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军悄然退场,阿富汗滑向内战边缘?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11-01

刊物介绍

《美国政治追踪》是由海国图智研究院在2018年12月对《中美关系每日速递》改版后独家推出的美国研究刊物,通过对白宫内部动态、党派竞争动向、美国各州情况及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梳理和跟进,保持对美国内政的持续关注,并配合之后的大选预测。


原标题:

【深度美政】内战边缘的阿富汗与悄然退场的美国兵:基地组织会东山再起吗?

本文作者:

杨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驻阿富汗美军司令奥斯汀·米勒(Austin Scott Miller)的卸任,标志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就此告一段落。今年四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在9月11日之前从阿富汗撤离,而到本月初,已有超90%的美国人员和设备离开阿富汗,并已将7处设施移交给了阿富汗国防部。美国已经下定决心从阿富汗的泥潭中脱身,结束这场在外国领土上历时最长的战争。而其迅速的撤军行动将给处在内战边缘的阿富汗留下极大的权力真空,塔利班武装分子正加快攻城略地的步伐,逐步逼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拜登政府“快刀斩乱麻”式的撤军行动无疑将给阿富汗混乱动荡的局势火上浇油,其做法也招致共和党人的不满。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就曾表示:“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如果塔利班接管阿富汗的一部分,我担心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会重新出现,我们将为另一个9·11事件铺平道路。”本文将首先回顾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历史背景,以此次撤兵为切入口,评估美国撤军阿富汗对其在全球输出“美式民主模式”带来的打击,以及对该地区美国地缘政治利益造成的冲击;并探讨阿富汗撤军对未来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

拜登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第60区悼念(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阵亡的美军士兵葬于此)

图片来源:AP - Andrew Harnik

阿富汗撤军:三任美国总统的共识?

2001年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阿富汗发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战争,对九一一事件采取报复行动,这也标志着美国反恐战争的开始。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击杀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打击塔利班对其的支援。2001年底,美军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5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宣布结束在阿富汗的主要作战行动。在这之后,美国在阿富汗的任务发生转变,将重心放在重建这个饱受战争摧残、陷入崩溃的国家,企图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民主政府。尽管一开始阿富汗新政府发展势头良好,但很快就滋生了严重的腐败,政令无法在全国推行。功能失调、执政能力低下的阿富汗政府为塔利班提供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阿富汗战争存在四个阶段,首先是2001年美英联军的地面入侵阶段;其次是2002年到2014年北约主导的清剿战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15年到2020年,由阿富汗的国民军来进行主导、北约支援的阶段。最后一阶段则是2020年到现在的塔利班战略反攻阶段。2009年,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为了结束这场旷日废时的战争,宣布在6个月内将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2011年,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美军主力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直到2015年,美军才宣布主要部队撤军完毕,驻阿联军的兵力控制到两千人左右。


自奥巴马打着结束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口号竞选上任后,美国对阿的政策越来越明晰,就是将阿富汗的问题交给阿富汗人来自己解决。直到奥巴马卸任,撤军的目标也没能实现。特朗普主政白宫时期,美国与反对派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达成历史性停战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和北约成员同意在14个月从阿富汗境内撤出全部部队,对应条件是塔利班遵守并维持停战协议。但在特朗普任内,阿富汗撤军目标也并未实现。拜登上台以后,以特朗普和塔利班达成的协议作为台阶,借势而下,迅速推进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拜登在白宫演讲中表示,“我们去阿富汗不是为了建国,只有阿富汗人民才有权利和责任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以及他们想要如何管理他们的国家”。尽管美国为阿富汗撤军筹谋已久,但直到拜登任期,这一撤军才真正进入倒计时。塔利班正加快攻城略地步伐,发起战略反攻,美军现今的迅速撤离实际上是甩包袱式的“金蝉脱壳”。


阿富汗撤军是又一次“西贡沦陷”?

原定于9月11日之前完成的阿富汗撤军行动,在本月初进程就已推进90%,美国从阿富汗迅速撤离,不禁让人联想到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离的情景。1973年,美国与北越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尼克松总统宣布从越南撤出全部美国军队,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军等来了抽身的时刻,并在2个月内将数十万大军迅速撤回美国。1975年1月,北越发动了旨在统一的 “春季攻势”,南越政权的军队则兵败如山倒一般,一触即溃。该年4月29日,美国开始迅速推进“常风行动”,在越南的美国人紧急集结撤离。之后的18个小时内,美国出动682架次直升机,接走了1373名美国人、5595名越南人和85名其它国家人员。4月30日,美国支持的南越共和国垮台,首都西贡由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攻下。


笔者认为此次阿富汗撤军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越南首都的撤离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一是,撤军速度之快,让美国在当地所支持的盟友措手不及。阿富汗巴格拉姆地区行政长官达尔瓦什·劳菲就曾向美联社表示,“不幸的是,美国人在没有与巴格拉姆地区官员或省长办公室进行任何协调的情况下离开了”。不论是南越共和国还是阿富汗政府都有在短时间内被美国迅速抛弃的相似经历。


二是,在撤军之前,美国都与当地反对派达成了和平协议,且和平谈判均将当地政府(也就是美国盟友)排除在外。美国为尽早从战争泥潭中抽身,通过与反对派达成协议以换取在该地区的自身安全保障。为顺利从该国撤离,美国抛弃了长期以来并肩作战的盟友。


三是,美国政府都对盟友做出了安全承诺,以此维护其狼狈撤军的颜面。不管是尼克松还是拜登,都坚称将在财政上继续支持盟国盟友,并提供安全援助。但从南越政权的历史遭遇来看,尼克松的“承诺”随着水门事件的爆发和其辞职而烟消云散。1974年,国会仅批准了美国防部为越南申请的16亿美元援助的三分之一。着眼当下,尽管拜登表示要为阿富汗提供33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但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美国的地缘政治注意力从阿富汗转移至中国,以及国内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对阿富汗的口头安全承诺很可能沦为一句维护大国形象、粉饰太平的空话。西贡陷落与阿富汗撤军都反映了美国在输出民主模式、充当世界警察时的失败,美国既无法在军事入侵后重建一个有效的政府,也无法兑现对盟友的道义援助、做到负责任地退出战场。


但这两次撤离也存在着主要区别。美军撤离越南后,具备较强军事实力的北越迅速填补了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取代了受美军支持的南越政府,重塑了该国的权力结构,一定程度上为该国后续重建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反观阿富汗,似乎一场长期且混乱的内战正在等待着他们。鉴于当前阿富汗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塔利班显然是后美国时代的主要权力竞争者。但不可避免的是,整个国家统治权力还将受到各地区派系、军阀和族群的武力争夺。这意味着阿富汗可能会像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撤军后一样,陷入新的混乱,从而再次为包括恐怖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者在阿富汗孵化创造空间。

美国直升机在南越西贡市皮特曼公寓屋顶撤离人员

图片来源:https://www.vietnamwar.org/p/fall-of-saigon-1973-1975-operation.html

“得不偿失”的地缘战略收缩

美国果断撤军给阿富汗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一方面将刺激塔利班攻占阿富汗其他领土的野心,增加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另一方面将造成阿富汗政府的孤立;且若塔利班夺回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可能给美国带来新的恐怖主义威胁。


当前塔利班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战略,先完成对主要城市周边地区的占领,切断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以期逐一攻破。有阿富汗问题专家表示,这一战略可以灵活应对美国完全撤出阿富汗后的局势发展情况。喀布尔战争与和平研究所所长、前阿富汗国防部副部长塔米姆·阿西 (Tamim Asey) 认为,“一方面,塔利班希望获得全面的军事胜利。另一方面,一旦塔利班打探到了政府军的实力,并且意识到全面的军事胜利遥不可及,那么它也可以将武装暴力作为筹码,在谈判桌上迫使阿富汗政府做出进一步妥协”。目前尚不清楚塔利班是试图强行全面接管阿富汗,还是只是旨在达成永久停火和权力分享的和平谈判中提升其话语权。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塔利班势如破竹的攻势,阿富汗政府显现出明显颓势。


就在塔利班向首都喀布尔的战略要地逐步逼近时,阿富汗政府正一步步陷入孤立困境。阿富汗军队,特别是空军,严重依赖美国及其他外国承包商进行维修、保养、加油、培训等必要工作以维持正常运作。随着美军撤离,大多数承包商也一并离开。这给阿富汗安全部队留下了巨大的军事空白,也使得军队士气有所动摇。而阿富汗动荡的局势很可能给基地组织提供东山再起的机会窗口,这又将威胁到美国本土及其在印太地区重要盟友的安全。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后发生的危机可能再次上演。当时美军撤离伊拉克后,伊斯兰国武装势力迅速扩张,导致伊拉克政府面临垮台威胁。且激进的伊斯兰国武装还夺走了该国石油的控制权,并对当地的少数族裔雅兹迪人实施了种族灭绝暴行。伊拉克失控的局势迫使奥巴马重新发动空中打击,返回美军。这表明,拜登政府当前仓促的撤军行动,很可能使得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势力“死灰复燃”,未来可能出现美国被迫重返阿富汗战争的情况。


此外,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收缩还将损害其亚太地区盟友的利益。其中,首当其冲安全受到威胁的就是印度。在1996-2001年间,塔利班势力猖獗,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紧密;这一时期,巴基斯坦利用阿富汗的领土训练在印度执行任务的恐怖分子。塔利班的重新掌权很有可能会为针对印度的恐怖主义开辟一条新战线。上台后,拜登政府将四方安全对话(Quad)提升至峰会级别,将印度视为在亚太围堵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盟友。阿富汗乱局可能迫使印度将更多资源和注意力转移到这一地区,束缚其与美国在亚太展开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在阿富汗撂挑子式的撤离将进一步加深其亚洲盟友对美国国家信誉、军事实力的质疑。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最终草草收场,凸显了美国以军事手段输出民主模式的失败,以及作为盟友无法履约的信誉破产。这都将促使亚洲盟友思考美国对他们许下的安全及共同民主价值观承诺是否可信和有效。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从阿富汗撤离恰好给中国提供了向该地区扩展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契机。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阿富汗巴格拉姆的美国空军基地比印太司令部下属的任何基地都更加靠近中国。而阿富汗也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接壤的美军驻扎国家。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军下一个最近的基地是距中国1300英里外的卡塔尔。美军的撤离将为中国提供更加安全的外部环境。且随着美国的退出,中国近年来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更好地延伸到阿富汗,并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双边合作等路径,大幅提升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溢出效应将使得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辐射到中亚和西南亚等地区。阿富汗作为美国与中国在亚太战略棋盘上的组成部分,美国的收缩为中国填补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提供契机。


集中精力应对中国,恐难如愿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北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从阿富汗撤军让美军和其北约盟友能“集中精力应对未来其他一些更危险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总统拜登也直言,现在是美国集中精力处理海外“其他优先事项”的时候,这其中包括“面对日益增强的、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在支持从阿富汗撤军的美方人士看来,美国从阿富汗抽身后,可以将困在阿富汗的军事资源重新利用并部署到印太地区,提升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且摆脱这一乱局后,美国能够有更多精力用于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腾出更多战略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美国还能从中节省开支,减少战略消耗,提高在与中国竞争的站位。但在笔者看来,这一“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愿景恐将落空。


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在阿富汗驻军规模仅是沧海一粟,无助于改变全球军事力量格局。拜登上任时,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规模已经削减到不足一个旅的程度。几千美军的兵力或许能保障阿富汗不落入塔利班手中,但对美国在全球重新排兵布阵的影响微乎其微。且当前美国仅停止在阿富汗境内的行动,境外行动仍将展开。华盛顿方面承诺,阿富汗军队将得到数百英里外美国基地和舰艇的军事支持,即所谓的“超视距”支持。当前阿富汗仍面临严峻的反恐挑战,地面部队撤离由远程反恐的海空两军取代,这将给美军带来额外的军事开销。事实上,相较于地面作战中与北约盟友的合作,在远程作战中,美国几乎只能单“兵”作战。这是因为美国大多数盟友并不具备远程高空侦察和打击的军事能力。因此,撤军很可能把在阿富汗的多国部队任务变为由美国单独承担的单线任务,加大美国远程作战的风险和压力。除此之外,阿富汗还可能面临上文提到的恐怖主义威胁。打击基地组织及恐怖主义势力可能将成为美国军队的一个长期消耗性问题。此外,拜登政府承诺每年提供给阿富汗军队多达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还提议增加对阿的预算支持;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费开支并不会有明显缩减。


因此,美国撤军阿富汗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助力美国应对中国的挑战,既无法减轻美军的军费开支,也无法释放更多军事资源来制衡中国。相反,从阿富汗撤军很可能使美国得不偿失。一方面,阿富汗动荡的局势将给美国本土及其盟国的安全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很可能抓住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死灰复燃,重新扩张,破坏美国在该地区取得的反恐成果。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一触即发的内战也将使这一地区未来的和平前景渺茫。若信奉原教旨主义的塔利班武装重新掌权,可能给阿富汗带来人道主义灾难,特别是对当地妇女权益造成严重侵害。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将致使美国未来可能陷入如上文所论述的从伊拉克撤军后面临的两难境地,进退维谷。另一方面,撤军无疑将削弱美国的国家信誉和威望,体现了美国对他国以军事手段输入民主制度的失败。入侵阿富汗后的数年时间里,美国将其反恐运动转变为反叛乱运动,卷入进一场没有赢家的内战。美国不仅未能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稳定的阿富汗政权,也未能消灭塔利班武装,更无力遵守自己的承诺,使得阿富汗当局政府成为被抛弃的“美国盟友”。


结语

本文围绕近期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行动展开,回溯了美国入侵阿富汗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就此次撤军与1975年的“西贡沦陷”作比较,二者如出一辙的撤离行动暴露出美国在长期卷入对外战争后急于脱身、不负责任的心理,以及面对当地长期复杂冲突时的能力不足。不论是越战还是阿富汗战争,美国对功能失调政权的支持和长期干预,都导致了当地民族主义和宗教情绪的严重反弹,从而加剧了地区冲突。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美国在阿富汗战略收缩后将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境;其寄希望于结束阿富汗战争以此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算盘,在笔者看来恐将落空。或许,一个在阿富汗维持军事存在就被认为无法应对中国的美国,本质上很可能就是一个无法与中国抗衡的美国。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西方世界应该放弃以军事手段输出“民主模式”的幻想;打着各种正义旗号发动战争,最终造成难以收场的人道主义危机才是真正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罪魁祸首。


本文审校:葛健豪

文章推送方式:

微信: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网站:收藏我们的网站 www.intellisia.org

邮件: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回顾:

钢铁产能,拜登的制华手段?

先导区,中国AI创新驱动力

美军撤后,阿富汗洪水滔天?

海国图智研究院(Intellisia Institute)是中国第一批独立的新型社会智库之一。海国图智专注于国际问题研究,并主要聚焦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风险预测、新科技与国际关系等议题,致力于通过书目与报告的出版、学术与社会活动的组织、研究项目的承接和开展等形式为政府、企业、媒体、学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资源,以帮助其更好地“开眼看世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其对外事务提供战略见解和政策解决方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