我的上诉。但是,较之一审,二审判决有两个变化:

其一,没有使用“有限表达”这个理由;

其二,指认了吴晓波5处表述与我相同,即抄袭事实。而对其余数十处相同或高度相似的段落,法院以不同理由否认其抄袭。在我看来,枉顾事实,没有道理。


(4)2013年4月,我向北京市高院提出再审申请。经过1年又8个月,2014年12月19日,北京最高人民法院下达裁定书,驳回我的再审申请。


多年来,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下,地方高院的裁定多是落在一审、二审的判决逻辑和惯性里,这本在意料之中。至于此次裁定时间,也没有悬念地又是赶在年底。不同的是,时逢中共中央做出依法治国的决定,推进司法改革,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三家知识产权法院,相对于这样的新形势,北京高院对我的再审申请裁定,是一个不协和音符。


我的二审法官冯刚先生,也是后来轰动一时的琼瑶案法官。有专业人士指出:冯刚法官为我诉吴晓波案所写的判决书有失水准,较他其他判例的理据水平要低。明显地,冯刚法官采用了双重标准。


以吴晓波举证他与我相同的文字,不是从我这里抄去的,而是有“其他来源”一项为例,看冯刚法官在另外两个案例中怎么判:


(1)北京市(2013)三中民终字第00842号案。该案的焦点正是原审被告提出的其他来源抗辩是否成立。判决认为“其他来源”的抗辩成立。理由是被告的“其他来源”发表时间早于原告作品。而吴晓波所称的“其他来源”发表时间不是早于我的作品而是晚于我的作品,竟然也被冯刚法官采信。

(2)北京市(2013)三中民终字第00116号案。判决不支持原审被告的“其他来源”抗辩。理由是所提供的其他来源发表时间晚于原审原告作品的发表时间。同理,吴晓波的“其他来源”发表时间晚于我的发表时间,也应该不予采信。然而,冯刚法官却做出了相反的判决,自相矛盾。


上述两个判例表明,采信“其他来源”作为依据与否,均与“其他来源”的发表时间有关。毫无疑义,冯刚法官在我的案子上使用了不同标准。


相比较于很多国家,在中国维护知识产权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这里对知识产权的侵占不仅直接掠夺了精神产品的成果,而且压制、破坏了知识领域的创新。在维护人的基本权利中,知识产权与保护人身财产权利有着同等重要性。在健康的国家和地区,剽窃,根本无需法官判定,任何人,只要有眼睛都看得出来,都能作出判断。而一旦剽窃被揭露,剽窃者势必身败名裂。这种名誉上的、终身性的惩罚绝不亚于刑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剽窃之恶,恶在破坏和窒息人们的精神创作;阻碍社会文明和进步。


在中国,人们对于腐败的关注和打击,主要集中在非法占有货币和物质财富领域。其实,还有一种腐败,这就是,某些个人和群体,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权力(power)和关系网,对他人的精神产品进行非法占有和掠夺。因此,我执着地打吴晓波抄袭官司,不仅因为他剽窃我的劳动成果,而且因为吴晓波剽窃较之他人的性质更为恶劣,具有另类腐败特征:(1)肆无忌惮地剽窃;(2)利用自己和传主的所谓“影响力”,不是弱化而是强化社会和司法制度之弊;(3)将剽窃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


大家看到,被吴晓波神化的传主-“这个从灵魂到外貌都干干净净的人”(吴晓波语),帮吴晓波掩盖抄袭,或出谋划策,或亲自作“证”。其实,在特定历史时段或特定事件上的侥幸“逃脱”,只是一时得计,所要付出的道义和道德成本会更大、更长久。


在法律提供的空间下,我会继续申诉之路。虽然希望有正义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求之不得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甚至,过程就是结果。官司持续了5年,还可以再付出5年,甚至更长,让吴晓波抄袭案成为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案例;向现在和未来的青年揭示吴晓波抄袭现象得以存在、发展的个人、社会和历史原因,及其社会后果。




三、何谓整体性抄袭:以证据58为例


在我诉吴晓波侵权纠纷中,提出了70余处抄袭内容作为证据。其中有一般的表述,有文献引用。


对于文献引用部分,不是吴晓波简单地引用了与我相同的文献,而是,用了我的表达。因为,在引用文献的前后内容与我相同或相似,亦即整体性抄袭。

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表达。


一位资深律师曾给我举数例讲解什么是整体性抄袭。他随口说:“有一天,风和日丽,我们相约某地见面,只见…..,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在这里,“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词句。但是,把它用在这个上下文时,就构成了作者独特的一种表达。而这种表达,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因此,如果抄袭了这一段,便构成整体性抄袭。而不能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的句子,作者没有著作权,你不能主张权利,这不属于抄袭。


在此,我以证据58为例,给大家展示吴晓波是怎么整体性抄袭的。

 


柳红《吴敬琏评传》148-150页

 

这一时期,……1981年,吴敬琏对于从农业社会主义走到封建社会主义的思考还在继续,它的一篇题目叫《科学社会主义同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斗争》的文章,还遇到了一些麻烦。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

 

…共产党长期在农村环境中从事打土豪、分田地的民主革命斗争,同时,党的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成分,他们很容易把平均主义混同于社会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再发生‘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等‘左’的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互为表里。……

……

 

当吴敬琏写完这篇文章,……一到南京,金陵大学的老同学就热情地邀请他在南京大学礼堂做一场报告。……吴敬琏看了在天王府旧址举办的太平天国展览,深有所感,他便临场发挥起来,说:农业社会主义发展下去一定是封建社会主义。太平天国起事是以“平等”相号召的,但是他们建国以后却严分尊卑。在清军包围下的南京有100多个王府,王爷们在这里穷奢极欲……。……《南京大学学报》由于发表一篇本校教员和学生合写的批判农业社会主义的文章,而受到领导严厉批判。学报主编被撤了职,一个做学报编辑的学生还交待是受吴敬琏讲演的启发。经济所一位副所长找吴敬琏谈话,说人家交待,写这篇文章是受了你的影响,你不如也参加对南大学报文章的批判作为表态。……。有人主张把这篇文章撤下来,而所长许涤新不同意,他说毁掉一期杂志要花上万块钱。就这样,这篇文章被发表出来了。

……

 


吴晓波《吴敬琏传》73页第3段

 

还有一次,那是在1981年,吴敬琏去南京调研,当地官员邀请他参观在天王府旧址举办的一场太平天国展览,一路看下去,让他非常惊心。第二天,金陵大学的老同学请他在南京大学礼堂做一场报告,他由前日的参观即兴说起,太平天国起事是以“平等”相号召,但是建国之后却严分尊卑,清军包围南京时,城内饥民无穷,局势空前严峻,天国却还建起了100多个王府,王爷们在那里穷奢极欲。他因此推论说,农业社会主义发展下去一定就是封建社会主义。

 

他的这番言论很快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回北京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科学社会主义同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斗争》的文章,说:共产党长期在农村环境中从事打土豪、分田地的民主革命斗争,同时,党的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成分,他们很容易把平均主义混同于社会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再发生‘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等‘左’的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互为表里。……原来南大两位教员写了一篇批判农业社会主义的文章,刊登在《南京大学学报》上,结果受到北京的严厉批判,学报主编因此被撤职。据南大的两位作者交代,他们写那篇稿子,是受到了吴在南大礼堂讲演的影响。一天,经济所一位副所长找吴敬琏谈话:一是院里要销毁这一期的《经济研究》,二是劝他写一篇文章参加对南大学报文章的批判。……。

 

……原来南大两位教员写了一篇批判农业社会主义的文章,刊登在《南京大学学报》上,结果受到北京的严厉批判,学报主编因此被撤职。南大的两位作者交代,他们写那篇稿子,是受到了吴在南大礼堂讲演的影响。一天,经济所一位副所长找吴敬琏谈话:一是院里要销毁这一期的《经济研究》,二是劝他写一篇文章参加对南大学报文章的批判。……。

 



分析:


1,吴晓波与我写的基本相同,个别句子有前后颠倒;


2,吴晓波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有吴敬琏的采访视频及其整理文字稿。吴晓波与吴敬琏表述完全不同,与我表述相同。


3,关于引文(红字)部分,是我从吴敬琏的长文中,抽取了几段内容,中间用省略号隔开…….。而在吴晓波处,它将省略号去掉,把它们变成了一段内容。他抄袭的马脚就此露出来了。纵使再狡辩,也无法解释,他是怎么从一篇万字长文中恰巧挑出三句话,组成和我一样的一段?


4,对于引文(红字)部分,吴晓波提交的证据是从上海图书馆借的《吴敬琏选集》,他复印了其中的几页纸,最关键的一页歪而变形。从中可见,我所引用的部分别落在第172页第7行-9行;第12行-14行;以及173页15行。书影如下:

柳红《吴敬琏评传》,红色下划线部分,中间有两处省略号



吴晓波《吴敬琏传》(局部),将省略号去掉,变成一段完整的话。

 吴晓波提交法庭的证据页吴敬琏《吴敬琏选集》。


我手中的《吴敬琏选集》。此文10500字。我引用了大约300字;吴晓波从中摘取约125字。所引内容如红线所示,它们分布在不同页,不连贯。我用省略号区隔;吴晓波去掉省略号,将其变成一段。

 

5,不仅如此,《吴敬琏选集》用的词是“我们党”(我的脚注用原出处1981年第4期《经济研究》);我使用“共产党”,吴晓波也使用“共产党”……;吴敬琏原文:“党的队伍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农民成分”;我可能漏掉了其中的“着”字;吴晓波也恰巧漏掉了其中的“着”字。


6,够了!吴晓波,你还要怎么死抗?!



- END -

学术那些事儿  ID:ldriji  

不论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也不分欧美名校或中国土博,学术这一特殊身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然,本号也不在意本硕博,是否学院派,只要对学术感兴趣,一概欢迎。

欢迎男女同学们积极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