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5千万到8亿美元,他如何率队在1万家对冲基金中杀入前100?

2016-09-04 点金工作室 Vesta指尖财富


《华尔街菁英谈》系列专访第六集


这几年对冲基金行业总体萧条鹤唳,面临资金纷纷撤离的压力,已连续三年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今年至今已净流出560亿美元,占对冲基金3万亿美元总资产的约2%。全球有上万家对冲基金,每年有20-30%关门倒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6zt77n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这总体焦头烂额大环境下,TIG证券化产品对冲基金却鹤立鸡群,大放异彩。自2012年成立后,每年都因为业绩而获得许多奖项——最佳年度新基金奖,最佳资产证券化产品基金,最佳固定收益/信贷投资基金等等。今年6月,权威的《巴伦杂志》排名全球前100家对冲基金,TIG名列第83位,荣耀地登上了顶尖1%的行列。与它的业绩相对应,它所管理的资金非但没有遭遇赎回,还蒸蒸日上,从2012年的5千万美元,上升到现在的8亿美元。


刘毅博士是TIG证券化产品对冲基金的两位创始人之一,目前是该基金的首席策略官和合伙人,该基金主要由四位资深投资经理和五位分析师来管理。刘博士于1986年以安徽省高考第二名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系本科,随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专攻货币银行和金融学。在担任经济学教授三年后,下海进了金融行业,先后在PwC、Countrywide、德银、瑞银、美林工作过,直至2012年开创TIG证券化产品对冲基金(以下简称TIG或TIG对冲基金)。下面是刘博士接受《华尔街菁英谈》访谈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现在对冲基金难做?

市场发生了变化是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之后的过去几年,整个市场有相当大的一个复苏或者说回归正常状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基金都可以靠市场复苏来赚到一些钱。但是现在很多资产的价格回来很多,市场从总的来讲,机会比较少。

另外一方面,中央银行执行负利率的政策,从全球包括瑞士、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在推行这种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全世界现在大概有10万亿美元的负利率资产。这样的话,从整个宏观的环境来讲,固定收益的回报率是在历史低水平,这个市场是非常难做,不容易赚钱。

在这种逆流而行的状态下,就要看基金经理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他们专长的领域里来发掘一些赚钱的机会。

TIG证券化产品基金如何做到鹤立鸡群?

一方面来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我们两个合伙人都是久经华尔街沙场,加起来有30多年的经历,另两位资深投资经理也共有近50年的工作经历。我们以前就是这儿那儿的同事,我的合伙人Stuart Lippman就是我在瑞银UBS的同事。我们团队经验相当广泛,有做过卖方的,买方的,还有做交易、做研究、做模型。大家合作得也很愉快,工作得很开心,这对一个刚开始的团队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另外的话,我们有很多的投资人对我们非常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这几年取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方面比较重要的是,我们集中在我们自己的专长,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做得比较好。有很多的对冲基金,为了追求规模做得比较大。但这样的话,他们就需要做些本来不是他们专业或他们最擅长的一些事情。我们两个合伙人从一开始就决定注重在我们做得最好的最懂行的那部分。

而且我们成长之后,也没有被诱惑去做些别的资产内容。我们从专业、从团队方面来讲都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

尤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非常注重对冲,注重管好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表现比较一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在市场好的时候,要会发现风险在什么地方,要知道风险的概率有多大,然后去设计很好的对冲,因为到出了问题再做对冲已经来不及了。做对冲开销不菲,但确是必须的。



TIG专注于信贷结构产品

TIG证券化产品基金专注于MBS(住宅抵押贷款证券),CMBS(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ABS(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结构化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尽管金融危机时被当作罪魁祸首,但事过境迁,经过金融危机后7、8年的清洗,美国房地产市场很多的那种不良资产都给清洗出去了,剩下来的都是相当的健康。所以现在美国的房地产证券化产品市场相当的健康。

更何况经过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强了在金融房地产借贷方面的监管。所以,现在的贷款质量比以前高了很多。我可以这样说,以后如果有经济或金融危机的话,至少短期内不大可能从房地产市场发生。我倒是觉得会有可能从美国的商业信贷方面出问题,因为它的新发行量比较大,会有一些弱的贷款产生。

我们希望TIG做到15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规模太小,竞争方面拗不过大的;太大的话,又变成了大象,转身很难,或者大家都关注你的一举一动,透明度太高。所以,做一个中间的规模,不大不小,既可以和大的竞争,也可以像小的一样灵活。


金融危机的祸首不是信贷结构产品,而是房贷的基本面出了问题

信贷结构产品本身是一个形式,形式可以说影响市场一些技术性的指标,影响产品的那些体量。但金融危机最主要还是看市场的基本面,基本面来讲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的商业房贷市场,这些基本面是决定最后这些产品到底能不能赚钱。

我2000年期间曾在Countrywide工作过,那是一个房贷的发行和服务公司,曾经是股市的明星,10年的回报率高达23000%,超过Wal-Mart,超过Warren Buffett。我在里面工作的时候,它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中型的,成长型的公司,相对于别的公司来讲,刚开始它的信用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后来为了争那个成长率,为了争行业第一,标准都放松。2006-07一年之内就垮了。

标准放松不光是一个公司的问题,当时整个市场都是这个样子。评级公司、监管者、市场参与者、投资人、借款人都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华尔街是相当大的一个推手。当时房地产价格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在成长,都因为市场表现很好大家都可以从里面赚钱,就没有真正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到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最后的问题有多大。


信贷结构化产品的发展前途

我觉得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的大,尤其是过去这几年,银行的监管越来越严厉,有一些银行或者不可以做,或者做了赚不了钱的事情,就转到非银行的渠道。像我们这些人从银行里面转到对冲基金,也是一个转移方式。从资产角度来讲,也同样如此,比方说,P2P或者market place lending,including lending club,ONDECK,都是一些以前比较传统的银行产品,现在也转到非银行的渠道。

从结构化产品来讲,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可以把一些传统银行的产品,银行渠道方面的一些工具,让普通的投资者也可以去利用。这样的话,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利息,就是说从借钱的来讲,买房或买车,你可以少付点利息;从投资人角度来讲,他可以多赚点利息,因为把银行这个中间人去掉了,交易成本要低一点。所以我们基金就是扮演这样一个代理传统银行的角色,只是我们比银行的成本要低一点。

结构化产品本身来说,比过去要受更多的管制约束。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对整个银行系统和金融产品都管制得越来越严,这样的话,产品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复杂,大家比较容易看得懂;信息披露面也扩展,大家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很资讯,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另外一方面,监管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很多的创新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通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要做杠杆的话,需要向银行借钱。银行因为现在监管成本提高,就转嫁成本,向我们收很高的利息,这就造成我们的收入降低。还有个例子,做CLO(贷款抵押证券)的机构现在按规定必须持有资产5%的份额,所谓的risk retention rule。这样的话,有些不够大的基金就没法做,或者做的话,收入会减少,或把成本转给投资人。

所以事情总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来讲,少一点杠杆会减低我们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减少了一些竞争者,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件好事。以前大银行都有自营部门,既有充足的资本金,又有很好的信息和渠道。现在他们受Volker Rule的限制不允许从业了,我们的赚钱机会也就多一点,就可以代替传统银行做它们的一些事情。

从全球角度来看,结构化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像中国现在也开始做很多量化或结构化的产品来把一些资金从银行渠道转到社会渠道。不管是美国、欧洲或中国,都在向结构化产品,证券化产品的方向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职场生涯丰富多彩,个中滋味侃侃道来


学有用武之地

我是换了很多工作,也做过不同层次工作。从学校下海到私营部门,从做研究到做交易,然后再自己开创管理一个基金。我的经验来讲,首先就是要做一行爱一行,自己的事情要坐好,这样你才有一个立足点,去做下面的事情。其次,我觉得没有知识是多余的。比如我读博士当教授,我是主攻金融和货币银行方面的内容,现在我在看这个货币政策,就不光是听报告看简报,还能领悟到Bernanke,Janet Yellen他们更深层的学术观点,他们本身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这都是跟我过去读他们的文章有关。这样对我做交易就非常有帮助,在政策方面有个准确、宏观的视野。还有,在做ABS或者CMBS这种具体到每一个债券,每一个贷款的研究,我就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这方面的工具。我觉得从整体来讲,学的东西没有浪费的,都是很有用的。


从经济学教授下海到华尔街

我当了3年教授,写了很多文章。我是觉得写的这些文章跟实际的结合不是特别的紧密。You 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something less and less;Finally you know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当时发表文章的压力也很大,就是publish or perish。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是比较喜欢即时反馈。我做一个东西如果好的话,你告诉我成功了;不好的话,你告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我可以继续改变。但在学术界,这个反馈的过程就比较长,一篇文章来来回回折腾要一年甚至更长。而在实业界这点比较方便。像我们做交易的话,我每天都知道我当天赚了钱了没有,有没有比市场做得好一点,这样的话,我第二天就可以来做个修正。


做研究和做交易的异同

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很多东西就是要言之有理,你要每一步要做得很细,然后讲出来道理,这样的话你才是好的研究人员。但从交易来讲,等你什么都想好写好的话,这个市场机会说不定已经晚了。所以一方面,你要做研究,你要知道你具体是怎么样分析每一个贷款,每一个资产;但另外一方面,你也必须要有一个市场感觉,必须要抓住市场机会。所以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你当然需要所有事实,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必须要结合市场的感觉,在信息量不全的时候做决策,这样才是一个好的交易员,一个好的基金经理。

Countrywide的工作同华尔街投行的工作相得益彰,Countrywide 做的贷款输入到华尔街的批量交易机器。所以我从那里起步,就对房贷是如何发起如何处理,如何一步一步从借款人最后到达华尔街,就有直接感性的认识。知道了之后的话,到华尔街来,从一个高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话两边都结合,就比较方便,就可以看到市场有什么缺陷。另外一方面呢,我本身也是跟市场比较接近,不管是从贷款商,还是从投资人来讲,跟他们接触都很多,一开始有问题的话,我们发现的比较早,我们当时就开始开电话会议,做一些研究报告给市场。就是把我那个悲观的一些观点就告诉投资人。


美林自营部当交易员赚了几亿美元

我在Countrywide工作过,了解到它是怎么做这个房贷服务的:每一个贷款是怎样从开始到做出来的,又怎么去服务去管理。后来到华尔街来,又从一个高的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话两边都结合,就可以看到市场有什么缺陷。我2006年就开始对房贷市场担心,写过文章"how bad is 2006 vintage subprime mortgages."我在2005-2006被"机构投资者”评为"非政府担保住宅抵押债券研究分析师第一名,资产抵押证券/数量模型第3名。”

06年底的时候,为了实践我自己的理论和预测,找个机会来卖空这个市场,我就向买方去转型(在卖方的话这方面不好做),我去了美林自营部,专门卖空ABX、CMBX这方面的产品。我们当时一个交易台只有两三个人,一年赚了几亿美元。但当时美林整体亏损5百亿美元,我们这个螳臂挡不了车啊,这个车太厉害了。德银和瑞银也都有诸如此类的情况,小范围赚钱,大整体亏钱。


Buy side 和sell side工作性质的差别

Buy side的工作一般是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工作,sell side主要是指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从事证券发行销售之类的工作。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先去sell side比较好。有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要是能够先去那个sell side,把那边的模式学一下学透了,然后再到buy side,你就知道对方卖你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卖你,就可以做一个比较明智的决策,而不需要去听对方的巧舌如簧。另外,sell side一般是比较大的投行,它的培训项目比较系统,可以一步一步的学上来。而到buy side的话,结构是比较死板的,进来的话一般做比较低级的工作,帮做一些设计数据的事情。做决策的时候,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准备。

从竞逐高尔夫球场领悟基金管理的真谛

我业余时间上瘾高尔夫球,十几年乐此不彼。这一方面是职业需要,可以跟同事一起边娱乐、边社交、边谈工作。另外,我觉得这个跟市场很像,我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风险管理是我们做对冲基金的最重要的一点:不要丢钱(Don't lose money)。从打高尔夫球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爆了(don't blow up)。一个洞打好了,不代表赢了一场比赛;但一个洞打不好的话,就可能输了整个比赛。如果球都打得找不到了,那就没有再比赛的机会了。要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去想到怎么样去赢。就像我们作交易一样,我今天可能亏了钱,但是我怎么样来不让它影响我的情绪,怎么样把这个损失保持到最小,再找机会赚回来。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做很多对冲,有很多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时候你不是在跟市场跟对手在竞争,而是跟自己在竞争,跟自己的心智在搏斗。

每个球场都不同,同一个球场也会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环境,导致打出去的球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刺激和挑战:在不同的情况下接受适应,考虑最坏的可能性,再争取打出最漂亮的球。这就像市场一样,变化无时无刻,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接受市场,应对市场,不能意气用事。很多时候我自己想不通事情,跑去打球后就开悟了。很多运动员在华尔街做的很好,跟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关系。大家都争强好胜都想赢,但光有个动力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怎么去赢,怎么去处理不同的状况和挫折。运动员久经沙场的磨练,会有个比较好的心理准备。


以往访谈目录

爱国世子文贯中谈农民退出机制——没有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他曾供职中南海,又成纽约黄金专家,获赠“华尔街中国财神”美名,他怎么看中美未来大势?

财富学问缘何来?听陈志武谈古论今道天机

为何外媒公认她是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性?

她是美科学院院士、哈佛教授,她曾用大数据为奥运冠军叶诗文证清白……




Vesta指尖财富
助您掘金美国 财富永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260oqma6&width=500&height=375&auto=0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