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礼记·学记》第八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八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我们看第四自然段,请大家来把经文读诵一下,“古之教者”预备起。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根性,在不同的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那最终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灵性,更好地为这个社会来服务,我们也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志向不一样,根性不一样,要在不同的环境接受适合自己的一种教育。

 

有的时候是自己知道我适合在哪里学习,学什么样的内容,有的时候不知道。不知道可以摸索一下,那总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学习环境,学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当然这个最喜欢的内容,一定是和我们服务社会大众联系到一起,不然你跟我说你特别喜欢玩游戏是吧?玩游戏好像也有一个叫电玩是吧?(是)。好像也成为一个世界的竞技了,打得好的那个奖金都多少万美金。

 

所以这些不同的一种环境,它教学的重点不一样,那我们还不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环境,但是总要都大概地知道一下。就像我们没有读小学以前,知不知道读完小学我们读什么?(初中)。你还没有读初中怎么就知道读初中呢?因为众所周知。

 

而今天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没有一种盲目?(有)。从开始学,第一不知道学多久?第二不知道学什么内容?第三不知道完成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该做什么?我们就拿第一个问题(举例),一般人认为传统文化要学多久?当然你不能说在论坛上喊个口号,我们要学传统文化学多久?终生。是吧,这种呢还是属于一种口号。你真正问他终生学什么?大多数是一问三不知。

 

一般人认为,就是我们讲在一般的这样一种认知,他会觉得传统文化我学多久?一般给人的印象是七天,是吧?(是)。有的短的才三天,长一点是十五天,再长一点的是二十一天。其实这个跟每个星期还是有关号,“七”是一个周期,一个圆满。那还有四十五天,那再往上就比较少了。不管说我们是不是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学,但是至少我们要知道大概我要学多久。

 

而这个学多久,是不是从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传统文化那天开始算起呢?(不是)。应该是讲正规的、系统的,像学校一样的学习,这样才算是一个期限。学的内容也比较得笼统,学完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什么?要花多久时间也不是很了解。

 

那今天我们很有幸,能够通过《礼记•学记》大概给我们理出一个轮廓和思路。就像我们想走到“明心见性”,走到圣贤的这样的一个目标、境地,首先先把地图看清楚,就算看清楚了都有可能迷路。而且大概了解,我从此岸到彼岸大概需要花多久的时间。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再走的时候,哪怕还没有到,哪怕是云雾缭绕,哪怕是很多岔路,你的内心是恐惧、空虚、担心还是很笃定?(笃定)。我觉得是应该很笃定。现在大家笃定一点没有?(有)。很好。

 

以前我对《礼记•学记》有种忽略,我一直以为是学校的老师们教小孩子的一个教学的原则,后来我发现,它不仅适用于小学,小孩儿的教育、青少年的教育,它可以说适合所有人,在所有的学习当中的一种教育。

 

“比年入学”,那这个时候我们讲到,结合我们现在的一个情况,大家现在的学习呢,假设我们都进入到“大学”的状态好吧?(好)。因为大学都读完了嘛,都学完了。我们在“大学”这样的一种学习状态下,“比年入学”,“比年”呢是每年入学。

 

因为每个人的年龄,时节因缘不一样,就像我们一期一期有的学长来学习,虽然有些学长在两年前都接到了通告,但并不是接到通告那一天或者那一期参加学习,他是要做好相应的一些准备,可能在两年之后,才来到这里学习。

 

所以每一年都有新加入学习的人,那这个学习呢,除了学习它还要有一种考核。所以考试重不重要?(重要)。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一些说法,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社会上有没有一种声音叫“批评应试教育”?(有)。难道学习不要应试吗?(要)。不要考试吗?(要)。想怎么学怎么学,想怎么玩怎么玩,您觉得培养出一些什么样的学生?

 

除了极少数有严格自律和自强不息的这样的学生,他能在这种环境得到极大的受益。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根性的学生?(不是)。需不需要一种规范和检验?(需要)。你是学语文,你字会不会认;你这个句子通不通顺;你写个作文你的表达怎么样;你的思维怎么样。你不通过一些考试怎么能知道你掌握了多少呢?(是)。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来看现在的很多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之后呢,会让人对应试,觉得好像是在残害,好像在摧残,好像是扼杀。如果有这样一个印象,是父母有还是孩子有?他会不会就对考试就有一种抵触?(会)。

 

你还怎么教他?谁还能教他?他就会说扼杀了我的天性是吧?好了,就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让很多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学习。甚至传统文的环境中,你怎么去检验他学到多少?难道仅仅是以背书的数量和数字作为他学习的一个成绩吗?(不是)。

 

您觉得如果这个是作为一个成绩,我觉得他的成绩绝对好不过一个播经机。为什么呢?播经机能背多少的经文?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它很老实,会不会背错一个字?(不会)。要快它有快的,要慢它有慢的,难道我们只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播经机吗?(不是)。不是的。

 

只是他学习其中的一项而已,还有好多你需要考试来检验。考得好了那代表我们掌握,考得不好,我能够领会,那为什么我记不住?为什么我领会的有偏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努力。

 

而在我们大学,就是我们讲,完成小学的学业之后,进入到国有……应该是我们现在的状态在哪种状态呢?我们“国有学”好吧?(好)。你们都没有这样的愿望吗?(有)。应该要有这种愿望嘛。就是我们的考核,“中年考校”这个就是一种考核、检验和校对、矫正,检验一下我们学的对不对,有偏差及时调整。

 

不能说你大概知道一个方向,往西边走,你就闷着头往西边走,有没有在过程中有可能走着走着就走到南边去了?(是)。所以这个时候有点偏差,不是说已经到了南边很远你再来调,那个就辛苦了。他是走着走着随时在调整,他也不是一直感觉很紧张,多长时间“考校”一次呢?“中年”。中年就是隔一年。大的“考校”就是两年要有一次总结。

 

诸位学长我们学传统文化到今天已经多长时间了?那这个话呢,从严格一点应该是三个月吧,快到三个月了是吧?(是)。那就是从广义的来讲有没有我们已经接触两三年了?(是)。

 

应该在每一年都要总结总结我学到了什么?我还应该怎么学?我还有不足的在哪?我们才能够进步。不然为了学而学,有的时候会把手段当作做了目的!那怎么去“考校”呢?在后面都有几个标准和原则。这个标准和原则呢?按每两年给我们一个大概的方向,在这里也跟大家报告一下。

 

“一年视离经辨志”,大概在一年左右的这样的一个学习初期,“离经”就是你要能够有能力判句读。如果我们看古书,大家有空呢翻一下我们的《四库全书汇要》。您看看那里面的文章,每个字都认识,连到一起不知道啥意思,什么原因呢?

 

好像是从,比如说一篇文章是五千字,好像从开头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没标点。你说这个怎么不科学啊?跟大家讲很科学。科学在哪儿呢?有的排版前面多两行,有的少两行,有的排头进两个字,有的排后进两个字,所以它印出来的书,它的每一页的字数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中国呢,它的一个科学的教学,排版就是,一页纸不管你那个字大还是小,大概是二十个字,一共是十行,了解吧?所以这一页纸一共多少个字呢?(两百个字)。两百个字。如果有的地方加逗号,有的地方加句号,有的还个加感叹号,有没有这个一页纸就不是两百,可能有的是一百五,有的是一百六,有的是一百七,就会产生偏差的地方。

 

所以全国的版本,您说会有多少版本?可能每个省都不知道有多少版本。而在以前读书全国就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是怎样?每一个字在第几页的第几行第几个都是定的。为什么?因为那个文章五千字,除非你抄错了嘛,那个有笔误的时候。如果没有抄错,它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它哪个字在哪个位置都是定的,全国的版本全部通用。

 

而且背下来之后,你在山西上学没问题,到了江苏上学也没有问题,老师讲第几页的第几行的第几个字,一定是那一个字。科不科学?(科学)。好,所以……你说那不方便呀,不方便的背后它有用意的。

 

有没有,有些人适合读书,有些人不是说他不应该读书,但是呢他读书的时候有障碍。什么障碍呢?就是对文字、对语法、对标点符号,他有一些困难的地方。就好像有些人对数学天生有种恐惧,有吧?(有)。那如果你硬逼着他学,学到最后呢他会厌学,甚至是学不到多少东西。

 

读书也是如此,是不是读书好,就强迫所有的人把四书、五经、十三经全部给咱背下来呢?(不是)。大部分人会受益,有那少部分人一看到文字就打瞌睡,一看到这个读书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您觉得还有必要勉强他读吗?(没有)。

 

但是谁说了算,说好,比如说面试的时候来读书,这个长得伶俐适合读书,这个长得鼻子有点塌下去了不适合读书。能不能这么样按长相呢?(不能)。所有人都给机会,都来读。

 

有些人他哪怕开始有点障碍,但是在老师悉心地引导下、鼓励下,他突破了障碍呢,他喜欢上读书,而且也可以判得了句读。该在哪里停顿,比如说“大学之道”逗号,“在明明德”。有没有一些,他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时候那一个字判得前,判得后啊,都是很麻烦的事。

 

我们的《礼记•学记》也有一个判句读,千古的两个说法,就是哪里呢?“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这是一种判法,还有一种判法是另外一种判法。而我们这次是采取这样的一种判句读的方法。

 

你说究竟哪个对?要找正确答案除非把这个作者找到,否则这是千古难题。两个都讲得通就好,了解吧?(是)。所以“一年视离经辨志”,看看你有没有读书的兴趣和基本读书的能力。

 

所以中国的教学很科学,所有人都来试一试,除非家庭条件不能读,另当别论。都来读一读之后,有的孩子呢很快就接受,而且也很快适应,有些孩子有障碍,不是说前两个月有障碍,这个孩子就永远不适合读书,给了多长时间让他来适应?一年,甚至是两年的时间,你来试一试。

 

结果两年时间发现还是句读不分,这个时候要不要勉强?(不要)。除非有股憨劲是吧?我不把它搞清楚,我就不做别的事,可能他也能够搞得通。大多数呢可不可以选择学一些别的技能?

 

你再去留心观察,他有的时候对数学有一种天赋,我记得我们前一期就翟玉国是吧?是翟玉国吧?(是)。就是他开始读书,他就是有一种不会读,因为他那个学历不高,好像是小学还是初中这样的一个学历。拼音都有点吃力,但是他对数字有一种天赋,就二位数以上的数让他乘,说完就给你答案。你就会发现有些他对这个数字呢都还是有一些敏感。

 

那你说读书其实还在人的这份心,背书也背得有点慢,尤其到最后覆讲,就是马上进入到覆讲状态了,也给大家鼓鼓劲,就是他最后还是很努力地把它突破了。突破了之后呢他自己感觉,好像就是记忆力和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大幅度地提升。

 

那有些对数字、对手工,或者对一些艺术呢,有一些天赋呢,是不是一定强迫他们要读死书呢?(不是)。可不可以在另外一个方向培养呢?(可以)。如果都还不行,能不能好好地做做农活呢?(能)。以前叫“士农工商”。那有了兴趣,有了基本的条件,那就看你是不是很愿意学好。

 

“辨志”呢就是你的志向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会不会给学生引导,人要立高远的志向?(会)。但是不是就代表是学生的志向呢?(不是)。这个“辨志”是辨谁的志?(自己)。学生自己的志。你究竟想做什么?有没后很多人到最后四五十岁一事无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一生都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你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也委屈他了,他好像有方向,实际上是不坚定的,而且是左右摇摆的。人这一生能不能做很多不同行业的事情?有一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甚至就算是在教育行业,你做早教的、幼儿的、青少年的、大学生的、成人的教育,是不是都统归你就是教育专家了?(不是)。不是。

 

就在这个领域都有可能是隔行如隔山,所以你这一生,你究竟想做什么行业?你想做什么工作?你想在哪些方面去发展?就是我们讲的要发愿、要立志。这个立志是不是到“九年”你“强立不反,知类通达”才说我来做什么呢?(不是)。实际上你永远不可能达到那个境界。为什么不可能达到?因为你是没有方向的。

 

所以最初最初一开始,你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和兴趣之后,你想学做什么?能不能边走边看?(不能)。有的时候无奈,你可能边走边看,但这个时间呢不能太长。从《学记》上告诉我们一般多长时间你就要确定你大概的方向?一年时间。所以这个都非常重要。所以第一年呢不在于我多用功,我学多少,我背多少,这个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想一想、看一看,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的高明的老师他看人呢,因为经验丰富看得还是比较准确,给你一些好的建议。但是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谁给你什么样的建议,那你总是要了解,我是什么样的性格,我是什么样的条件,我是什么样的志向。你了解得越清你学习就会越安心。

 

哪怕你笨一点、钝一点这个都不怕,就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你说不知道好像也知道,但是你实际上问问,其实别的人应该也能看得清楚,但是很多(时候)看不清楚的是自己,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所以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家了不了解自己?我们先不急着我们一定先要做什么?其实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一种品行,跟我们将来要做什么都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己,大多数是烦恼的自己,大多数是习气的自己。有的时候有一些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呢自己就把自己给否定掉了,实际上呢这个不是真正的自知之明。

 

浅的可以说,大概你的性格,你的一些情况,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万德万能。你总是要有一个目标,其实在这里呢也是跟大家谈,不管是将来你做任何的工作,你从事任何的行业,你都得把你的目标方向要看得很清楚。哪怕是做家庭妇女,诸位学长这也是一个很光荣、很神圣的工作。不是吗?(是)。这个工作的意义之大,你看多少的优秀的孩子都是普通的母亲给培养出来的。

 

但是如果哪怕做这个工作,她不安心,我们讲叫不安于本分有没有?(有)。恐怕连这样子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她也不可能做得好,为什么不可能做得好?不安于本分,她好像是做这样的一个(工作),实际上她是没有一个目标和方向的。

 

我们就举一个这样简单的(工作),那更何况你要到单位去工作,或者是在单位你去做一些事务。那究竟我为什要来做?你这个清楚了以后,咱们才来谈我怎么把它做好,是吧?不是一开始我怎么做好,做好你又是为了什么?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你会发现做的过程中,遇到一点障碍你一定退心。

 

所以这边退心了,又觉得听别人说那个好,又跑去,有没有叫凑热闹?(有)。有没有叫,还叫什么?赶时髦,是吧。说不定再过一二十年还会有一些很时髦的,传统文化的一些学习又出来,你就看到有一些人可忙了。

 

就是看似好像我终生弘扬,我终生去做,做了十几年你仔细去观察,什么也不会,门门都了解一点,门门都没有拿得起来的一个专的。所以“事无巨细,不专则不精,业无大小”,就不管什么样的事业、工作,都是要能够有目标、有方向,或者先达到第一个目标,再来朝第二个目标走。

 

有长期的、有中短期的,总是要把它结合起来。“不熟则不巧”不得不让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当然您不用急着回答好吗?(好)。我们的方向目标确立了吗?

 

就是我自己呢在学习过程中,刚刚到传统文化的这样环境去学习如果你问我刚刚去学的时候啥目的?啥也没有,就听说要构建“和谐示范镇”。为什么要构建?怎么构建全是一头雾水。 但是很幸运呢在那个学习过程中,大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我才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谐的社会给我们的这个国家的贡献有多么得巨大。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才开始把自己的目标定了下来。很有幸的一点呢,不是具体哪一天定的,是不是在哪一天,我这个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大概在半年左右。我现在回过头来看《礼记•学记》呢,应该我也蛮适合读书的是吧?这个第一个条件具备了叫作“离经”。

 

那就是第二个条件,我大概在半年左右,应该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在六七月份,我们办的一个对老师们和家长们的一些《幸福人生讲座》。我当时是做辅导员,我们那个会场就两个辅导员,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呢管一百多人,所以那个时候累呢真是很累,每天要晨昏定省,很多时候一些工作要把它做好。

 

让我最感动的是我们看着他们改变,看着他们从那种麻木,从那种苦闷,在三天、五天的学习当中,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感动和那种眼泪,就觉得这个教育是很有意义。从自己的身上也看到,从别人的身上也看到,当时呢就觉得我要来从事这样的一份事业了。

 

当时呢也没有更多的一些想法,当这个想法确定之后,我的下一个想法,还会不会常常隔三个月,就拿出来想我要不要干这个事?(不会)。其实这个都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比如说你立定了志向是吧?隔三个月拿出来审视一下,我还适合做吗?我还要做吗?实际当你常常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诸位学长您立定志向没有?(没有)。可以很肯定地讲您还是不知道往哪里走。

 

真正立定志向是什么概念?就确定了是吧,就完事了,还啰嗦什么。所以我有时候看着那些学生学习,我就愁啊,就急呀,我说你到底想干吗?我说你隔半年就跟我谈一下你的理想,我说你想弘扬,又不想打击他,但是实际上他真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因为这一个从现在看呢,我发现跟经典的学习,有一种不谋而合。那也是老师对我的一个很深远的影响,就感觉当时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在学习的这种氛围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勉励,因为在一起学习,大家都是,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心愿。因为要去玩、要去吃喝、要去做别的、要去赚钱,会不会去那个环境?(不会)。

 

大多数都是有为教育去做,但并不是所有人最后完全确定,但是那种环境对人还是蛮鼓舞的。当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我该怎么学好?怎么学好的背后就是,我来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了。

 

所以当时整个的念头和心思我只放在一点,当时我们有做一些下乡讲课、剧作弘扬或者一些代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想去做好一件事情和真正去做,跟大家讲那个是两码事。真正做的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正是因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会去想我怎么会做好,在这过程中我们还会不会分心、分神,我要不要做这个事情?(不会)。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学不好、学不进去、学不到的最主要原因,他一直在想我要不要做这个事?所以你大多数的精力、时间,就是在第一个问题都没解决,你哪怕学九年,咱是不是熬到日子了就是“强立而不反”呢?(不是)。

 

其实你还是停留在哪个阶段?(离经辨志)。还在“离经辨志”,那九年还在“辨志”!你说多少的时间都耽误掉。你说那好我不适合学习,不适合学习也行,那你总适合要做一件事嘛,你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要有伦理道德因果的一个基础嘛。

 

或者是你从事会计,从事任何一个行业,你总是要定下来。你说那我先把我的一些专业知识技术能够把它掌握起来,将来有机会再来学,这也是一条路。但是现在很多的问题就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其实真正有方向目标心是定的,他只有一个想法,我怎么学好?

 

那学好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里有困难那里有障碍,你是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不是逃避。所以大家第一关过了没有?有的过了有的还没过是吧?没过没关系,我们再看第二关,不然就第一关这个,在以前这个没过后面就不用讲了,但是我们现在呢大家了解清楚,我们把它确定。

 

很多事情不复杂很单纯,就是你把它想复杂了,为什么想复杂了呢?想不想知道原因?(想)。自私。哪条路对我有利,可以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哪条路都对你不利,了解吗?学传统文化对你不利;不学传统文化对你也不利;成家对你不利;不成家对你(也不利)。为什么?

 

因为你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没有站在我为什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所以这个把它分清楚了,很多事情就单纯了。“三年视敬业乐群”确定了之后呢,不敢说你一下子就很喜爱,有时候一下子很喜爱也麻烦,麻烦在哪呢?就是他热情有余,恒性不足,沉稳不足,就是那种三分钟热度。

 

所以刚刚开始你甚至不太喜欢,其实他不是不太喜欢,(而是)他比较慎重,他比较深思熟虑,他是看清楚、想清楚再来做。您觉得这样子比较好,还是那种见到什么就有一股狂热比较好?应该人要深思熟虑。

 

其实也不是说明天给我一个答案啊,多长时间让你深思熟虑?(一年)。一年嘛。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认真地,也不是天天想,天天想也会想得有点神经了啊。就是你可以静静地,给你个充分地、冷静地思考的一个过程。想清楚了你是学,学什么;将来想做什么。

 

后面呢,你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一份工作的吧。“敬业”,你的工作,你的职业是吧,还有你的事业。不管你做什么,你总要有一种这样的工作。你可以选择讨口饭吃,你可以选择每天被逼无奈,从刚刚上班的前几年,就幻想着五十五岁之后退休,或者就在等着退休是吧。你觉得这样的工作是不是一种煎熬?(是)。

 

包括学习也是如此,当你爱学习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会)。虽然有苦的,就比如说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甚至要背呀,要记呀。有时候写字,你看有些孩子写字,那个手都有点写得酸了,甚至你看他写掉多少的笔芯?曾经看到一个孩子考完大学,把他那个上高中三年的笔芯拿出来一摆,也是一种成就感啊。但是这种孩子他爱学习,所以看似很苦实际上不苦。

 

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在哪里?不管做什么都苦,这个就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以前的人不管做什么,只要他开始安心做了,除掉那个游手好闲的,你会发现以前的社会他不管做什么工作,是高贵的,是低贱的,是忙的,是闲的,但他做的过程中他会很安心,而且是很热爱这个工作,为什么?他有一种“敬业”在其中。

 

那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你看你是从事我们讲,今天我们从事教育是吧。有些人认为这个教育教学有它的辛苦之处,你要跟孩子口干舌燥地讲啊,有时候要跟他生气啊,有时候要有一些很麻烦的事情啊。

 

但是当你立定目标,我要么就不做,没有人逼你要做这个事情,而既然我要做了这个事情,在做之前我会不会对这个事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想这个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观察一下,这个总是看得到的。

 

而你真正爱这样一个工作,爱这样一份事业的时候,哪怕再苦再累他都会甘之如饴。他不会出现抱怨,有时候偶尔会发发牢骚嘛,偶尔会有一点心情低落嘛,偶尔会想,我是不是想错了,我是不是做错了,这些都有可能会出现。但是会不会长久?(不会)。一两天他马上,“哎呦你怎么又糊涂了”是吧。

 

偶尔几次这样之后他会越来越坚定,而且我就是要做这个,而且我只能做这个的时候,那你就只有一条路,要么我就是折磨自己三十年,要么就是我把它做好,我享受三十年。

 

你要进入到任何一个行业都能了解,就算我们没有进入到一些行业,我们想一想,你都知道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成功的。(是)。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在这个背后都是一份辛苦,辛苦咱不怕,怕的是你不爱你做的事。

 

诸位学长您爱做什么?你看有些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觉得很苦但是他不苦。比如说弹琴有没有?(是)。不然你坐那儿弹两个小时,你就受不了,有些人弹十个小时他都乐在其中。

 

有时候我们上数学,上那个物理看到那些符号,还有那些公式,化学公式,整个就是……可能那时候也不懂,但有些人他很喜爱,你去问那个化学家,你去问那个物理学家,他会不会觉得化学物理是枯燥的?(不会)。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位高材生,我们讲叫学霸型的高材生。他是理工科,要考研究生,给初中、高中的孩子补一补物理,其实最主要跟他们讲一个心态。当时呢我是听别的老师讲到,他在给孩子们讲一些物理和化学的时候,满黑板都是那个公式嘛。咱们初中高中读书总看过吧?(是)。我们看到是一种什么感觉?

 

就是一些符号,甚至是枯燥的。然后这位老师呢他就,“看,多美!像不像一篇乐章?”他讲的时候是一种,就好像看到五线谱一样,就好像那种化学分子是会跳动,好像就是会组合,就看了这种变。其实现在很多的物质都是这种化学合成,而有的一些物质,它都是有人用心地来把它做出来。

 

能够做到很好首先有一点,他爱不爱这个行业?(爱)。不爱你只能做一个打工的,只能是讨口饭吃,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它不可能成为你的事业。诸位学长我们现在都三四十岁了吧?(嗯)。还有多少年让您去选择,我去做什么事业吗?(没有)。不多了。

 

古时候十五六岁他就有一个大概,不是说从此以后不会改变行业,但是呢大多数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且他在一个行业取得成就之后,他再改另一个行业可以说是很快,为什么呢?很多基本的它都是相通的了,这个就是“知类通达”。你先定一个,了解了吧?是不是将来以后……我这个话讲完你们又开始心抱幻想了是吧?

 

“死尽偷心”。现在人学习啊就是那个,心不够专,把这种不老实的想法,不老实的念头要把它打消掉。你的心越专,我只做这一个,我要做我就把它做好,别人是三年做好,没关系我三十年,但是你只要有这样的一份心,你恐怕可能七八年就能把它做好。为什么七八年就能做好呢?因为你不会三心二意的。

 

我自己现在回过头来看,对我们学习,做任何的工作,做任何的事业,最大的一种伤害就是,不知道我是不是要终生来做,我是不是全心全力、全身心地投入来做。你害怕你全身心投入之后,你吃亏了是吧?(是)。你上当了,那我们就要问,好,这个上当了,那你有没有有别的你全心全意去做的?

 

对不起我好像是在审问你们,但这些问题特别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你说讲《论语》啊,讲《中庸》啊,这些形而上学的、玄妙的,你根本就摸不到头脑。因为你脚就不在地上,所以你本身心就悬在空中,再讲一些玄妙的!其实它不玄妙,它都很切实际的。为什么?

 

因为你已经完成了《小学》和《大学》的初步学习,你的方向目标都已经是在定的情况下,我们给你讲玄妙的。讲玄妙的时候,你会因为你已经有“定”了,我是从事农业,从事商业,从事教育?从事教育我是从事幼儿教育,还是青少年教育,还是我就是从事社会教育?

 

这个一旦定了之后《论语》也好,还有《中庸》也好,这些都是为了你的这个目的,你的目标在服务的,了解了吗?(嗯)。喜欢农业的听《中庸》,他会听出农业的《中庸》的什么?农业的味道,或者农业的《中庸》。你不管怎么说,他就能把《中庸》在农业当中,他可以去发挥。因为他已经脚踏实地了,所以谈一些玄妙的对他来讲是很实在的。

 

那为什么有时候谈玄妙的,和后面的一些不好谈?其实我是很爱讲《中庸》的,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庸》我花的时间少了?我记得在第几期来着,第三期还是第四期,我《中庸》好像谈了一个多月,那现在呢我《礼记•学记》花的时间会多一点,为什么?

 

这个是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定下来后面的学习就是吸收,不然的话那只是听过就过了。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从事的一个事业,你既然干了这一行,我们要不要爱这一行?(要)。别人再怎么瞧不起,你能不能瞧不起你做的事情?(不能)。

 

今天不是我们说,我们这个事业是很大功德的事情,有没有从古至今,如果讲到很多行业,有没有大家异口同声都说,教育是一种什么样功德的事情?(功德无量)。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当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你的家人都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个“敬业”它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其实包括我们对书,对本子,对我们学习的环境,他的敬都表现出来。有些人对书,对本子,他们不一定爱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好像也很随便。

 

其实你看那个厨师,真正的好厨师,对他的那个勺子,我们一般看起来,哪个勺子不一样是吧?(是)。但是真正的好厨师只用它用习惯的那个勺子,而且他用完之后绝对不是(乱丢)。他会放好,洗好,擦好,然后把它挂好。

 

为什么呢?其实从这一个动作你就能看出,他对他所做的这个事情,我们讲叫炒菜,他是用什么样的一份心来做这件事情?热爱敬业。你会发现每个行业它都会有这样一些,包括我们看到医生对他那个白大褂,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对他职业的一种尊重,而且是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一种尊重。

 

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获得别人对他的一份尊重。自己都轻视,别人肯定瞧不起你。“敬业乐群”。而且我们发现在做事业的时候都是很多人,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几百甚至上千人来做这个事情。那相处起来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呢?

 

用一个字概括“乐”(yào)。这个“乐”就是欢喜、喜爱。你会发现我们跟志同道合的人,就感觉有一种亲切嘛。刚刚开始认识的时候亲切,学了四个月呢?(更亲切)。真的吗?(真的)。两年呢 ?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刚刚开始亲切,时间久了嫌弃,再时间久了讨厌,再时间久了跟他“不共戴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有学习学得不到位的地方。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三年的时候,这三年都在干什么?都在做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呢?(学习)。刚刚我们讲到了“中年考校”,那看看你的一个考试成绩,这个考试成绩当然从卷子上,我觉得在某种情况下还是有它的必要的。

 

比如说默写是吧,下次我们默写好吧。你们啊,事不关己,“嗯不错”;一关己,“再商量吧”。你们真是可爱。好,这个你有没有发现背出来和会默写是两码事?(是)。“须敬听”这个“xū”是需要的需,还是必须的须?你会发现有些字,它“同是人”还是“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等等。因为有一次我们默写,结果错好几个字。

 

读呢,就是背着,顺着口下来那个很容易。如果再提高一个层次呢?应该是要(默写)。以后,下一期啊给刘老师提个建议,我们不默太多,至少得把《弟子规》、《孝经》给默下来嘛。

 

这个也检验你有没有背书,下功夫。这个比背书还要更下多一层的功夫。好,这个功夫用得多了,你会发现呢,你的受益就会越来越大。先从这个层次走,到了一定层次,然后跟大家讲,把学习也得放下,不放下也是一个容易产生很大障碍的地方。

 

所以我们讲要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第一年看你有没有学习的一些基本能力,和你的方向和目标。其实方向目标是不是坐在那里想出来的?(不是)。有些人常常跟我说,给我三天时间让我好好想一想,我心里想你肯定想不清楚。

 

是不是给你三天你就想清楚了呢?(不是)。这个想是在这一年过程中,不是说一直,但是也会放在心上。然后看清楚我要不要来做这个事情,这也是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那三年呢,已经确定了你是不是对这个事业热爱?不是说我们写心得,我说我很热爱,也不是说跟人分享,我痛哭流涕我很热爱。那个都是局部的,甚至是在一些环境中的烘托之下有的一种情感,有时候不能算数的。

 

这种真正的,是在一种平和的情况下,甚至是在一种逆境的情况下,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甚至情绪都很低落的时候,甚至是很痛苦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你还是擦干眼泪,继续做你很热爱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我们经过了考试。

 

这么讲大家能理解吗?(能)。很多人误以为他发心了,就是那个哭出来就算发心了。如果哭出来就算,当然我讲完这个你们连哭都不哭了,该哭还哭啊!我就是哭过来的,是感动还是?我那时候应该有一种感觉我是投入。

 

因为很单纯,就是我既然想做这个事情,我就想我怎么去做?那我怎么去做不是我自己去摸索,我要摸索多久?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老师已经做了这么多年,那我跟着老师的步伐,老师怎么走过来的,我从这里开始去学。

 

那在过程中呢,可能也就是怀疑啊等等这些,我自己感觉应该是障碍是很少的。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有一种内心的触动吧。你有没有感觉人到情深处的时候,感动的时候不知不觉那个眼泪就下来了?(是)。这个时候你就让它自然地流露一下,但是大家一定要了解,这种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但感动并不代表流眼泪,了解吗?但是你连感动都没有感动,你说你很热爱,你很投入,我不知道从何谈起。但是我们不是说一定以流眼泪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感动,但是呢我们不要被自己感动,你流眼泪,你感觉我要发愿,我要发誓来做好。

 

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在我们很感动的时候,感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没有那种气概?(有)。我就感觉那个时候很有那个气概,那个时候不算数的。只有你真正走到万水千山的时候,你还能够坚持,那个叫真的了。但是你最开始,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感动的。

 

所以“敬业乐群”,而且我们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呢,有跟我们性格合的,有跟我们性格不合的。性格合的相处得好,这个不难,但是你也会发现,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刚刚开始两个人关系可好,可铁了,过了几个月两个人好像都不怎么说话了,有没有?(有)。那前面的铁是真的铁吗?(不是)。

 

怎么笑那么开心?那是一种什么关系?也不敢说完全是假的,就是还是自己的好恶。那时候他的习气没起来,你的习气也没起来,觉得他还蛮不错的是吧。真正的“乐群”就是在大家的习气都起来的时候,是吧?(对)。都暴露出来的时候,都更清楚地看懂对方的时候,我们是越来越跟人有距离,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看人不顺眼,还是我们越来越友爱?应该要往这个方向走。

 

不然在一个环境学久了就变成了面和心不和了。因为这个也在调整过程中,如果有,不怕,这个就是我们要考试,你能觉察到,我们学习还有不扎实的地方。比如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财物轻”。你说我跟他又没有财产纠纷,这个“财物轻”你们不要仅仅认为是他有没有借钱还你啊,不是在这个地方看。

 

有没有你的观念,你对一件事物的看法重要,还是你们的友谊重要?(友谊重要)。除非那种特别严重的,就违反大原则的事情,这个时候要大义(灭亲)。我没讲啊!那个都是很极端的。

 

大多数的时候,一件事物对嘛、错嘛,做得好,做得不好。有的时候我觉得情义更重,我宁愿希望能够看重那个情义。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意见轻”是吧?(是)。“财物轻,怨何生”嘛。这个蛮考验人的。

 

大家这个学习阶段做得怎么样?怎么长兰笑得这么开心?这个一定要做好,不要小看这十几个人,甚至是像老学长呢,二十个人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我们也不是为了和而和,好像跟谁的关系都很好,这个呢你看你是不是真正的一种清净平等?不是,那还是在做样子。

 

那一定有,每个人都有性格内向的,有性格粗犷一点的,甚至还有一些马马虎虎的等等,这些各种性格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相处?不是改变别人的习气,你的习气越少你跟谁都能处得恰当。不是好,那个坏人你跟他处得好,你应该揍了该。

 

现在很多人学到最后就是没原则、没立场,那个叫“乡愿”。其实那种人千万不能跟他交朋友,这个是孔老夫子也给我们提醒的,这种情况叫“德之贼”。你想想你跟“德之贼”的朋友交朋友,你说你德行不受损吗?但是你又抓不住他,他不是说给你拍桌子瞪眼睛的,他给你笑眯眯的。

 

我现在又怕你们,你们听课一定要会听好吗?(好)。不然你一看到谁笑眯眯的……我就是怕讲课讲着你们又执着,好,稍微提一下。但是我们一定是真诚地跟人笑眯眯的好不好?(好)。不能那种心毒貌慈,这个是很不好的。

 

能够越处越好,都比较的,有远、有近、有亲、有疏。在工作中的各方面,跟谁,怎样的人都能配合好,这就是你学习的本事。很多人误以为我上去能把道理讲清楚,我上去能讲到别人流眼泪,就是我学习很有功夫。其实那个不叫功夫了,你只要讲一点感人的故事,他就会流眼泪嘛!但是你就会去往感人的故事去追求。

 

不要刻意往那个方向走,这个也是跟大家稍微提醒。但是情到深处的时候,他自然他那种流露的,所以大家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不要刻意追求某一种效果,刻意的话呢,反而不真实。

 

我们学习真实的检验,就一定是在你的生活中。课堂上的一种表演,你是讲德育故事,讲一些感受,也是你学习的一个检验。甚至是我们默写也是一个检验,甚至你写心得也是一个检验。但是这个都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检验就一定是在你活生生的生活中。

 

你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你那个学习一定是假的、一定是不扎实的。但是这些不怕,因为它不是说一不好就全部都否定,不是这样子的。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是前三个月呢?(不是)。多长时间?(三年)。三年的时间。

 

所以诸位学长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传统文化学习不容易?(是)。我们觉得人家达到这种境界,咱三个月就做到了。咱三个月是脑子里想的,这个是要经过生活的检验,不是说我跟平时跟谁都很好,那个都不算数的。

 

你能跟你看不顺眼的人,你越来越看他比较顺眼。甚至说你这关突破了,结果过两年又来一个你看不顺眼的,这个时候又把你给考倒了。不怕,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学习要进步的地方,还有没有学好的地方。所以不怕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我们就是在矛盾中来勘验我们所学的内容,不是去逃避,不是在那里去指责,推卸责任。

 

好,我们先报告到这里,下节课再来讲“五年博习亲师”,好谢谢大家!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