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礼记·学记》第一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一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早上好!今天开始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礼记·学记》这一部经典。这一部经典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一千多个字,但是它里面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把古往今来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以及它的意义,还有方法、次第以及教学的效果,还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一些情况,都给我们包含在其中。

 

尤其是我们,应该是将来要从事教育工作的学长们,那都是应该要把它学好的。看见大家这么凝重、庄严的这样的一种表情,看到大家也是很重视《礼记·学记》。是刚刚听了我讲这段话重视呢,还是没有讲以前您就很重视呢?(都重视)。这两天读《礼记·学记》,您会发现这个感觉很好,但是一些意思呢不是很懂,甚至可能还想:跟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想,起这个念头很正常嘛,因为我们不熟悉,甚至觉得可能是老师学。而我们概念中的老师是学校的老师,教德行的、教数学的,甚至是教一些技能的。不是所有的学长都说我一定将来要到学校去做老师,可能在看这部经典也只是了解一下。如果今天跟大家这样讲,这部经典可以说是人人都要学,而且人人都应该学,而且人人都要学好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部经典跟我们的《大学》这部经典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非常得严整,就是它的体系是完备的。可以说是一部经,它有一套完备的体系,或者是几部经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完备的体系。我们就拿《弟子规》来讲,我们学过的经典来讲,开始记笔记了是吧?可以,就是大家也着重在当堂的吸收,因为这一点比我们记下某一句话可能更重要。

 

因为这个是在慢慢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人跟我们具体怎么讲,它是怎么体系?那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的一点感悟。我们就拿《弟子规》,刚刚讲是《弟子规》吧?(是)。《弟子规》这部经典,从一开篇到最后结尾,您看看有没有一个完整圆满?(有)。《弟子规》这部经,等于是把名字给我们说一下,然后是“圣人训”,那这部经的最后是“圣与贤,可驯致”。

 

不是只听教训,只听,那可能也是左耳进,右耳出。而听了教训会放在我们心上,放在我们心上会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也成为圣人,那将来你讲的话那就是“圣人训”啦。

 

你就看就是一开篇到收尾,包括整个章法,“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七个篇章。“七”也是圆满,中国文化的好几个数字都代表圆满。比如说:一是圆满,十是圆满,万是圆满,还有十六是圆满,还有二十一也是圆满。因为具体讲有一些内容,将来大家再去学习。

 

再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七”也是圆满,比如说一个星期,你说很奇怪为什么不是八天?为什么不是十天?因为这个七跟自然的运作是相关联的,因为七年是一循环。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有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新的细胞出生,也有细胞就死去。所以每七年我们的身体是完全更新一次。哦,长知识哦,这也是听我们师长老人家的教诲才了解。

 

所以我们的生活跟这个七也是有很大关系,从方位上来讲,“东南西北上下”,再加一个“中”,就是代表方位的一个圆满。时间我们讲七天是一个周期,包括小孩子生长你会发现呢也是七天一个小周期,所以小周天、大周天它都有相应的地方。所以《弟子规》,七代表圆满。

 

那如果《弟子规》再和《孝经》结合,你会发现它们是圆满的。《孝经》本身圆不圆满?(圆满)。你会发现十八章它是圆满的,从开始到后面“孝无终始”,都是一个圆满。

 

那你会发现《弟子规》和《孝经》结合在一起,有没有发现还是圆满的?(是)。而且我们今天学的《大学》它是圆满的,而在前面学的《大学》和今天学的《礼记·学记》你再来看,《礼记·学记》独立看它是圆满的,和《大学》在一起来看它们也是圆满的,不能说更加圆满,因为这个圆满没有更加圆满。

 

所以有时候这个用词哦!所以大家一定要能体会那个义理。有时候用词哪怕口误,或者是,比如说是三或是四,那个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做学问要严整。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意思领悟过来。打一个比方,请问这个圆(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圆不圆满?(圆满)。在外面画一个稍大的圆,(圆满)。再在外面画一个更大的圆,(圆满)。哪个更圆?(都圆)。就是这个味道,传统文化它是圆融无碍的。

 

如果讲到这里呢,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圆不圆满?(不圆满)。要生病是吧?(是)。要烦恼是吧?(对)。要跟人闹情绪对吧?还有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有没有发现我们人生好像是不圆满,而且是从小到大一直不圆满?

 

那你说我们文化是圆满的,我们人生不圆满,那原因出在哪里呢?如果简单讲吧,其实意思它很广,简单讲是被我们错误的、虚妄的一个想法给障碍住了。实际上现在我们还是圆满的。你会感觉,“咦”?难道不圆满吗?比如说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很多方面,你会发现都是那么的自然,都是那么的和谐。

 

比如说我们有饭吃吧?(有)。有衣服穿吧?(有)。有课上吧?(有)。圆不圆满?(圆满)。但是有些人在这个环境中他不圆满,因为吃得不够香,穿得不够漂亮,课堂的环境不够好,听的课程可能还不一定是他想听的。

 

其实都是他自己的虚妄的、错误的、相续的、抽象的概念,所造成了他的人生不圆满。而今天我们通过圣贤教诲经典的圆满,慢慢地把这些抽象的,错误的,相续的、相似相续的一些概念慢慢地去掉之后,我们会不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不管是大的,不管是小的,慢慢会趋向于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圆满)。圆满。

 

那这个圆满的境界,它有广狭不同,深浅不同。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这四句话呢就是:“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事”就是我们讲事物、事相。然后“理无碍”,这个“理”是道理、理体,它是无碍的,就是圆满,没有障碍,这是一个层次。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事情本身它孤立来看,你会发现它圆满。

 

或者这个道理,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这个道理它是圆满。但是你会发现,在圆满中有一种不圆满,如果父母讲得不对,是吧?“亲有过”嘛,那要不要“应勿缓”?(要)。很多时候,这个时候就有点纠结了,正确那咱就不用讲了,这个理无碍,事无碍是吧?但是错了呢?你会发现,有碍了。好像有碍,实际上是无碍。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德育故事》有一篇故事,好像之前也跟大家讲到,就是《张刘顺从》,就是这个家里有三个儿子,还是四个儿子,前面的儿子娶的媳妇,都被这个婆婆给整走了。就是给折磨的,不过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可见这个婆婆不是一般得厉害。

 

那是最小那个儿子的媳妇到他们家,你们还有印象吗?“张刘顺从”,就那个故事给我蛮深的一种教育,最重要就是她到了这个家之后,可想那个日子不好过。但是几年之后,这个婆婆在外面人的一种感觉是越来越慈祥。而且也看到那个张家过得怎么样?发现那个张家过得越来越红火,而且可能很多人正在拭目以待,看看这个媳妇能撑多久。

 

结果发现不但没有走,反而是像母女一样,可能大家就有点好奇了。在《德育故事》简单几句话就把一个原因讲出来,这位姓刘的,张刘氏,这位媳妇她有没有做到“应勿缓”?(有)。而且是婆婆可能是错误的情况下。

 

所以从这里大家就能够去感受,我们的境界如果不断地提升,而且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不敢说这位张刘氏达到什么境界,但是我们想可能也到了君子、贤人的境界吧,不敢说是不是到了圣人。

 

如果我们也到了这样的一个境界,我们不是说一定婆婆就很凶悍,那有没有可能在一些人与人相处,别人觉得障碍重重的地方,在你来讲叫作没有障碍?(嗯)。是不是她对你特别好呢?(不是)。说不定对你还特别刁蛮,特别欺负你,但是你还是能够把事情做得比较好。诸位学长,原因在哪里?因为她找到了障碍不在那个婆婆,障碍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顺从,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好不容易。别说顺从婆婆了,有没有有时候学长给你提一点意见,那个小眼神儿,是吧?但是我们在写《德育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说我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有)。好像你们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看一半以上说:“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是吧?这个就是“理无碍”,因为我们接受嘛,不是说好听的,我想不是说好听的,是我们也接受这个理。

 

我们觉得这个事上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事情一来,就有碍了。所以有碍,不是说他怎么说我的,不是在具体他说你的那个事情上,而是在我们的心上还有不通达,还有缺陷、不圆满的地方,所以表现在一些比较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就不顺了。而传统文化非常得了不起,就是让我们在所有的,或者可以说是任何的事情当中,事与事之间没有障碍。你分开、独立,它是圆满,你合在一起它还是圆满。

 

我们打一个比方,就拿这个灯来讲,如果今天我们只开一盏灯,有没有这个光遍满整个教室?(有)。是吧,那它一定通过一些媒介嘛,我们讲叫光束的话,它总是有一个光束出来,是吧?(是)。它通过空气什么的,它把这个光就散布在我们的整个教室。那两盏灯呢?(也是)。我们把这盏灯关了,把那盏灯打开,你会发现那盏灯也是一样的。

 

那两盏灯同时在这个空间,你有没有发现就像《星球大战》那个光剑,有没有发现那个光和那个光之间,“你让开让开,我的光要过来”,没有吧?(没有)。你发现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更亮)。不是更亮,我们就不讨论更亮了,讨论的是无碍。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打的是个比喻,比喻今天这个人是这么想这么做事情,那个人是那么想那么做事情,那其实呢他也是圆融无碍的,你也是圆融无碍的,但是他错误地以为你障碍了他。

 

谭学长若有所悟的:“对”。你会发现很有味道的,我们以为别人障碍了我们,实际上好像是障碍,因为什么?光和光交融,你会发现他做事妨碍我了,实际上他还做他的事,你还做你的事。你认为有障碍那他就是有障碍,甚至跟他又去评理又去说,结果他也糊涂,他也觉得你障碍他,你会发现越来障碍越深。甚至是要打一架,把另外一个打出去,然后说这个都是我的光,然后他觉得满意了,实际上全是误会。

 

别说是这个屋子两个光,今天有一千盏灯的光、一万盏灯的光,就在这个教室,请问这一万盏灯会不会打得稀里哗啦的?(不会)。不但不会打得稀里哗啦,它们相安无事,而且是相得益彰。

 

其实传统文化的境界呢,它就是让我们达到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高了,至少是圣人的境界了。我们讲“理事无碍”,可以说到贤人的境界,而现在我们的境界在哪儿呢?(事有碍,理有碍)。唉,对,这个比较有自知之明,别抬高自己到事无碍,理无碍哦,咱还没到这个境界。

 

咱偶尔有一点小境界到这儿,咱现在境界是什么?(事有碍,理有碍)。“事有碍”,事就是“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这么做”?好像不太愿意做;“理有碍”就是“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实际上是他的习气在障碍,其实良知觉得应该要这么做。所以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人生在这种境界下,用一个字来概括:苦。

 

好,那虽然我们在“事有碍、理有碍”这个境界,但是以前还不知道有“事无碍,理无碍”这个境界。以前以为全都是你争我斗的境界,突然了解原来人与人的一种生活和境界能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在这个境界,但能不能推算出在这个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自在)。自在,还有?跟事有碍,理有碍这个苦相比呢?(乐)。而且你会发现有多乐?还是那句话:“要多乐有多乐”。

 

而这个乐是已经脱离苦乐相对的了,其实在事有碍、理有碍这个境界我们也有一点乐,不能说没有乐,那不然的话做人真是苦不堪言。但是这个乐的背后是苦乐相对的。因为障碍多,所以苦多乐少,随着我们通过圣贤教诲圆融无碍地学习,我们会发现慢慢地就是苦少乐多,然后提升到事情我们慢慢地去做。

 

打一个比方:鞠躬。有没有刚刚开始的时候,从理来讲,一种有一些修养的,有一些传统文化家教的家庭,他就算在家里他不鞠躬,也自己从来没鞠过躬,但是他看到这个鞠躬,或者鞠躬这个事情。其实理和事它不是说严格地分开,比如说鞠躬这个动作,是事还是理?(事)。但这个事当中有没有理?(有)。什么理呢?我们想,就算没见过,也知道是一个礼节。

 

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没有觉得别扭的?(有)。最初最初开始,把频道调到两三年前,第一次见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怪怪的,是吧?(是)。然后在你第一次鞠躬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鞠下的那个躬?惶恐是吧?每个人不完全一样。所以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我们还都是有一些或者有碍或者是无碍的过程。

 

然后就是简单这样一个事,简单这样一个理,其实在我们不断地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你鞠躬也可以,你不鞠躬也可以。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在这个形式上,而是在我们的诚意上。所以达到这种诚意,你是握手没有问题,是吧?那鞠躬也没有问题,甚至是各种各样的一些礼节,这都是我们要去学习的地方。

 

《礼记·学记》和《大学》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如果我们讲《大学》是内涵和实质的话,那《学记》就是大学的作用,或者是它的表现。那如果《学记》是内涵和实质的话,《大学》这部经典就是《学记》的表现和作用。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讲完《大学》之后,要跟大家讲《学记》,因为两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结合起来的话,你会发现它的那个味道就出来了。

 

我们以《大学》学过的内容来举个例子,《大学》讲的纲领是什么?前面的一句话“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那如何达到这样的一种纲领,它具体的细目是哪些细目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我们是不是把《大学》背下来了,知道这“三纲八目”,咱们就“止至善”了呢?(不是)。咱们就懂得“格物致知”了呢?(不是)。

 

你会发现在大学讲的是一些纲领,那具体“物”是什么?怎么格?包括“意”是怎么来诚?在这过程中它都需要很细致地去学习。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学习,你不知道这个学习将来有什么样作用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会不会学的过程中索然无味?(是)。

 

我们以前,其实现在想一想我有时候也有点后悔,后悔在哪呢?小时候读小学、读初中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有些课程是不太爱学的?(是)。你们回答这么肯定,叫索然无味。

 

因为那个时候不是说没有人跟我们讲,是自己没开窍呢?也不是没开窍,是没那份尊师重道的心,没人告诉你,不懂。其实很多老师,我想尤其是在高中的老师都可能讲过“学吧,对你总有用处的”。可能听过了,也知道老师是好,但是究竟有多好,有多大用处?真不知道。

 

那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从现在我们的一个认知,三十岁、四十岁的认知,如果今天再让大家再回初中,再回初中,就读什么呢?就读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是吧?也就这些课程,您觉得您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愉快的心情)。我想学,而且是渴望,不光是满足老师课堂上讲的一点,我们会有课外书,而且是很认真的,当然不是说全部,你有一个你特别喜欢的。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子去学呢?因为知道它的作用,而且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有发挥一些作用。大家不要小看数学,如果小时候咱也知道这样有用处,都不笨是吧?(是)。会更加努力学,你感觉有兴趣了。就画那个图是吧?我以前一画那个图我头就大,就是各种各样的图是吧?

 

其实你从这里就看到,就是教育它重在让人能启发、能了解,不是着重在怎么解这个题,当然解这个题是重要的,不然你怎么解。但是在这个背后,你能把解这个题将来给你自己、给你的工作、给你的国家会带来什么的时候,我想会有很多的孩子,会爱上他所学的功课?所以刚刚我们讲的就是所学的,你要发挥它的作用。

 

那《学记》为核心,它要发挥作用,它要发挥在哪里呢?其实不要小看这样的一个数学题,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去了解一下,这些它会做机械制造,它会做计算机,它会做一些高精尖的工具,或者是人工智能化的一些东西。


看似好像是比较枯燥,但是实在讲它跟人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关系?(有)。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就像手机一样,它的一些功能、它的一些作用现在已经变得是非常非常方便,但是它在制作过程中,工艺,包括里面的软件,有没有很多就是这些枯燥的电路图和很多很多让我们觉得枯燥的知识发挥的作用?所有的学习它一定是为人服务的。

 

你了解这一点,你会发现你将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缘分,你将来要学习什么样的科目,或者是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哪怕再枯燥,再索然无味,但是当你发现这样的一项工作,是跟人联系到一起,而且是跟人的幸福生活联系到一起,您会不会对它感兴趣?(会)。感兴趣的背后就是我想学好,所以《礼记》这个学的背后,跟《大学》它是紧密联系到一起的。

 

所学的任何的道理、方法和你的各种技能,它不是为了炫耀我比别人强,或者是我用这些技能我想得到什么?如果是这个,你是为你自己服务,而所学的背后它是放在家国天下中的。所以《礼记·学记》为它的核心,它的作用就是《大学》,就是我们所有学的这些道理,都是要在哪里把它用出来呢?(生活中)。

 

生活没有错,那生活也有大的小的是吧?那您是在哪一种层面上呢?当然是我们先从近、从小,然后到哪里?从近就是我们身边嘛,到远,有多远呢?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手段,大概是在全球的这个层面上。

 

那我们再来看,就是包括由近及远,还有是由小,一点一点地就是这些在生活上的一些好的习惯,好的一些心态,不要小看就是在这样一个小的环境中,实际上它对往后的你的人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就讲一个简单的,比如说我们讲“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小不小?(小)。应该很小吧?但是以后大家可以去留心观察,有这样一个好品德、有礼貌、好习惯的人,您看他在往后的人生,他是在学校、他是在单位,他是在家庭,您觉得他遇贵人的机率大不大?(大)。有多大?(很大)。您会发现,只要有贵人他一定都能遇得到,就不会错过。

 

为什么他不会错过,是不是因为他长得可爱?(不是)。是不是他特别会巴结?(不是)。不是的了,因为他已经内化了,可能最初开始他是有点勉强、不太习惯,因为我们都是没学过。

 

大家有没有从来这里学之前,像《弟子规》中“路遇长,疾趋揖”,还有“骑下马,乘下车”,还有“长者先,幼者后”,还有“长者立,幼勿坐”,都做得很自然、很习惯?(没有)。可能有,但是少,少之又少。我们都是从不懂、不会,从“事有碍、理有碍”,到慢慢地开始有点“事无碍、理无碍”。

 

但是你慢慢内化之后,你自己去观察,它不是仅仅讲这一个动作。这一个动作的背后,有没有慢慢地把自己的一种对人的恭敬心,或者是我们讲虚心受教的态度,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了?

 

所以我们既然讲叫高人,叫贵人,那他们有没有一定的见地和学识?(有)。那他一定能够分辨出你是真心的还是来巴结的?你就来看这一个小动作,不说对太多的人,就对你自己和未来的人生,您觉得影响大不大?(大)。

 

您就知道,所以“人无伦外之人”,所以我们的学习一定要跟我们的生活紧密地结合。所以所有的学习,任何的科目,是生活上的,是科技上的,是经济上的,方方面面,哲学上的,它都跟人有关系。

 

所以学一定是在这个范围内,“学无伦外之学”。所以将来大家不管学哪一门,是你想学的,还是别人给你安排的,还是给你分配的。有时候正好你所学的这个科目或者一个内容是你特别喜欢的,你会不会感觉很有兴趣,自己往里钻研?(会)。结果很不幸,给你分配的是你也不懂,而且是不喜欢的,请问你会是什么表情?每天就噘个嘴是吧?

 

但是如果你发现,不管是哪一门,只要到我们跟前,其实到我们跟前都不是偶然的。您觉得抽这个签是偶然的吗?据说从第一期开始,他们都说:“怎么这么准啊”?你会发现看似随机,随机当中有它的必然性。那既然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缘分,实际上如果再讲得实在一点,都是您的心所感召来的。

 

你说我没想感召啊?怕什么来什么,咋弄呢?诸位学长,就是你怕什么它就来什么。因为你那个怕,有没有在想?(有)。而且是怎么想的?“别来,别来”。其实你在想它别来的时候,麻烦的是你有没有在想它?(有)。对的,然后就想来了。所以你就知道既然来了,能不能丢掉呢?(不能)。你好像有的选择,即使是跑到别的地方,你会发现还有一个你更怕的在后面等着我们。

 

所以人安住当下,它有它的味道,既然遇到了,而且你会发现我们人生在学习、工作等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能刚刚开始我们都没有太多自主权。其实你说年轻轻有太多自主权好吗?(不好)。你会发现,叫SOHO,是吧,就好像自己一个人一个办公室,自由职业者等等这些,除非是你极特殊的一些行业,大多数这种自由散漫下去的结果,是整个人就废掉了。

 

大多数都还是在有组织纪律的一个环境中,是严一点还是不严一点,区别大概就在这里。你会发现在很多安排的事情当中,是不是都是我们最喜欢的?(不是)。有多少的机会是你最喜欢的?有多少的机率是你不喜欢的?是一比九,有没有?(有)。一比九也都算很幸运的啦。那你说另外的九,是九件事情还是相对的时间,你日子怎么过?

 

诸位学长,我们应不应该调整好我们的心态?(应该)。不管是我特别想要的、特别喜欢的,还是我特别烦的、特别讨厌的,只要来到我身边,我们能不能学着接受?然后在接受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管什么事儿,其实不会有什么无聊的事儿让你做,不管什么事儿,它都一定是跟人有关系,而且一定是跟服务人有关系。你说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它是在整个服务人的大的一个因缘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小因缘。

 

你在把这个小因缘努力做好的同时,有没有为大的服务整个社会做一份贡献?(有)。你会发现哪怕那件事情不是我们做的,是别人去做,但是你把这个很小的、普通的、有意义的工作,把它做好的同时,是不是也实现了我们的一份理想?(是)。

 

而且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慢慢地学会发现它很有意义的时候,你就会接受它,接受它的同时你会慢慢喜欢它,喜欢它的同时你就会有兴趣,然后就会花心思,就会把它做好。你看有没有有些妈妈她不太会做饭,但是为了孩子能吃点好吃的,是吧?她花很多的心血去做。

 

所以诸位学长,将来我们不管学哪些,你发现只要是为人服务的,不管是帮助大还是帮助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把我们的执着、分别给破掉了。如果我们一直执着要大的、高的、明显的、受人注意的,或者是得到回报高的一些事情,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心已经开始不可爱了。

 

是不是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呢?有,但是你会发现人生是起起浮浮、起起落落的。所以在任何一个环境中我们的学习,你会发现你有一种心胸的话,都跟治国经邦有关系,就是我们讲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一点就是你不管学什么,请问教小孩跟平天下有关系吗?(有)。

 

前两天是五一劳动节嘛,共青团中央有一个小小的视频就播出来,就是讲你如果在一个城市早起一点的话,大概在四点钟左右,你是开着车,你是骑着车,或是走在路上,你会发现,有一些穿着带反光图案的清洁工在扫大街,他们有没有在做平天下的事情?(有)。就是他们那双很普通很普通的手。

 

有一个视频是:有一个清洁工去买冷饮,然后三个店员一起骗他,是怎么骗他呢?比如说这个冷饮是十块钱,店员说我们打折,两块钱还是五块钱,就是那个短短的小视频,转发量非常之大,暖人心。偶尔看到一些蛮暖人心的画面,实际上看似很小,也都在做平天下的事儿。

 

还有一个视频:好像在大雨之中,有一个小女孩,她打着把伞,她不是给自己打,她是给那个在街头乞讨的人打伞。那很明显就是真正的残疾乞讨的,在大雨中很无助,突然雨来得很猛烈嘛,那个小女孩就一直帮着他打伞,可能还是会被淋到,但是这个照片在网上传播的时候,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打这个伞会到网上让大家看到。 

 

但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看到了内心有没有一种感动?(有)。所以任何的一件事情,它既平凡也很伟大。所谓“治国经邦谓之学”,有时候我们讲我们所学的要在治国经邦中发挥出来它的作用。

 

那我们学到的一些才华和才能,不仅仅是为了去表现、表演,会得到一点丰厚的回报,而是希望能够给人带来利益和帮助。而且我们的才华、能力越高,有没有给人带来的利益就会越大?(嗯)。“安危定变谓之才”,救人之危,济人之急,免人之难,安危定变,这都是我们要努力的。这就不是小才了,这个就是要真正的有大的这种才,“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有一种宽广的胸怀,所以《礼记·学记》跟《大学》是互为表里。你要能做到格物致知,你需要学,不是仅仅把《大学》这个课本把它会背了,因为还有好多好多的一些方法,还有一些内容,都要通过学习才能够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做好,这就是《学记》是《大学》的这样的一个作用。

 

我们学又是为了什么呢?学就是为了“治国经邦、安危定变”和“经天纬地”。把它放在了哪里了呢?放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所以“互为表里”。《学记》它的一个概述,郑康成先生曾经有讲到,“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所以《学记》的一个内涵,它是记载和记录,记载记录哪些内容呢?“记人学教之义”,《学记》它要学的内容很多,那这一篇主要的一个重点纲领是在学什么呢?学怎么教?

 

你说教还要学吗?(要)。教不但要学,而且一定要学好,因为你不学好,你就很盲目地去教,有没有可能就教错了?(有)。教错了能不能说I am sorry?(不能)。可不可以?(不可以)。你会发现,因为你既然教了他也不懂,然后你也没有教好,结果他也错了,这个时候造成的这种伤害是很大的。

 

所以一定是要会教,知道怎么来教,才能够帮助到别人,不然反而会伤害到人。而讲到这一点,一定要跟大家讲一个流传很古老的故事。我觉得我们所有学,不是说要从事教育的人来听这个故事,很多人说是老师的都要听,其实我觉得每一位学圣贤教诲的人,他都应该来从这个故事当中有所醒悟。

 

有一个医生,那这个医生水平比较低,有多低呢?他出去学艺,就是还没有成为医生以前,他一定是学徒吧,就是学做医生。结果他是教的人不会教呢,还是学的人他这个不认真学?结果他只学到了一个方子,这个药方都是能帮助人治病的,而这个药方是祖传的秘方,一定是非常得有效果的。他把这个本领就学到了,他回去也去帮人治病,那这些生病的人呢就到他这里来看病。

 

他给人看病,因为水平很有限,为什么很有限?因为他只会一张药方的水平,从某种角度,他是不是医生?(是)。是医生,他是什么样的医生呢?(庸医)。这是你们讲的哦,因为他比那个生病的、不懂得怎么治的,高明了那么a little一点点。然后帮人冶病,就是装模作样给人看看之后呢,然后就给了个药方,什么药方呢?就是那张药方。

 

可能也有正好得这个病的,叫药到病除,马上就很健康。那一定还有不是这个病的,症状都是发烧,症状都是一些难受,恶心,等等这样的一些症状,他说好,我知道了,然后又是这个药方拿去。那想象当中很多人病就更严重了,甚至是还医死的,就是病情更加重了。

 

就像我们看《医道》嘛,本来是凉性的病,凉性的病好像是发烧,他又给他加凉性的药,结果呢就火上浇油,虽然中医当中有以毒攻毒。诸位学长,您千万别乱用啊,毒没攻下来,叫毒火攻心。就会发现很多人就好像知道那叫以毒攻毒,那个都不是随便可以用的一些药物。结果把一些人就治死掉了,那一定是家属都来找他,找他来评理,他也很无辜,他说不是我的错,你们怎么没有按照我的药方生病呢?诸位学长,有没有还应该怎么讲?叫做强词夺理还狡辩。但是不管你怎么狡辩,请问要不要负主要责任?(要)。

 

那我们从因果的角度,你再怎么去打官司,再怎么去那可能别人不一定会找你的麻烦。但是因果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到了那一天的时候呢,阎罗王就是跟他就算这个账,不管你再怎么狡辩,的确是叫草菅人命。那就被判到,我们讲就要承受刑罚,那承受刑罚人命关天,这个都是承受很重的刑罚,虽然是无意的,如果真有意为了谋财的话那更是麻烦。结果被判到十八层地狱,中国的民俗当中十八层地狱已经是最底层了,打入十八层地狱。

 

结果他到了那儿还没想通,还觉得很委屈,我是医生啊,我开的药没错啊。是药没错,但是不对症,反而变成了毒药,但是他不反省,认为你们怎么,然后就在那里又叫又跳。结果下面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老兄啊,下面的日子不好过啊,灰尘都落了我一身”。吓一跳,他为什么吓一跳?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到最底层了,怎么下面还有一层,而且还有一个人?

 

他说:“老兄啊,我是给人吃错了药,害了人命,我到了十八层地狱,你怎么现在第十九层地狱?请问你是做哪一行的?”下面传来一个声音,做什么的?“老师”。为什么做教师,做老师这么一个神圣的、受人尊敬的一个工作,为什么会到十九层地狱?如果不是有很高的一个德行和学识,或者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有没有可能把一些错误的观念给人就教了?(是)

 

我想他不是有意的,没有任何人说有意我想害你的。虽然是无意的,但是有没有把人给引导错之后,让别人的人生面临很多的挫折和痛苦?因为自己的错误的引导,让别人遭受了很多苦难,虽然是他自己做的,他自己错的,自己承受,但是我们,或者说是告诉他的这位老师有没有责任?(有)。有什么样的责任?我们讲,医生是救死扶伤,来帮助人延长生命,那老师呢,是帮助人的慧命。

 

虽然是好心,但是好心呢,水平不够,或者是能力不够,或者是自己不知道自己错了,结果把人给教坏了,请问要不要负责任?(要)。而这个责任两位相比,哪一个更大?(慧命)。你会发现慧命的这个责任是更大的,中国的一些俗语讲到,“二十年之后还是一条好汉”。但是慧命错误之后,是不是仅仅伤害他自己这一个人?(不是)。他会不会有家庭?(会)。他会不会有团体?将来他这个错误的观念还会再告诉他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所以对人的慧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那今天我们是不是做了老师之后,才对别人的慧命承担起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不是,那请问从什么时候我们就开始对别人的慧命有一种影响了呢?我们从广义一点来讲好吗,就是老师会影响到弟子、学生的慧命,这一点我们都了解,这个是肯定的。那在这个之外,更广义一点,只要你开始学习了传统文化,你会发现你就已经开始,对那些没有学习的人有了一种影响,那这种影响是大是小,是正确是错误,完全就看我们学得怎么样了。

 

如果你学得对,学得好,学得正确,你的思想观念也正确是吧,那你的言语行为也正确,虽然可能在称呼上别人不叫你老师,但是你回到家庭,比如说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会不会说,听闻你学了四个月,来给我们讲一讲,有没有可能你的言语、你的行为,甚至他也不一定听你怎么讲,但是他只要有心,会不会留心你怎么做?结果发现你做得很好,而且你有很大的一种改变。

 

比如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前那个脾气不小,现在小了很多。他会不会感觉传统文化真好?请问你有没有对他的法身慧命负责任?(有)。他不一定说很喜欢,或者像你一样学四个月,但他至少不排斥了,至少他偶尔的时候还会听一听有没有?“诶,儿子讲了啥”?就是在那个听碟的时候,有时候父母可能还会感兴趣,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对家人的法身慧命,已经有了一定影响。

 

那如果我学得不够精进,我们学得不够好,结果回去之后又懒散,会不会?(不会)。好,假设好吧?希望不要好吧?其实这个影响是蛮大的了。这个不是说我们要求谁,我只是就事论事好吧,不是说给大家提什么要求。刚刚前面那一个人,虽然他们的家人也不会叫他老师,但是他有没有在一定层面上起到了一个老师的作用?(有)。对他的法身慧命,对一家人的法身慧命,已经开始承担了一种责任和使命。

 

那相反,那一个也学,他不是故意做不好,因为习气太重。不一定是讲得有错误,而是他理解得不够深刻,理解得不够圆融,甚至习气也很重。结果回去之后,积极力行了多久?两个月,大家能撑多久?假设吧二个月。刚刚回去听说都是热火朝天,而且都非常得有干劲儿,要好好力行,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看起来还都像那么回事儿,但是时间久了,有没有叫原形毕露。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原形毕露?你不要以为只是你自己,因为你现在有了一个身份——就是圣贤弟子,那这个圣贤弟子是不是谁强加给你的?只要你开始学习圣贤教诲了,我们从名义上来讲都是圣贤弟子。如果不够努力,甚至对父母还不够恭敬,还不能够很好学,工作也不认真工作,或者是还有很多以前的各种坏习惯。请问这样的一种行为它有没有也起到了一种影响?(是)。什么样的影响?(不好的影响)。

 

这个不好的影响会不会对家里面人,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有影响?(会)。那看到你这种情况,除非他善根很深厚,不然的话有没有一家人从此以后再也不学传统文化了。那这样的一个结果谁造成的?(自己)。那我们造成,虽然你是家里面的人,那你要不要对家里面的,我们讲,他的法身慧命承担起相应的一份责任?(要)。所以广义地来讲,将来每一个人在不同层面上,不同的环境当中都可以被称之为“老师”。

 

不是说到了学校,站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或者做义工的一些工作,别人才叫你老师。你在社会的各个环境,各个层面当中呢你会发现,我们都会扮演老师的这个角色。所以中国人对应该是三种身份、五种特质,特别地尊敬。为什么尊敬呢?因为他们的作用、意义是非常得巨大的,“天、地、君、亲、师”。而且从一种广义的角度来看,这几种身份可以说是人人他都会扮演的一种角色。

 

我们来看“亲”这个不用讲了,我们一定会是家里面的亲人,将来你有了孩子你自然就是他的父母亲。那我们在工作中,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做领导,但是在你几十年的工作过程中,至少我们要工作多少年?从二十四五吧,开始工作,至少退休是到……你们那么早想退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工作,终身不用退休,就是我们圣贤教诲的弘扬。

 

那我们就讲一般的工作吧,你从二十多岁开始工作,到退休至少得四十年的时间吧,那这四十年的时间不是一开始,你就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或者领导,但是你会不会一直从一开始做就到最后,一直只是做这个事呢?你会发现会有变化嘛,虽然做不到总经理,但是就算论资排辈,会不会也排你个科长?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讲在机关单位工作也好,还是在团体,怎么样也能够到一个,一定的管理人这样一个角度。

 

虽然不是说你一定想要做领导,但是随着你的资历,随着你工作经验的累积,你会不知不觉开始承担一种工作。其实大家会发现这三个身份它不是独立的,它三者都是统一的,其实你在做一些领导的同时,有没有在起到一个教导的作用?(有)。其实不仅仅是教导他怎么做事,你会发现你跟一个好领导,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他不仅仅是告诉你小伙子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出现困难问题怎么给你解决?其实在做这个事的同时,这个领导做人的风格,做人的一些态度,下属有没有学到?(有)。“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一个好的机缘呢?“未有上好仁”,是不是他运气特别好,都能找到一些好义的同事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其实这段话跟前面我们讲到的,“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只要在一起,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他一定是土,土就是你的机缘。

 

其实重要的不在你的机缘上,为什么有些人,一群人,三五个人,他同样是做互联网也好,还是做一些快递的工作也好,还是做一些……这些都是开放的,人人都可以做。为什么就他们几个能做起来,大家知道有没有原因?(有)。原因是不是在这个机缘上?(不是)。不是,在哪里?“仁”和他的这个“德”。

 

所以“有德此有人”,你放心,只要有这个条件,一定有土,土就是你的机缘,看是什么机缘,只要遇到一个机缘,这些人的力量就发挥出来。“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所以我们讲到一个做领导的他要不要有德行?(要)。那如果没有德行,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你都会对这个团体造成影响。

 

如果上面的领导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请问下面都会聚集哪一些人?如果上面的领导都是好利的,你会发现“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所以,都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和修为。今天讲到的,我们讲成为一个老师,他的一种意义是非常得重大的。所以古往今来,对老师是非常尊敬和感恩的。

 

我今天早上啊,因为正好讲到《礼记·学记》,《礼记·学记》实际上就是在讲教学,那在讲教学一定分不开两个人,学的人和教的人。如果从自己角度来讲,那自己也是学的人,那你既然是学的人,你总不能自己拿个书在那儿学吧,哪怕有人给你指点一下,那个也是老师嘛。

 

所以我们的身份是学生,我们一直也都是学生的身份,那我们一直也都是学生的身份的同时,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你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对人有影响。对人的影响,或者是你在这个角度(“亲”), 其实在这个角度的时候,有没有也教孩子做事的一些原则(“君”)?(有)。一个父母就是好吃懒做的,就是没有责任心的,请问他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很有责任感,很尽忠勤劳的人吗?不能。

 

那一个做父母的,有没有做到一个老师的作用(“师”)?(有)。那这个老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启蒙老师,当然这个是扎根的,其实真正的启蒙老师还是学校的老师在教导。所以重点想跟大家谈的一点,就是我们将来都会成为别人的老师,或者仅仅是你的孩子,或者是你身边的一些同事,有没有有时候一些有经验的前辈在一个单位当中,人家叫你“老师傅”,其实都会向你学习和请教。

 

那我们要不要尽我们的努力把人教好?(要)。希不希望把他教坏了?(不希望)。要教坏的时候看他摔一跤,“好好玩啊”,这个我想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也没学好,如果我们也没做好,或者我们也没有教清楚,结果就像那个老师嘛,把学生给教错了的话,我们要不要负因果责任?(要)。一定要负这个因果责任。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一定要有一种,应该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

 

如果我们今天是学医学,因为在这一点在我们进入到后面的《礼记·学记》学习之前,是想跟大家再把这个观念跟大家沟通一下。如果今天我们学医学,你要不要认真地听每一个医药的名称和它的功用?(要)。有没有有一些药品它的读音是很相近的?而且形状也蛮相近的,但是功效是一个发热、一个发寒的?如果你学的时候打个盹儿,学着学着打个盹儿,是吧?结果把那个给记错了,有没有可能将来在你用药的时候就把人给害死了?

 

别人也不一定能追究到你的责任,因为这个很难再追究到,有很多时候他是没办法追究得到的。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是我们害死他的。对不起,不是哦,你们没害人,假设好吗?如果当你知道是你害死他的时候,请问你内心是什么感受?有没有感觉对不起人?(是)。你会想我什么时候,我也没故意,可能是在学习的时候打了个盹儿,你就知道学医学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它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因为它跟人的生命联系到一起。

 

所以,大家如果在看《医道》,为什么柳义泰这位好老师、好医生,对他的徒弟一点好脸色都没有,因为在这个背后知道责任太重大了。如果天天跟你是这个也行,那个也行,我想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可能医术也不会高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是草菅人命。所以当时许浚不是被人戏弄嘛,挑那个水,然后他也搞不清楚,他只知道那个是水,其实水分多少种? 

 

其实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今天是从事医学的,因为我们了解到它背后关系到人的生命的时候,这十八种水,是十八种吧?(三十三种)。三十三种,这三十多种水你会不会把它背清楚?(会)。而且不要井水又用到煮别的药,他一定会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也不懂,被人戏弄之后,但是柳义泰老医生是很责任的,结果拿着一看谁挑的水?这个许浚傻乎乎地跑进去,“小的挑的”。大家看到柳义泰有没有发脾气?(有)。为什么发脾气?面对这件事情不是开玩笑的,还跟你在那“没关系,下次改正啊”。你要知道有一些你是可以有一定的缓和的,但是在这个地方,它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和松懈。

 

我想每一个学习圣贤教诲的人,他或多或少将来在某种程度上,会不会被人称老师也好,还是说他起到一个老师的作用也好,有没有可能?(有)。诸位学长,要么我们没接触到就不学,要么学习到之后要不要把一个很严肃的态度,就像那个药,就像一些我们讲治病的一些方法,不是说学到两个方法我们就赶紧给人治病,你可能治好,但是呢一个病的变化太多,你一定要有相当的水准之后,不是说我一份好心,好心把人治坏了,好心把人给教坏了。要不要负这个责任?(要)。

 

哪怕你是很努力去教,但是万一教错了,我们有一种怕误人子弟,必须得学好,而且老师水平高,所以下一节课跟大家学习一下,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来做好。是现在也好,我想有些学长是回去之后是老师的身份,还是未来我们要来承担起这个很神圣的一个名份,把他来做好。我们下节课一起再来学习,谢谢大家!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