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第1集)


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 第1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35pgtsy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发言的题目是《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这颗明珠就是“孝”。晚清一位著名的大臣曾国藩曾经说过:“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我认为“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文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民族5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光芒。围绕着孝我讲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孝?第二,孝的传承?第三,当今时代需要孝。第四,孝的宣传。第五,孝的实践。

先讲第一个问题,“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父母生我养我、照顾我,长大以后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的十分逼真。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坐不安,一时临盆将儿产,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使唤,脚不停来手不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7岁8岁送学馆,教人发奋读圣贤,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旧社会孩子上学的时候,老师手里面有一把戒尺,孩子不好好读书,老师拿尺子打手心,所以妈妈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总是给老师说“老师,孩子要好好的管教,如果不听话,你就打”,但是真打起来,娘心酸。为儿为女把帐欠,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所以这个《劝孝良言》写得非常好。

有一位老同志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写了一篇回忆的文章登在《中国老年报》上,文章不长,但是很感人。他小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钟表,所以每天上学都要到隔壁的店铺看一看几点钟,看来看去店老板不满意了,嫌麻烦,有一次说话就很难听,说你要想看,自己买一个表回家好好看,每天到我这儿来看,挺讨厌的。所以这孩子听了以后,回去给妈妈讲,妈妈说:“儿啊,咱人穷志不穷,人家不让看算了,以后妈妈给你报时、妈妈给你当钟表,告诉你什么时候上课。”后来,上中学的时候要上早自习,他的妈妈夜里就不敢睡踏实,老要起来看一看天上的星星走到什么地方了,要听一听鸡叫几遍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上起来。但是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天上没有星星,阴云密布,也没有听到鸡叫。所以妈妈沉不住气了,把孩子叫起来,吃一点饭,背个小书包就到学校里面去了,到校门口一看大门紧闭,传达室里面传来两声钟响,进不去,来的太早,回去吧,来回折腾。穷人家的孩子衣服单薄,怎么办?就在校门口跑步,一直跑到早晨五六点钟,学校开门才进去。放学回家给妈妈讲了这个过程,妈妈抱着他流下了眼泪,第二天这个孩子回家看到家里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崭新的小闹钟,他的母亲脸色苍白,躺在床上,小妹妹说:“妈妈卖了血,买了这个小闹钟。”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两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故事催人泪下。在意大利庞贝古城,被火山覆盖的房屋被发掘以后,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姿势都是一样的:把孩子抱在怀里,母亲用自己的臂膀,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头颅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日本的札幌有一位4岁的男孩从楼上掉下来,他的妈妈正在楼下搭衣服,看到这种情况以惊人的速度把孩子接住,速度达到了每秒9.65米,连当时的专业运动员也达不到。

母爱产生了奇迹,湖北有一位暴走妈妈叫陈玉蓉,为了捐肝救子,坚持7个月走破了四双球鞋,消除了脂肪肝,捐肝成功,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同志们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母爱,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在于对儿女的无私的奉献。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最亲的人第一个就是母亲。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喊出来的声音是“我的妈呀!”。妈妈是最亲的,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舍身忘死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的感觉,长大之后想着要回报父母的恩德,这种知恩、感恩、报恩就是孝。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字,后来在书写过程中省去老字的下半部,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儿子的子,先有老子后有儿子,老子在上儿子在下这就是孝字的构成,孝字的构成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上说“孝是善是父母者,从此成老爷”。

对这个孝的构成,我还有一个解释,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呵护着他,怕风吹、怕日晒、怕雨淋,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字构成的理解。总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的亲情。

这种亲情回报的情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是什么时候呢?是2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孔子和孟子。孔子论孝,重点是三点:1、养;2、敬;3、谏譄。

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敬就是在人格上尊敬父母。孔夫子说了如果光养不敬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你光养,光让他吃饱穿暖,你在人格上不尊敬他,和你养一只狗、一匹马有什么区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孝也是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

最重要的是孔夫子提出了“谏譄”,左边是一个言字旁,右边是一个增去的增。什么意思?父母有了错误,做儿女的要提出批评的意见,当然要讲究方式方法。唯命是从并不是孝,孔夫子他不是讲孝顺他讲孝敬。父亲做的对了我要顺着,父亲要做的不对呢,特别是原则性的问题呢,你还顺着他?你不是真正爱你的父亲,你要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孟子是在孔子提出的“养、敬、谏譄”的基础上提出的。孔子孟子他们发现总结人性的真善美使他们成为人间圣贤。综上所述,孝是人世间高尚美感的情感,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居环境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孝是一个永远闪耀着人文道德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

至于汉代以后把孝捧的太高了,后来甚至荒谬的提出来“三纲”,后来又把孝踩到地下,都是对孝本意的歪曲,都不过是强加在纯真的孝之上的历史尘埃,丝毫也不能掩盖这颗明珠的光芒。因此,我认为孝的本意是好的、纯净的,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我们应当正本清源,还孝以本来面目,理直气壮的地加以提倡。

为什么要理直气壮的提倡呢?我们原来担心的就是愚忠愚孝,后来我们清楚了在2500年前孔夫子在《孝经》里面就提出了“唯父之命是从不是孝,百依百顺不是孝。”孔夫子是反对愚孝的,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要回到孔孟的孝道观,它的核心第一是养、第二是敬,第三是谏譄。不但2000多年前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我认为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是正确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孝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虽然社会的变迁,孝应该日渐削弱,甚至孝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也看到一位专家写的文章他说“孝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孝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社会中的确起到过协调家庭关系、组织农业生产的作用,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呢?到了信息社会呢?到了现代社会呢?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土地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生产资料,生产经验是老人交给年轻一代的,所以孝在维护家庭的稳定、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确起到过促进作用。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土地不是私人的了,也不是老爷爷留下来的。种地呢,要科学种田,年纪越大越不懂得科学种田。按照这个逻辑,孝道应该淡化了。但是,我们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人的觉悟提高了,我们反而不把我们的父母当一回事了,这个社会是前进还是退步了呢?说不通了。孝是父母爱子的天性和养育之恩决定的,而不是其他。所以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只要人类还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就不会消亡。今后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只能是更有条件把孝做得好上加好,而没有任何理由来削弱它。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前进,孝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过去是农业社会时代,农业社会你父母在家里,做孩子的,在父母年龄大的时候不要抛下父母自己走了。要走的话,什么时候回来,到哪个方向去,要告诉他们,要赡养父母。现在呢,交通方便了,信息灵便了,地球变小了,我们强调好儿女志在四方,但是要常回家看看。在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时候,重点是养,而温饱问题解决了,精神慰籍就更加重要了,老年人对天伦之乐的需求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所以我想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制度再完善,我们各个单位的老干部部门工作做得再好,也代替不了儿女孝顺。所以孝的形式可以改变,孝的本质不可能也不应该改变。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都要拿来为我们所用,对我们老祖宗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孝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更应当倍加珍惜。

在天津一家养老院看望老年人,他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 温总理逢年过节都要看望老科学家、老教授。他在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有一次给华人介绍中国的情况,看到在座的有很多白头发的老年人,温总理就说:“65岁以上的请举手!”后来叫老年人坐着听他讲话,他随行的部长站在那里,温总理讲了4分钟,老年人坐着,随行的官员站着,在海外传为佳话。

2007年11月17号有一个《弘扬孝道,建设和谐》的文章,这是我们的党报第一次把孝道提到全国人民面前。2008年国家决定清明节放假3天,让人民群众纪念祖宗、追念先烈、感恩和怀念逝去的父母,受到人民群众由衷欢迎,这一举措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孝?第二个问题:中华孝道的传承。

孝文化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昨天我去看了黄帝故里,解说员跟我说从黄帝到现在有五千年的文明,所以我就想它和父系社会应该是同时期的。孝文化的产生,我经过学习恩格斯的著作,我认为起源于父系社会。在这之前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时没有家庭。到了父系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所从事的农业起到的作用不断上升,男性地位上升,父系社会代替了母系社会。有父有母然后为家,父母所生的孩子就是兄弟姐妹,然后才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亲情关系,这个亲情有本身的道德意识,从而产生了孝的观念和孝的文化。这个观念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里面都有记载。

大家知道舜是父系社会部落的联合首领,《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就有讲舜的故事,舜小的时候他母亲死了,父亲又找了个后母,后母又生了个弟弟,他后母对他很不好,有一次让他上房子修房,上了房之后把梯子撤了,把房子点着,想把他给烧死。舜很聪明拿了两个斗笠从房子上跳下来没有烧死。后来又让他修井,舜有前一次的教训,给井打了一个侧口,刚下井之后想把他埋到井里,舜打了侧口以后从旁边的井出去了。舜知道在家里呆不住了,就离开了,后来遇到了灾年,舜的父亲眼睛也瞎了,他母亲挑着柴到城市里面去拿柴换米,但每次都碰到一个青年给他米但是不要她的柴,所以舜的母亲回来就给他的父亲说,他的父亲说这个人是不是我的儿子啊?你带我去,咱们到那个地方去看一看。所以他母亲就带着他的父亲来到集市上,舜也过来了,听了半天,舜的父亲听出是儿子的声音,然后抱头痛哭,舜的母亲就把儿子、弟弟领到家里一起来生活。

尧听到这个故事认为舜品德高尚,是个大孝子,先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后来考察他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考察完以后把帝位也让给他,尧舜中的舜帝就是这样来的。可见当时人们对孝德是多么的重视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德行天下天下行德

我们共勉一起永远铭记:

我是善德使者

开启善德能量

用心感动生命

弘正道启善德做榜样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用心将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每一个组织

造福每一个生命

世界因您更精彩

传统文化育天下因您更精彩

—— 爱神新月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中华孝道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千呼万唤归孝道"此名学习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等幸福指数,一切内容皆由爱神新月老师编辑整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习共进步吧!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每日聆听语音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