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2017-11-17 冯尘 早晨

▲ 点击蓝色“早晨” 关注

     国内最短小最精悍的早晨平台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01



朋友参加完姥爷的葬礼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听完,我俩一起哭了很久。

在姥爷快过世的那些日子,胃口已经很差了,每天能吃下的东西少得可怜。

于是妈妈到处搜罗姥爷没吃过的东西,给他尝鲜。

那天妈妈带去几颗莲雾。

姥爷半躺在床上,吃完一颗,又吃了一颗,然后定定地看了妈妈很久,然后说:“谢谢。” 

妈妈以为在说莲雾,漫不经心地回了句,“喜欢你就多吃点,回头我再给你买。”

姥爷又说, “谢谢你做我的孩子。”

“你哥哥姐姐小时候,我没管过,都是你妈一个人。你妈生你难产离世,我只好自己带你。才知道,原来养孩子要那么辛苦,可是又真的开心。”

“以前我总想,等我退休了就自杀,绝不给你们添麻烦。可是看着你们生儿育女,又看着你们的孩子生儿育女,我实在舍不得。现在,倒要你们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我。”

妈妈早已泪流满面,多次哽咽着说,“爸,你别讲了。”

可姥爷说,“你不懂,我没时间了。”

第二天,姥爷就去了。

姥爷去后,妈妈无意中拿起姥爷吃剩下的莲雾,才咬了一口,就酸得掉下了眼泪,又哭了很久。

亲友安慰她,她抬起头来说,“你说多好笑!都要走了还说胡话,养我这么大,我没谢谢他,他反倒感谢我。”

朋友说,其实姥爷要讲的是,他因为养育妈妈而学会了爱,妈妈赡养他,他又学会了如何被爱。所以他说谢谢。

姥爷早年丧妻,再未重娶,自己带大四个孩子,期间还曾被打为右派,一生可谓坎坷。可他去时,却安详又幸福。

那一代人,一生中吃了太多苦,唯有从孩子那里学会爱和被爱,生活中才有了甜。

孩子对他们来说,大概也是活着的意义吧。



02



夏天时,林立的父母来北京玩了几天,他请了年假,全程陪同。

父母从乡下来到首都,眼睛看什么都好,玩得也特别开心。

父母回去时,他又买了许多特产,让他们大包小裹带着。

妈妈给他电话,说带回去的特产都给邻居亲戚们分了,大家都夸好吃,还很羡慕他们能来北京玩,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时,爸爸抢过电话,声音听起来醉醺醺的,“立仔,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这辈子也吃不上北京的好吃的,也不可能去看天安门,看长城!爸爸!高兴!”

爸爸还想说什么,电话已经被妈妈抢了去。林立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挂掉电话。

父亲对他向来严肃,几乎从没夸过他。

他考上大学那次,父亲也只是绷着脸,说了一句,“万里长城才走了第一步。” 

他对此一直十分不解,父亲难道真的不为他高兴吗?

直到有一次他回家过年,不小心看到父亲和别人夸他时眉飞色舞的样子,心里才释然。

父亲夸他,亲自和他说谢谢,说自己高兴,这还是第一次。

虽说借着酒劲,他也终于确信,原来父亲,真的为他骄傲,过去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

他又更加明白,其实,自己早已经变成了父母的双腿和双眼。

去了他们没去过的地方,看了他们没看过的风景。

因此,自己有义务给父母打开新的世界,给他们分享自己的见闻,也找机会带他们亲自看看听听。

后来,林立制定了一个每年带父母旅游一次的计划,还喜欢上往家里邮寄包裹。

听见父母说“收到了”,他都会笑,因为他知道,那是“谢谢”的意思。



03



我曾经是个特别叛逆的小孩。

因为父母对我太过严格,我总觉得他们不够爱我。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咬着牙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远离爸妈的城市,远离他们的束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我终于得偿所愿,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一度我曾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无比正确。

直到后来,我生了孩子。在无数次筋疲力尽的哄睡中,在孩子生病时焦头烂额的陪伴中,我总能看到妈妈将幼时的我抱在怀中微笑的样子。

原来,我也曾被温柔对待,只是,都忘记了。

后来,我的孩子长大,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捣蛋,也学会了叛逆。

当我控制不住自己冲他大发雷霆时,我的意识总是及时跳出来提醒我:看,你变成了你父母当初的样子。

原来,我并不比父母高明多少。

在繁琐家务的磨练中,在和孩子的交锋中,我开始回忆父母曾面对的生活。那个年代,赚钱不容易,生活不便捷。

爸爸的世界里只有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给孩子们赚到更多的钱?

而妈妈,每天要生火做饭,洗碗洗衣,指导孩子写作业,闲时还要给三个孩子打毛衣做衣服。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还为我们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受更好教育的机会。而我,却一直抱怨他们的严格和情绪化。多么自大,又多么无知!

终于,我心中的戾气渐渐消失,日渐浓厚的,是对孩子和父母的爱意。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开始长大。

我也终于明白,原来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这些那些庸碌愚蠢的大人的。

他们赤条条地来,却带着生活的真相;他们总是保持索取的姿态,却总在不觉中,弥补了大人心中的空缺。

他们带着我们重新过一次童年,引领我们忆起曾经拥有的爱和丰盛。

这时,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变得完整。



04



曾经有一首叫《挑妈妈》的诗走红网络,戳中了无数人的泪腺。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因为我们足够好,孩子才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这本身就是盛大的恩典。

而借由孩子,我们将童年重演一遍,拾起被遗忘的幸福,补全日渐残缺的灵魂。

呕心沥血地教养孩子,最后发现,一起长大的还有自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延伸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谁在成就着谁?


这段话听来,不免有些让人心生悲凉。世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爱他,所以要和他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爱他,就给他自由,让他独立。

在生命之旅中,我们的上半程没有孩子与之同行;孩子的下半程,我们也不可能与之共度。无论我们和孩子彼此多么相爱,都无法一路相伴,总归,他的旅程只能他自己去走。我们为人父母的,能为孩子做的,只是给他无条件的接纳,对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分享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一些建议,帮他建立起照顾自己本人人生的能力,最终成就他自己。


谈到目送孩子背影的远去,为人父母的,总不免有一份不舍和无奈。


那我们把时钟回拨,穿越回孩子诞生的那一个刻,重温一下那一刻的温情和喜悦。那时,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那么简单,无非就是健康、平安、快乐。记得孩子刚出生,被护士抱出产房时,我先看的是他的五官、四肢是不是健全,长了几个手指头,对,就这么简单,仅仅希望他是健康的,正常的,就好。


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个头比人矮、说话比人晚,成绩比人差,特长比人少,不知不觉中,我们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多了一条起跑线,我们开始忙着看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别人看。

于是,期待越来越多,苛责和失望也越来越多,爱变成了控制。原本是为了激励自己和孩子,却发现,不断的攀比中,反会让孩子在盲从中失去自我,从原来的的原创、孤品,变成了山寨、赝品,压抑了自己的天赋秉性,丧失了差异化的核心能力。而我们,成了削弱孩子力量,而不是增加孩子力量的那个人。


试想,如果真如孩子降生时我们的初心,只要孩子做个普通人,健康、平安、快乐就好,那还用得着什么“赢在起跑线”,不停地和别人比吗?即使你有所求,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那你见过哪个随波逐流、没有主见和原则的人成功呢?世上原本是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反倒是没路了。天天逼着孩子赢在起跑线,不仅毁掉了孩子的现在,也让孩子失去未来。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小故事

有位父亲平时非常忙,一日特意放下所有工作,拿出时间来带女儿去看电影。不巧的是路遇塞车,眼看电影就要开演了,父亲非常生气,不停地抱怨。


女儿看着焦急的父亲说:“爸爸,别生气了,我们现在不就是在一起嘛!”

父亲突然觉醒,今天抽时间不就是为了要和孩子在一起吗?那又何必在乎电影呢?于是调整情绪,和孩子愉快的聊了起来。


人的许多动机,是由他的本质出发,但做着做着,常常因为走的太快、太急或太远,而迷失了方向,忘了自己出发时的那个初衷。就如我们常常在对孩子的苛求中,迷失了爱的本质。所以,时常提醒一下自己,回归生命初始状态时,我们的初心无非是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从起点到终点,初心经历了一个轮回,那中间这段是什么呢?对,是一段旅程。孩子不是“一个未来的存在”,所谓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的思维,实际上永远不会得到幸福,因为未来之后还有未来。


人只活在当下,人生如果能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已经是意义所在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让孩子从小能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从而形成一条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让孩子在成年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断,做一些妥协,童年时被植入人性深处的光辉,依然还有剩下的力量去改变现实,成就自我。


有人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我倒是认为,说孩子是一所学校更为恰当,而在孩子前面是不用加上“好”字的。


孩子的降临,帮我们重新找回了生命的原点,给了我们一次珍贵的寻找自己,走向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宽容,懂得自律和责任,懂得珍惜和感恩。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而孩子的成长,又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增长智慧,逐渐告别昨日的软弱和偏执,超越自身的局限和困境。

可以说,一个成人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大爱、慈悲、怜悯,都是需要孩子去唤醒的。而无论是在智力品质方面,孩子所表现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还是在心灵品质方面,孩子所体现出的真诚、率性、单纯、自我,都是我们这些成人所力不能及的。


可以说,孩子是成就父母,帮助父母成长最好的学校。所以说,从生命的诞生来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而从角色形成和自身的成长来看,则是孩子成就了父母,帮助我们不断地完成自我救赎,自我超越。父母和孩子在相互的造就中,实现了有血亲关系的两代人的各自的超越。正所谓,育儿即是育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是我们自己的时光。


莫忘初心,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竞赛。

不要总试图在途中超过别人或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辜负了这段旅程。不论走那一条路,沿路都有它的风景,旅途都有它的体验。学会享受它,让人生成为学习之旅、快乐之旅、以及爱之旅。我们要做的,是彼此好好相爱,直到在某个拐角,目送他们远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