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图解(二)


〖 原文 〗
正己化人。
〖 释义 〗
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 着善心,共同去做善事。
〖 说明 〗
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人若是能够正己,则没有不能够正物的啊!然而化人的时候,务要真真切切,好言好语,想一个法儿,去感化他,不是说了几句,凭他听不听便罢了。若又印施善书或格言,或因果、或歌、或图,善愈广大了。
宋朝的司马光,为人忠厚正直,天下闻名。他住在洛阳的时候,洛阳的风俗,都受到他的影响感化而为之一变,人们莫不崇尚名节,而羞于谈论钱财利益,人人都有廉耻的观念,知道有所警惕,不敢为非作歹了。




〖 原文 〗
矜孤恤寡。
〖 释义 〗
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地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地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
〖 说明 〗
孤儿寡妇都是人生的不幸,若是成了孤儿寡妇,而且又贫穷,那就更惨了,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啊!所以布施恩惠,把孤儿寡妇列为最优先的对象。善人培植人的孤儿,务要尽力教养,成就他终身的事业。善人保护人的寡妇,务要尽力周给,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就是冥冥中,孤儿的父母,寡妇的丈夫,也都会感激不尽啊!



〖 原文 〗
敬老怀幼。
〖 释义 〗
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
〖 说明 〗
俗话说:“敬老得老”,须知老人的阅历久而且多,能活那么大年纪,可说是长寿,何况长寿是五福中的第一福啊!这正是年轻人效法尊敬都来不及,怎么可以轻慢呢?可是世人却因为老人眼花、老态龙钟、行动不便,不是讨厌,便是欺侮,谁肯小心地尊敬侍奉老人呢?善人心存厚道,凡是遇到老人,要存平等心,不论他是富贵或是贫贱,都要平等地尊敬,那么自己将来也能够长寿啊!千万不可欺侮老人,那会折损了自己的福报和寿命啊!



〖 原文 〗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 释义 〗
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
〖 说明 〗
善人晓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鸟兽鱼鳖等性命,不能伤害,就连细小的昆虫和花草树木,都不可以伤害。现在人任意伤害物命,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一切会动的、有灵性的有情生命,都具有佛性啊!太上垂诫的用意,就是要人们对一切有情和无情的生命,都要养成一片慈悲之心。《圆觉经》序文里说:“凡是有血气的,必定会有知觉;凡是有知觉的,必定同是一体啊!”儒家也有“树木正在成长的时候,不可以折断”的训示,怎么可以说昆虫只是微小的生物,草木没有知觉,就任意地伤害他们啊!



〖 原文 〗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 释义 〗
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地行善,后福无量啊!
〖 说明 〗
做善事的功德,人人都想能够得到,但是人们往往都虚妄地分别计较。较有才智的人,只希望善事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较卑微的人,也不希望善事全都是别人在做,甚至捏造了事实,破坏他人的善事。这样只是徒然地坏了自己的心术而已,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损害。殊不知别人若是有了善念、善事,我若是能够激励他、劝勉他、赞扬他,使他能够做得更完美、更圆满,那么别人的善,也就是我的善了,这样便是功德无量啊!从凡人圣,万善之门,是以发菩提心最为殊胜第一了。菩提心就像是种子一样,因为它能够生出一切善法的缘故;菩提心也像净水.样,因为它能够洗除众生心中一切烦恼的缘故;菩提心也像炽盛的大火一样,因为它能够烧掉一切邪见的缘故。



〖 原文 〗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 释义 〗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地解囊,及时地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着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 说明 〗
人有紧要需用,叫做急。人有祸难将死,叫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己的危。慷慨解囊,及时地帮助,乐此不倦,毫不吝啬,犹恐迟了一步,不及救济。遇到他人患难颠沛的时候,如果能够善用一言,予以解救,这种功德,上可以资荐祖先,下可以福荫子孙;要知道,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这双手啊!陷害别人和赞叹别人,也都是这张口啊!所以说宁可用扶人的手,千万不要开害人的口啊!对于看人急难,漠不关心,重己财似山,轻人命如毛,上天看来,便是最凶狠的人了。为此水火盗贼,疾病横灾,以及子孙赌当等报,必遭一二,破散家财。刻薄人家,理无久富,且短寿绝嗣。三教中处处说道,积财不肯施,必有奇祸;乐善好施,则财宽养子。



〖 原文 〗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 释义 〗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地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地救护。
〖 说明 〗
善人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地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多方地救护。而现在的人,见到别人得失,不能看作像是自己的得失一般,原因只是一片为着自己的私心而已。希望得到,害怕失去,于是便动了惟恐别人得到、宁可使人失掉的念头。起初还只是为了利己而已,后来就渐渐地到了妨害他人的地步。然而妒忌他人成功,乐见别人失败,徒然地自己坏了自己的心术,而且种下了恶因,最后还是自己害了自己。事实上,别人与自己原来是一体的,得与失全都是天命,则见到他人之得,不但不应妒忌,还应百般地予以扶持协助;见到别人之失,不但不会欢喜,而且还会多方地予以救护,这才是自己真实的受用啊!


〖 原文 〗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 释义 〗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地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 说明 〗
听到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象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名称,耳朵虽然可以听闻,嘴巴却不可以说出来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说出来,而耳朵也可以不去听闻,那么不就更好了吗?谁能没有缺点呢?如果把别人的缺点彰扬出去,减损了他人的声望,堕落了他人的操持,这种罪过谁该负啊!对于自己的长处,应像有智慧的商人藏钱财一样深藏不露,这样日新又新,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中庸》讲:“君子的为人之道,外表不显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一天地彰显出来。”老子说:“有盛德的人,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往往就象笨笨的样子。”炫耀自己的长处,是君子所不为的啊!尤其是现代人,常常把“值得骄傲”这句话挂在嘴边,大家听了也习以为常,并且不认为是错的。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惟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享有福报啊!



〖 原文 〗
遏恶扬善。
〖 释义 〗
我们应该遏阻人去作恶,以免得他渐渐地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引导。
〖 说明 〗
凡是人之为恶,原来并不是他的天性所造成的啊!如果当初他恶念初生时,就能苦口婆心地劝导他,提醒他,甚至竭尽所能地阻止他,他能不改恶向善吗? 有一罪犯,无恶不作,终因杀人而被判死刑。临刑之时,他母亲去刑场送别,他提出要最后吃母亲一口奶,母亲不忍心拒绝,就掀起衣襟,让他吃,他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说:“从小我要做什么你都依从,就是因为你的惯纵,才使我走上了断头台啊!”



〖 原文 〗
推多取少。
〖 释义 〗
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分,分给兄弟或朋友, 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分,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 说明 〗
兄弟之间是骨肉天伦的关系,而钱财却是身外之物,更是应该要推让的啊!
佛在《遗教经》说:“欲望多的人,因为他多贪求利益,所以他的痛苦和烦恼,也比别人来得多;欲望少的人,甚至他无所求,也没有什么贪欲,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多痛苦和烦恼了。一个人若是想脱离各种的痛苦和烦恼,应当要懂得知足;而知足的方法,也就是富贵安乐最安稳的所在啊!知足的人,虽然卧在地上,也是非常安心快乐;不知足的人,虽然是处在天堂里,也是不称心不快乐啊!”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在钱财上做到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就平了,任何外在的境界,都不能够扰乱他的心,所以他永远知足常乐啊!



〖 原文 〗
受辱不怨。
〖 释义 〗
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功累德,决不会去怨恨别人。
〖 说明 〗
一个人若不能够忍辱耐苦,纵然他有善心,但是被人一激,也就没有了,被人一折,也就堕下来了,因此孟子说:“上天将要降大任给一个人来承担,必定先要锻炼他的心志,使他学习磨练动心忍性的功夫。”大约来讲,布施救济别人,不妨要受到一些人的嗔恨;为别人打算,则不必避开别人的怨恨责难;任事的人,必须要能够任怨;有心宽厚待人,或是会遭到他人的讥笑侮辱。这些种种的横逆也都会跟随着善心善行而来,若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能够行善的人啊!



〖 原文 〗
受宠若惊。
〖 释义 〗
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长久地保持啊!
〖 说明 〗
一个人受到荣宠,虽然是分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分知足啊!并且有受宠若惊的意思。因为“福兮祸所伏”,古有名训啊!一般人往往在福报现前时,就得意忘形了,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而且日过当中,太阳就会慢慢偏斜;月圆之后,月亮就会开始渐渐地缺了,这也是一定不变的道理。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应该大积功德,力图报效,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啊!



〖 原文 〗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 释义 〗
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 说明 〗
施给他人的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这样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成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
布施可分为三种,有法施、有财施、有心施。以种种的方便,来劝化教导别人,就叫做法施,法施的功德最大;财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救济他人;心施,就是没有钱财去济助贫困,但是心中却是同情对方的痛苦,想要帮助却没有能力帮助,这也可以叫做布施了。



〖 原文 〗
所谓善人。
〖 释义 〗
把上面各条,做得切实,才叫做善人。
〖 说明 〗
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达到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事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人待己,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人情。而所谓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才可以作到有善无恶的境界啊!因此,遍告世上做善事的人,行善要无为而为,而无所不为,随着机缘而利益苍生,这样才是最上等的善。没有求回报的心,去救拔苦难的众生,劝人广行善事,这是第二等的善。广积阴德,求自己死后不要堕入三恶道中受苦,这样就是第三等的善了。行善若是有一丝毫为名的念头,便是错了路头啊!希望愿意做善事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要认真地照做啊!



〖 原文 〗
人皆敬之。
〖 释义 〗
做善的人,顺了人心,故人们以恭敬报他,对他称扬祝颂。
〖 说明 〗
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触动,便会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若是听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赞叹。任凭你是穷凶极恶,见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这是因为良心发现,自然就能够产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为。为什么说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这个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啊!
司马光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随到哪里。



〖 原文 〗
天道佑之。
〖 释义 〗
做善的人,合了天心,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
〖 说明 〗
天道是无私无偏的,但是常常会与善人感应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说些什么,上天就会很巧妙地回应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请,就会自动地来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够感动天神,不管我在哪里,都一定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努力地尽人事,诚心不间断,这样地坚持到底,终究能够感动上天的。
宋朝的朱子说:“天地是一无所为的,只是以生养万物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念念都在利人济物,他便是天地啊!因为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天心相合,上天怎么会不保佑他呢?”



〖 原文 〗
福禄随之。
〖 释义 〗
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着他。
〖 说明 〗
圣贤人和君子,他们的语言善,行为善,心中的一团和气感召了上天,自然就会有吉祥的瑞应和福报跟随着他们。作善的人富寿康宁的福,不求自至的;有居官受职的禄,不谋自来的,这是善人享荣华的报。
《诗经》上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福禄随之的说法啊!



〖 原文 〗
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 释义 〗
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故疫魔厉鬼,不敢侵犯;正神常要拥护他,故消灾解厄,托赖安全,这是善人享康健的报。
〖 说明 〗
神明喜欢正直,一个人若是能够守住正直,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够胜过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则妖魔鬼怪就会兴盛了啊!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要知道,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的就是正气啊!一个人的气,若是能够不胆怯不心虚,就能够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见到了,自然就会退避。所以君子有养气之学,而养气的重点在于治心。如果能够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诚泰定,那么所谓的妖魔鬼怪,就都无所遁形了。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会钦佩他啊!



〖 原文 〗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 释义 〗
使善人所做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是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 说明 〗
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则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岂会违背了人愿?自然就会默默地帮助善人,没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而且永垂不朽。并且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只是看这个求的人有没有认真地去做啊!



〖 原文 〗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 释义 〗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 说明 〗
想做神仙,只在积善。功行圆满,起居洞天,叫做天仙。炼形住世,长生不死,叫做地仙。要作天仙,该积一千三百件善事;要作地仙,该积三百件善事。如救一命,完一骨肉,倡一件有利的事,除一件有害的事,方算得是一件。果能积善,断然必能应验的。无奈今人失了本性中信字,不但疑人,并要疑天,这是善根最浅薄。因此我们要先发信心,信这天道福善,有迟速,无差讹,信到十分,方是为善的根。凡不费钱的善事,要真心去做,费钱的事,要真心舍财去做。第一要守牢节俭慷慨四字,节俭则多余,慷慨则善事成就。凡人隔善如山,病痛只在奢、华、鄙、吝四字。要晓得奢、华、鄙、吝,便是极恶,奢华享尽了福,自然一败涂地;鄙吝的有己无人,人怨天怒,必得祸败立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未完)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中华孝道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千呼万唤归孝道"此名学习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等幸福指数,一切内容皆由爱神新月老师编辑整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习共进步吧!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每日聆听语音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