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简介及心理学应用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第一次接触盲文是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上,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看到一些“小心机”,可能在电梯上,可能在人行横道上。
那么,今天就请Absentee详细讲解一下,盲文的由来以及在心理学的应用?
盲文,顾名思义,是指盲人使用的文字。汉语盲文有诸多版本,但均是以拼音的形式对汉字进行拼写。
摸盲文就是读拼音,只要了解这一点,对盲文就会有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将详细讲一讲盲文的历史和对其的初步学习。
盲文的由来
盲文英语名为Braille,即布莱尔符号。
1824年,15岁的法国男孩路易斯·布莱尔对当时一项叫做“夜间写作”的技术进行了改进,简化并完善了其符号系统,创造了一套对于法国字母表的点字编码。
1837年,他将这一套体系再次改进,由此便诞生了现代第一套二进制写作体系——布莱尔符号系统1。
法语是一门拼音语言,并且同英语一致,也是26个字母。
用一套符号对字母进行编码,再加上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那么这套符号,从理论上讲,就能完整得代替这种语言。
不论是布莱尔符号、莫尔斯密码,还是计算机上使用的ASCII编码,都是这个道理。
康熙盲字与心目克明盲字
在我国,盲文于19世纪70年代由西方传教士引入。1874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在北京创办“瞽叟通文馆”。
随后,穆瑞依照《康熙字典》的音韵特点,对汉语中的声母韵母,用布莱尔符号进行编码,采用声母加韵母的基本形式排列出了北京语音中常用的408个音节。
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盲文,叫做“康熙盲字”。
1913年,碍于各地汉语方言差异较大,方言盲文种类繁多,英国传教士等按照南京方言的发音,形成了一种新的盲文体系,叫作“和合布莱尔法”,也就是后来的“心目克明”盲字2。
现行盲文与通用盲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盲文专家黄乃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以北京方言为准则的盲文方案,称为“现行盲文”,区别于“心目克明”盲字。
现行盲文沿用至今,期间也出现双拼盲文等方案,但因为诸多因素,未能普及。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盲文依旧为现行盲文。
2018年,为解决现行盲文中存在的声调标识问题,政府出台《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并于2019年在盲文图书馆、盲文出版社以及盲校开始实行。
盲文又称点字,基本元素是点,核心是点之间的位置与分布。
如下图,“方”是盲文中呈现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方由六个点位所构成,六个点位是否呈现圆点,决定了盲文所要呈现的字符。
所以,点的排列组合,决定了一方能够呈现包括空方在内的64种字符。
在中国,按照惯例,左边一列分别为1、2、3点,右边一列则为4、5、6点。盲人在刚开始学习盲文的时候,都会要求熟练地掌握六个点的位置。
比如,告诉你扎134点,你就得在硬纸板上扎出第1、3、4点。如此,反复练习,触觉的敏锐度便会大大提升。
这是盲文符号排列顺序,截图自《国家通用盲文方案》3。
由此图看出,前五行是特别有规律的。
第二行是在第一行的基础上,多了第3点;第三行在第一行的基础上多了第3、6点;第四行在第一行基础上多了第6点;而第四行则是将第一行整体往下挪;第六、七行没有什么规律。
可见,明眼人学习盲文按照这表的规律,可以大致掌握全部63个盲文符号。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只是第一行和第六、七行这么多了。
在国际上,第一行到第三行第5个,分别代表了英文字母从a到z,但不包括w,w为第四行最后一个。而数字则是第3456点加第一行的符号。
下面这张表是我学习盲文的时候用的,要学习和掌握盲文的朋友可以参考此表。
左边第一列是对盲文进行的数字编码;第二列是盲文符号本身;第三列对应的是ASCII字母;第四列则是汉语拼音。
盲人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在探讨触觉、听觉、言语大脑可塑性方面,对盲人的研究近几年都有很多不错的成果4,6,7。
而对盲文摸读的正确率与反应时的测试,加上fMRI扫描,就是对此不错的研究方法5。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对盲文摸读结果同核磁结果做相关分析。
由于核磁的很多限制条件,盲文点字显示器无法带入核磁实验室,盲文摸读的很多功能像研究一直无法开展,很多成果也停留在结构像与静息态上。
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盲文呈现技术的发展,将这一技术结合反应时的精确测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从盲文的由来、盲文的发展、盲文学习入门、盲文在心理学的应用四个方面对盲文的入门以及应用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
此外,也整理了关于盲文学习以及参考文献的相关教程,包括盲文简介以及心理学参考文献PDF版本。后台回复“盲文教程”,即可获得啦!
若还不知道怎么下载英文文献,可转跳免费英文文献下载哟(点击蓝字即可转跳)。
小伙伴们也可以在留言区将自己的相关经验分享一下,和大家互相交流哈~
分享完毕,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aille
2.陈立, 冯敏. (2016). 刍议我国汉语盲文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绥化学院学报(4), 82-84.
3.http://www.moe.gov.cn/s78/A19/yxs_left/moe_810/s230/201807/W020180725666187054299.pdf
4. Weronika, D. , Tomasz, W. , Anna, N. , Anna, K. , Marcin, S. , & Malgorzata, K. . (2016).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neuroplasticity induced by short-term tactile training based on braille reading.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0.
5. Kim, J. S. , Kanjlia, S. , Merabet, L. B. , & Bedny, M. . (2017). Development of the visual word form area requires visual experience: evidence from blind braille reader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37(47), 11495.
6.Siudakrzywicka, K., Bola, Ł., Paplinska, M., Sumera, E., Jednorog, K., Marchewka, A., ... & Szwed, M. (2016). Massive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n sighted Braille readers. eLife,.
7. Thaler, L. , Milne, J. L. , Arnott, S. R. , Kish, D. , & Goodale, M. A. . (2014). Neural correlates of motion processing through echolocation, source hearing, and vision in blind echolocation experts and sighted echolocation novice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11(1), 1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