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图解(三)


〖 原文 〗
茍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 释义 〗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作了恶事。
〖 说明 〗
这种的事,就是因为对于天理和道义的认识和体会不够清啊!古人说:“人的性情就像水一样,要用规矩礼法来做为堤防。堤防若是做得不够坚固,最后必定崩溃,水就会到处奔腾流窜,泛滥成灾了。人的性情若是不加以约束控制的话,则必定会肆无忌惮,违法乱纪,天下大乱啊!所以要去除烦恼情欲,息止妄心,禁止作恶,停止邪行,就得要一刻也不忘记礼法规矩啊!”又说:“骏马向前奔腾,而不敢随意地乱跑,主要是因为有缰绳在控制它啊!小人虽然不讲理,却不敢过分地放纵肆无忌惮,就是因为有刑罚法律的制裁和约束啊!而我们的意识,不敢随便地起心动念到处攀援,就是因为心中有了觉照的功夫。所以一个人的内心,若是没有了觉照的能力,就像骏马没有了缰绳的控制;小人没有了刑法的吓阻一样,那将如何能够断除内心的贪欲,对治心中的妄想呢?”
现在人之所以会敢违反道义动恶念,违背天理做坏事,就是因为对于道义和天理的认识和体会不够清楚啊!因此必须要多学习礼法,懂得规矩,顺天道而行,才是正路啊!




〖 原文 〗
以恶为能。
〖 释义 〗
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
〖 说明 〗
人性本善,而有人却是以作恶为能干,这就失去了他性善的本体了;而且“以恶为能”这四个字,就是千秋万世大大小小的恶人造恶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把他列在诸恶之首。人虽然是愚笨到了极点,也没有心甘情愿作恶人的啊!然而也没有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干的人,只是因为错认了这个“能”字,所以也就愈做愈差了。开始的时候说:“能干的人有用,不能干的人没用。能干的人,别人会害怕畏惧而不敢欺负;不能干的人,则是到处受人欺负。”等到久了之后,也自己知道所做的坏事,于是就堂而皇之地以恶人自居,而且也不再避讳了,并且还会美其名地说呢!等到恶事做尽报应到来盖棺论定的时候,所谓能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啊!而今他们都在哪里呢?恶人没有一个不遭上天的谴责,而且遭人厌恶啊!



〖 原文 〗
忍作残害。
〖 释义 〗
忍心去做伤人害物的事情。
〖 说明 〗
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有人却是心怀残忍,做出了残害物命的勾当。要知道残害物命是恶事里面最重大的了;而且动机若是出于残忍的话,那么这样的任意所至,就会没有一丝毫恻隐怜悯之心了!诸善的根本就在于慈心,而诸恶的根本,则在于残忍;所以去掉残忍而存慈心,就是圣贤、仙人、诸佛菩萨修行的功夫所在啊!
经上说:“一切动物没有不畏惧刀砍杖击的痛苦,也没有不爱惜自己的寿命啊!”人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何对于动物的生命却不生怜悯爱惜之心,而任意地残害它们,不惜跟它们结下冤仇造下杀业呢?唉!所有恶业当中,惟有这个是最惨痛啊!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及时猛然醒悟!



〖 原文 〗
阴贼良善。
〖 释义 〗
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地加以贼害。
〖 说明 〗
阴贼就是阴谋贼害,例如暗箭伤人,最是难以防备;而且别人被我害了,而我不用背负害人的恶名,这是最糟糕的坏事。对于一般人而言,尚且都不可以这样地阴谋加以贼害,若是用来贼害善良的好人,则更是不可以啊!因为善良的好人,是民众的希望所寄。善人在一个国家里面,则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重视,善人若是在一乡之中,则会被全乡的百姓所重视,所以怎么能够去阴谋贼害善人呢?而恶人害人,到头来,害到的却是自己啊!



〖 原文 〗
暗侮君亲。
〖 释义 〗
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孝敬,却反而暗中地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 说明 〗
国家和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就如同天地一样,如果领了国家的薪水而怠忽了公事,贪图利益徇私舞弊,或是奸诈阿谀欺上瞒下,这种的存心,就是暗中欺瞒君王啊!对父母的奉侍供养不诚恳,处世待人不诚实,或掩饰自己对父母违逆的过失,这种存心,就是暗中欺瞒了父母啊!
从前有兄弟二人,每隔五天就轮流一次供养母亲。哥哥比较穷,而弟弟有钱。有一次,轮到哥哥供养五天,但到第三天,家中连稀饭都供养不出了,就向母亲报告, 请母亲暂且住弟弟家中,以后他会补回来这两天的供食。母亲听了以后,就去弟弟家,把哥哥的意思说了。弟弟就叫妻子把饭菜藏起来,坚决拒绝哥哥所做的决定。 母亲感到非常无奈,就掉着眼泪回到哥哥家中,这时候,忽然天空中雷电交加,当场就把弟弟夫妻二人给打死了!



〖 原文 〗
慢其先生。
〖 释义 〗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地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地有失弟子侍奉老师的道理啊!
〖 说明 〗
父母生下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导,才能成就我们的学问,所以对先生、老师,要和对君王及父母一样的尊敬。现在的人请老师教育自己的子女,往往只是虚有其表,吝啬钱财,还与礼有亏,甚至还出言不逊,态度反常,有心地轻视教师,这则是和禽兽相差无几啊!侍奉老师的道理和方法,应当就像子弟侍奉父兄一样,走路的时候,要跟随在老师的后面;坐的时候,应该坐在老师的座旁;路上遇到老师,则要正立着,向老师拱手问候;老师讲话的时候,则应该倾耳虚心地聆听。纵然是遇到了灾难忧患,也不能够改变;无论是吉凶祸福,都要跟老师同甘共苦。老师在世时,侍奉老师在礼节上不能够有半点的亏失;老师去世之后,则要为老师守三年心丧。能够做到这样,则可以算是尽到弟子侍奉师长的礼节了。



〖 原文 〗
叛其所事。
〖 释义 〗
对于所应服侍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 说明 〗
叛其所事的事,是指以下事上,例如属员服事长官,士兵服事将帅,仆妾服事主人,都称做事;而背叛并非一定是显然地背叛违逆,只要是在所服侍的人缓急的时候,自己不能作为他的依靠;利害关头的时候,不能够怜悯救济,这就叫做背叛了。



〖 原文 〗
诳诸无识。
〖 释义 〗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 说明 〗
没有知识的人,正应当要随事地开导,告诉他们如何地辨别善恶,明白道理,使他们能够觉悟,不再迷惑颠倒,怎么能够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去欺骗他们呢?《楞严经》说:“炫耀迷惑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贻误了众生的慧命,这种人死了之后,应当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大苦啊!”唉!人何苦要造作这种罪过呢?



〖 原文 〗
谤诸同学。
〖 释义 〗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地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 说明 〗
同学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样地亲切;况且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怎么可以妄加地毁谤,满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佛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种的责任要尽。第一、彼此若是做了恶事,应当要互相地规劝,禁止再做恶事。第二、彼此若是有了疾病,应当要互相地探视照顾调养医病。第三、彼此若是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不可以向外人说出。第四、彼此应当互相地尊敬赞叹,不要断了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若是贫富不相等,应当要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地诽谤。”有过失不妨面说,若背后诽谤,败他名声,岂不是险薄心肠。善人生平不谈人一过,何况是同学,犹要每事曲曲周旋卫护,劝他迁善改过。朋友相会的时候,彼此都应该要虚心谦逊,尊敬地包容对方。大约是劝谏规戒指摘的地方少,而诚恳劝导赞叹鼓励的地方多啊!



〖 原文 〗
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 释义 〗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 说明 〗
漫无根据叫做虚,妄有诬蔑叫做诬,诡计蒙人叫做诈,矫情欺世叫做伪。这四样分开来说则是四种,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啊!要知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舍弃了诚,而用了虚伪、诬陷、诈骗、欺伪,这样岂不是违逆了天道而失去了人道吗?这种的存心,非常地不好,这种地行为也非常地危险!如果是这种人的话,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的人啊!所以这种人来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那会堕到哪里去呢?这样对别人尚且不可以,何况对自己的宗族亲戚。同姓的亲人叫做宗,异姓的亲人叫做亲。虽然亲戚关系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我们所应该关切的人啊!应当以亲爱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是遇到了患难,应该要共同地来承担,遇到了困难缺乏的时候,应该要及时地予以接济,家丑要互相地掩藏,外侮要共同地抵御,怎么可以彼此互相地争夺,连一点点小事,也在锱铢地计较,甚至还彼此互相地倾轧,伺机攻讦报复?俗话讲:“折断树枝,会伤到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了树的脉啊!”这句话值得大家警惕。
薛敷这个人,专门替人家虚构捏造状词打官司,他能够把无理的说成了有理,就用这种伎俩赚钱致富。后来他感到心里不安,就设立醮坛,向上天忏悔谢罪。道士作法之后,伏坛而起,说到:“玉皇大帝批示下来,薛敷的家宅,交付给火神处置,薛敷本人,则交给水神处置。”后来,薛敷的家,果然被大火烧光了,而他本人,则是堕水淹死。



〖 原文 〗
刚强不仁。
〖 释义 〗
气质刚强性情火暴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 说明 〗
太上所教诫的刚强之人,是因为他很容易就动气发怒的缘故啊!中医称痿痹之症,叫做不仁,就是因为这种病症不知道痛痒。喜欢刚强动气发怒的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就不知道痛痒了,都是带着杀机,这就是俗语所讲的铁石心肠,这种人怎么能够仁慈呢?然而刚强之后,没有不被摧毁折断的啊!若是能在吃了几次大亏之后,而渐渐地转化为柔弱,这也就是他的万幸啊!刚强狠戾的人都不得好死,死了之后,堕在三恶道中,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的时间才能够脱离啊!



〖 原文 〗
很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 释义 〗
性情凶狠暴庆,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地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 说明 〗
凡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会懂得如何用人;而没有智慧的人,则是全靠自己来做。须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况是凶狠暴戾而又刚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佛说:“凶狠暴戾的人,就像坏马一样,很难调伏;人若是凶狠暴戾,就很容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没有益友和善知识来亲近他,更没有人愿意告诉他做人处世的大道理了。所以一个人会去造恶招怨的原因,没有比这个更严重了啊!

对恶人本应远避,反而却心向他;对善人本应亲近,反而却违背他。 
真正具有道德仁义的正人君子,就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好恶,允当地认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对于一个人来说,则关系到这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镇而言,则关系到这个乡镇的利害;对于天下国家而言,则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安危。所以怎么能够不谨慎小心啊!若是轻率不当,任意地认定是非,那就太危险了啊!向,是应当要趋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趋向的啊!背,则是应当要违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违背的啊!如果是趋向了邪,而违背了正,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时的不察,而向背失了当,就会导致终身都身败名裂。所以对于向背要特别的谨慎啊!

王安石是宋朝神宗皇帝时的宰相,为人喜欢猜忌怀疑,嫉妒又刚愎自用,而且还排斥忠良,欺世盗名;甚至还胆大包天,毁谤圣贤,居然还敢厚着脸皮以圣贤自居。他的施政,破坏了国家的人才;他的学术,败坏了社会的人心,他所作的《三经新义》和《字说》,毁谤诬蔑了圣人,破坏粉碎了大道。他的新法被人们攻击,而他的言行却更加骄傲、凶狠、放纵、怪异了。他年轻的儿子突然背长毒疮而夭折;他也失去皇帝的宠信,羞愧恐惧而死。

宋朝的蔡京当宰相时,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贤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而且还奏请皇帝批准,把“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大石碑上面,并命令全国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非常地不平。没有多久,这块石碑就被雷打碎,蔡京也因为事败,被贬官流放而死。



〖 原文 〗
虐下取功。
〖 释义 〗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 说明 〗
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换取个人功名的行为,功劳就算得到了,也不过是升官而已,但是灾祸却是随之而来,而且不只是杀身之祸啊!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汉朝的汲黯,为了救饥荒,就假传圣旨,打开粮仓,因此而救活了几万个饥民!
汉朝的于定国,担任廷尉审案的时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没有感到自己是冤枉的!在当时来讲,他们何尝不是国家的第一功臣啊!



〖 原文 〗
谄上希旨。
〖 释义 〗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 说明 〗
在上位的长官,尚未做出决定的时候,犹有劝说挽回的机会;但在这个时候,若有人逢迎长官,那么长官的决心,就会更加的坚定,以至于到了不可劝说挽回的地步了。这不只是臣子之于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属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绅士迎合官府,部属迎合主管,仆人迎合主人等。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应当依循着道理去做,千万不可以有所贪图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机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么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贪图不义的钱财呢?应该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谄媚,只是徒然的丧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别人结下了无穷的怨业啊!
唐太宗曾经指着一棵树说:“实在是一棵好树啊!’’宇文士及从此就一直不断地逢人就赞誉这棵树。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很严肃地对宇文士及说到:“魏征一直劝我,要远离逢迎阿谀的佞人,我始终都不知道佞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你就是佞人啊!”宇文士及听了,立即向皇上叩头谢罪,惭愧不已!



〖 原文 〗
受恩不感。
〖 释义 〗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古时候的人,就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纵然是没有能力回报,也一定是铭记感恩之心,念念都不敢忘记啊! 《大智度论》说:“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要感恩图报,这种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啊!”
〖 说明 〗
在恩惠当中,所谓大恩的有四种:一是天地的大恩,二是父母的大恩,三是国家的大恩,四是师长的大恩。或是有人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对上面所说的四种大恩根本就未报,而对于私恩小惠的报答,却是感到沾沾自喜,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并不是报恩啊!



〖 原文 〗
念怨不休。
〖 释义 〗
对于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
〖 说明 〗
对于弑君杀父的大仇,离散骨肉的大恨,君子对于这种的仇恨,自然有他以直报怨的方法。至于私人的仇恨小怨,可以用理性来排造,可以用感情来原谅,这样私仇小怨,便可以因此而消除化解了。若是仍然还念念不忘,则怨怨相报,也就永无休止了啊!
于铁樵先生说:“别人用势力加在我的身上,而我则以宽宏的度量,来容忍他这种偏差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扫除内心层层障碍的乌云,熄灭心中想要报复的星星之火了。”所以君子是不念旧恶的啊!



〖 原文 〗
轻蔑天民。
〖 释义 〗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地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 说明 〗
唐太宗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若是积得厚,则永远令人怀念感佩;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地生活,则国家自然就巩固安全了。”所以,做君王的若是有仁厚的道德,则人民归向他,就像归向父母一样啊!我们观察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圣王,都是仁民爱物,视民如子,爱护百姓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更何况是替代君王治理州县的官吏,就更应该体会这个道理啊!
宋朝的郑清臣,生性非常地刻薄寡恩。他当槐里县的县令,虐待县民。等到他任满离开时,槐里县的百姓把道路都挤满遮断了,并向郑清臣吐口水唾骂他。郑清臣就以辖内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说:“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对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地唾弃反弹,那么你在槐里县的施政和所作所为,不用问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还敢抱怨,把民众当街侮辱你的事奏报朝廷,真是太胆大妄为了啊!”郑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贬官。



〖 原文 〗
扰乱国政。
〖 释义 〗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 说明 〗
一个国家必须要培养和平的福报,不可以任意地变更法令制度。即使是有所建设和变革,也必须十分地详细谨慎啊!若只是一个人的私意,想要有所变更,就轻率地提出改革的建议,那么,这样就有了一番的施行,也就会有了一番的扰乱损害;况且祖宗所制定完成的法令规矩,各级官吏的奉行,时间已经相当的长久,而且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感到很方便,何必一定要频频地变更旧有的规定,徒然地扰乱国家的政务呢?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创行新法,而且还一意孤行急切地推行新法,结果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宋朝国家的元气,因为新法的推行而大受伤害,国力从此急速地衰落,这就是扰乱国政的流弊害处啊!



〖 原文 〗
赏及非义。
〖 释义 〗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 说明 〗
赏之为道,目的就是为了崇尚道德报酬功劳,所以“赏”是国家朝廷激励劝导人心重要的法令制度;不应该赏而赏的,就叫做非义。所以违背了是非,废弛了法纪,助长了恶行,偏心自私,进用了坏人而调换了好人,这些的措施作为,最是干犯天怒啊!所以负责爵赏的人,能够不小心谨慎吗?如果做到了赏合乎了义,那么国家的一官一爵、一丝布、一粒米,怎么可能有稍微疏忽的弊端发生呢?这样自然而然,钻营拍马逢迎送礼的人,就无法得逞了;而奉公守法、尽忠职守认真做事的人,都会互相地劝勉鼓励,为国家社会立功了。



〖 原文 〗
刑及无辜。
〖 释义 〗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
〖 说明 〗
刑罚的目的,是用来惩罚警惕恶人的,圣人不得已才制定了刑罚;所以刑罚本来就不是吉祥的,也不是善事;而刑罚额度的裁量,和犯人所犯的罪,若是相当相称的,尚且还要哀悯可怜他们因为不明白道理而误蹈了法网,不可以因为破了案立了功而感到欢喜,这样恐怕会弄错了案情啊!所以古人对于刑罚的斟酌裁量,非常地谨慎,详细地审理明查;若是刑罚不当,使得无辜的人受害,这样不只是在审查案件上不公平有缺失,而且也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的美意啊!况且杀人者死,法律有明文规定,今天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错误而刑罚到无辜的人,所杀的不止一个人而已,而将来受到报应的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杀人抵命的道理,不知道应当要如何才能够公平啊!这种的罪业,就算是平时为官公正廉明,尚且不免于在案情胶着疑云重重,或是证据相似的时候,偏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来认定罪刑,而不去虚心详细地明察,因此而导致了后来终身的饮恨后悔;而且无辜被杀的人,一定会怨怨相报紧追不舍啊!何况是那些审查案件漫不经心的官员,那他的果报就更严重了啊!想到这里能不怕吗?



〖 原文 〗
杀人取财。
〖 释义 〗
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
〖 说明 〗
把人杀死以夺取死者的钱财,这种恶行,不一定全都是强盗才会做的;例如贪官污吏,为了贪取非分之财,就用刑罚手段,将嫌犯杀死在监狱中;豪门巨富贪财无厌,欠他们的钱的人,纵然是到了颠沛流离的困境,这些豪门巨富,仍然是昧着良心,逼迫他们限期还钱,而且还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贪取钱财,竟然乘人之危夺取钱财,根本就不顾别人的死活;庸医为了贪财,枉顾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时候,榨取患者的医疗费用。这些都是因为贪财而起了杀人的动机,做出了杀人的行为啊!然而这些杀人取财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厉鬼素命而死的;而他们所夺取的钱财,到最后也都化为乌有了啊!



〖 原文 〗
倾人取位。
〖 释义 〗
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
〖 说明 〗
世间的一官一职,虽然都有命定,但是做部属的,只要肯努力断恶修善,就有机会升官,升到非常显赫的地位。平常人只要多做善事,也有机会得到官禄;若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就不择手段陷害他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然而因果循环,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人,最后还是会被别人陷害的;夺取别人官位的人,最后自己的官位,也会被别人夺走;而且报应之快,几乎马上就可以看到啊!
唐朝李林甫当宰相时,反复地倾陷别人,以巩固自己的位子;当时边疆的元帅,都是由朝廷的名臣担任,功劳卓著的就可以入朝拜相。李林甫要阻止这条拜相之路,就向皇帝进言:“文臣的胆子太小,不敢抵挡外敌武力的入侵;若是起用胡人来担当元帅这个职务,胡人就一定能拼死地保护大唐江山了。”皇帝因误信而采纳了李林甫的建议,导致了以后的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这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自私的念头,而使得天下苍生受害的例子。最后李林甫被朝廷判了私通叛逆的罪名,死了之后还被剖棺斩首。



〖 原文 〗
诛降戮服。
〖 释义 〗
贼寇若是已经投降诚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地违逆天理。
〖 说明 〗
对于已经投降归顺的敌人,应该怜悯安抚劝谕他们;然而把他们杀掉,这种居心实在是太残忍了,所造下的罪业,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将来遭到灾祸,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啊!汉朝大将李广,武功高强,善于射箭,匈奴人对李广非常畏惧,李广因此被称为飞将军,战功累累,却未能封侯。一次他对王朔说起,很不明白。王朔说:“将军您仔细想一想,在您一生当中,有没有做过使您遗恨的事情呢?”李广回答:“我曾经杀死已经投降的胡人八百人,事后我也感到非常地后悔遗憾啊!”王朔说:“灾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就是您所以不能封侯的原因啊!”后来李广出征匈奴,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因此而自杀身亡。他的孙子李陵也做了将军,在一次战役中,被匈奴俘虏而投降了;李陵的家族因此被汉朝的天子下诏满门抄斩。



〖 原文 〗
贬正排贤。
〖 释义 〗
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 说明 〗
正人君子、贤良之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应当要重用他们,这样朝廷中才能人才济济,国内国外也会知道而有所畏惧警惕;若是因为妒忌他们的才能节操,和自己不同道,就想尽办法排挤他们,放逐贬谪他们到边远地区;这种妨害贤良毒害国家的罪孽,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假使在位掌权的人都像伯乐一样,懂得发掘人才而善用人才,那么有道德心量的人,就可以使他当宰相;识大体的人,便可用他做谏官;有方策谋略的人,便可以付与他掌管兵权;操守廉洁的人,便可以用他掌管钱粮;爱护人民的人,便可以用他做郡守或县令。如此则政府大小的官职,都能够由适当的人才来担任,而没有被遗漏的人才,那么国家就一定会兴旺!



〖 原文 〗
凌孤逼寡。
〖 释义 〗
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 说明 〗
孤儿寡妇是人生的不幸,所以为天地所重视,怎么可以乘他们无依无靠的机会欺骗他们,残害他们呢?甚至侵占夺取他们的财产,或是使用诡诈的手段,派遣他们劳役的差事,或是依仗着权势,逼迫孤儿寡妇流离失所,冤屈无处控诉啊!我们暂且不论鬼神的明察,和报应的不爽,只要想到孤儿,他们也是人家的儿子,寡妇,她们也是人家的妻子,请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也就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凌孤逼寡的事情了。至于兄弟同族之间,而敢凌逼孤寡,简直就是灭绝天伦没有人性,那么他们所得到的惨烈的报应,就更加地严重了。



〖 原文 〗
弃法受赂。
〖 释义 〗
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
〖 说明 〗
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要得钱,所以才会接受贿赂之人所请求的条件,而颠倒了法律规定;若是法官、衙役或是书办,枉顾了法律的规定,竟敢抛弃法律,仅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人犯的死生,那么人民将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会不知所措;难道他们没想到,这样做的话,一定会弄得天怒人怨,而且自己也必定会遭到奇祸啊!在刚刚做官时,有的人还能够有所矜持,不肯贪污;等到年纪大了,官做久了,却是把握不住而随波逐流了。这就是因为自己渐渐地把官场当作是自己的家,把钱财当作自己的命啊!有些做长官的,自己清白廉洁,还应该严格禁止部属贪污才是,教导部属“身在公门好修行”的道理,如果不教导,明哲保身,等于助长了部属贪污,罪过也是很重的啊!



〖 原文 〗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 释义 〗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的,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的。
〖 说明 〗
两边的当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诉状,互相地控告对方;这时候双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们的生死与夺,有罪没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话啊!所以法官怎么可以轻忽随便地就宣判呢?现在却有把当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了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颠倒的法官,若不是他接受了贿赂,就是他偏心徇私啊!否则轻率鲁莽到这种地步的人,怎么会当上法官呢?
近来喜欢攻讦他人、向法院告状的情形,似乎愈来愈盛行了。如果为政者不能够用道德来感化人民,那么加重诬告他人的罪刑,或许可以减少人民的诉讼;就算是进 行诉讼,因为怀疑而误判了案子,也不至于会太多。最怕是法官在左右原告的心意,乱用审判的名词,以鼓励煽动诉讼的风气,这种的法官,恐怕他的命也不长了, 而社会的正义也就败坏了啊!



〖 原文 〗
入轻为重。
〖 释义 〗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
〖 说明 〗
《书经》说:“法官在判刑的时候,若是心中感到怀疑,就应该判得轻些。”又说:“判罪宁可判得轻些,也不应该判得比他应该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应该判轻的判成了重刑,实在是严重违背了圣人体恤怜悯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关天,关系生死,责任更是重大,负责审案的官员,最应该加以留意,小心地搜查证据,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容易被无赖之徒乘机利用,而误导了案情啊!
宋朝的铁面御使赵清献,在他担任武安节度推官的时候,有老百姓伪造使用印章,他的部属说:“伪造使用印章,依法应当判处死刑。”惟独赵清献公说:“百姓造 印是在朝廷大赦之前,而在大赦之后才使用,大赦之前并没使用,大赦之后也没再造,依法都不会判处死刑。”最后赵清献就以“罪疑从轻”把这些涉嫌伪造用印的 百姓给释放了。



〖 原文 〗
见杀加怒。
〖 释义 〗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 说明 〗
曾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这是说有罪的人,当他接受刑罚的时候,仍然应当体谅他犯罪时候的动机,不可以轻率任意地加重他的罪刑;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虽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现场看到他受刑被杀,心中应该是感伤不已,为他掩面哭泣流泪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加以嗔恨愤怒呢?这种人的心,实在是太残忍了。至于家禽兽畜鱼类,被人宰杀的时候,更是应当要怜悯它们的无辜;若是见到它们被杀而加以嗔恨愤怒的话,这种人一定是残暴酷虐嗜好杀生的恶人啊!



〖 原文 〗
知过不改。
〖 释义 〗
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改悔。
〖 说明 〗
圆悟禅师说:“哪一个人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能够改,就是善莫大焉啊!”所以惟有君子能够改过迁善,那么他的道德也就日新又新;而小人掩蔽隐藏,甚至文饰他的过失,所以他所造的恶业,也就愈来愈显著了。因为小人犯了过失,必定会找许多的理由来解释,这就是太上所以谆谆教诫的原因啊!
何龙图先生说:“人的过失可分为三类,有口犯的过失,有身体犯的过失,有心上犯的过失。善于改正过失的人,只要自己能够灵敏警觉,认真地去掉执着吝啬的习气,对于道理,则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探讨,穷究到底,这样自然就能达到诚意正心了。
宋朝的徐节孝积,在初次面见安定先生时,头稍微偏了一点,安定先生就很严厉地说:“头要摆正,不可歪斜。”徐先生就立刻觉悟悔改,并且说:“头要摆正,不 可以歪斜,那么心又怎么可以不正呢?”从此以后,徐先生的心就未曾有过一点点的歪斜。有人问他,什么是处世修身的要诀?他就写“正直”二字给他。



〖 原文 〗
知善不为。
〖 释义 〗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敢勇敢地去做。
〖 说明 〗
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日积月累地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去做,而且还要很认真努力地去做。人若是每天改掉一个过失,则可以消除一项的罪业;若是能够日行一善,则可以增加一点福报的基础。紫虚元君说:“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退,福生于勤俭,命生于和畅。祸患是从多欲中生出来的,过失是从轻慢中生出来的。所以要戒眼,眼不要去看他人的过失;要戒口,口不要谈论他人的短处;要戒心,心不要放纵贪嗔的念头;要戒身,身不要随着邪恶的伴侣。性命就好象在风中燃烧的蜡烛,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啊!所以要常常想到,死了之后,神识往哪里去呢?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寄托在这个尘世间,千万别去造那罪业中的罪业啊!要知道善恶都存在于心中,而且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人若是能够巧于机诈计谋,那么天就更是能够巧于报应了啊!”由此观之,人若是能在一天之中,或是听到一句善言,看见一件善行,做了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才没有虚度空过啊!如果有人明明知道善事就在眼前,而却不肯去做,这种人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心肝肠肺,简直就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浪费生命,而自绝于天下,实在是太愚笨了啊!



〖 原文 〗
自罪引他。
〖 释义 〗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 说明 〗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东窗事发,就牵引嫁祸别人,这就是俗话说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动机,不是希望掩饰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报仇嫁祸他的仇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终究是掩不住的,而诬赖别人也终究是诬赖不成啊!只是徒然地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纵然是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仍然难免会遭到天诛啊!按照佛经说:“一切世间的众生,都是生死相续;在临命终时,暖触尚未舍除以前,一生所做的善恶事情,一时之间,都会浮现出来。”大概临终所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平日心地的境界啊!所以地藏菩萨的罪珠,就是我们的心珠;阎王殿前的业镜,就是我们的心镜啊!而我们现在做了一件不善的事,就会在我们心中留下印象,往来萦绕着磨不掉,所以怎么可以妄自地牵引诬赖他人呢?



〖 原文 〗
壅塞方术。
〖 释义 〗
故意阻挠医、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糊口,济助世人。
〖 说明 〗
医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艺,都可以算是方术;功夫浅的,可以借着方术来养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则可以用来济世济人。若是故意地壅塞阻挠这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行使,这就是我们的心量不够广大,而国内就会有许多饥寒失业的人了!至于邪师、庸医,会伤害到教化,会误人的性命,以及烧丹炼汞这类的方术,就不可以援用这个例子,而应当加以禁止。一般读书人的家中,必须要清严门户,凡是三姑六婆都应该戒绝往来;纵然是有往来,也应当要重视她们的人品是否端正,这也是端正根本防微杜渐的方法。



〖 原文 〗
讪谤圣贤。
〖 释义 〗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地崇奉,竞敢任意地毁谤。
〖 说明 〗
有两种人喜欢戏侮毁谤圣贤,一种是因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圣贤伟大的教化,对世间有深远的影响,这种人就像躲在瓮里面从瓮口看天,却埋怨天空为什么那么小。另外一种是世智辩聪的人,仗着自己的聪明辩才,煽动蛊惑他人毁谤圣贤,这种人就象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样,徒劳无功;而圣贤是不会因为他们的煽动蛊惑别人毁谤,而受到任何影响。
儒、释、道三教都是正法,同为千万年来一切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为什么那么地愚痴,去毁谤圣贤,造下来生堕入地狱的恶因呢?至于经典、书籍和字纸,乃是圣贤的精神所寄托,作践经典、书籍和字纸的人,与讪谤圣贤的罪过相同啊!



〖 原文 〗
侵凌道德。
〖 释义 〗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 说明 〗
世间有道德的人,例如读书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们的言语,可以作为世人的法则;他们的的行为,可以作为世人的楷模。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乃是因为天地正气之所钟啊!我们敬爱他们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侵犯欺凌他们呢?
国清禅师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但是有某位官员,向来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禅师绑起来,打了二十大板;这位官员晚上就梦到死去的父亲很生气,而且哭泣地向他说:“你竟敢侮辱禅师,阎罗王为了这件事,也打了我二十下铁鞭,连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



〖 原文 〗
射飞逐走。
〖 释义 〗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 说明 〗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枪、鸟铳、药弩、弹弓、粘竿、扣素、网缦,都算是射啊!或是为了卖钱,或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就在四处布下了杀机陷阱,使得飞禽丧命,有的头被折断了,有的胸被贯穿了,不知道有多么地痛苦啊!我们应当要加倍地发慈心来救护它们。吃它们肉的人,为何忍心要跟它们结上这个往后必会报复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们来充当我们可以调整减少的菜肴啊!而捕杀禽兽为业的人,何苦要造下这种无穷的怨业,来赚这种有限的利润?
人若是能够修养真性,善护生灵,这样才够资格称“人为万物之灵”,不然就跟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而且人若没有依照正法修行,那就出不了六道,仍然在六道中轮回!今生做畜生的,他的前生或许是人;而今生得到人身的,他的前生或许是畜生。因此贪嗔贪杀,互相地吞食,在这生与死的路头上,最是可怕;而一旦入了阴间,则今天在追捕走兽的人,又怎么知道不会被他们所杀害的走兽追逐呢?



〖 原文 〗
发蛰惊栖。
〖 释义 〗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子,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 说明 〗
天冷的时候,虫都蛰伏在土里面,若是把虫掘出来,它们一定就会冻僵死掉。而现在居然有无辜焚烧山林草木的人,竟敢以此作为玩乐游戏,逞快意于一时,却伤害到万亿的生灵,至于村民小孩因为无知而做这种行为,尤其应当要好好地劝导;若是有人将热水倒在地上,或是在地上焚纸箔祭祀祖先,这些都应该要随时地劝导,以保全地面下的蛰虫不受伤害,这样的存心实在是太慈悲了啊!《仙经》上也说:“凡是能够随时随地行方便,救护众生性命的人,必定会得到福德长寿的果报。”



〖 原文 〗
填穴覆巢。
〖 释义 〗
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
〖 说明 〗
穴,是一切细小的含灵聚集居住的场所。在人看来,只是一个洞穴而已;从它们看来,则是它们赖以安居的家啊!跟人居住的家没有两样,怎么可以把洞穴填起来塞住呢?这样就会断了它们的生门,绝了它们的出路,甚至会覆灭它们的宗族啊!人类怎么可以忍心这样地做呢?
巢,是一切大小的鸟类依止在里面哺乳生产的地方,并且还可以躲避霜雪寒冷的侵袭,被网捕捉被弹射到的危险。若是被人弄翻了鸟巢,就跟人类被毁了屋宅烧了房子的情况没有两样,岂不是置它们于死地吗?
杭州有位妇人,喜好杀生,尤其是讨厌蚂蚁弄脏了饭菜,因此常常把蚂蚁烧死,只要找到了蚂蚁洞穴,不是把洞塞住,就是用滚汤浇进洞里,杀死了无数的蚂蚁。后来,她生了一个孩子,还在喂奶的阶段,有一天,这孩子竟然被一大群蚂蚁咬得全身都肿起来,最后肉烂而死。



〖 原文 〗
伤胎破卵。
〖 释义 〗
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
〖 说明 〗
动物禽鸟虽然还没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里面都有生命,就象人类怀孕一样。所以,伤了它们的胎,破坏它们的卵,就等于是在杀生啊!佛说:“人若是凶恶残暴,不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敢去捕捉刚出生的幼小禽鸟,和吃它们的蛋,使飞禽鸟类失去了它们的孩子,因而悲伤地啼叫,甚至伤心到眼中出血,这种人会得到没有儿子的报应啊!”
在梁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用鸡蛋白和水来洗头发,为的是要使自己的头发乌黑亮丽,因此而打破了很多的鸡蛋。他临死的时候,听到了在他的头发中,有几千只小鸡在啾啾叫的声音。

(未完)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中华孝道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千呼万唤归孝道"此名学习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等幸福指数,一切内容皆由爱神新月老师编辑整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习共进步吧!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每日聆听语音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