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后,未成年人面临怎样的难题?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21-10-24

刊物介绍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21 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欲获取本刊,请点击阅读原文)


原标题:

后疫情时代未成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

本文作者:王博

本文审校:余卓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对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重大影响。同时,此次疫情不像2003年“非典”那样在来年夏天时影响就逐渐褪去,SARS-CoV-2病毒的不断变异也暗示着我们或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与其共存。当下,人类逐渐进入后疫情时代。虽然病毒传播虽已得到一定控制,但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也成为常态,人们的复产复工复学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本文聚焦于后疫情时代下未成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从儿童常规免疫服务停滞、线下教学中断以及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常见精神健康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01

本可避免的苦痛与死亡:

儿童常规免疫服务的停滞

1.1当前全球儿童疫苗接种概况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有40000人死于破伤风,其中一半是五岁以下儿童;每年有160万人死于腹泻病,其中三分之一是五岁以下儿童;每年有260万人死于肺炎,其中三分之一是五岁以下儿童。然而,这三类疾病其实都是有着专门针对其的预防疫苗的。下图显示了2019年一岁儿童有关世卫组织推荐的一些最重要疫苗的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目前,许多基本疫苗来的覆盖率已高于80%,大多数疫苗的覆盖率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提高。尽管如此,疫苗接种率仍然不足,远未达到疫苗可充分预防疾病暴发所需的95%。


来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vaccination


1.2 疫情蔓延

与常规免疫服务中断的风险

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所言,新冠病毒已经使以前常规的疫苗接种成为艰巨挑战。我们必须防止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恶化,并在儿童生命受到其他疾病威胁之前立即恢复疫苗接种规划。我们不能用一场卫生危机换另一场。类似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也表示,错过免疫接种的儿童承受的本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远远超过新冠病毒本身。


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苗(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是国家和国际常规免疫服务的标志性指标。2020年前四个月的初步数据表明,完成三剂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人数大幅下降,这是28年来全球百白破疫苗接种覆盖率首次下降。此外,由于COVID-19大流行,至少30个麻疹疫苗接种活动已经或正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这可能导致2020年及以后全球爆发更多麻疹疫情。2020年1月,柬埔寨确诊了首例COVID-19病例,同时还确诊了84例麻疹病例。2020年前四个月,柬埔寨累计确诊341例麻疹病例。截至2020年5月,82个国家中有四分之三报告说,他们的免疫规划中断与COVID-19疫情有关。2020年,有8000万名1岁以下儿童生活在报告免疫接种规划受到干扰的国家。


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常规免疫服务已取得重大进展,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


过去10年中,南亚地区三剂百白破疫苗接种率提高12个百分点。但是,疫情对国家免疫服务的冲击有可能使上述努力付诸东流。同时,世卫组织也表示,如果常规免疫服务中断,即便是短时期内,麻疹和脊灰等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去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的致命的麻疹疫情在一个本已遭遇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夺走了6000多人的生命,这突显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继续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同理,COVID-19导致的卫生保健中断也可能对儿童死亡率造成毁灭性影响。


02

线下开学的遥遥无期:

在线教育问题凸显


2021年8月24日,在暑假即将结束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约1.4亿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个开学日因新冠疫情而推迟。据估算,约800万儿童已经为人生中第一次踏入校园接受课堂教学而等待逾一年之久,并还将继续等待。2020年,世界各地学校完全关闭的平均天数为79个教学日。另外,1.68亿儿童的学校因疫情而关闭了整整一年。截至目前,许多儿童仍面临着连续第二年的线下教育中断。


2.1早期社会化进程受阻

线下教育的中断不仅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会使儿童身心成长受到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错过疫苗接种,以及被迫辍学、沦为童工和童婚的风险增加,等等。有研究表明,儿童在学校获得积极的体验将有助于他们未来在社会情感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在儿童进入学校后的10多年时间里, 学校生活将成为其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学校既在儿童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着传授社会生活知识、传授行为规范、灌输价值观念、培养理想目标等职责,也是青少年调节情绪、形成和表现同伴群体文化的重要场所, 能够给青少年同伴群体提供自由平等的气氛。


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也表明,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具有情境差异性,即儿童在家庭内的习得行为与其在家庭外的习得行为相互独立;家庭对儿童年幼时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影响会逐渐减弱, 被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影响所取代。简而言之,儿童更多认同的是同伴群体,而非父母。父母传给儿童的文化要经过同伴群体的过滤,只有在同伴群体中多数人接受的情况下,儿童才会把家中习得的行为传递给群体成员。因此,儿童在与同伴群体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同伴群体的一般准则和行为规则,并传递已有的社会文化和形成新的群体文化。在校期间与同龄人的互动与交流对儿童未来的个人性格、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群体规范的习得都有着显著正向作用,而线下教育的缺失则会对其社会化进程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2.2数字鸿沟加剧教育不平等

另外,线上教育的推行会加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儿童教育的干预,不利于教育公平。全球范围的封锁隔离充分暴露了数字鸿沟等固有的教育分层现象。在2020年学校停课高峰期,全球约30%的学龄儿童无法进行远程学习,而其中有一些儿童本来就难以获得优质教育。国内有关贫困户、偏远山村学生上网课困难的新闻也时有报道。儿童在学龄早年出现学业落后会产生持续的影响,且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对此,虽然各国已经采取措施为儿童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但全球至少仍有29%的小学生无法获得相关支持。


此外,疫情导致的辍学风险也应引起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最新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返校。而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限往往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收入水平。世界银行的估算表明,如果不采取相应缓解措施,这一代学生未来在收入方面的损失将达10万亿美元。这些无法进行远程学习的儿童在面临教育权利受损的同时,他们的家庭环境也会增加他们负责更多家务劳动、被迫辍学沦为童工和童婚的风险,进一步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损伤。


03

生活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

3.1焦虑、抑郁和自杀率的攀升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干扰或中断了全球93%国家的关键心理健康服务;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却在增加。一项对来自中国194个城市受访者的研究发现,16%的受访者报告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症状,28%的受访者报告出现了中度到重度的焦虑症状。类似地,一项使用数据集覆盖整个日本人口的研究也发现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前5个月里,日本的每月自杀率下降了14%,但在第二波疫情中上升了16%。同时,第二波疫情中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幅度更大。可见疫情的持续不仅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对个人心理健康也造成不小冲击,尤其是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自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发生以来,全球每七名儿童中就至少有一人在本国强制性或建议性的全国范围“居家防疫”政策下生活了至少九个月。随着疫情进入第二个年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福祉所受到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中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疫情发生前平均每天接2~3个心理咨询求助电话。而疫情发生后,电话咨询量大幅增加,服务台为此还增加了一个热线号码。此外,受疫情影响,医院门诊量总体都有所下降,唯独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不降反增,业务量比平常增加了近三成。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针对年轻人的一项调查也指出,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经历过焦虑,15%的人经历过抑郁。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心智尚不健全,疫情导致的生活方式变化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线下教育的中断使其同辈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孤独感倍增;其次,由于青少年易叛逆的心理和部分家长教养方式失当,长期的居家生活也可能激化家庭矛盾;此外,网课期间不合理的排课方式和课后作业量也增加青少年群体的压力。

3.2脆弱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Henrietta Fore)指出,针对疫情而采取的全国性经济社会限制和出行限制措施,让过去的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充满挑战,尤其是对脆弱儿童而言。许多孩子因为与亲人朋友分离而感到害怕、孤独、焦虑,并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脆弱的儿童群体(如在街头露宿或务工的儿童、残障儿童以及生活在冲突环境中的儿童),其心理健康需求可能被完全忽视。以在家庭中遭受暴力、忽视或虐待的儿童为例,疫情限制措施使他们中许多人与施暴者一同被困在家中,孩子们无法像正常情况下从学校、家人及社区获得支持与保护。家暴不仅会给其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持续的阴影。

3.3如何应对

对此,保护未成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需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关研究表示父母合理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有保护作用,对其人格特质形成也有积极影响。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世界银行、联合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共同提出了“使命:2021教育恢复行动”,为全球儿童返校复学提供指导和支持,尤其要关注女童和脆弱儿童,同时倡导学校把社会情感学习也纳入教学。针对儿童心理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政府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为儿童提供公平可及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积极推动同伴支持,为未成年人群体赋能,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能力,也有利于减少其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现象。

04

总结

SARS-CoV-2病毒的不断变异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常态化或将暗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人们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群体。首先,疫情爆发和防控要求给全球儿童常规免疫服务带来严峻挑战,部分可预防疾病重新爆发的风险不断增高。其次,在线教育方式凸显了数字鸿沟的普遍存在,线下复学的推迟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众多负面影响。此外,疫情期间青少年群体焦虑、抑郁和自杀现象也有所增加。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后疫情时代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


文章推送方式:

微信: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网站:收藏我们的网站 www.intellisia.org

邮件: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往期回顾:

“背后捅刀”之后,美法关系还会好吗?

丹麦收紧外资审查:造风车者终筑墙

堕胎议题,为何总是美国政治的焦点?

海国图智研究院(Intellisia Institute)是中国第一批独立的新型社会智库之一。海国图智专注于国际问题研究,并主要聚焦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风险预测、新科技与国际关系等议题,致力于通过书目与报告的出版、学术与社会活动的组织、研究项目的承接和开展等形式为政府、企业、媒体、学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资源,以帮助其更好地“开眼看世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其对外事务提供战略见解和政策解决方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