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图荐文】荐《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民智国际研究院 Author 民智国际研究院

民智荐书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作者 | 王元崇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导语:

最近漫威年度巨制电影《尚气》首爆预告片,而片中充斥着对华人和中国的偏见,引得中国观众非议。


事实上,这部备受质疑的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人们的争议了,在这部电影开拍之初,人们便认定这是又一部辱华题材的电影,尤其是片中原定反派的名字“满大人”十分不满,因为这一名字脱胎于丑化华人的“傅满洲”。


这不禁让我们发问,美国对于中国的偏见究竟源于何时?“傅满洲”这一负面形象又是如何产生的?而这些答案都可以从《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王元崇副教授所撰写的书籍——《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不仅介绍了中美最初的相遇、相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并延续至今的美国对华偏见,同时书中对于清朝时期中国和美国的独到见解也将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王教授是何人也


本书作者王元崇,是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世中国、东亚外交以及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等议题。


当前中国实力不断强大,中美关系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作者试图通过回顾中美早期的相遇来为未来中美关系走向提供一个历史角度,《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这本书也就由此产生。


图 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元崇


作为历史教授的王元崇深感当今社会上,人们对中美在历史上的交往所知甚少,对中美外交关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诸如“兵乓外交”等大事件,而对中美早期交往的关注不够。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王教授也发现美国学生和民众对中国了解不多,甚至存在着很多偏见。因此他希望通过以大众所能接受方式,广而传播,用文字讲述中美在清末的相遇和交往,追根溯源,从早期中美的交往历史来解释这种偏见。



中美相遇初舞台


本书并没有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通过具体分析、阐述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来介绍史实,而是利用一个个故事使读者体会到历史的走向。


尽管中美相距甚远,但两国长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往。


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便与中国有了联系。中国风曾经席卷整个东海岸,喝茶也成为了当时盛行一时的风尚。正是抱着这般对中国的向往和期待,美国在独立后不久便想同中国建立联系和交往。


随着“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到中国,长达百年的中美关系史就此展开。



在中美关系的早期,美国对中国总体上持积极态度。美国人期望中美之间的贸易能够带来大量的财富,大体上还是尊重中国的法律和权威。


当时的中国仍然是朝贡体系的中心,将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都视为来自远方的“蛮夷”,对美国并不在意。



但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衰弱,以及美国的逐步强盛,中美两国对彼此的认知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一个落后、“野蛮”的国家,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中国实现“文明开化”,并且美国还以帮助清政府积极融入当时的外交体系为己任。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人蒲安臣带领着中国第一支外交使团出洋访问了;康格夫人在义和团事件后试图改善慈禧太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并且,美国也在帮助中国掌握西方的技术与知识,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前往美国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美国开始对中国产生鄙夷的态度,以《排华法案》为标志,美国国内掀起排华浪潮,而以“傅满洲”为代表的丑化华人的形象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形成的。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国力的衰弱,不得不逐步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身份,试图融入到近代世界秩序之中。



王元崇认为,中美之所以在近代命运如此不同,不能仅仅归因为简单的“先进”与“落后”。实际上也在于晚清时代,中国未能出现同欧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商业精神和回馈社会造福民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以鸦片贸易为例,中美商人都从中获得利润,美国商人选择投资本国建设,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然而中国商人并没有这么做,这使得罪恶的鸦片贸易只不过富裕了一批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却对中国人民造成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重温中美关系史还有什么用?


无论是了解清朝历史,亦或者是研究当代中美关系,本书都值得阅读。


一方面,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突破刻板印象,进一步完善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地位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清朝时期中西方之间的交往。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清朝是“闭关锁国”的,但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只不过是限制了与西方国家间的贸易,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交往从来没有中断过,朝贡贸易也十分兴旺。



同时,作者认为不应当以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是认为应当将17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世史”的发端。


因为伴随着清朝的开疆拓土,中国现代的版图轮廓逐渐明晰起来,在此之后中西方之间的大规模交往也随之展开。



对于致力于研究两国关系的学者而言,《中美相遇》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波荡起伏的中美关系的认识,而且对于观察今日中美关系的发展也颇有意义。


清末中国的相对落后与美国的发达,使得当时一些美国人坚信着自己承担着促使中国“开化”的使命,而这种认识仍旧影响着当下许多美国政客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看法,令他们总是认为美国有必要为中国带来所谓的“民主”与“自由”。


对于未来中美关系该如何发展,《中美相遇》也起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以独特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晚清时期两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以及中美不同的历史发展方向。


这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尽管文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但瑕不掩瑜,本书仍旧值得一读。



作者:吉星宇,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文字编辑:陈瑞锟

图片编辑:陈瑞锟

图片来源:网   络


此荐文出自民智国际研究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