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字文》第1集: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佳话

中华文化大讲堂 千呼万唤归孝道 2021-10-17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老师讲课


《千字文》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佳话

  从今天开始,介绍一部家喻户晓的蒙学经典《千字文》。
  《千字文》诞生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时候在皇宫中流传,后来流入民间,从隋朝开始作为乡塾的通用教材,一直流传到今天,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能够流传一千多年,直到今天还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其中的道理,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呢?

  历史上的蒙学专著有100多种,早一点的,有秦汉时期的《仓颇篇》、《凡将篇》、《急就篇》,晚一点的有清朝的《弟子规》《幼学琼林》等,但流传最广,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大概就属“三百千”了。清末有一部小说《老残游记》,里面讲到:有一次老残到书店里闲逛,问伙计什么书最畅销。伙计回答说:“三百千千”。老残就问了:“什么叫三百千千”?伙计解释说:“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千家诗》”。这四本书,将识字、传授知识、人品教育与文学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是一套非常好的蒙学教材。

  隋唐时期,《千字文》已成为蒙学教材,到了北宋初期,《百家姓》出现了,也很快成为重要的蒙学读本。到南宋末年《三字经》出现之后,以“三百千”为基础的蒙学教材系统就形成了。直到民国末期,“三百千”一直都是私塾教育中的基本教材。

这三部教材,各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今天,习惯于把学科分得很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但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是通识教育,注重全人的教育,即素质培养,要求一部教材要兼有多种功用,比如“三百千”就兼具识字习字、传授知识、教育人品和培养语文能力等功能,所以能够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一部集识字、习字为一体的字书现在让我们坐下来写出一个不重复的汉字,真不是件容易事。但背过《千字文》的人就小菜一碟了。《千字文》开篇二句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把人的境界一下子提升了,放眼天地宇宙,审视古今未来。人的心胸和视野开阔了,他人生之路的走向就会不一样。

  《百家姓》要学的可不仅仅是600多个姓氏杂字,它是一部浓缩的《孝经》。有一个笑话说,古时候有个书生,有个道士。书生爱读书,道士会捉鬼。书生的人缘好,道士就不服气,总想和他比比本领。于是,道士念咒叫鬼出来给大家看,书生由于习惯了,嘴里一直念念有词。念的是什么呢?《百家姓》。结果道士的咒不灵了,一个鬼也没来。第二天鬼才来,道士就问:你们昨天为什么不来?小鬼说:昨天圣人点名不敢请假。道士不明白,谁点名?小鬼说了:就是有人在念《百家姓》,我们虽然是鬼,可也都有姓啊。这个笑话就说明《百家姓》的重要。随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诵读,人的心胸会逐渐扩大。除了我这一家一姓以外,仅中国就有56个民族,一万多个不同的姓氏,所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在文体上,《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的,四个字一句。儿童学语,实际也是训练发声的过程,因为控制声音的肌肉还未发育完成,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能超过四个,即四个汉字。否则读起来不上口,不容易唱颂。《三字经》是三言的,读起来轻松活泼,有儿歌的特点,更便于儿童开蒙。在内容上,《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文化史纲,一部真正的国学概论。

用《三百千》启蒙,是不是内容太单一,知识量也不够呢?

  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此,但是,如果展开来,开讲“三百千”,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三部书加起来还不超过3000字,但简单中凝聚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扼要之中传递了重要的文化信息。不读不知道,一读真深奥,中文专业的本科生都不一定读得懂,因为它用简洁的文字把国学“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是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巨匠、文学大师,例如鲁迅、巴金、矛盾、沈从文、林语堂等,都读过私塾,而读过私塾的人,大都是靠《三百千》启蒙,开始他们求学生涯的。

下面就从《千字文》开始谈起,话说《千字文》了。

一篇文章,一夜的功夫,一生的智慧;一千个字,永恒的书写,千年的佳话。

1、一篇文章

  《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启蒙经典,仅用一千个汉字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轮廓,代表了传统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

  《千字文》音韵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文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这篇文章非同一般,除了语言优美,词藻华丽之外,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它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启蒙读物不能相比的。

  宋代以前,《千字文》有三个版本,一是(三国时期)钟繇的《古千字文》、一是萧子范的《千字文》,还有就是周兴嗣的《千字文》。前面两个《千字文》早已佚亡,流传下来的只有周兴嗣的这篇《千字文》了。

  在周兴嗣之后,有人作过《千字文》续、再续,《千字文别本》等,但都不如周兴嗣的这篇《千字文》流传广泛。

2、一夜的功夫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的齐梁时期,曾任新安郡丞、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给事中佐撰国史、临川郡丞等职,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有能力的人。梁武帝肖衍酷爱文学,故此周兴嗣颇得器重。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是梁武帝的重臣,《梁书》上有《周兴嗣传》。

  《千字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3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了。这位名重一时的文豪,怎么做了一篇幼学童盟读物呢?原来这是梁武帝的突发奇想。

  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让子侄们读书习字,又舍不得将王羲之的真迹拿出来,便命摹帖高手殷铁石,从内府所藏王氏墨迹中勾摹出一千个不同的字,供子侄们临摹。但这一千个单字凌乱无序,不便于记忆,于是将“次韵王羲之千字”的任务交给了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缀好了,但当他交卷的时候,已经鬓发皆白了。

  也有人说,是周兴嗣犯了错误,梁武帝罚他一夜间写一千个不同的字,而且要构成一篇文章,作不出来就问罪,做的出来就放了他。这些传奇故事真实与否已不得而知,但他“局于有限之文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写出这样的千古奇文,其学问功底的深厚是可想而知的。

3、一生的智慧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周兴嗣一生智慧的结晶,《千字文》的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背后是读书人的气质和风骨。一千个字里面谈了多少东西——孝悌、改过、言语、交友、慕才、念贤、性情,等等,都是修身的道德准则,难怪他的文章能量如此强大且持久,流传1500年而不衰。

  启蒙教育相当重要,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每个孩子都是圣贤种子,关键是如何唤醒他,让善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小孩子像一张白纸,染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启蒙教育又像电脑的初始化,输入什么软件系统非常重要。《千字文》用字虽然不多,内容却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历史、人物掌故、典章制度、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袖珍百科全书,蒙学经典的经典。


4、一千个字

  《千字文》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缀而成的韵文。有人发现洁这个字用了两次,这是形同,其实两次用韵的平仄是不同的,意思也不同,实际上还是不重复的字。

  汉字发展到今天已有八万多个了。记载商朝和商朝以前历史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四千余字。其中能够识别的有2500多个,大部分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多个。商朝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多个。当然,那时字少,但从另一侧面说明,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现在让我们坐下来写出一个不重复的汉字,也不是件容易事。

  中国人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至50年一变。但是,文字却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

  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中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那样栩栩如生。

5、永恒的书写

  《千字文》的编撰缘起,是梁武帝为教子侄们学习书法,又舍不得将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拿出来,才让殷铁石勾摹出一千个王羲之的字,供孩子们临摹之用。因此,《千字文》先天就与书法临摹关系密切。

  古今书家,从智永、欧阳询、颜真卿、怀素、米芾、赵佶、赵孟頫、文徵明,直到于右任、赵朴初、启功等,都奉《千字文》为学习书法的经典贴本,仅北宋时期,皇室收藏的《千字文》就有49种之多。

  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被尊为书圣,后人都以临摹王书为习字的重要阶段。而最能代表王书的名帖就是《兰亭集序》和智永的《千字文》。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潜心研究家传的书法,因为周本《千字文》取自王羲之的字体,所以智永数十年勤书《千字文》,共写了800多本,分送浙东一带的寺院。因为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真谛,所以到唐太宗时,智永书写的《千字文》备受推崇,成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范本。

6、千年的佳话

  《千字文》被誉为“天下第一字书”,集识字、习字为一书,有传授百科知识,进行德育教育,这是任何一篇诗文都难以做到的。

  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文章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诵与传抄两个途径。好文章一定是音韵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才能口传。其次靠传抄,手工抄写是辛劳的,值得一抄的文章除了内容要好,文字也得耐看且富于艺术美。《千字文》的千古流芳,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

  《千字文》四字一句,二句一韵。全文二百五十句,用了八个韵。大量运用的是开口度较大的平声韵,读起来嘹亮而绵长,间用仄声韵(包括入声)的激越与短促,造成悠扬与铿锵间作的音律之美,形成回旋往复的交响效果。

  历史上书写千字文的第一大家是智永。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后人,陈隋之际的文化名僧,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本人练习书法十分勤奋,据说他在书写《千字文》的时候,专门准备了一个大筐,毛笔头写秃了就丢进筐子里,日子久了,竟堆积了十几筐。于是就在寺庙的空地上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笔头掩埋起来,竟如坟冢一样高,后人称之为“笔冢”。“退笔成冢”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智永因为书写《千字文》闻名以后,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接踵而来,以致永欣寺的门槛都被踏破了,只好用铁皮将门槛包裹起来,才有“铁门槛”的典故。

  历史上书写《千字文》的第二大家是赵孟頫。他自称“20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对《千字文》情有独钟。他书写的《六体千字文》被视为绝世珍品,流传至今。
 
  关于《千字文》,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佳话。
  那绝妙的字,精辟的言,艺术的美,需要慢节奏才能走进去,才能欣赏。
  要学习传统文化,就让我们从《千字文》开始吧!



刘宏毅简介

刘宏毅:知名的中国文化专家、国学学者,专注于国学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规律下的养生;提倡践行国学,注重用经典开启智慧,反对死读书;主张为学要博,为用要专,思想要独立;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国、加拿大、台湾、澳洲、新西兰等地讲学,将“国学智慧”与“科学般若”引入企业高端培训课程,是大学生人生规划设计、职场情商培养、领导力提升培养的资深专家、教授,被加拿大《环球华报》誉为“中国文化的布道者”。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千呼万唤归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由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千呼万唤归孝道"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关注优质学习平台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