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侨华人】逆流而上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02-06

SOUTHEAST ASIA INSIGHT |《东南亚观察》


*温馨提示: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本期pdf.

VOLUME # 49    



PREVIEW



SEE FIRST

逆流而上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摘要: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一直没有被华人群体偏废,然而在200多年的历史,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先后遭到英国殖民政府、日本侵略的打压。直到半个世纪前华人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整个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才拯救了华文教育。现在的大马独中仍然陷于困境,本身特有的考试机制将独中学生排除在公立大学之外、师资缺乏等问题,甚至蔓延为族群的对立。


关键词马来西亚  华文  独立中学


华文学校的飘摇之路


1819年,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了让小孩能学中文,在当时人口仅有几千人的槟城创办了马来西亚的第一间华文学校五福书院,采用广东话为教学语。与此同时,民间开始自发地在一些庙宇和宗祠等地方建立私塾,每个私塾只收1-6个学生,主要课程是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文言文。


此后,新式学堂又逐渐取代了私塾。满清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康有为也曾受到定居马来亚唐人的邀请前来指导教学,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也曾前来槟城鼓吹革命与推动新式教育。在这种热络的情势下,马来亚第一所新式现代化学校中华官音学堂,在满清驻槟城理事张弼士的大力捐助下于1904年在槟城正式开课。1906年,马来西亚又出现了尊孔学堂,坤成女子中学及育才学堂分别于1908年先后由华人创办。


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也将教学课程改成了现代的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科目。可惜的是,马来西亚彼时仍旧是英国殖民地,大马华人紧跟中国反殖民主义的思想自然招致了英国人的警惕,后者担心中华文化在南洋持续生根发芽。于是,英国殖民政府在1920年开始在马来西亚实施“学校注册法令”,规定所有开办学校的机构必须要在殖民政府完成注册,而且学校的教学内容、设施设备、卫生条件等都必须要经过殖民政府的批准,以期通过收紧办学,慢慢淡化大马华人身份认同、脱离中华语言和文化环境。该法令出台仅仅三年,马来西亚就有315家华文学校面临倒闭。


1940年代,华文学校再次遭遇坎坷。日本侵略南洋之时,为报复此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南洋华人,不断杀害华人、关闭华文学校,剩余苟延残喘的华文学校也不得不关闭以确保师生的生存,华文教育因为战乱而受到阻断。直到1946年日本人撤离马来西亚之后,马来西亚所有的华文学校才重新恢复注册和招生。


然而,英国人重回马来半岛,并在马来西亚的独立进程中试图操控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1951年,在马来西亚即将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之际,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巴恩联合马来人共同编写《巴恩报告书》,建议马来亚废除各源流小学,改用英语或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建立一个统一教学语言的教育体系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因此危在旦夕,华人为了维护母语发展和文化传承,一起组建了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成了马来西亚第一个捍卫华文教育及其体制的民间组织;1954年,华人为了弥补办学缺乏的资源和资金又成立了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 专门负责华校的建立和发展。这样一来,马来西亚有两大机构“教总”和“董总”来维护华校的权益。


由于华文被归为非官方语言,从1961年起,马来西亚政府不再举办以华文为媒介的中学公共考试,只以官方语文——马来文或英文作为考试媒介。政府于1962年起开始对华文中学进行改制,停止对不合格(不接受改制)的局部资助学校的津贴,而独立中学可以继续存在,但须受到政府教育条例之限制。这意味着,华文中学面对两个选择:接受政府的津贴和条件进行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或是不接受政府分文津贴成为独立中学。尽管官方和马华公会员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强调改制的好处,宣称该报告书乃维护华文教育,并无消灭华文教育、华校、华人语文和文化之意图,但在诱使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方面仍然受到民间极大的反弹。


所有拒绝改制的中学便成为现在的华文独立中学(简称独立中学或独中),目前大马共有共有60余座独中分布在大马的各个州属,其运作由教总和董总负责。独中是马来西亚特有的私人教育体制,在经济上必须自力更生。只有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与国民型中学(华文中学)为“全津贴中学”,独中则主要由马来西亚华人民间赞助维持而筹办,学生需要自行付学费、全校上下也需要时常对外募捐。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为了挽救华人民族母语教育,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了一场席卷整个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把大马境内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灭亡边缘救活和发展起来。董教总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中学工作委员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及提出《独中建议书》作为独中今后发展的方向指导。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独中工委会在推动独中办学的历程中,无论在课本编纂、举办考试、师资培训、技职教育、学生活动、升学辅导、出版业务、资讯收集、基金筹募、奖贷学金等方面均作出重大贡献。

 

华文学校的长久困境


大马的独中以普通话作为主要沟通及教学媒介语,也采用了有别于马来西亚国民中学五年制的教学年限,独中生必须完成六年的中学课程方可正式毕业。但很遗憾是,在特殊的多元化教育政策下,学生不能够兼顾普通话、英语及马来语的学习,所涉猎的知识领域并不足够广泛和深入。


大马独中也拥有本身特有的考试机制。一般而言,独中学生可以参与政府考试如初中评估考试(PMR)、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等,另外也必须参与独中统一考试(Unified Examination Certificate; UEC),简称统考。然而,统考却并未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承认,使得至今在华校就读的学生没有资格进入马来西亚本地的国立公立大学学习,独中毕业生必须前往本地大学私立学院或海外高校继续升学。因此,公立大学在马来西亚当地存在一定的“种族歧视”,每年录取新生75%的录取名额分配给马来人,华校毕业的学生几乎不可能读本地的公立大学,因此华校毕业的学生只能读国外的院校,或者本地的一些私立大学。


即使现实残酷,马来西亚的大批华人也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读华校、学习中文,讲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等方言。虽然生源不断,但是近年来最困扰马来西亚独中的要属师资问题。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委员会主席指出,《国民型华文中学行动路线图》注明国民型中学的教师种族比率至少50%是华裔,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马来西亚全国一半的华中内部华裔教师已少于50%,且这些华中都位于乡区,显现出了华文人才资源于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业界认为,华中华裔教师比率下跌主因是政府不重视华中。教育部没有设立华文改制中学部门;总体不关注华中缺少华裔师资的现象,独中统考教师学士课程自2011年开放至今,每年都有20个华小华文组的名额供申请,但从未报满过;在调派中学组教师上,没有把华裔教师集中派往华中,甚至一些完成受训的中学组华裔学员在等待调派过程中,因等太久而另觅工作,最后选择放弃任职教师。


对一向不受马来西亚当局重视的华校来说,2020年原本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原先的在野党希盟于两年前成为执政党之后,更加注重对华文学校的经费投入,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教育部是马来西亚获得最多经费拨款的部门,且执政党加大了华校、华文独中和国民型中学拨款。在维持去年华小拨款数额外,另外也拨出1200万令吉予全国2000所包括华小的政府资助学校,以支助相关学校的水电、排污费。政府在拨款予不同源流学校,并没有忽略华文学校,在做法上较此前的政府来得更加合理且公平。


然而,这离华文学校真正实现与其他学校平起平坐的地位还相距甚远。马来西亚董总发布的文告就指出了华校界进一步的期许与呼声,如这份财案并未照顾到三所民办华文大专院校,没有将他们纳入政府财案制度性拨款,华校子弟的升学之路仍旧笼罩着经济压力;此外,如华文独中等非营利的民办教育机构还是不能够在无需财政部长个别豁免的情况下得到税务优惠。最重要的是,华文独中统考的承认议题原本是2018年全国大选中各个党派的共识,不论国阵还是希盟都将其列为竞选承诺之一,本应是马来西亚政界化解纷争、从教育专业角度弥合冲突的进展。然而在两年来的政治恶斗下,马来政界一再将承认统考课题抹黑成对马来文官方地位的挑战,撕裂激化成族群间的对立,让2018年前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朝野共识、族群互信毁于一旦。


华文独中统考的承认问题一直以来困扰马来西亚华人华侨,反映了马来西亚教育体制中深刻的族群包袱。马来人认为统考是中国与港台等华人地区的舶来品,会削弱马来文作为官方语言和教育文凭考试优先级的资格。直到近年来政府才开始逐步开放国内高等学府承认统考作为入学资格,包括开放本地私立大专、州办大学和官联企业大学,接受统考作为学生申请入学条件。另外,困扰华文独中的问题还有以统考证书为文凭导致的就业难问题。在2012年之前,全马的统考证书生甚至都不能申请报读教育部属下师范学院开办的华小华文师范学位课程,导致华校师资紧缺,现在也仅有槟城、霹雳、雪兰莪、马六甲、森美兰、砂拉越和沙巴等囊括不同政党阵营执政的七个州政府正式承认统考证书;同时,小型华文独中还难以为继的困局,新冠疫情下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和线路不稳定加速了这一趋势。

 

结语


作为马来西亚少数族裔的华人,是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人之外掌握最标准华文的群体,但是达成这样教育成就的背后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04年开始,中国教育部通曾发出书面证明,免除华文独中统考生赴华留学所须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促进了独中生赴华升学的意愿。近年来,马来西亚董总访问团也开始先后参访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侨大学等中国高等院校,商讨华文教育奖学金、体育教育、招生和华文独中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细节。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马来西亚华人在马来文、英文的语言环境中仍旧保持以华文为母语的习惯,相比传承更多传统文化的马来华族对中国的了解,我们对他们的世界知之甚少。希望在未来,中国相关的文化机构与高校能够加强与马来华校的沟通交流,共同保护华语与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https://www.dongzong.my/v3/index.php

[2] 游智斌(Yau Chee Bing). (2019). 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材本土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2001&filename=1019249101.nh



—END—


《东南亚观察》是海国图智研究院独家推的深度报告,聚焦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重点国家政治经济动态,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内容,为中国与东南亚的读者提供科学、客观、理性的时事解读。


欲获取本刊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订阅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推荐√)

· 邮件推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精彩回顾: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泰投资分析

【活动预告】“构筑人工智能的未来:政策困境与对策”研讨活动即将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