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做人,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2018-01-01 遗君明珠 早晨

▲ 点击蓝色“早晨” 关注

     国内最短小最精悍的早晨平台





01


有一则寓言故事,特别有意思:


从前,有一个人要用斧子,可是他自己家里却没有。


于是,他打算向邻居借斧子,可是又担心邻居不肯借给他。


于是他在前往邻居家的路上一直在胡思乱想:


“如果他说自己正在用怎么办?”


“要是他说找不到怎么办?”


“如果他不肯借给我怎么办?”


这个人后来越想越多: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他为什么不肯借给我?”


“假如他向我借东西,我一定会很高兴地借给他。”


“这个人真是太小气了!哼!”


最后,这个人越想越生气,等到敲开邻居的门后,他说的不是“请把你的斧子借给我用一下好吗?”,而是张嘴说道:“呸!留着你的破斧子吧,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借呢!”


说完,他就气呼呼地走掉了。



02


认知理论有个观点:影响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解释和联想。


“翻译”成一句我们经常引用的俗语,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很多事,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我们自己胡思乱想出来的。


比如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描写的情形,就是一个典型。


小公务员在剧院里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前排的将军身上,唯恐对方觉得自己是在故意冒犯,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


弄得那位本来毫不在意的将军大发雷霆,那位小公务员也因此吓得一命呜呼。



03


客观地说,对一件事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加以放大,并引发心理上的担心,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


但如果这样的心理经常发生并且过于强烈,总是用自己的想象去揣测未来的事情,弄得自己精神上疲惫不堪,甚至因此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则是一种病态,需要进行调整。


04


明天的烦恼会不会来,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根本不会来,那么,我们今天的担心就是纯粹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二是一定会来,而既然非来不可,我们担心又有何用?不如不去想它,先让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再说。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想借斧子就开口去借,把唾沫溅到了别人身上就礼貌地道歉。至于能不能借到斧子,会不会得到将军的原谅,那并非自己能够决定,只要顺其自然即可。


等邻居不借斧子了再发火,等将军真的要拿自己开刀了再死,不好么?!



05


当然,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心魔难抑。


对此,不妨试试以下两个办法:


一是发泄法。找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让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出口,比闷在心里可以有效减轻精神的负担。


二是转移法。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件事情上的时候,就不会再在自己臆想出来的圈子里打转。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担心也会自然而然变淡。



06


据说,我们担心的烦恼有99%都不会出现,只会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


既然如此,我们天天受这些不会出现的烦恼煎熬,实在是不明智。


明天的钱可以预支来享受,明天的烦恼不必预支来折磨自己。


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笑,放下眼前的担心,打开窗户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和朋友聊会儿微信,坐下来写篇文章,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风轻云淡,海阔天空。




延伸阅读:别拿花呗赌明天!透支明天的钱你还的上吗?


1




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个负债累累罪人的自述》:


我是个罪人,我犯了很大的错,欠了巨款,这些钱足以让家人承受一辈子,我该怎么解决,我该何去何从,我记录我以后每天的生活,希望与正在犯错的人以提醒。


走在荒芜的街道,感觉好累好累,喘气,抽空了一样,嘴里喃喃说着怎么办?谁能帮帮我?怎么办?怎么办?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该在下个路口右转还是左转?


我看着街上的那些陌生人,有的忙忙碌碌,有的悠闲自在,像是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生活,抬起头看到高楼耸立,我该怎么办?我该去哪里?


我没有落泪,只是心在流血一样,我放弃了挣扎的欲望,懒懒地看着出租车的窗外,闭上眼睛,努力地睁开眼睛用力地想着一切都会过去,睁开眼睛,心还是痛得滴血。


夜幕降临了,我还是没流泪,我喜欢晚上,因为晚上整个世界都会睡觉,我的电话不会再响,突然我想到了我的爱人,如果她知道了,她该怎么办?


差一点落泪,好想她,好想抱她大哭一场,一瞬间的想法总是可怕的,就像是从33楼往下望的感觉,感觉底下不是深渊,而是天堂,但是那样会害了多少人。


债务有多可怕,看看新闻就知道:


《29岁的年轻人想一夜暴富,借钱买彩票,欠款40万,无力偿还跳楼自杀》、《大学生背负百万债务,无力偿还留遗言后跳楼》、《河南大学生借网贷赌球,欠款数十万跳楼自杀》......


类似的新闻从未间断,大多为年轻人,而且负债自杀的基本上是不合理消费所造成,并非因为买房或其他自我投资而造成的“正当负债”。


当月光族已不再新鲜的时候,如今又兴起了“借光族”,这个月的钱不够就利用信用卡透支,花下个月的钱。


长此以往,经济上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一旦失业,必然捉襟见肘,陷入困顿,不但失去了最好的上升时期,还将过早地透支未来的幸福。






2



用花呗赌明天,这是当下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前天我在后台调查读者朋友们的花呗使用情况,我发现,近80%的读者朋友都开通了花呗,但是,大多数已经在社会上工作的人都能理性消费,相对奢侈的,自控能力较差的,反而是还在念书的大学生群体。


阿娇是一个在上海读研的女生,一个月约有2000块的兼职收入;男朋友是同校学长,已经在上海工作一年,目前税后不到1万。


阿娇说:“看到我男朋友这么点工资,我基本就对就业感到绝望了。”


但就是男朋友的“这么点”工资,今年给阿娇买了iPhone 8,给她买了2000多的SK2,还帮她还了3000多的花呗。


但是日常生活费还是不够的,做教师的父母每个月要补贴阿娇1-2k.


即便这样,阿娇的花呗基本是个无底洞,她经常是拖着拖着,拖到必须要还款了,然后向父母和男朋友伸出求助之手。



我问阿娇,你的花呗额度是多少啊?


她说,12000.


我真的吓到了,现在当一名大学生,借钱也太容易了吧。尚且还没有掌握谋生的能力,却能轻而易举地透支一两万的额度消费。你胆子这么大,你爸妈知道吗?


阿娇说,管爸妈要钱的那一刻特别没脸特别羞愧,因为爸妈也就是普通的中学教师,没有其他收入。自己不敢让爸妈知道要钱是填补花呗的欠款,只能编理由骗爸妈,然后为了一个谎,说更多的谎去圆。


阿娇的一个朋友知道她的情况后,给她提建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可以到另外的消费贷平台再借钱,拆东墙补西墙,这样或许能把还款推迟到自己赚钱的时候。


幸好阿娇没有接受这个不靠谱的建议,因为,她说她太了解自己了,自控力太差,如果再借钱的话,很可能的是,她会把又一个1万块花光,最后,局面更加无法挽回。





3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买买买”似乎成了一种生活风向。


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把欲望包装成一种正能量,诸如“不要在最好的年纪,吃得最胖,用得最差,活得最便宜”。


而一旦年轻人被洗脑,开始用“便宜”和“贵”这种词来衡量自己,便很容易陷入欲望的沼泽。


这个时候,花呗这样的消费贷“助纣为虐”,不合理的额度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年轻人的腰包,我们的消费欲望被无限地拉扯、放大,很容易就消费了自己根本负担不起的东西。


而且,当这种“我花钱,我存在”的观念深入脑海后,我们会习惯性把周围的一切都跟“花钱”挂上钩。


“长得好看的人,都自带烧钱属性。”


“男朋友送我200块的生日礼物,不分手留着过年吗?”


“那个舍得给自己花钱的姑娘,越活越高级。”


但冷静想想,花钱真的能决定颜值、感情、人生发展程度等所有的一切吗?


并不能。





4



这个社会总有人背着数倍于自己工资的债务,却还自以为的过着精致人生,当这些盲目的人恢复理性之后,才发现自己状态是有多可怕。


曾经以为的开挂、翻盘、还清都不会出现。却发现了挣钱比花钱要难的多。


你再也不敢如从那般前挥金如土了,如今只能默默吃土。


此时,如果你还没有入坑,希望你永远不要入坑。如果你已经入坑,但愿你能从此刻就开始填坑。


这是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只有你消费了,很多人才能活得更好。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以各种各样的精巧营销诱导你消费。让你误以为敷了那片昂贵的面膜就能永葆青春,买个2万的包就能过上精致人生,让你误以为爱自己就是各种买买买。


你信了,但是你忘记了自己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你像很多人一样搞得负债累累,别人只会说你蠢,不仅蠢而且作。



卡奴们也许只是从花掉第一笔“蚂蚁花呗”开始的。他误以为他的额度(负债)就是他的资产。他误以为分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嘛。


以前瞧不起储蓄,认为“能花就能挣”,现在深刻体验到,没有金钱的自由,就不会有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以前有个读者哭着和我说:“好怕自己突然出意外死掉,这样留给父母的不仅是丧子之痛,还有债务。”


是呀,一个拿着3000块工资的人,要吃饭,要租房,日子确实过得挺苦的,但只要脚踏实地,日子一天一天是有奔头的。


但如果一个月拿着3000块,还利用着方便的借贷消费,活出一个月一万的生活水平,那我想你心里始终是没底的,也总会有被打回原形的那一天。


不仅如此,最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被渐渐的消磨掉了斗志,换来的是常年挂在嘴边的懊悔。

“如果当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