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父亲一句话儿子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2017-11-06 柚子 早晨

▲ 点击蓝色“早晨” 关注

       国内最短小最精悍的早晨平台


插画作者:插画师Kim Haneul


01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令人心惊肉跳的动图:



在国外有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终日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并怒不可遏的说道:有种你就别活了!


谁知就在这个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已瘫倒在地上,没了生命体征。


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生前正经历着什么,或许他也曾陷入自责的泥淖,无数次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甚至已经想过自杀来了结。


恰好在这个节点上,父亲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父亲当时没有说出那句话,那他的儿子会不会在之后改过自新,一家人过上其乐融融的生活。


只可惜,生活中没有如果,就像说过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永远收不回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伤害。


02


经常听别人说,“一个人最高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这也恰恰反映出:最爱的人伤你最深。父母子女间更是如此。


很多时候,父母无意中的一句气话,就能把孩子逼上绝路。


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姑娘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极度沮丧,可就在这时,父亲说了一句:“考得这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明明是一句气话,可那情那景下,姑娘信以为真了,留下一封“让你失望了”的遗书就跳楼自杀了。


人们总把语言的杀伤力挂在嘴边,却没有什么概念。直到这样的惨剧出现时,我们才发现,语言的杀伤力,可以强大到用一句话杀死一个人。


当然,还有一种语言暴力是无形的,它在短期内对人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伤害,但长此以往,后果必然很严重。


电影《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扮演的阿祖会变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变态,和小时候的遭遇不无关系。


阿祖的父亲有严重的语言暴力倾向,从小对他非打即骂,“你这个废物”“你为什么要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正是在这样无止境的羞辱和打骂中,阿祖的心理渐渐扭曲,并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恨不得让所有人都尝尝痛苦的滋味。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


沈阳市曾经对少管所孩子的犯罪根源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半以上孩子的童年都遭受过父母的精神虐待。


一个16岁的男孩说,“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从来没夸过我,每天骂我猪脑子,废物。”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搓着额头。



这些男孩童年时期无一例外在“猪脑子”,“就知道吃”,“你看看人家孩子”,“谁都比你强”,“你怎么不去死”的辱骂中度过。


他们变得自卑,自我厌恶,积累大量负面情绪且很难排解...直到演变成他们手中一把把致命的刀和枪。



或许他们的家长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一句句无形的利剑,会摧毁孩子的一生。


03


还有一种语言上的暴力,来自陌生人。


而明星们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深受其害。


从远了说,有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近有俞灏明因角色被咒去死,赵丽颖因为英文发音不标准被群嘲。



但上面这些人还算幸运,他们或选择置之不理,或直接反击,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年张韶涵被诬陷不给父母赡养费,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各种谩骂声不绝于耳。


“不孝女”成为那段时间别人给她贴的标签,各大报纸的头条也把她的名字和不孝二字放在一起。



这直接导致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出门,不敢见人甚至不看报纸。后来,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才走出“暴力”的阴影。


再回忆起那时候的经历,张韶涵只心酸的说了一句,“当年我唱歌给他们带来的正能量,谁都不记得了吗?”



上个世纪的天皇巨星张国荣也曾深受语言暴力的荼毒,当年他在演唱会上穿了一件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让·保罗·高提耶设计的衣服。



可超前的风格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不了,媒体开始用大量恶俗的字眼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开始拿他的性取向说事,一时间他成为众矢之的。


而张国荣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就因为这些负面评价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自我怀疑,可以说这也是导致他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那些语言暴力者来说,自己开心就好,反正这是个打字不用负责的年代,反正“暴力”的又不止我一个!


但对这些受害者来说,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些言论,有些甚至直接被击垮。


  • 没有经历过这种人生的人,永远不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背后的沉重。



04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反击:不就说了几句话,至于这么严重吗?


至于!针没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最近国外一群年轻人就做了一个关于语言暴力的实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635sf41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们对同性恋说:“我觉得同性恋太恶心了,你们都应该去自杀。”


他们对被霸凌的女孩说:“每个人都讨厌你,你也应该讨厌你自己,你是学校最她妈怪的孩子。”


他们对胖胖的女孩说:“你这样的胖子都应该了结自己。我看了伤神,你快点去办个健身卡吧。”


“胸那么大,一定是垫了。长那么好看,一定是整容了。背这么贵的包,一定是被包养了。这么大人了,还装什么可爱...”


虽然视频里的受害者和施暴者都是演员,但所有的恶毒评论却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写下来的。



而这些,不就是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嘛!


那我们在遇到语言暴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 我想,首先你要明确的是,不要做施暴者。


任何时候,都不去随意揣测别人,诚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的那样: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你经历的东西。


在这个世上,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请尊重每一个生命。




延伸阅读:没有多少人不爱惜生命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



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


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


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的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


健康的身体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作者简介: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