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网站26日发布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0年3月31日),数据显示,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为2480元;北京为2200元,广东为2100元,其中深圳为2200元。
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违法!
不发工资条的,违法!
各地发布的疫情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没按规定执行的,违法!各地工资最新标准出炉:最高2480元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违法31个省份中,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个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达到2480元;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三,为2100元;北京月最低工资2200元。今年的变化就是各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湖南、辽宁省又出新规定,目前上海2480元领跑,并且已经连续4年蝉联榜首。从最新调整来看,进入2020年,福建、青海、广西也已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福建从2020年1月1日起,调整全省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福建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五档缩减为四档,分别为1800元、1720元、1570元、142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应设四个档,分别为18.5元、18元、16.5元、15元。
与调整前相比,月最低工资标准各档平均值平均增幅8.4%,年均增幅3.3%。青海省从2020年1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月调整为170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未调整,继续按15.2元/小时执行。广西从2020年3月1日起,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810元,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7.5元/小时。天津市目前最低工资标准为2050元,在全国列第五位,前四名我们再复习一下,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东。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另外,有的HR小伙伴不清楚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五险一金、哪些情况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发工资?之前我们讲了压发工资要遭到“制裁”,但是你知道吗?在2019年施行的新个税法中,对工资条上的一些展示项目做出了明确要求。如果不提供意味着什么呢?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版)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对企业中的普通职工而言,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都算做个人所得。
依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也就是说,单位发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不向员工提供类似“工资条”的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工资条不仅能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还能判断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个人所得税。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条可以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
一张小小的工资条,里面有很多细节也会涉及到劳动纠纷。因此我们HR在制作工资条时,也要根据这些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工资条的时间可以体现公司的工资是否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发放。
用工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如遇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对于不发放或者延期发放并下个月还不到帐的)如果时间上拖欠工资,员工可以以此为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所以HR在制作工资条需要仔细查看时间。HR要注意工资条上面的数字,是否按劳动合同签订的数额足值发放,用工单位不可以用实物代替货币工资。
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个人缴纳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其他项目非特殊情况不得扣除。单位也不得随意调整约定好的分项工资。
前文也说了,公司支付的工资是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因此HR也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HR需要看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几项费用是否已经从用人单位扣除进到员工自己的个人账户?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代扣个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为5000元。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协商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而言,可查看企业缴费是否按照企业年金方案确定的比例和办法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以及职工个人缴费情况。在很多劳动争议中,工资条、考勤记录等都可以作为仲裁证据。
来源:综合整理自会计说、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人社部、郝老师说会计等
好文推荐:
1、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最高法发布第三批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2、借条丢了或没打借条怎么办?记住这些补救措施,债务人就无法赖账!
3、重磅!四部门联合发布:民营企业家及经营者轻微犯罪可免除刑罚,慎用刑事强制措施(15个罪名)
4、限制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合同条款有效(谨慎签署)
5、2020版:立案、保全、举证等民事诉讼期限一览表|转需收藏
6、【该治了!】明明就个希望不劳而获的懒汉,怎么就成了“偶像”?
7、股权被法院查封冻结后的9大法律风险
8、最高法:自然人之间口头约定借款利息并不当然属约定不明,法院这样判
9、新证据规则来了!5月1日起这些电子数据可正式作为打官司的证据!(附9大电子证据取证、存证、举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