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六集(中)

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敬请关注“千呼万唤归孝道


历代因果事迹汇编





       

 |   | ︵︽感应篇汇编︾序一︶




尽在其中矣。


若复精而求之,则成圣成贤,


之于行事者,即是大福之人。


反覆玩味者,体之于心中,见


能一线到底读去,息心静气,


凡得遇之者,即是有福之人。


之王,实为一切善书之王也。


︽汇编︾不独为︽感应篇︾注


汇编






  第二十六集  
 (中) 

刘丹丹老师 习讲


课程音频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讲课音频

课程视频




课程内容



经文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讲解

我们来看第五个例子。“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这一段讲的是明朝冯琢庵太史的父亲,隆冬救人的一个故事。“冯琢庵”是太史的名字,“琢庵”是他的字,这位太史的名字叫“冯琦”,他的官职是太史。这是讲太史的父亲年轻的时候,行善的一件事情。

 

冯太史的父亲,名字叫作冯子履,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他曾经做过兵部的主事,而且做过河南的参政。他在年轻的时候,还在县里面县学读书,做生员的时候,有一天“隆冬早起赴学”,冬天的早晨,起得很早去上学,在路上看到有一个人,倒卧在雪中,应该是冻僵了,“扪之,半僵矣”,就是看看他,已经是冻得不行了。

 

这个时候他生了恻隐之心,于是把自己身上穿的棉衣,把它解下来,披在了这个冻僵的人身上,并且把他扶起来带回家,把他救醒。这个是很真诚地来救一个人的性命,跟人家又不认识,无缘无故,不相识,但是看到别人可怜,有患难,这个时候出于至诚心来救他。

 

那在这里要跟大家讲一个生活小常识,就是冻伤的人,千万不要用热水去帮他暖身体,这样子的话,他的血液流畅不了,反而对他的身体会有伤害;一般冻僵的人,都是用凉水在他身上擦。这是一个生活小常识。

 

“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这个时候做了一件好事情,晚上做梦的时候,就梦到有神人跟他讲。这个是感应特别明显,那应该是“显感显应”,这是他完全出于一念至诚心,所以他的这个果报感得就很快。

 

梦到有神人跟他讲,说你是出于真诚心救别人的,所以我介绍“韩琦”到你们家去投胎。这个就是讲到轮回,你看这个在史书上都有记载。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韩琦将军,那个是德行和功业都是比一般人要出众的,但是都免不了要轮回。可见轮回路上,不管你是谁,你都免不了这样的一个反反复复,所以出不了轮回,你就在六道当中轮转不息。

 

你看韩琦将军都这样,人家既是宰相,又是将军,那功德,大家都有学到,任何一件功德,要换作我们来讲,其实都是蛮难做的。但是人家一生,你看积了多少的功德!即使是这样,都免不了要轮回。所以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究竟该怎么走,自己要做一个选择,心里要有数。

 

“及生琢庵,遂名琦。”后来他果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作“冯琦”,这个是应的“韩琦”将军的这个名,字是“琢庵”。那冯太史的父亲,这个人一生做人、做事情都光明磊落,而且非常知进退;后来他的儿子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出色,考中了进士,并且很快就担任“侍读学士”,这个都是跟皇帝,或者是太子一起读书的,那都是人上之人。

 

而太史的父亲冯子履,那个时候官做得也是蛮大的。但是他看到他的儿子在朝廷当中,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光显的位置,所以他想到父子两个人的荣誉太高了,太显耀了,这个对一个家庭来讲的话,他觉得不是一件特别吉祥的事情,因为荣誉都给予他们一家。

 

所以这个时候,他自己就请辞官职,自己所有的福报都让儿子来做,那自己就退下来,这个是很知进退的。古人讲“话不可以讲满,饭不可以吃过饱”,那我们讲,一家的荣誉、富贵,也是它都有一个定数,不要好事都给我们一家占了,所以这个时候父亲退下来。

 

在他临命终的时候,也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跟故交都还谈笑自如。儿子在旁边非常的难过和伤心,儿子希望父亲能够生命再多延续几年,父亲笑着跟他说,“命在司命,岂在我?”有司命之神掌管命运,寿命,不是我自己能说了就算的。

 

所以跟儿子讲,你去把门关好,就是里里外外把门关好,这样子的话,亲朋好友就不进来,不影响。所以他自己很安静地就走了,走得非常的安详。这个是说这个人,在生死面前非常的淡然。

 

所以你看他,从年轻的时候,那么善良,再到急流勇退,到后面临终那么的坦然,说明这个人一生的功夫,都在日常的行持当中。所以积德行善,你看上去是某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其实都是这个人一生品性的一种自然的流露。所以我们要学,不是学人家做某一件好事;学人家一生的品德。这是讲冯太史的父亲。


经文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讲解

下面我们再来看,“台州应尚书”。这个也是讲到浙江台州,都是浙江这个地方。“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这是应尚书年轻的时候,在山里面读书。因为以前书籍不是很多,尤其是穷秀才,家里没有那么多的典籍读,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到寺庙里面去读书,而寺庙往往都是远离人烟的地方,都是在山里面。这里没有讲,估计可能是在寺庙里面读书。

 

“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这是指山里面,因为远离人烟,所以山里面的阴气就比较的重。而我们知道鬼道众生,它本来就是属阴的,所以没有人烟的地方,往往众生会比较多。而这个时候应尚书,还不是尚书,这个读书人他不怕,“不惧”就是不怕,说明这个人一身正气。胆小的人,那不吓死了;他不怕。

 

“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有一天晚上,他就听到有两个鬼在交流谈话,说到有一对夫妇,这个先生到外地去,应该是去经商,营生,去了很久,很多年都没有回来。这个女子的公公婆婆,以为自己的儿子,这么多年都没有音讯,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以前的音讯不发达,交通也不发达,所以人往往出个意外,可能家里人都不知道。公公婆婆不想耽误儿媳妇,所以希望她能够改嫁。

 

但是这个儿媳妇是个很贞节的女子,她不愿意改嫁;那公公婆婆又不愿意耽误了她。所以两相冲撞,两方的意见不相同,所以这个媳妇逼急了,她就想不通,因为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就想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愿心。

 

所以,你看她有这个念头,动了这个念头,其实鬼神有没有知道?都有知道。因为鬼神它有“通”,它能看得到,听得到。这个鬼他说,正好我可以找到替身,我就可以去投胎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鬼他是个吊死鬼,上吊的,“当缢死于此”,就是在这个地方上吊了。

 

我们了解,上吊的人,他这个人死掉以后,他变成了鬼,他要去投胎的话,必须要找替身。一个是吊死的、车祸被撞死的、还有被淹死的,这些如果想要再去投胎,都得要有替身。所以你看很多地方无缘无故地会死人,或者是出车祸、出意外,那个都是已经过世的人要找替身了。

所以这个鬼讲的这段话,正好被这个读书人听到了,听到了以后,他心里就有主意了,我们看他怎么做的。“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这个读书人一听到,这个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所以他马上回家,就把他的田地给卖了。

 

大家要知道,他是一个读书人,到荒郊野外去读书,估计这个庙宇也是久废不用了,没有人的一个破庙,不然这个女子不会要到这里来自缢。所以你想想看,他如果有钱的话,家境条件好,就不会到这里来读书了,所以他到这里来读书,生活条件大家可想而知。

 

所以,他能有多少钱?没有钱。但是要救这个急,怎么办?就把自己仅有的,可能几亩薄田就卖了。而且我们看到,只“得银四两”,四两不多,但是那是他仅有的财产。所以把田卖了以后,得的四两银子,另外还假装这个女子的先生写了一封家书,连同银子和家书一起寄到这个女子家里,不管他是寄还是送,反正就是到了老两口的手中。

 

结果老人家见这个书信,看看不像自己儿子的笔迹,心里就生疑惑。但是,“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可是想一想,虽然这个字迹有可疑,银子可是白花花的四两银子,没有人说平白无故给你送四两银子。我们觉得四两银子不多,但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讲,这四两银子能过很久的。所以想一想,可能这个儿子还活在世间。

 

“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既然儿子没有什么问题,那就不用再逼媳妇改嫁了,所以就静静地等吧,看看儿子什么时候回来。后来果真他的儿子就回来了,回来以后,夫妻两个人和当初先生在的时候,一样的美好。所以,这个读书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做了一件善事,而且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的。

 

“公又闻鬼语曰”,做了以后,他还读他的书,然后晚上又听到两个鬼在讲话。其实这个蛮有意思的,就是他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这个读书人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鬼讲话,你信不信?

 

人家常常说“鬼话鬼话”,你如果不信的话,那这个事情就过去了;那如果半信半疑的话,你说他讲的是这么回事儿,还是不是这么回事儿,明天我等等看吧,估计你就错过了这个机会。因为等真的发生这个事情,你劝人家你是劝不了的,除非人家先生回来,而且本身这个地方荒郊野外,你孤男寡女,你也不适合。

 

所以这个读书人特别难得的就是,他听到这个话以后,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当作是真的吧。所以你看他行善的这个心是很真切的,哪怕被人骗了,哪怕是假的,但是他当作真的去做,所以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里。


经文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讲解

他又听到这个鬼讲,“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这个鬼发牢骚,说我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人来代替我,找到替身我可以去投胎了,哪里晓得被这个秀才给破坏了,这个“秀才”指的就是应先生,这个穷秀才把我的好事给破坏了。“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旁边跟他一起谈话的这个鬼就讲,他把你的好事情破坏了,你为什么不去报复报复他,为什么不去害他呢?

 

这个鬼讲道,“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他也很想去报复他,可是天帝看到这个人心地很好,“上帝”就是天帝,老天爷,我们常常讲,其实就是天帝,玉皇大帝,玉帝,忉利天的天主。天帝看到这个人心地非常的好,很善良,已经任命了他做“阴德尚书”,我怎么能害得了他呢?他做这个善事,心地很厚道,人世间的福禄还没有现前,冥冥当中天帝已经在给他这个福报,有记录。

 

所以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也能看到,鬼如果作祟去害人,那很有可能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所以鬼才能害得了他。如果像应尚书年轻的时候这样,鬼想害也害不了,就是他做了让鬼不得利益的事情,破坏了他的好事情,鬼想害也害不了。那就说明只要我们身心都很正大光明,不要怕妖魔鬼怪。

 

所以古人有讲道,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其实我们有些时候常常害怕、害怕,怕鬼,这个是很冤枉的。因为人的阳气足,鬼的阴气足,阴气碰到阳气,它都要去躲避的,不敢相碰。所以最重要的是心地要正直,要光明。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这两个鬼的对话,被应先生听到了,听到了以后,他并没有傲慢,没有生傲慢心,好像你看,我做了一件好事吧,天帝都给我注定,我都做阴德尚书了,以后我人生就飞黄腾达了等等等等,这就开始做美梦了,他没有。他是听到了这个以后,更加地勉励自己。

 

其实这个是对自己的一种验证,就是说这件事情做得是对的,应该去做,所以有了这样的一种肯定以后,他就更加努力地去断恶修善。“善日加修”就是“善”天天增加,“德日加厚”,“德”天天加厚,比以往应该是更努力积德和行善。

 

“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到一些荒年,只要自己有能力的,就把自己多的粮食拿出去,去帮助贫穷的人;“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看到一些亲戚朋友,需要照顾的、有急难的,哪怕是委屈自己,也希望能够去帮助别人解决一下困难。

 

“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这一点是比较难的,人有时候做善事情,其实不难;难的是行善,做好事情还被人冤枉,还被人指责。其实这种心理上的承受,很多人他受不了,而这个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德行的,就是你做了好事,或者是你没有错,还被人误会,被人辱骂,被人嘲笑,这个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德行。

 

所以遇到这些无理的侵犯,“横逆”就是无理的侵犯,别人羞辱我们,取笑我们,甚至是毁谤我们,类似这样的事情,他只要遇到以后,他能够反躬自省。这个是学大舜,绝不怪别人,凡事一定是自己还有没做到的地方。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能心平气和地去接受,“怡然顺受”,就是心平气和地去接受,没有一点点的浮躁,更没有报复心,所以他能够欢喜地去顺从。量大、福大、造化大,他的心量大,所以人家能做尚书。

 

所以这里我们要了解,心量要拓宽,一定要能够去包容,这个都是纳福的根基,所以应尚书给我们做最好的例子。“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他的后人考中进士的很多,不但自己有功名,做大官,而且子子孙孙都有功名,这个都是应尚书积德行善的果报,福泽后世。


经文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讲解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七个故事。“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这个故事讲的是江苏的常熟,有一家人,“徐凤竹栻”,这个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作“徐栻”,字“凤竹”。徐栻先生的父亲,应该是一个大富长者,他们家比较有钱。

 

“偶遇年荒”,就是如果遇到一些荒年,收成不好的时候,他的父亲会“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就是因为他们家比较富有,富有一般都会去买地,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有钱就买地,所以地多了就变成地主。那地主因为地太多,种不过来,就会给贫苦人家去种,每年收一些租金,甚至是一些粮食,来作为这个租金。

 

那遇到荒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心地比较仁厚,一般情况之下,会减免农民的租金;或者是不要他们上缴粮食;亦或者是收过来的租金,他带头捐出去,带头捐出去,其实还是给贫苦的农民。

 

但是他这样做,因为他带头,他来做个提倡,希望能够做个榜样,让常熟这个地方,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这些人家,都能响应这个号召。就是把农民的税收给免了,或者就是收上来的税金,再作为慈善把它捐出去。这是他父亲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又分谷以赈贫乏”,那有钱人家都会有自己的粮库,遇到这些荒年的时候,打开自己家的粮库,来做救济。所以他父亲会常常做类似这样的善事。

 

“夜闻鬼唱于门曰”,同样的,他父亲也听到了鬼在他们家门口唱歌,讲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不诓”是不欺骗的意思,所以“千不诓,万不诓”就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是这样子的。哪样子的呢?徐家有个秀才,做官做到举人郎,就是他能够中举人。“相续而呼,连夜不断”,这个声音整夜地都在他们家门口唱,说明这一群鬼应该是很欢喜地在他们门前唱祝福。

 

“是岁,凤竹果举于乡。”这一年,凤竹果然中了举人,就是乡试考中了举人。“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父亲看到儿子中举人了,这个跟前面,我们刚刚讲的应尚书的例子一样,古人他心地纯良,同时品德也很好,看到有好的果报,不会就此画地自固,他会不断地往前走,更上一层楼。所以更加努力地积德行善,“孳孳不怠”,就是一点点懈怠都没有。

 

“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这是讲遇到行善的机会,他都不会错过,比方说修桥补路,“斋僧接众”,这个是请出家人吃饭,接济大众,只要是对大众有利的事情,他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的。

 

尤其是在“斋僧接众”这个地方要跟大家讲,因为出家人是人中的“福田”,是特别尊贵的。因为有“僧”,而后有佛法住世;佛法能够住世,后世的众生他才有出苦之期。因为佛、法、僧是“三宝”,出家人讲经说法;因为他们讲经说法,所以我们才能有离苦得乐的机会。

 

为什么出家人讲经说法呢?因为出家人把世间的事物都舍弃掉了,所以专心地来研究经典,依照经典的道理来修行,他们有修、有证,所以看到经典他们能看懂、看明白;那他们看懂、看明白,就可以来帮助我们迷惑的大众。所以帮助、赞叹出家人,这个是非常有功德的一个善心。同样的,如果是谤法、谤僧的话,那这个罪过也就非常大,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

 

“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他不断地积德行善,后来又听到鬼在门口唱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的举人一直做到都堂,“都堂”这个官很大的,这个都是类似于省一级的这个官。“凤竹官终两浙巡抚”,这个就是浙江省的省长,就是省部级的干部。因为父亲积德行善,所以儿子享果报。这个是徐凤竹的例子。


经文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讲解

我们再来看第八个。“嘉兴屠康僖公”,这是浙江嘉兴市,“屠康僖公”,“公”是尊称,这是对这个屠先生的尊称。“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初为刑部主事”,这是在刑部做一些事情,“主事”相当于科长这么一个级别。

 

那他在刑部做事务,他常常还自己跑到监狱里面,就住在监狱里面。为什么要住在监狱里面呢?因为他要“细询诸囚情状”。他跟关在监狱里面的囚犯住在一起,他才能了解他们有哪些冤屈。因为有一些话,在过堂的时候,可能没讲清楚,或者是有误会的地方,或者是有紧张的地方,或者是有顾忌的地方,堂审的时候他不好讲,或者是不敢讲,那这样子的话常常就会出现冤枉的情况。那这个屠康僖公他很细心,他就到囚犯中间去,然后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案件就比较客观、中肯地了解。

 

“得无辜者若干人”,所以经过他细细去打听他们的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他就知道原来有好几个人,可能都是有冤枉的。“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就是他把真实情况打听清楚了以后,这位屠先生并不自己居功,而是把这些情况悄悄地写在一张纸上,送给他的“堂官”,这个“堂官”就是指刑部的尚书,把功劳都让给他的长官。

 

“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过了几天,刑部尚书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根据屠康僖公提供的情况,所以他的这个案件审理得就非常顺利。因为这些囚犯的情况,屠康僖公都打听得很清楚,所以囚犯也没有不服的,案情也非常的顺利。这样他就把被冤枉的十多个人,就无罪释放了,大概有十几个人。

 

“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一时”就是这个事情传出去以后,“辇下”是京城的意思,“辇”是皇帝坐的车子,这里指皇帝所在之处,那皇帝所在之处就是京城。当时京城都比较的轰动,大家都特别赞叹刑部尚书,你看一下子就十几个人的冤情,把它昭雪,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说明尚书贤明,大家都称赞他。而其实大家不知道,这个很多事情原来都是屠先生做的。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那屠康僖公这件事情他虽然做好了,但是他跟尚书讲道,“辇毂之下”,就是京城,在京城还有这么多的冤案,那你想一想,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县,那么多的人,被冤枉的人可能也就很多。

 

“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所以我们应该最少每五年就派一个减刑官,到全国各个省、市去巡查,等于说把一些旧的案件再拿出来看一看,看看当中有没有误判的、判错的,或者是冤案,给他们做平反。这是屠康僖公给刑部尚书的一个建议。

 

“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结果刑部尚书同意了他的这个建议,把这个建议上奏给了皇帝。皇帝也同意,也批准了,所以就派了很多的“减刑官”到全国各地,去看有没有一些冤案可以平反的,那屠康僖公也是被派的减刑官之一。

 

“梦一神告之曰”,这个同样的也是有神明在梦中给他一些提示,跟他讲:“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神明跟他讲道,他说你命里面没有儿子,命里面没有儿子啊,前生他造作了没有儿子的因,但是能不能改变?可以的。所以任何人命运都是可以改变的,千万不要说我命不好,说命不好这个就是“宿命论”。人家不好,都能改;为什么我不好,我不能改呢?

 

说你命里面本来没有儿子,当然他也没有求儿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但是因为减刑这件事情,你的心跟老天爷的心相吻合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上帝赐给他三个儿子,而且这三个儿子是“衣紫腰金”,那都不是一般的孩子过来的,那是命中带了福禄过来的。“衣紫腰金”这个都是官位很高的,一般都是尚书以上,他才能够穿紫色的官服,系金色的腰带。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说人行善,行善了以后,不一定好像马上就给你“报”。我们讲善有善报,这个善报不一定就报在你身上,或者不一定就是我们帮助的人,别人来给我们回报。善有善报,它这个回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就好像屠康僖公,他一生就只是一个刑部的主事,但是他的善报是报在他三个“衣紫腰金”的儿子上。所以,可能他的一生,他救了这么多人,帮助了这么多人,不是说马上就给你加官、升职,年薪一下子加到几十万,不是的。那你种了这个善因,你有这个善报,通过什么方式呢?可能你的儿女,命中带富贵的,所以这个钱不是说就给你,儿女可以给你带过来。

 

那同样,他这里是儿女,那可能还有其他的形式,所以这个都不定。所以大家行善不要着在善报的这个“相”上,否则你会觉得,怎么这个不如你的意,那个不如你的意,因为你的“意”太小了,佛菩萨的“意”比你的圆满。而且你如果是奔着有福报的、有回报的这个善,这个善也是不圆满的,你有交易的,那不是出自于至诚心。所以,这些都要我们了解。

 

“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这个是他的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当时的达官贵人,“显官”。这是讲的屠康僖公。


经文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讲解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九个例子。“嘉兴包凭”,这是讲的浙江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这个是了凡先生非常熟悉的一个人,包凭的父亲是“池阳太守”,“池阳太守”,安徽池州府的太守。

 

父亲一共有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入赘到平湖的袁氏,到平湖袁家做上门女婿,入赘。跟了凡先生的父亲“往来甚厚”,就是包信之先生跟了凡先生的父亲是好朋友,那同样了凡先生应该也见过这位读书人。

 

“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这位包信之很有才学,但是他每一次去考试都考不上,说明这个人命中没有功名,不是说他没有才学,“博学高才”,他就是跟功名无缘,命中没有功名。所以,因为科举不得意,所以他就“留心二氏之学”,就学佛、学道去了,常常跟出家人、道士在一起。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有一天他到“泖湖”去游玩,正好在一个村子的寺庙里面,看到了这个寺庙里面的观音像,因为他是在一个村子里面,估计时间比较长了,应该是一个小庙。有一座观音菩萨的像,露在外面,那可能是屋顶有破漏,“淋漓露立”,那就是下雨天,下雨天屋顶有漏,菩萨的像淋到雨了。

 

所以他看到以后,马上“解橐中得十金”。从这里看到他们家条件很好,应先生卖田才得了四两银子,他“即解橐中”,“橐”就是口袋,随身带的口袋都有十两银子。“十金”不是十两金子,这个“十金”是十两银子。所以他把他的十两银子就都拿给了这个寺庙的住持,“主僧”就是寺庙的住持,看看能不能,可以把屋顶修一修。

 

“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老师父跟他讲,修屋顶这个工程很大,因为修屋顶不是说你哪个地方破了,你就修哪个地方,它整个可能要重新翻整一下,十两银子太少了,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工程。

 

“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老师父说这个银子不够,那他真发心做一件事情,其实从我们的行为当中是能看得出来的。如果换作我们,我们想去把这个屋顶修一修,把钱捐出去了,师父跟我们讲,你的心很好,但是你的钱不够,然后我们会怎么做?那不够就不够了,我只带了这么多钱,或者我只有这么多钱。但是真做善事,他是发自内心的时候,他会想办法。

 

既然银子不够,他随身还带行李,所以“复取松布四疋”,就是把他随身带的行李当中,有四疋松布拿出来,以前布料也值钱的。并且把他带的箱子翻出来,里面找了七件新做的衣服,这七件新做的衣服,“内纻褶”,“内纻褶”就是他这个衣服是有夹袄的,就是加棉的。我们知道,因为单衣跟棉衣相比的话,棉衣会比较贵重一点,尤其是加了棉的这个棉衣。所以他既然银子不够,他再去找,再凑,看看有多少,他把它凑出来,要给老师父来修屋宇。

 

结果他的随从跟他讲道,让他把衣服留着自己穿,这个就不要捐出去了。“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结果包凭发自内心讲了一句,他讲道,只要能把屋顶修好,菩萨不要再淋到雨,我纵然是赤身裸体,没有衣服穿,也无所谓,只要菩萨能够不受风吹雨淋。

 

“僧垂泪曰”,老师父听到他讲这段话,流眼泪就讲道,应该也是被感动,“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他说布施银两,甚至是把这些衣服都捐出来,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的是这一念心,就是只想到佛像。这个就不是一个“佛像”的概念了,他不是一座像,在他而言那就是佛菩萨。所以想到佛菩萨不要被雨淋,自己哪怕没有衣服穿,这个都没有关系,这个心太可贵了。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后来屋顶修好以后,因为他是功德主,所以寺庙里面就邀请他去,那他带着他的父亲,一起到这个寺庙里面去游玩。“宿寺中”,晚上就住在寺庙里面。

 

“公梦伽蓝来谢曰”,结果他就做梦,梦到护法神来跟他道谢。“汝子当享世禄矣!”就说道,你的儿子会“享世禄”,就是会得到福报。他自己这一生跟功名一点缘分都没有,但是功名“应”在哪里呢?“应”在他的儿子身上。“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儿子、孙子都考中进士,“作显官”。所以这个也是上一代积德,儿女享受父母的福禄。

(感恩您慈悲学习)


向上滑动阅览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文章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