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礼记·学记》第七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七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把第四段读诵一下,“古之教者”预备起。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前面我们了解到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的三个层次,也知道教学为先的重要性,以及最好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学。那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教育的四种形式。

 

它相辅相成,又各有各的一个特点,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得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受益。教育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就是家庭教育。

 

在有一次我们的师父老人家跟澳洲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在一起用餐的时候,他们就讲到欧洲在二次大战之前的一项科学研究。很多人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非常得感兴趣,因为也想了解过去人是怎么生活,这么璀璨的文明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往后的文明又将怎么延续。

 

他们研究了世界上非常多的人类文明和历史,之后发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完整、持续,而且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保存和延续下来的。他们很想了解,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之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其实讲到这一点,我们对人类的文明历史应该要有一点点的了解是吧?(是)。

 

人类文明历史,其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像别的文明其实时间不比我们短。像印度的文明,他们自己讲是一万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公认是八千五百年的历史。跟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比)好像还长久,实际上我们五千年是客气了。(哈哈)。

 

你们听了高兴哈。因为我们叫上下五千年,上下加起来多少?(一万)。对的,所以我们基本上大多谈的是后五千年,上五千年是三皇五帝的这个时代,所以时间是这么长久。

 

但是为什么现在像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两河流域的一些文明,包括印度文明,现在只是少数的历史学家他们了解当时的一种辉煌。绝大多数人只是从教科书上了解曾经有一段文明,但是究竟是什么,究竟它有多么好,很多人不了解。那是不是我们的老祖先特别幸运,假设呢,在一个神明面前,几大文明的祖先抽签,只有一个签叫“不用灭亡”,谁抽到了就不用灭亡?

 

我们老祖先运气是不是特别好?好像不是,是吧?那我们想想别的文明的祖先难道不想让他们璀璨的文明传承下去吗?(想)。也经过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很遗憾,传不下来。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传下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当然在这个前面他们加了一个“可能”。这个也是科学的一个思想。而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能不能把这个“可能”去掉?(能)。肯定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发扬光大,别说传五千年了,再传它个几万年,有没有问题?(没有)。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我们懂不懂得家庭教育?(不懂)。麻烦的是有点开始疏忽,甚至是不懂了。

 

所以根的教育,或者是根就是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救起。甚至可以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家,是整个民族的需要。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家庭教育好吧?(好)。不是说我们都懂,我统共才活多长时间,四十多年,你说我们怎么敢妄言。但今天我们是站在老祖先五千年智慧的基础上,给大家报告。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甚至讲得更深一点是父母意念的教育。就是我们讲环境、思想、家风、家教,而这个家风、家教它最核心的就是你的思想是什么。所以中国人从胎教就开始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讲到这里之前,先跟大家讲一段《养正遗规》序文上的一句话。

 

“天下有真教术”想问大家我们中华文明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话有点唐突,文明里面是不是仅仅包含科技?(不是)。是不是仅仅包含艺术?(不是)。文明包含哪些内容?来,你们尽量想。

 

诗歌,就是我们能把文明包含的是吧,(还有)饮食、服饰、言语、典章制度等等等等,还有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包括军事。那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有没有在这么多领域当中,都很好很优秀?在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一点点的民族自信心嘛,所以大家都要好好补补历史这堂课。我们真的有一种荣誉感。

 

而这些各个方面领域很优秀,是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不是)。比如说祖冲之,他一个人就引领了中国五千年的数学的一个高度发展?(不是)。以祖冲之、张衡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数学家,包括我们的诗歌,怎么样?包括我们的很多方面,这都是众多的中华儿女,你说是创造也好,还是贡献的也好。

 

那这么多优秀的儿女,是不是上天赐予的呢?请问他们从哪里来的?从千千万万的家庭,有高贵的家庭,有普通的家庭,他们走出来。那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是不是生一个就是科学家,生一个就是文学家,生一个就是艺术家,生一个就是很优秀的儿女呢?

 

可能出生的时候几乎都一样,有没有跟我们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但是以前为什么生一个就是艺术家,生一个就是文学家,现在生一个就是气父母的是吧?

 

原因在哪里?(家庭教育)。那你说我们现在不注重家庭教育吗?你会发现哪怕在这个时代,就各国的父母没有比中国的父母更爱护儿女,更在教育上投资,还有是,那种花的心血大的。为了孩子读书工作可以放弃,甚至可以吃很多的苦,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甚至是怕孩子吃苦,能够陪读。

 

你看这份心血。但是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呢?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到。如果这个原因不能够找到,即便学了传统文化,即便知道传统文化好,即便你用传统文化去教孩子,你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是不是代表一定这个孩子将来出来就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或者是圣贤人呢?(不一定)。

 

跟大家讲,真的是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人对什么是传统文化,怎么教孩子,什么是家庭教育,怎么样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孩子,大多数人,包括学传统文化的,还是一问三不知。

 

你不知道你盲目地去做,只能说是以前是用英语,数学,奥数是吧?用古筝、用琴,用很多的艺术,小提琴等等,你花心血去打造孩子。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内容。

 

什么内容?传统文化,读经,打太极拳是吧?书法,还有什么呢?一些形式。但是你不能够掌握它的实质和核心的话,是不是今天我们学了传统文化,读了经,用太极拳,用武术这些就能把孩子培养成圣贤人呢?

 

在这一点上大家一定冷静思考。不然十几年过去了,你看看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成长,说鞠躬尽瘁我看一点都不为过。但问题是,培养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你们自己看看,尤其从事过教育的,你们自己就知道,父母的那个心恨不得掏出来,但那个孩子完全不放在心上。

 

你说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很了解。你说那谁了解?你说我了解吗?我也不敢说我了解。但是我们总要听听,看看老祖先是怎么这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就是每个时代都有一群优秀的人,把我们这个文明就撑了起来。

 

所以“天下有真教术”,如果我们今天学懂了、学通了,我们把老祖先的这种真正的核心智慧掌握到了,不光是你自己将来,如果能掌握的话,你有没有把握,将来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培养就是一个,就算不是圣贤,但至少是个君子吧。

 

我想这个还是有个底限的,这个把握是一个善人,我想还是培养得出来的。不光是我们,我们可以让我们一代甚至是又一代的人能够接续我们的好传统。

 

所以“天下有真教术”,教育的原则、理念、方法和它的一些策略,“斯有真人才”,这个真人才的背后是不是仅仅他的才华很高?(不是)。除了才华很高,他还有一个也很深厚,什么深厚呢?德行。“教术之端,自闾巷始”,这个教术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每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家族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这个开头开得好,当然它不是代表家庭教育包含所有,它只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当然也不是说开始不好,往后就永远都不可能好,但是开始开得好,往后省不省力?(省力)。对。

 

“教术之端,自闾巷始”,“闾巷”就是一个,就像二十五家为一个闾,这样的一个环境,可以说是在千家万户之中,“闾巷始”。人才之成,很少有人说一个十岁的小孩儿是人才吧?一般讲到人才,都最少多大?我看也得三十岁吧,算比较成熟,二十岁还有点嫩。已经不错,但是还不是很成熟。一般讲三十岁。

 

那是不是人到三十岁就是人才呢?(不是)。咱都四十多了。所以“人才之始,自儿童始”所以三岁看七十,七岁看终身,这一段的教育至关重要。

 

所以在《易经》的“蒙卦”讲到,蒙是启蒙,就是刚刚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还很纯洁,没有受污染。在这个时候受到最正确,最好的教育。而这个时候是不是把一个一岁的小孩儿放到,或者是几个月的小孩儿放到一个学校的环境,学校一般代表的是正确的教育,那是不是把他放到这样一个环境,他就“蒙以养正”了呢?(不是)。

 

最少最少在以前也要七岁,六岁、七岁才能到一个学校的环境,而这个时候品德和一些重要的心态,还有性格的形成,都是在哪里形成的?家庭。而家庭不可避免的,除了爸爸,我们今天最主要讲爸爸妈妈好吧,当然也包括爷爷奶奶,还有叔叔伯伯的一些这样的环境。

 

如果这个时候“蒙以养正”,这个“养”就很有味道,就像养身体一样,慢慢地成长,用心地成长,而且你会发现,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你是不是用同样一个标准化的养法来养?(不是)。你会发现会养出问题的。

 

有的怕冷,有的怕热,有的吃得多,有的吃得少,这个都根据他具体的情况你来养他。除了养身体,而且还养品德。那要能够养,一定是你有好的品德,你才能够把孩子好的品德养出来,如果没有,你想养也只是一个愿望而以。

 

如果能够从这里开始做,那这样的一种工作,是神圣的,是伟大的一项工作,叫“圣功也”。这里面的意义有多大呢?我们都有一些了解。所以从一开始养正的这个就很重要。

 

而是不是从儿童这个时候才开始教育呢?(不是)。实际上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胎教)。甚至在胎教之前,希望有个孩子,她就努力地去做好。是不是今天有了孩子咱才来努力做胎教呢?我们讲胎教最主要是母亲嘛,这个母亲好吃懒做,假设好吧?你们别生气哈。

 

假设好吃懒做,小姐脾气,心胸狭窄,好搬弄是非,假设好吗?好,突然有了个宝宝,“哎呀,从此以后我要向三太学习,因为我要希望养出一个像文王这样贤德的孩子。”愿望是很好,但是是不是今天说变,她就变成太姜、太任、和太姒了呢?(不是)。

 

很想做,这一点我们肯定,当然会有改善,但会不会一定做得很好?(不一定)。好三天,坏几天?不是坏三天了,脾气啊、怨恨啊、好吃懒做啊、嫉妒啊,是吧,等等一些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嘛,虽然她有克制。

 

甚至说她读经,读经给孩子做熏陶,但是有些人读经效果很好,有些人读经效果就……当然比不读经要强。为什么?是不是孩子的胎教是靠读经给熏出来的呢?(不是)。即使你这个妈妈再怎么勤奋,你能不能一天读12个小时?(不能)。我看读12个小时啥事也别干了。

 

可能少数能够达到这种情况,但是你比如说只能读三四个小时,那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呢?胡思乱想。因为好吃懒做嘛。所以会不会有四个小时圣贤经典的熏陶,占多少?六分之一,还有六分之五受什么熏陶?(坏习气)。坏习气的熏陶。

 

当然比不重视胎教已经很好了,所以为什么中国人注重女子的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不是你要成亲了,才来重视女子的德行呢?(不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儿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都一定会成为母亲的。不是到了结婚之前,成为母亲之前才来培养。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亡羊补牢而已了。

 

但是我们今天真正知道了,哪怕以前有一些恶习气,但是我们真是为了孩子,所以母亲伟大就伟大在这里,她可以不顾一切地,她可以吃尽天下的苦头,她把她不好的习惯给改过来。

 

如果为自己,她爱改不改的,今天为了谁?(孩子)。伟大就伟大在这一点,这一点也是我们要去肯定的。但是有一点,习气有的时候形成,你后面再改,瞒不容易的。

 

那我们讲这样的一个有德行的母亲,慢慢地她成长起来之后,有了孩子,她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证,就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个理。她用一种自然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来帮助她成长。

 

“目不视恶色”,大多数人会受外面环境影响,比如说你看到别人在那里吵架,你会不会看得很开心?虽然跟你没关系,但是你看完之后,会不会有一种人生苦短的感觉。您的那种人生苦短会传给谁呢?(孩子)。

 

因为现在科学发现,我们老祖先了不起,母亲的起心动念会影响到她的孩子。怎么看呢?就是用一些科学的仪器,能够测出我们的脉搏、心跳和脑电波。是吧?脑电波具体想什么不知道,但它至少有一个大概波动的频率。是在哪个波段,这个波段一般代表快乐、幸福、平和。

 

那有一些你受惊吓,比如把你吓一下,然后赶紧测测你的脑电波,然后你会发现那个电波是一个极度不正常的,或者在哪个波段,大概是一个不好的波段。所以母亲的可以测得到,孩子也能测得到。

 

当这个母亲让她看一些好的、善的一些景象,她会受影响,她的磁场就会传给孩子。看到那个孩子的波动不敢说跟母亲完全一样,但是至少是在这个平和的这样一个频率中。然后发现母亲有变化,突然让她有一点生气的时候,那个孩子会不会三天之后才有反应呢?(不会)。

 

这个孩子会什么时候反应,瞬间就反应。你就知道那个思想的影响比光速还快。实际上我们再来想,这个因为她是通过血液神经它是连着的,我们可以理解。

 

那在一个家呢?你说出生之后跟咱就没关系了?诸位学长,那个是你的想法。现在我们空气之中好像没联系了,但是电磁波有没有在?(有)。手机是怎么工作的?是不是每个人手机上都要牵一条很细的线,然后接在哪个地方?

 

因为你要有个有形的东西才能够联系嘛。这个是我们一些比较单纯的科学头脑理解的,但现在科学的发展,还需要这个线吗?(不需要)。但是有没有?(有)。有,不然的话你无法(联系)。而且包括几个G的资料,很短的时间,带宽足够宽的话,你看多少的信息,在那么短的时间一下就传过来。(是)。

 

那我们人的能力、能量,那个不知道要比手机要高明多少倍了。人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孩子,很清净。虽然不是通过血液、通过神经这些直接给他有影响,但是一个家庭,尤其是0到3岁,或者到7岁,大多数都活动在家庭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欢喜,一个悲哀,或者是一个好的德行,或者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会不会通过看似无形,但是实际上是有联系的,就传给了孩子。(是)。

 

我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实际上孩子的接收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出生之后,那个对孩子的影响“坐端正”也是很重要。所以“目不视恶色”,现在人对这些道理只是一知半解,又没人讲清楚,所以她们会觉得,她们也做胎教,她们怎么做胎教呢?

 

她们回到家之后把那个音乐打开,听说是贝多芬的,是莫扎特的音乐对这个孩子的性格很有熏陶,我想一定不会放Disco的音乐。因为是想给孩子听,她自己并不一定想听,偶尔她也想听,她听一听,但是她也并不一定想听,所以她就跟肚子里的宝宝商量:宝宝,你好好地做胎教,妈妈打两圈麻将。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父母她也省心。所以有一次我们在海南讲课之后呢,有一个朋友就讲,怪不得。下了课,正好讲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怪不得我家亲戚有一个孩子出生之后,晚上老是哭闹,就是躁动嘛,也不是说冷了,也不是说饿了,就是躁动睡不着觉。

 

有时候大家轮番上阵地哄着,孩子睡着了,大人才能休息一下,结果有一天,家里面有人打麻将,那天晚上孩子听着哗啦哗啦的声音,一会儿就睡着了。后来她说,因为她家里的情况她知道嘛,因为她表姐特别喜欢打麻将。

 

请问这个孩子有没有在做胎教?(有)。有做胎教。做什么胎教?(打麻将)。麻将声音其实那个磁场它也会(传染的),就是现在我们要了解有一种有形的我们看得见,还有一种无形的叫信息。这种信息它也是会传染的。

 

你看那杯水,它都能接收信息。水是矿物,我们的身体是不是由矿物组成?你看是什么元素吧。水能接受那个信息,我们呢?(也能)。你就知道那个信息对人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这个环境也在接受各种信息。但是有一点点好呢,就是我们每天早上读经是吧?每天上午上课,就是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也更多地接受正能量的一些信息。

 

实际上外在的,你说远在一些很远的地方,它有一些信息会过来,但是主要我们接受这方面的信息的时候,那方面信息你无形中就有一种辨别和免疫力,了解吧?

 

不是说让孩子从此以后不能接受一些恶的信息,那你说这个孩子成了什么宝宝了?真空宝宝是吧?不是天线宝宝。英国BBC那个天线宝宝也瞒有意思的,其实他们也是告诉孩子会接受信息,接受一些信息在其中。

 

所以不是让孩子以后从此不能接受恶信息,或者负面的。那成什么样子了,而是你先把正确的,良善的给他先接触。正确的有了,不正确的接触了,他就会有一种免疫力了。

 

比如说对人友受,不打人不骂人,这个正确的信息要接触到了,他将来会不会接触到打人骂人的环境?他接触到之后,他会是什么反应?不好是吧?就算是在他跟前,或者是有人来怂恿他,来诱惑他,因为他已经有了正确的,他不会再去受影响,这就是免疫力了。

 

比如说他一些爱读书,正能量的接收多了,将来会不会遇到一些打游戏啊,连大人都抵御不了的诱惑?(会)。他接收到之后,可能有时候也会玩一玩,但是因为他免疫力很强。玩到一定程度,他觉得这个已经开始有点堕落了,他马上他就会收住,甚至是从刚刚开始他就不会受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做父母的思想,也不要把所有的胎教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孩子他妈,可不可以?(不可以)。其实父亲在这个家里有没有也有一种磁场?因为他缘分最深嘛,他在受影响。

 

所以“目不是视恶色”,你看如果一个妈妈喜欢看那种儿女情长的电视是吧,看着看着哭啊,你会发现那个孩子在肚子里怎么样?(也哭)。你会发现那个孩子出生之后,特别容易多愁善感,将来一定是个多情的人。

 

好,如果这个母亲或者父亲喜欢看打斗的、恐怖的,现在恐怖片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特别流行,要丑有多丑,要恶有多恶那样的,要多吓人有多吓人的场景,然后她看着“啊”,肚子里的孩子也“啊”。虽然喊不出来,但是你发现这样的孩子出生之后,一定是容易受惊吓。

 

其实主要不是在这个(目不是视恶色)地方,主要是你不要受影响。“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就是靡靡之音,是非的这些话,这些两舌、妄语、绮语、恶口,不听,那自然也不会去说。

 

“口不出傲言”,远离贪、嗔、痴、慢、疑这几个方面,而且行为举止都很端庄、中正。“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这个“割不正”不是说一定要吃四方块的,那这样子,所以有时候啊,学习真是学到有点(呆了)。

 

比如说切一个青菜,都要拿尺子量一下,我觉得这样学啊都学疯掉了。“割不正”其实是一个含蓄的,就是不要杀生。你想杀那些动物,那个就是“割不正”。

 

但是又怕有一些人起反感,有没有一些人就是因为吃不吃肉,以至于影响到他学不学传统文化?(有)。当然我们通情达理的是最好不吃肉,而且营养也很够,现在有很多的一些证据嘛。

 

但是害怕的是自己的先生,或者是公公婆婆是吧?或者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他还是很坚持,因为观念不容易影响,哪怕听了《新世纪健康饮食》,他还是觉得炖老母鸡汤是吧,炖鸽子、鲫鱼汤等等给孩子补一补。

 

在这个时候,你有时候要懂得一些分寸。如果是因为吃肉而不学传统文化,你会发现,这个损失就特别大了。那善巧地吃一点肉,但是可以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你自己去选择,了解了吗?

 

这个都是要有智慧在其中的。所以古人很有智慧。你看如果今天说“割不正不食”换成那个“不准吃肉”,你看今天还传得下来吗?我跟你讲可能就断掉了。但是你懂的人,你看你怎么去把它做好。

 

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善、念善,这个(“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在其次,最主要的核心我们要抓住,我们做父母的心要善,我们的念要善,这个善了什么才会善?行为。

 

所以善与善相感。你看你是哪方面的善,它不是说一定,你孩子将来就一定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因为缘分很复杂。

 

是不是爸爸是书法家,他孩子铁定就是书法家?(不是)。虽然他也在熏陶,但是不是说这个孩子就一定是书法家,包括音乐家,偶尔有没有?(有)。有,但是这个比例并不是很高。

 

但是他作为书法家的那种高风亮节,他作为艺术家的那种品德,他哪怕孩子做一个工程师,跟他爸爸所做的真是叫八杆子打不着,是吧。就是再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但是他父亲的这种高风亮节有没有让他孩子在做工程师时候,应该也是一个守本份,不会去搞很多花样的。

 

其实最主要传是传这种德行,并不是说我是书法家,你将来一定也要(成为书法家)。这个就累了,你也累,他也累。所以善与善相感,那我们事情别老往好处想,善一定会与善相感,但是我们的麻烦在哪里呢?我们有没有达到纯净纯善?没有嘛。

 

我们是善恶(相交)。你们自己讲,你们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是按以前,我们可以说我是个善人90分,百分之十不太好,学完之后你发现,我们那个百分之九十变了多少了?哪怕是百分之十,我们不怕是吧?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我们不懂,以前的标准很低,现在懂了,现在我们应该要努力提升。

 

你多提升一分,你的孩子、你的家庭就受益一分。哪怕是为了你的家庭、为了你的孩子去提升,我想最终是你一家都受益。有百利而无一害。不是说你提升了,你损失了,你成就了家庭,你提升了你自己也快乐,你自己也提高了。

 

“善与善相感,恶与恶相感”,所以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家庭教育。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是在哪里完成的?(家里)。首先它有一个范围叫“家有塾”,其实到私塾也不是说三岁进私塾,大概也得到六七岁这样的年纪。

 

就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三岁就可以上小学一年级了呢?(不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七岁?为什么?理解力,还有他的一些行为。孩子三五岁的时候那真的像,用一些老师的话来讲,就像一筐螃蟹倒到地上,你看你有几只手,你抓住这个,那两个……那真是。

 

不是说不能教,你说早一点教不好吗?没法教,天天就得抓孩子了。所以基本到七岁,才算是比较,当然有一些成熟的早一点,五岁可能就成熟,有一些可能到八九岁还不太懂事。

 

但大多数在七岁这样的一个阶段,也算是一个周期。而这个时候他也不是完全离开家庭,他也是在家庭的氛围中有老师来教。所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好吗?(好)。针对我们现在的一些实际的情况。

 

有没有很多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孩子)。不是,寄托在学校。其实幼儿园也好,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幼儿园、学堂、私塾,还是什么样的名字,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它都脱不了一个性质,它是属于家庭教育还是属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它是属于学校教育,因这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父母都要工作,所以孩子三岁需要有一个环境,但是一定要了解,我们不是今天我跟你说你是要怎样,我们老祖先这几千年的教育,七岁以前都属于家庭教育这个阶段。

 

七岁以后是不是完全把家庭教育就脱开了呢?没有,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相结合。十五岁之后,他才进入太学。或者是十二三岁之后,他离开家乡到学校,他完全接受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主要的功能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但现在一个很大的麻烦是,家庭教育还没有打好基础,还没有正确地奠定好根基之后,就把这份责任推给了谁?推给了老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老师是很爱孩子,而且是非常得有经验能够去教导孩子,但是再优秀的老师,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条件,哪怕是一对一的教学,请问老师能取代父母吗?(不能)。

 

能取代那就好了,天下就都是老师,就不用父母来教孩子了。再优秀的老师,哪怕是一对一地来教你的孩子,他也绝对无法取代(父母)。哪怕那个父母不太识字,哪怕那个父母还有一些坏习气,哪怕这个父母还不懂传统文化,这个老师很懂,这个老师很了解,但是有一点,老师是绝对无法取代父母的家庭教育。

 

因为那个是“父子有亲”,没有想故意把孩子推出去的家长,如果有那个是个例,实际上他终生会感觉很难过的。那今天他把孩子送出去的背后,是不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

 

但是有一点他违背了教育的自然规律。不是别人没有努力地去教他的孩子,而是他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因为最主要核心的教育就是我们讲到的“家庭教育”。

 

家庭最主要的环境,哪怕你这个家庭是三室一厅,地方小,是吧?你的条件没有那个大电视,没有一些很好的环境,但是其实对孩子来讲,是那个都是大理石铺地,都是很多游戏的场所,吃的都是很好的食物,都是这样的一种环境,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还是就家里哪怕很破旧的环境?但是父母希望那个环境好嘛。

 

实际上有时候我们问问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哪怕家里就是三室一厅,两室一厅那个小环境,其实那个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是吧?(是)。有时候玩个橡皮泥都能玩一天那不够的。就是你会发现一直玩嘛,小时候没什么玩具,但是就感觉在家里,其实那个是天性。

 

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在身边,你就在这个环境中,你把这种“父子有亲”的一种亲爱加强,把它巩固,对孩子往后一生的学习,那个帮助是非常之大的。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认很多字,或读很多书,会打太极拳,会写书法,就叫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不是)。

 

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个固然很好,你有这个条件,不是说那我们就等到七岁,你有这个条件固然很好。没有这个条件,你把“父子有亲”的这个“亲爱”好好地能巩固一下,他哪怕十五岁开始学一些东西,那他的速度比别人要快很多。为什么?他有“孝亲尊师”的根。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