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田英章先生回答学员的提问,也许正是你的困惑……

2017-09-12 喜欢就关注→ 墨竹书法百科


墨竹书法  让中华文明笔墨间传承



特此申明:本文转自田英章老师新浪博客,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下这些问答,帮助过许多书友认识楷书,懂得了更多,更深远的道理;同时开阔了眼界。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不妨读一读,...
2008年10月北京书法面授班田英章答学员问。



问;学习楷书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什么?
答:规范和平正。
楷书的功能就是给人以规范,给人以准绳,要让人知道规范是一切美的基础和终身学书时刻不可忘怀的“戒律”,没有了规范,所有的美便无从谈起。一个人不“规范”,也就是不规矩,会遭人嫌弃;写出来的字不规范、不规矩,也同样遭人讨厌。我们在很多时候,只看见了字,而未见其人,因字写的不规矩,不老实,便开始对写字的人产生了嫌弃,这就是“因字废人”。
平正和规范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制基本一致,内涵基本相同。平正是学书的起点和终点。孙过庭《书谱》中说: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就是工整和平和,不仅楷书,任何书体都在其列。



问: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楷书方方正正、工工整整,过于呆板,没有生气和灵动,教孩子们习字可以,但是不能算作艺术,认为书法艺术应该是灵动的。您怎么看?
答:如果有人提出“书法不是艺术”,这要当心,他可能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论证书法的外延和属性,他可能是说书法是文化,不能归其为艺术类。如果有人这么说我是同意的,我支持“书法是文化”的观点。
但是如有的人认为“楷书方方正正、工工整整,过于呆板,没有生气和灵动,”因此说“楷书不是艺术”,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我想,他是想说草书、行书或是那些不“方方正正、工工整整,”所谓“生气灵动”的字体才是艺术,如果以这种观点来推断,不独楷书,篆书、隶书也在其列了,即使是草书、行书如果写得“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也不是艺术了。
他们把艺术的内涵理解的太狭隘了,我们说人世间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单一绝对的,灵动是美,端庄也是美;参差错落是美,整齐肃穆也是美。就字体形质而言,平正、规范、肃穆、奔放、秀丽、苍老、古朴、典雅、平和、险峻、古拙、潇洒、端庄、遒劲等等,都各具其美,都是美的不同形式。历史上的钟繇、王羲之父子、欧阳询父子、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文征明等人,无不都是楷书圣手,其楷书威震当时,流芳千古,到今天都是我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我们临学的楷模。说楷书不是艺术,岂不将这些先贤全部否定了吗?现实 中真正的书家和在楷书上有成就者,都知道楷书艺术博大精深、浩如沧海。楷书中那种肃穆端庄、规范平正、外形规整、内蕴深邃、法度严谨、笔法多变的静态之美,是其它书体中所不能完全具备的。说楷书不是艺术,肯定是在楷书上没有下过真功夫,未能深入体味楷法的真髓。这些人对于楷书不过是迷雾看花,不谙妙理,不知楷书之奥妙,不解楷法之高深罢了。



问:你怎样看待书法功夫问题?
答:书法艺术是要下苦功的,虽然只靠下苦功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但不下苦功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把下苦功看成是傻子行为的人,恐怕自己也聪明不了多少。下一番功夫,长一分本事,没有功夫的字,再如何花样翻新、七扭八拐,也还是叫糊涂乱抹,胡写乱画,仅仅就是自我解闷而已。


问:学楷书用什么样的毛笔合适?

答:用什么样的毛笔,有个人习惯问题,但些时候也不尽然。现在市面上主要是狼毫和羊毫,但我感觉狼毫硬了些,在写折弯钩挑时容易冒出笔尖,而且写出来的笔画效果多有生硬之感;羊毫又太软,笔毫按下去抬不起来,当有时需要强调笔力的时候,又感觉用不上力量。所以近些年来我一直使用一 笔专家制作的一种狼羊合掺的“兼毫笔”,还有“鼠须笔”,“灰狼笔”等,这些笔都比较好用,感到比较得心应手。另外,凡是好使的毛笔,无论写什么书体都好使,不分楷书、行书。



问:您认为什么叫作“创新”?
答:形象地说,我们和王羲之站在一起的时候,比王羲之高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创新,如果我们只有王羲之的脚面高,抬头看王羲之的脸都非常困难,就不用谈什么“创新”了。
问:学习欧楷,可以不可以往欧楷里加魏碑?
答:首先说,在一种书体里加进一些别的书体“成分”,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不可,其实,自古至今任何一位书家,在学习别人的时候,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加进了其它“成分”。
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一种书体时,从主观上往里加其它“成分”,那就是一个学术问题了,要作一个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往欧楷里加魏碑可以不可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须要先搞清欧阳询的楷书里有没有魏碑?
欧阳询在世的年代,距魏碑发展、成熟的元魏年代较近,至少要比我们近多了,凭我们揣测,他的楷书里理应有魏碑的成分。假设他的楷书里已经有了,哪我们为什么还要往里再加呢?难道我们是嫌欧阳询的楷书里魏碑“成分”太少了吗?
我们再反过来说,假设欧阳询的楷书里没有魏碑,我们为什么要往里加进魏碑呢?难道我们觉得欧楷里没有魏碑而不好吗?
道理很明显,凭欧阳询他的才智和学识,他自己明白应该不应该在自己的楷书里加进魏碑,要是加,他也知道应该加进多少。作为学他法书的后人,我们只要去学就可以了,不要总是想着去改革它、去修正它。既然学人家,就要忠实于人家,更何况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远没有资格去更改这些。任何更改或称作所谓的“完善”,其实都是一种浅薄,在心态上都不够老实。



问:我们可以不可以学习今人的书法?
答:坦率地讲,就我们当今社会现实来看,特别是当今书法的现状,我们不可以学习今人的书法,包括不可以学习我本人的书法。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书法,还远远地落后于我们的古人。
但是如果从学术角度讲,同时代人可以不可以学习同时代人的书法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拿欧阳询来说,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都学过欧阳询,历史证明学欧阳询是正确的。既然唐以后的人学欧阳询是正确的,那么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学习欧阳询,是不是也是正确的呢?凭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即使是在盛唐,在书艺极为昌盛的情况下,当时的欧阳询也是佼佼者,也是出类拔萃的大师级的人物,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认可和肯定,这一类的记载很多,我们不在这里赘述。这也就是说,既然后人可以学习欧阳询,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没有理由不可以学他。
如果说同年代的人不可以学同年代人的书法,那么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就应该去学王羲之了,如若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再接着问,与王羲之同年代的人可以不可以学王羲之呢?据我们所知,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也是难有超越者的,绝对是一流的、顶尖的圣手,与王羲之同年代的人学习王羲之也是绝对可以和正确的,更何况历史上那些书法大家,也都有向同时代人学习的经历和历史记录。既然历史上前辈们可以,我们现在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从学术角度讲,同时代人完全可以向同时代人学习,“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广揽博收,兼收并蓄,不固执一端,是学好书法的重要条件保证。
不过,向同时代人学习,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要搞清楚。
一、被学者的书法到底好不好?被学者的书法可以不可以当作他人的师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书法水平的高与低、好与坏,没有一个看得见、摸的着的标准,它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书法的优劣,历史上都是以多数人的认可为原则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王羲之,在历史上都曾有人批评过,但是因为多数人认可,他们就成了大家,历史就确立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所以,被学的人的书法好不好,是一个首先要搞明白的大问题。
但是仅书法好,是不是都适宜别人来学习呢?不一定!郑板桥、金农、徐渭、康有为,以至更早的张旭的书法,虽均为上乘,都是大家手笔,极具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强烈的观赏性,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特别是初学者来学习。清杨钧说:“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话虽然武断了些,但也不无道理。锺、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是大道,是中庸之道,他们的字我们可以学,可以作为我们的师范,它可以使我们走向一个宽广的大路。而郑板桥、金农、徐渭、康有为几位大师的书法,观赏、研究都没有问题,但并不一定适合于教与学,不一定适合成为我们的样板,我们不可以让全国学书法的青年人都去“乱石铺街”,都去“癫狂”,所以我们说,并不是所有的好字都可以成为师范。
二、我们学了以后,写出来的字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也是个多数人认可不认可的问题,如果多数人认为你的字经过学习确实进步了,那么无论是学的今人的还是古人的,都是正确的,反之则应另找原因。
谈到这里,总有些对书法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喜欢强调“取法乎上”的问题,认为只有向最高层的书法大师学习,才可以“乎上”。我们认为,从原则上讲这句话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按照这个观点去做,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假如一个初学者,连最起码的基本笔法都不懂,让他去学王羲之,他就能“乎上”吗?如果让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学张旭的狂草,他能取上什么“法”呢?所以,不要把一个问题极端化。
所以古人的书法要学,今人好的东西也要学。另外和今人学习如遇到困惑,还可以请教和询问。关键是我们要学的这个今人,其书法可否成为我们的师范,我们学了后大家都说好,这样就可以了。


[问:现在许多数发报纸和网上有关于“今楷”的争论,您怎么看“今楷”?
答: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是个只看书、不看报,只看电视、不上网的“现代文盲”。至于“今楷”到底是个什么,我毫无知晓。不过纵观书法历史,都是先有了、先形成了某种书体,写的人多了,人们才去给它命名。也就是书体形成在先,命名在后,不可能先有名称,然后再去产生书体。比如楷书,楷书起于东汉,盛于晋唐,“楷书”的名称应该不会早于汉代,假如秦始皇对大臣们说:我们来研究和创造一种书体吧,我们先给它起个名字,叫“楷书”………。你肯定觉得这是多么的荒诞和可笑。
当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也许现在人们提出“今楷”这个名称,并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可能这种书体已经就有了,也许就是某个人擅长的书体,只是假以一个既“现代”、又“响亮”的名称,以兹推广。若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墨竹老师与你共学书法、传承中华文明。

墨竹书法整理编辑,喜欢就点个赞吧,记得关注并转载哦!



END

墨竹书法

弘扬传统

崇尚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