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老师《礼记·学记》第十一集

六和师资学习班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第十一集

课程视频


—— 马涛老师讲于第七期六和师资学习班


课程内容


尊敬的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们看第三个伦常“入学鼓篋”,就是在形式上看,是进入到学校,他有一些上下课的时间,古时候用敲鼓来作为一个信号,我们在学校有打铃的声音。这个鼓有一种含义叫鼓舞,你看人听到鼓声的时候,有一种不自然地就想动,听到“咚咚咚咚”就感觉那是一种鼓舞,就是你学习要有一股劲头。

 

你如果不高兴,你如果沮丧,你如果被动,你看你能学多久?可能偶尔有一些是不情愿,有点被动,甚至沮丧,但是通过学习,应该把这个负面的情绪要去掉、消除,变得一种鼓舞。别人对你的鼓舞是一个方面,人学习能不能常常靠旁边给你说加油加油,可不可以?(不可以)。刚刚开始给你鼓舞一下,如果两年、三年还需要别人鼓舞再来学习或者做事,你就要知道,我们没有办法有成就。

 

那你受什么样的鼓舞呢?其实前面的《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都是我们的动力,同学之间其实真的是需要互相鼓舞,老师是指路,同学是陪你一起上路。所以大家互相地扶持、提携。

 

这种扶持、提携不是常常拿一包豆干去,拿一包巧克力去,那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怎么最近学习状态又不好了?怎么现在又不认真了?是不是有什么心思啊?是不是有什么麻烦啊?是不是我哪里又得罪你啊?要不要我给你唱个歌?”你这么逗他一下,或者鼓舞一下。

 

有时候同学之间有些话好讲,甚至有时候讲得面红耳赤,是吧?甚至说你给我出去,好,你就出去,再回来,这个都还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就是互相地提携,互相地鼓舞。

 

“篋”是小书箱子,就是你要有读书的一些器具,当然不是仅仅是个书箱子,在以前有文房四宝,今天我们是要有笔,有纸,有我们的经书,有我们的一些学习方面的,这个都要具备的。不然你去学习,连一支笔,连一支能下水的笔,或者下水很利的笔都找不着,你说你学什么习?或者修改液等等都不是很全,这个文具现在也都便宜,也都方便 ,所以这个都是自己要来准备的。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学习的器具就是朴素和简单,能用,有的时候好一点,它用得时间长。不要在物质上跟人去攀比,读书人还是要有一种寒士的家风,就是朴素和简约。“以约失之者鲜矣。”这些在读书的时候就慢慢地来养成好的习惯。

 

其实你发现每天需要不多的时候,就算有万贯的财产摆在你面前,你会不会也不动心?你为什么不动心?不是说你好像很清高,好像跟人不一样。因为没用嘛,你所用的大概你一个月比如说就一千块钱左右,是吧?你就基本上一些方方面面都已经具备了。

 

假设你已经习惯了,是吧?就算一个月有人给你10万呢?就是在一般人来讲,一个月10万呐!他也都有办法给你花得出去,但对你来讲,你花出去还要花很多时间去想,还要一大堆的啰哩啰嗦的事情。对有些人可能是一种享受和追求,但是对读书人来讲,他觉得我没必要,我一千块钱一个月基本上我需要的都够了。

 

就算有一个人说,来,一个月我给你10万块钱,你会不会动心?(不会)。我觉得没有,就不会动心了,为什么不会动心?不需要,很多人动心就是他看到这后面能买这个,能买那个,他就被这个东西给牵走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有时候朴素一点,简单一点,甚至是穷一点不是坏事情。你会养成一个习惯,比如说在读书的环境,你一个月花三千,好像也就花了,但是你慢慢慢慢,或者是你以前是一个月花三千的一个水准,结果在读书的时候有钱没地方花,衣服也不用买,为啥呢?有马夹,买了好衣服也看不出来,慢慢慢慢,买好衣服的欲望就少了。

 

其实我们来到这里学习了这四个月,你们省了多少钱?你可以发现不来这学,一样也花很多钱,但是现在没花,你们过得怎么样?挺好的。而且你会发现其实也是一种体验吧,就是几百块钱也是过一个月,几千、几万也是过一个月,然后你去观察那个几千、几万的,他花钱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副作用和烦恼,欲望也好,得失心也好。

 

而我们在这里也没有太讲究,因为大家也都差不多,所以也就很平淡。而我们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它用到哪里了呢?(学习)。提升我们的灵性了。你只要把精力花在跟欲望有关,跟物欲有关的,你的学问一定是下降的,它不是说能够齐头并进,除非达到最高的境界,否则的话就是此消彼长。

 

这个“此消”不是说我们好像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不是的。我们还在这个世间生活,要讲究的时候你不会说比别人不会讲究,了解吗?你该拿出的一些,就是一种气度的时候,你不会比别人差。但是你没必要,没必要,你省出的时间,你用来花在我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提升。

 

而且你养成习惯了,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叫“习惯成自然”。以前有没有有时候用东西蛮讲究的?有的时候花钱会不会大手大脚的?会吧?但是在这种环境,学个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些习惯不知不觉就改掉了,慢慢地变得朴素、简约。

 

“鲜矣”就是很少,所以我们慢慢把这种朴素变成习惯,夫子的德行之一就是俭。“俭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守己,无求于人,可以养廉;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减我身心之俸,以赒极苦之人,可以广德。”

 

其实比如说假设你相信命,你有福报的话,平均你一个月的福报,你们希望你们一个月福报大概多少?五千吧,好不好?或者是五千太少,八千好不好?好,五千吧,结果你就是在五百这个水平。五千给你花,也就花完了;五百,没得花也就不花了,也过了这样的一个月。

 

但是你会发现,你那四千五是不是这个月没花,这个就像那个兑奖卷一样,就给你作废掉了呢?你那四千五在哪里?存着呢。到一定的机缘的时候,你那个福报现前,但是你已经养成每个月五百的好习惯的时候,你多的四千五你会用来做什么?你会帮助别人,而且你有了智慧,你那个钱或者是你的布施,你会布施到福田或者是肥沃的田。

 

很多人花很多钱,甚至也是布施,因为没有智慧,所以种的那个种子,他也是撒到土地上。我们有智慧,哪怕一点钱,你是撒到真的福田上,那个果实就很丰厚。有些人虽然很多钱,好像也去布施,结果他那个种子都撒到了沙漠上,都撒到了石头地里,虽然撒了很多,能不能得到丰收的果实?(不能)。所以没有智慧的人是很难修大福报的,所以有智慧,哪怕很少的,你都能修大福报。

 

而这个福报,我们是不是为了追求福报去修布施呢?最初开始是的,是吧?最初开始大概是,但是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么多福报现前了,你拿它来做什么?好,比如你命中有一套房子,结果你布施,有了十套房子,高兴不高兴?高兴嘛。

 

好,把十套房子摆起来,然后你就欣赏,从早上欣赏到晚上,从晚上欣赏到明天早上,然后就觉得这都是我的了,然后很高兴,是吧?晚上的时候,上半夜睡A别墅,下半夜睡B别墅,觉得我十个别墅不睡它一遍,我不甘心。三个月之后,这位老兄可能会怎么样?一定会神经了。

 

这好像是他那个福报,但是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那个是一百、一千、一万,那个就没有办法计算了。就算一千、一万,你用吗?你不用,你只需要有一个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是吧?你就能够过你的生活,哪怕你的福报是一栋大厦,但那栋大厦你不需要。就像你看很多人在做为社会去服务的很多的这些事,都是这样的。所以最重要我们要养成一个朴素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

 

但是刚刚开始让你朴素,你一下子也朴素不了,所以在这个学习的环境,想花钱也没地方花钱,最多买个方便面,现在好像方便面在这里都也成了奢侈品了,从来没想到方便面都还能这样。习惯成自然。假设吧,我们先不说方便面健不健康,我们先不谈这个,如果一个人他的生活有一包方便面这样的水准他就很高兴了,您觉得未来他的日子是好过还是痛苦?(好过)。

 

尤其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你能够有一个像方便面这样的水准,一盘老干妈炒饭九块钱,或者是炒面等等简单一点的,了不起也就十五块钱。你的水准在这样的一个饮食的水准,你的穿、你的用应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除非一些特殊的你买好一点,但它可以用十年,了解吗?那这个就不算奢侈,因为你可以用得长久。

 

你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其实是一种自在,很多人被物质就一直牵着,多少的衣服也不够,多好吃的饭也不够,多大的房子也不够,多好的车也不够,你觉得是你快乐,还是他快乐?我想不言而喻了。我们不是说人家不好,但是我们了解,他有他的苦,我们有我们的乐。

 

“孙其业也”,“孙”就是要有一种朴素,而且就是一种谦虚恭敬的态度。“夏楚二物”,“夏”是枝条,“楚”是荆条,见过荆棘吧?(见过)。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你们猜。揍人的,为什么要揍人呢?不听话嘛,有时候调皮嘛,有时候淘气嘛,有时候闹意见嘛,这个时候,来,戒尺拿来。其实这个戒尺,尺就是一个尺度,这是约束。

 

我们遇到一位长者,他听到我们学传统文化的,聊着聊着就讲到他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因为小时候还有上过几年学堂。有一次,放学回家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呢?爸爸说:“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呢?”他说:“我们老先生的那个戒尺断了”。小朋友嘛,他就很单纯,吃好一点,玩好一点,然后少挨点打,其实他们的想法都很单纯,到十五六岁都很单纯,其实单纯好,结果就讲了那么一件事。

 

第二天去学堂上学的时候,爸爸说:“我跟你一起去一下学堂。”也背了一个包,一起去学堂。到了学堂之后,孩子向老师问好,家长也向老师问好,然后说:“昨天我听说您的戒尺断了,昨天晚上我用最硬的木头做了一把戒尺。”从包里拿出来,恭恭敬敬地递给老师。

 

诸位学长,就这一个动作,他说他一辈子到八十岁都忘不掉,其实这一个动作的背后有没有一种孝亲尊师?有没有一种感恩老师来管教孩子?这是我们听师长老人家讲经,就讲道,以前为什么好教呢?这个配合,如果孩子被老师责骂了,管教了,父母会带上礼物去感谢老师。这个感谢的背后,老师对学生真的是一种成就,而且父母懂事。就这一个动作,你就看那个孩子他的那种根基就奠定了。

 

所以“夏楚二物”呢,不是真正想成就的人,这是给大家的一句忠告,不是别人来责罚你,来要求你,是你自己的心中要有一个戒尺。哪些是对,哪些是不对,自己要知道。对了,保持;不对了,我们要自己打自己的手板,不一定是真打,你要自己提醒自己要改正。因为没有人再监督你了,没有人再严格管教你了。

 

“收其威也”,把那种戾气,暴戾之气,那种狂妄,那种高傲,那种有个性,都得给他打掉,不然教出来的不一定是利国利民的,可能是祸国殃民的,所以这个也是学习重要的一个伦常。

 

这个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一个愿意打,就是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关系建立了。一个不愿打,你想被打也没用,是吧?不然你走在街上,你能不能说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别人会怎么看你?人家觉得你很奇怪。

 

但有时候你要看,他说欢迎大家给他提意见,结果你刚一提几句,他脸色就变了,还提吗?用蔡老师的话来讲,铛铛铛,鸣金收兵,别讲了,那个只是口头上套话。我们既然讲这个话就是诚心地接受别人的提醒,不然你就别讲这个话,那你就是打妄语。

 

对的,这个规矩的背后其实学习还是要有一种敬畏的心。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敬畏的心?(有)。这个很重要的,在一些孩子当中是有类似叫“夏楚二物”,或者我们讲叫戒尺,因为你要讲多他也不了解。现在我们怕不怕戒尺呢?怕不怕?不怕,但是我们如果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你没有一个值得你敬畏的,其实这个就很麻烦的。

 

而我们敬畏的就是天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要敬畏圣人之言。《大学》比较含蓄,《太上感应篇》讲得就清楚,看到后面的那种不善的果报,能不害怕吗?不害怕?(害怕)。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这就是家破人亡,就给你讲出来了。其实你有没有看到,很多贪官是被谁送进监狱的?他的妻子,他的儿子,把他给送进去的。“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伤”,他命很硬,他好像又有很多的关系,别人罩着他,又没有办法去法办他,但是老天还是会去惩罚他,“渐至死伤。若不死伤,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有一个人,他有很多钱,也不敢存银行,因为现在整个联网,你不管什么名字,你家只要跟你搭的上关系的,都会查你的,因为身份证只要一输入,马上你的信息整个就调出来。所以他那个钱不敢存,不敢存,那个现金就得放起来,放到自己家里也麻烦,为什么?人赃并获,所以他就想了个好主意,找了一个房子。

 

找了一个房子之后,把那个钱就放到那个房子里,因为觉得没有人知道,因为反正房子交了钱,交了物业,就在那里,没有人去管你。但是下面楼下不干了,为什么楼下不干了?因为楼上漏水,楼上漏水一定会找嘛,找了没人就找物业。那物业一看,物业费虽然交着,但是没有人,然后他们就把那个门打开。

 

这一打开原来屋里的水管破掉了,然后除了看到满屋子都是水之外,还漂着都是人民币。那肯定就报警了,这一报警,那一定查出来是谁把这么多不明财产都放在里面,就把他逮进去了。换句话来讲,他是被谁给送进去的?被水给冲进去的。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还有一个人,他被偷了,这是我们有一次听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部长讲到的两个案例。有一个人的家被偷了,偷了之后,这小偷也厉害,把那个保险箱,打不开就先整个就抱走了。抱走之后,警察肯定就严令这个是马上限期就要破案的,结果把这个小偷就给逮住了。

 

逮住之后就得开开那个保险箱来给他们定罪,你偷了十块钱和十万,那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时候让他拿保险箱的钥匙要开这个门,他死活不开。诸位学长,这个时候由得了他吗?一定开开,一开开,存折这么多钱,这些金银珠宝哪来的,没法交待。来吧,结果也进去了。后来大家都说这个人被谁给偷进去的?(小偷)。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畏圣人之言。”“渐至死伤,若不死伤,则有水为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有时候应该要读一读,《大学》《中庸》比较含蓄。实际上,“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聚则人散”,还有包括“若有一个臣”等等,“亦曰殆哉”等等这些,“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实际上这都是果报。

 

了解了之后,人就有敬畏心,不敢胡作妄为,你再硬的后台,再高的权势都不可以去违背自然规律。小孩子们你去跟他讲这些他不懂,但是从我们开始学习,一直到我们成就,要不要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敬畏?得有人管得了你啊,了解吗?不是说真有谁拿着尺子,天天在那督促你,以前有这个条件,有这个条件呢,他不听话,他没做好,但他还听管教,你还好管,现在是没有办法了。

 

“未卜禘不视学”,“卜禘”是祭祀,这个没有到祭祀的这样的一个时间,他们不会去打扰到教学。祭祀在一年也就一两次的事情,所以不会说很频繁地去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是隔三差五就看看有没有做好等等,这些是严重影响到教学,那你说也不监督了吗?不是,一年就那么一两次,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来做什么呢?看看他怎么去发挥,怎么去成长,他的人生志向,究竟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没有试一试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还不太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比如你唱过歌之后,知道自己五音不全,是吧?就别做那个唱歌的梦想了。你发现有没有有些小孩他一跑步,结果蹭蹭蹭,个子不高但是跑起来还真是不错。

 

就是在很多方面,或者是一些乐器,各方面你都试一试。这个需要时间,也不是说一开始觉得好就以后都好,有一种开始不好,后面很好,有一些开始很好,后面不怎么好,所以这些都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试验。

 

我们学习也是如此,你刚刚用一个方法感觉不怎么样,你坚持一下,说不定这个就是你最适合的一个方法。结果你三五个月感觉这个方法不错,那就是适合你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一种方法开始很好,感觉很不错,那是不是就是我们最适合的呢?也不一定。三五个月之后你再来看,你发现还是很好,那这个你可以坚持一下,如果一些效果不理想,你再换一下。

 

但是能不能频繁地换?不能。任何一个方法你都可以试一试,但是试一试最少有半年的时间,你不要两个月不合适你就换,那个都看不出来,你坚持一下,看看这半年,你用这一个方法。方法呢,八万四千个方法,每个人可以说都不一样,你感觉这个方法很好,你就一直坚持,在坚持中有一些微细的调整。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就一个方法一直坚持下去,这也就是一门深入了。

 

你说这一门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一门呢?不是的,一门是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都是读书,有的在读《大学》,有的人是读《中庸》,有的人是读《诗经》,有的人是读《易经》,你看你读哪一个你欢喜,你就一直坚持下去。我仅仅举读书这一个例子,实际上任何一个学习方法都是最好的。

 

所以常常有一些学长问:“老师,我用哪个方法好?”我都不会看他具体哪个方法,我说哪个方法都好,重要的是适合你,适合你的环境,适合你的工作,适合你的现在的状态,你一直坚持下去,对你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然我认为好的方法是对我好,了解吗?

 

所以我很少跟大家介绍我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我适合的学习的这种方法,是不是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呢?不一定,但是一些原理、原则、所学习应该注意的,这些是所有人应该要遵守的,但是到具体的方法的时候,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方法。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个就是一种积累,不要太肤浅,想到什么,马上就一惊一乍的,或者就不稳,这个都不够成熟。所以“时观而弗语”它有一种含义就是沉淀、积累。你感觉有收获,感觉很不错,感觉很好,那个实际上我都是很担心的,那个高兴不了两天。其实真正的受益它是很平淡的,绝对不是那种欢喜的,我受益很大,我怎样,那个很麻烦的。

 

不是说不会有,它一定是在一个沉淀的基础上,“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样子你才能看清楚你的心是浮躁的,是受外面的刺激,你感觉高兴,还是你真正地发自内心我很喜欢?大家能体会吗?(能)。非常非常得重要。所以古人把教学的这几个伦常说透了,说尽了。

 

第七个,“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躐”就是超越,就是不要越级。刚刚学,你什么都不懂,别胡思乱想,你一定有很多想不通的,你一定有很多不知道为什么的,这个时候你就按着去做就好了。

 

不然,给你解释,没解释你好像不懂,解释完你的问题更多,因为你还没有开始去做,就一大堆的问题,这些都是很麻烦的。你学了几年,你再提问题,你那个问题就有深度了,就有一个大家共同能够,就是我们讲达成共识的一些基础了。从一开始就很多你要问的,要搞清楚的,你会发现那就没有办法,其实在这个背后都是深深的一种怀疑在其中。

 

那是不是就是迷信呢?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先从这里开始去学,对小学生告诉他这么做就好了。小学生有个可爱的地方,他不问,是吧?“幼者”,其实幼者不是三岁、五岁的小孩,其实初学传统文化,今天你四十五岁了,你才学传统文化二个月,你属于幼者,听而弗问。

 

不然,给你解释,用师长老人家的话,三百年都给你解释不完,就在那给你扯皮了。先听,你先听你能听懂的,我不相信一节课一个小时,你百分之九十九听不懂,那我觉得这个老师该去审核一下他是不是讲的中文,如果是中文的话,那怎么可能百分之九十九听不懂?

 

就算有听不懂的,占多大比例?百分之十吧,了不起百分之二十。你是抓住那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在那纠结,还是我先把能听懂的百分之八十先能吸收消化?(先从百分之八十)。对,先从这里开始,不然到最后就是在那一两个问题就给你在那里纠结不完。

 

你说难道不管吗?不是,等你到了一定程度,中级阶段的时候,甚至高级阶段的时候,这些问题有的时候不用讲,你自己就解开了,因为你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初学,有的时候刚刚开始讲的普通的多,但是讲得深一点偶尔也有。有呢,你有一个概念和印象,但是一定还都是不理解,这个时候没关系。

 

但的确还有一些很困惑你,很让你想不通,甚至产生学习的障碍的时候,诸位学长,要不要问出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给你解答之后,你再来想一想,能解开就解开,解不开,再给你解答,或者说再等几个月再给你解答,这都是一个答案。

 

或者是说,现在你还没有办法理解,你先把这个放一下,大家可以了解了吧?不然的话,这样的学习,很多人就是钻牛角尖,钻到最后自己就在那个牛角尖里,是怎么也出不来的。

 

所以“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其实在后面这一句,“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你先照着去做,养成一个听话、老实的习惯。很多人不老实,你不是说他真有疑惑,他是不相信,他不愿意去做,所以那个问题一大堆,有时候看清楚了,你也不用跟他回答的了,因为回答不完的。

 

这个将来大家在教学的时候有五种问题是你不用回答的,了解吗?你说怎么会不用回答?就是没事找事的不用回答,不恭敬的不要回答,刁难的不要回答,还有一个就是,就五种吧,回头给你们再讲一下。这个将来你们教学也要了解,看他那个心就不善,就是来质问,来刁难的,可以不用理他,了解吗?对的。

 

“《记》曰”,这是《礼记》上的一段话。“凡学”这两个字把所有的学习全包括了,不管你是小学、大学,不管你工作,还是生活上的各种学问,都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官先事”,学的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做什么?变成你的生活、工作。“士先志”就是你读书人要有目标方向。那目标方向在哪呢?“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其此之谓乎!”好,这一段就跟大家先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图片视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