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图荐文】新冠肺炎疫情专刊: 疫情给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严峻挑战 (1)

转载自丝路国际智库网络SiLKS

原文作者: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秘书处



当前,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正由欧美向非洲、拉美加速扩散,疫情已在全球大流行,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各国为抗疫均实施了旅行禁令,一些国家实行了贸易限制措施,这将对全球贸易投资、产业链分工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陷入百年以来的最大危机,疫情将对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务实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边开放合作平台,旨在促进各方携手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及全球治理变革加速调整背景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为更充分把握疫情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SiLKS秘书处编辑整理了《新冠肺炎疫情专刊》,梳理了SiLKS秘书处及成员和伙伴涉疫相关活动,以及关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影响的观点,之后还会视疫情发展分享更多涉疫研究和信息,不断为“一带一路”抗疫合作提供公共知识产品。







1


疫情或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断裂风险加剧



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称,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超过非典;疫情可能会导致国际分工调整、价值链结构演变。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表示,当前,控制疫情第一位,经济第二位;如疫情控制不住,很多小微企业挺不过去,国际供应链存在断裂风险。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全球经济已经放缓;全球经济的三个主要方面——需求、供给和融资将受到破坏;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全球一体化经济中的供给冲击很可能会通过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供应链蔓延”。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4月14日表示,根据估算,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最大约达4万亿美元。


经合组织表示,每“封城”1 个月将导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降低 2%;封锁措施将直接影响主要经济体多达三分之一的行业;疫情期间旅游业收入下降 50%-70%。


国际劳工组织称,疫情或造成全球2500万人失业,失去数万亿美元工资收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本轮经济和金融危机严重程度将超过 10 年前;出行限制和封锁政策给企业造成沉重打击;为缓解金融困境,各国扩大救助计划十分紧迫。


哈佛大学教授、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杰森·福尔曼表示,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取决于各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衰退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4月14日最新预测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总收入损失将达3140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55%,2020年航空客运需求将比2019年减少48%。


4月14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经济或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出现3%的负增长。


4月3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称,亚洲今年前两个月的工业、服务业、零售业和投资均出现两位数的收缩;将2020年亚洲区域增长率从5.5%下调至2.2%;如疫情得到控制且经济活动恢复,2021年将回升至6.2%;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增长率下调至2.4%(2019年为5.7%),2021年有望回升至6.7%;中国、印度2020年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下调至2.3%、4.0%,2021年分别有望回升至7.3%、6.2%。



2


疫情后全球经济难现“V字型”快速复苏


韩国企划财政部第一副部长金容范称,全球经济V字型复苏不易实现,可能出现U字型甚至(景气谷底拉长的)L字型路径,不排除疫情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给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造成复合式冲击的可能。


哈佛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古巴籍知名女经济学家莱因哈特表示,本次疫情为国际经济带来的危机与以往经济危机有很大不同;支持各国政府为“战疫”推出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纾困计划,但对未来预期仍较为悲观;疫情将留下很多“后遗症”,很多企业会因此倒闭,经济难现V字型复苏。


IATA总干事朱尼亚克认为,航空业不太可能实现快速的V型复苏,而是将更趋于U型复苏。


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若疫情能在今年下半年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抗疫措施逐渐放宽,配合一系列政策支持,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5.8%的复苏。


 

3


疫情暴露全球化缺陷,将重塑全球化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莱特表示,疫情可能是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全球化理念再遇冲击;疫情发生后全球缺乏协调抗疫行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表示,疫情促使欧美等国更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全球化将受到抑制,可能会回归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形式,部分产业将向本国回流。从短期看,将为中国带来较大的产业调整成本;但从长期看,部分产业回迁将在客观上让出市场空间,有利于中国企业补充替代,进而向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乌拉圭代表处代表阿尔巴德霍表示,大规模的全球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更加脆弱;因工业门类不齐全、严重依赖他国,疫情期间一些国家缺少卫生用品,认识到建立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的必要性。



4


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打击巨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示,疫情可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沉重打击;不仅包括短期卫生危机,也包括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经济损失预计将超过2200亿美元,非洲将失去近一半的工作机会;已启动2000万美元疫情快速应对基金;预计至少需5亿美元,已为100个国家提供支持。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董事会主席、世界银行发展政策与伙伴关系常务董事、印尼前贸易部长冯慧兰撰文指出,对最贫穷的国家来说,新冠病毒的危险尤甚。发展中国家在医疗供应方面具有很大脆弱性。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纽约联络处克劳迪娅·希尔表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无法通过刺激计划来振兴经济,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以及运作良好的制造业部门变得愈加关键。


《经济学人杂志》3月28日文章《新冠病毒可能摧毁贫穷国家》称,贫穷国家面对新冠病毒将更加脆弱,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富裕国家携手应对,而非各自为战。


 

5


全球粮食危机概率小,但对贫困人口影响较大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罗布·沃斯、威尔·马丁等撰文指出,疫情没有引发世界粮食安全危机,主食的价格保持稳定。2月,世界小麦和玉米价格均出现小幅下跌,大米价格微涨1%。


该所研究员约瑟夫·格劳伯、大卫·劳德等撰文指出,目前粮食市场前景比2007-2008年价格飙升时乐观得多;应保持贸易开放,减少对粮食的出口限制。


该所约翰·斯文嫩撰文指出,疫情可能在世界贫困人口中引发粮食危机。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全球经济衰退将对穷人的收入产生更大的影响;疫情将主要影响穷人的主要资产,即生产性资产;疫情将在贫穷国家造成更多的私营部门价值链中断;疫情将破坏公共部门在食品、营养、健康和减贫方面的计划,这对穷人而言更为重要;贫穷国家的经济能力不足使其针对经济衰退出台足够的刺激政策。并指出提高粮食系统的包容性可以增强国家对流行病和其他冲击的抵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改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并普及信息通信技术,以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农村经济活力;二是向边缘和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培训、信贷、土地所有权和获取新技术的途径;三是制定社会保护计划,以保障最弱势群体的粮食和营养安全。


该所研究员罗伯·沃斯等撰文指出,全球经济增长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数量以及随之而来“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将增加2%,即1400万人,增长最显著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改所前所长樊胜根发表题为《新冠疫情下预防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文章指出,需在全球和国家层面采取紧急行动,密切监测食品价格和市场;确保粮食供应链正常运行;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护受影响最严重群体;建立更具弹性的粮食体系;肯定中国政府为新鲜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等积极做法。



6


量化宽松措施难以奏效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奥尼尔提议金融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发挥创造力,目前证据表明量化宽松的低利率不奏效。不能期望美联储等机构激进的货币措施能结束这场危机,需要为包括雇员、雇主在内所有公民提供收入支持,实现人民的量化宽松。


3月18日,《金融时报》刊发题为《疫情冲击正演变成金融危机》的评论称,在全球股市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情况下,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走强意味着金融监管趋紧,可能冲击各国央行宽松政策。



欢迎订阅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推荐√)

· 邮件推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精彩回顾:

【东南亚观察】美国是否正在失去东南亚

【深度文章】白雪之上——美俄北极竞争将走向何方?

【海图荐文】世界卫生组织与公共卫生从“国际”到“全球”的转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